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和中亚这片区域,东非和苏联的优势都是五五开,东非凭借海洋可以轻易的把势力覆盖到这些地区的沿海,而苏联通过陆地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恩斯特说道:“苏联和英国不一样,英国在印度洋对我们毫无胜算,只要封锁红海和好望角两地,英国在印度洋的各个殖民地和军事基地,就会变成瓮中之鳖。”
“苏联和中东,中亚地区间有漫长的边界,所以苏联的军事,经济,影响力很容易对当地形成渗透。”
“因此在上述区域,苏联可以说是我们唯一的竞争对手,也是最有可能威胁我们印度洋利益的国家。”
在前世,中东和中亚地区,就是苏联以及后来俄罗斯和美国博弈最激烈的地方,包括冷战时期。
冷战的主线看似在欧洲,但实际上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扶持了各自的代理人,并且进行了激烈的“热战”。
四次中东战争,背后都是美苏在提供武器、资金、情报和政治支持。
除此外,埃及,波斯,沙特,伊拉克……几乎能点到名的中东国家,在前世几乎都没有逃过美国和苏联的魔爪。
如果说冷战时期,欧洲是最大获益者的话,那中东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苏联确实是东非在中东和中亚唯二的竞争对手。另外一个则是德国,德国近些年在中东地区的布置也是比较多的。”
这时鲁道夫也插了一句:“可以预见,以后中东会成为你们三个国家博弈的焦点。”
“这倒是和过去奥匈帝国有些像,不过我们奥匈帝国自身的实力不错,而中东没有能够扛鼎的国家。”
鲁道夫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过去奥匈帝国也处于法国,德国和苏联三大势力中间。
恩斯特说道:“德国和苏联两个国家的矛盾显然是要远超我们和苏联的。”
“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会率先爆发,甚至可能爆发的时候,就是以战争的形式展现。”
“奥斯曼帝国是德国的盟友,并且控制着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衔接波斯湾。”
“这都是斯拉夫人觊觎的地方,除此外,奥斯曼帝国的存在,也对苏联的安全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除了黑海以外,里海的石油产区距离奥斯曼帝国也不远。”
“所以苏联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利益之争,并不比苏联和德国小。”
“这两个国家还是盟友,苏联只会更加坐立难安。”
别说是苏联,就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盟友关系,东非也会感到一定的压力。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德国和东非关系破裂,那德国放开对奥斯曼帝国的援助,奥斯曼帝国就有可能威胁到东非在中东和印度洋的利益。
这也是弗里德里希皇储之前为什么说德国和苏联一样,也是东非在中东主要竞争对手的原因。
不过,恩斯特这时又开口说道:“对于中东和中亚,我们也未必一定要和苏联对抗,两国也是有合作基础的。”
“在我看来,中东和中亚地区的思想,远比苏联更有威胁,苏联的意识形态看似强大,但是不可持续,苏联自己能不能在日后坚持下去恐怕都很难说。”
“现在约瑟夫领导的苏联政府,实际上就已经不再和过去一样那么纯洁,在苏联新的官僚集团已经产生。”
“他们的思想早已经和早期苏联(俄)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差,更看重现实的利益。”
这也是必然会发生的情况,毕竟苏联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成圣”,他们也是有自己小心思的。
恩斯特继续说道:“再过个二三十年,苏联和我们这些所谓的帝国主义国家,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现在苏联唯一和我们最大的分歧,就是还在坚持对外意识形态的输出,如果他们能放弃这一点,那苏联也是可以正常的参与国际事务的。”
“不过,即便苏联放弃对外的输出,他们也只不过是重回到沙俄时代,依旧不会受到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待见。”
欧洲人从不掩饰对斯拉夫人的恶意,这和苏联还是沙俄都没有关系,毕竟二者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上就是两个群体。
这其实也是欧洲对东非的看法,只不过东非不像斯拉夫人一样,强烈渴望得到欧洲人的认可,东非在这一点和美国比较相似。
“苏联意识形态上对我们的威胁,顶多也就维持几十年时间,届时这种意识形态恐怕连苏联人自己都很难再像如今的苏联民众一样纯粹的相信。”
“但是阿拉伯教则不然,这个宗教可是维持了长达千年时间,就算到了今天也十分顽固,未来也有很大可能长期存在。”
“对于中东,中亚,甚至南亚和南洋等地区的阿拉伯教再怎么小心和重视也不为过。”
“其实我并不担心阿拉伯教地区出现大国和强国,反而害怕这个地区不能接受现代化的文明思想。”
说更直白一点,恩斯特是不相信后人的智慧,这个后人不仅指东非,也指的是全世界。
恩斯特很清楚,随着全世界的发展,越是所谓文明程度高的国家和群体,思维就会产生变化,然后出现大量天真的圣母和双标的蠢货。
东非以后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这种人很难和那些依旧思想原始的人竞争,就像野蛮的日耳曼部落夺舍古罗马帝国一样。
恩斯特担心以后中东和中亚等地区的阿拉伯教夺舍未来的东非,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东非就有必要扶持一些同样“落后”的生育池,和阿拉伯教竞争。
在恩斯特的设想里,前世的菲律宾这种国家就是这种“典范”。
当然在现阶段恩斯特的主要策略还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把更多的阿拉伯教地区转变成东非殖民地那样的非阿拉伯教地区,另一方面则是要不断压缩这种宗教的生存土壤和空间。
因此,恩斯特说道:“我们甚至可以让苏联来执行这方面的工作,苏联在对付中亚地区的宗教,效果就还是比较不错的。”
“所以,我们是可以允许苏联在中东获得更多势力范围的。”
中东地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它自然是一块蛋糕,但是这块蛋糕也是掺杂着“毒”的。
