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的灞桥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将柳枝上残存的枯叶卷得漫天飞舞。
桥头的长亭下,李世民身着玄色龙袍,腰间玉带在寒风中微微晃动,身后是身着绯袍的文武百官,黑压压地站满了半座桥。
送亲的队伍早已整装待发,三百匹毛色油亮的骏马整齐排列,马头上系着的红绸在风中猎猎作响,驮着装满典籍、农具、种子的雕花木箱,像是一条蜿蜒的赤色长龙。
李道宗站在队伍最前端,玄甲上的鎏金兽首泛着冷光。
这位战功赫赫的郡王,此刻却觉得这身征战多年的铠甲格外沉重。
他望着不远处女儿的身影,文成公主身着大红色嫁衣,凤冠上的东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衬得她愈发单薄。
临行前,女儿跪在他面前,说“父亲莫要忧心”时,那倔强又故作镇定的眼神,此刻还在他眼前晃动。
“启禀陛下,吉时已到。”鸿胪寺卿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
李世民微微颔首,缓步上前。文成公主莲步轻移,在父亲面前盈盈下拜,又转身向皇帝行大礼。
李道宗看着女儿伏地的身影,喉间像是哽着一团棉花,十六年来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牙牙学语时,总爱拽着自己的披风喊“爹爹”;她初习骑射,从马上摔下来却咬着牙不肯哭;还有昨夜,她红着眼眶为自己斟茶,说“此去定不负大唐”。
“起来吧。”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亲手将一卷镶金的《唐礼》递给文成公主,“此去吐蕃,望你以礼相待,以文化人。”
文成公主双手接过,抬头时,李道宗看见她眼中闪烁的泪光,却强忍着不肯落下。
吐蕃使者禄东赞站在一旁,目光在大唐君臣间来回扫视。
这位以智慧闻名的大相,此刻也忍不住暗暗惊叹。他见过太多国家嫁女,不过是敷衍了事,像大唐这般由皇帝亲自送行,文武百官尽出的阵仗,实在罕见。
他望向文成公主,见她虽面容清秀,眼神却透着坚毅,心中不由得对赞普的这位新娘多了几分敬意。
“赞普若见此景,定会知晓自己娶了何等珍宝。”禄东赞在心中默念,暗暗发誓定要护得公主周全,让松赞干布明白,大唐公主值得最尊贵的礼遇。
送亲的队伍开始缓缓移动,马蹄踏在结着薄冰的官道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文成公主登上装饰华丽的马车前,回头望了一眼,目光与父亲交汇。
李道宗勉强扯出一抹微笑,微微点头,示意女儿放心。可当马车转过桥头,消失在漫天风雪中时,这位征战沙场从不知畏惧的将军,只觉双腿发软,扶着桥边的石柱才勉强站稳。
“王爷?”副将见他脸色苍白,上前搀扶。李道宗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待桥上只剩下他一人时,他再也支撑不住,背靠着冰凉的石柱缓缓滑坐在地。寒风卷起他的披风,露出内里斑驳的旧伤——那是与突厥交战时留下的箭痕。
曾经,这些伤痕是他的骄傲,可此刻,却抵不过心中那一道看不见的伤口。
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打湿了他粗糙的手背。他想起女儿小时候,总爱钻进他的怀里,听他讲战场上的故事。
那时他以为,自己能护她一世平安,却不想有朝一日,要亲手将她送上万里之外的险途。
“吐蕃的天,会不会也这般冷?”他喃喃自语,眼前浮现出女儿在冰天雪地中瑟瑟发抖的模样,心像是被无数根针扎着。
远处,李世民率群臣回城的队伍已经走远,唯有灞桥的风雪依旧。
李道宗坐在原地,任雪花落在肩头,渐渐积成厚厚的一层。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缓缓起身,抖落身上的雪,重新挺直腰板。铠甲下的旧伤隐隐作痛,可他的眼神却恢复了往日的坚毅。“我李道宗的女儿,定不会让我失望。”
他握紧腰间的佩剑,转身大步离去,靴底踩碎薄冰的声音,在空旷的灞桥上久久回荡。
而此刻,送亲队伍已行出十里。禄东赞策马来到文成公主的马车旁,恭敬道:“公主不必忧心,吐蕃虽远,赞普定会以最隆重的礼节相迎。”
马车里传来轻柔却坚定的声音:“多谢大相。此去,我既代表大唐,自会不负使命。”
禄东赞望着车帘,心中对这位大唐公主的敬意又添几分。他催马向前,大声下令:“加快脚步,莫要让公主受冻!”
灞桥的雪还在下,这场和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大唐之混世异姓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大唐之混世异姓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之混世异姓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