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老子结婚的时候,贺礼可不能少。”
“你也别拿那些金银珠宝、烟酒茶之类的俗物给我,我唐明可跟你不一样,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又没用的东西,送了我也不会要。”
李星锋抿了抿嘴,心里暗自琢磨。
唐明这话倒也没错。
以前唐明三番四次给他张罗过不少好东西。
这些东西经过唐明的手,他早就见怪不怪了,确实不稀罕这些俗物。
这么一来,给唐明送结婚贺礼,还真成了一件难事。
李星锋在脑子里把唐明的喜好过了一遍,发现这小子平日里除了工作,好像就没什么别的爱好。
不抽烟不喝酒,不喜欢逛街,连娱乐活动都少得可怜,活脱脱像个天生的工作狂,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其他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一时间,李星锋皱着眉头,绞尽脑汁在脑子里搜刮,也想不出该给唐明送点啥合适的贺礼。
琢磨了半天,试探着说道:
“那你想要啥,你自己说。”
“要不,把前两天我们一起去看的那个两亩地的宅子给你当婚房?”
“那宅子环境好得很,夏天能遮凉,冬天能晒太阳,住着多舒服啊!”
唐明无语地看了李星锋一眼,眼神里满是无奈,像是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轻轻叹了口气,解释道:
“不要。”
“那么大的宅子,光打扫卫生就得雇佣上百个保姆,我没这么多钱来养保姆,也没那个功夫管这些琐事。”
“我们家人丁不兴旺,就那么几口人,要那么大的宅子也没用。”
“白天还好,到了晚上,空荡荡的屋子连个脚步声都能听见回声,住着还冷清。”
“再说了,我现在这个身份和情况,适合住那么奢靡的宅子吗?”
“传出去,还不得让人说闲话,说我铺张浪费、贪图享乐?”
顿了顿,语气又放缓了几分,没了刚才的调侃,多了几分真诚:
“贺礼什么的,我就是随口一说,你也别当真。”
“其实,你能把我弟唐歌培养成才,已经是给我们唐家最大的礼物了。”
“我们这种家庭,不怕孩子没本事、不成器,大不了养他一辈子。”
“就怕孩子变成一个纨绔子弟,整天游手好闲,惹是生非,最后闯出大麻烦,毁了自己,也连累家里人跟着操心。”
唐明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连开车的速度都慢了些:
“我这辈子,基本上已经定性了,不会有太大的变数,按部就班走下去就行。”
“唐歌要是愿意安安稳稳混一辈子,凭着我们唐家的能力,也能保他衣食无忧,一辈子不用愁吃穿,但想追求什么荣华富贵,那是没指望的。”
“可我弟也不是个安分的性子,早些年他偷偷倒腾批条这种事,就能看出来他不甘心平庸,总想自己干出点成绩来。”
随后,唐明压低了声音,像是在说什么不能让外人听见的秘密,眼神也变得严肃起来:
“说穿了,倒腾批条赚的都是不义之财,风险极大。”
“一旦被查出来,不仅自己要受罚,家里也会被牵连。”
“还好唐歌还算小心,一直都只是小打小闹,没敢做大,不然早就出事了。”
“我偷偷给你说,之前我们大院里那个张叔家的老四,就是因为倒腾批条的事被翻了出来,涉案数额巨大,他老子也被牵连进去,最后受了个警告处分,连职位都降了一级。”
“不过,家世到了我们这个地步,你也清楚,就算出了这种事,也不会受到什么太严厉的惩罚。”
“那哥们最后被他爹扔到海军守岛去了,一去就是五年,而且还不能轮换。”
“那岛也就几公里大,荒无人烟,岛上总共就三个人。”
“除了他,就是两个服役期满了,快要退休的老战士。”
“古代犯了错是流放宁古塔,现在倒好,改成流放海岛了,说穿了,跟坐牢差不多,孤零零的,连个连个说话的人都少。”
唐明斜眼眼看向边上的李星锋,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幽怨,那目光像是带着点试探,又带着点说不清的情绪。
轻轻李星锋棱角分明的侧脸,连声音都裹着点软乎乎的无奈:
“出了这件事后,我爹特意把我叫回家说,让我一定请你回家里吃顿饭,还说要亲自下厨做几道拿手菜,好好感谢你。”
“毕竟,要是没你拉我弟他俩一把,我还不知道要陷在麻烦里多久呢。”
李星锋心里顿时觉得好笑,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连带着眼角的细纹都柔和了几分。
连忙摆了摆手,语气里满是坦诚,没有半分客套:
“不用,真不用这么客气。”
“我当初让唐歌和谢海加入星海,其实也是看重你们家在北方深耕这么多年的影响力,不管是人脉还是资源,都能帮星海打开北方市场,咱们这算是互相成就,说不上谁谢谁。”
唐明闻言,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像是在斟酌措辞,随后才接过话头:
“这话我当初也跟我爹掰开揉碎了说过,可他偏偏不信,还说我年轻不懂事,把人情看得太淡。”
顿了顿,眼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连原本放松的坐姿都微微挺直了些:
“我爹说,咱们家这种背景的影响力,就是把双刃剑。”
“用得好了,不仅能借着这股力为国家做些实事,你们星海集团也能顺着这股势头好好发展,还能带动地方上的经济,让老百姓多些实惠。”
“可要是用偏了、用坏了,那后果就严重了,到时候别说保不住现在的地位,就算是流放孤岛都算是轻的,刑期至少得五年起步,家里的名声也得彻底毁了。”
说到这儿,唐明看向李星锋的目光里多了几分真切的认同,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郑重了些:
“总之啊,你这次算是帮了大忙,也让我们大院里那帮退休的老爷子们,实实在在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你也知道,咱们大院子弟,打小就被家里按着‘正途’培养。”
“可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走从政、从军那条路,更别说将来出将为相了。”
“有的孩子性子静,适合搞研究。”
“有的孩子嘴笨,却擅长动手。”
“还有的孩子天生爱热闹,坐不住办公室。”
喜欢重生1983,从卖小龙虾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1983,从卖小龙虾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