中东这块蛋糕里,最有营养的部分,也不过就是当地的油气资源,可东非对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并不太上心,因为主要的石油产区,早就被东非控制在手里了,甚至已经完成了本土化。
除了石油资源以外,中东唯一的优势就是地理优势了,但是除了苏伊士运河以外,东非对其他地方也没有太大的需求。
而不考虑石油和地理两方面的优势,中东在恩斯特眼里就完全是一块烂地。
如果苏联愿意接手当地,确实可能对东非形成一定的威胁,但更多的是背上一块沉重的“包袱”。
就像现在苏联在中亚做的很多政策,其实就和“扶贫”没有太大差别,费力不讨好。
恩斯特说道:“我们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可以对苏联做到让步,相较于中东和中亚的政治和军事,经济利益才更应该为我们看中。”
“在我们势力范围,应该进一步推动世俗化,就比如阿曼这些国家和地区。这次弗里德里希,你提到的中亚陆地通道,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思维模式展开。”
话题终归还是回到了中亚陆地通道上,弗里德里希皇储说:“父亲,你具体有什么想法”
恩斯特说道:“对于阿富汗还有苏联控制的中亚,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深度参与。”
“因为这个地方,能带给我们的利益极为有限,而且因为恶劣的环境,还有复杂的地缘,在军事和政治上投入再多也很难取得效果。”
“在19世纪末,英国吃过两次瘪,一次是我们,一次就是阿富汗。”
“就阿富汗的地形和社会形态,我敢断言,这个地方哪怕再过一百年,也不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起来。”
前世阿富汗确实过上过一段富裕的日子,但是那是美国和苏联争相拉拢的结果,为了拉拢阿富汗,美国和苏联在阿富汗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两国帮助阿富汗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并且提供各种经济上的援助。
不过最终的效果么,阿富汗战争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美国在21世纪,阿富汗战争也是美国军事实力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
还有后来的远东帝国,在阿富汗摆脱美国控制后,也尝试过和其接触,结局是彻底打消了和其合作的念头。
恩斯特说道:“阿富汗是帝国的坟场,任何试图控制这片区域的外部势力,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所以,弗里德里希你要牢记,阿富汗是东非的禁忌,以后苏联人想要在当地折腾,就让他们折腾。”
“在这个前提下,中亚陆上通道如何建设,我们也就有了标准,这条通道除了是我们和远东帝国的联系通道以外,它也只能是一条和阿富汗等中亚地区的经济之路。”
在阿富汗问题上,恩斯特深信不疑,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烂泥坑”,只要两只脚都踩进去,就有极大概率陷入进去无法脱身。
弗里德里希皇储和鲁道夫皇帝,看到恩斯特如此面色严肃,也不禁认真思索起来。
恩斯特说道:“这就像经济上的投资一样,我们手里的资金是有限的,把资金投入到任何地方,都比投入到阿富汗要强。”
“中亚陆上通道,或者说中亚公路的建设也应该牢记这一点。”
“所以怎么便宜怎么来,我们对中亚公路的需求是能够把物资运输到远东帝国,但是综合起来,这种路上运输的货运需求其实并不算大。”
东非对中亚公路的安排是未来向远东帝国输入军事物资,从来不是主要的贸易通道。
毕竟从东非到远东帝国走海运再怎么也比陆运强太多,运量大,且成本低,只要解决日本,未来控制马六甲海峡,安全性也将大大提升,再不济也有巽他海峡这个通道。
而且别忘了,东非手里还有克拉地峡这颗棋子,因此东非和远东帝国的海运通道只要东非愿意,就一定是可以维持畅通的。
眼下,开辟和远东帝国西北地区的空中和陆地通道,也只不过是为了给日本埋雷,设下陷阱,进而扫清其他殖民势力,否则的话日本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性进入到南洋。
其次中亚公路他本身的经济价值也不高,他对接的是远东帝国的西域省,而现在远东帝国的西域省,说句实话,那点市场根本就入不得东非的眼。
同时,恩斯特还考虑到一点,那就是以后远东帝国政权更替后,远东帝国恐怕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和外部没有太大的贸易往来。
其次是中亚公路的沿线,也就是阿富汗,苏联还有前世巴基斯坦西部区域,沿线经济也很弱,市场消费能力低,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当地的矿产资源了。
但是中亚地区的矿产,东非根本就不缺,而且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前期投资成本巨高,还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因此,恩斯特根本就不指望中亚公路在经济上对东非有太大帮助。
“中亚公路对我们的经济帮助几乎为零,所以这条公路如果要建设,我们只要能够保证大型车辆的通行即可,甚至单向车道也可以接受。”
“对于这条公路的质量,也完全不用特别上心,甚至不需要使用水泥,而是直接使用砂石铺设路面,维持一定的平整度即可。”
“中亚公路沿线,大部分地区都干旱少雨,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天气的原因,这条公路会变得泥泞不堪,难以通行。”
就中亚公路经过的区域,一年里恐怕也下不了几场雨,所以即便是最简单的沙石路,甚至泥巴路,车辆想要通过都没有太大问题。
只不过这样一来,这条所谓的“公路”,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就很不友好了,但这显然也不是东非关心的问题。
而弗里德里希皇储听完了恩斯特的一番话后,可以说直接目瞪口呆。
他嘴角有些抽搐的说道:“父亲,按照你的要求来,我们如果要建设这条公路,确实显得过于节省了,甚至这条公路的部分路段根本都不用建设,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现成的路段。”
恩斯特完全不以为意的说:“我看这样就很好,毕竟我们又不是给沿线扶贫的,所以中亚公路完全不值得我们投入太多,能省则省,更别说这样时间也快。”
喜欢非洲创业实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非洲创业实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