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伟大舵手

英联邦

首页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明末之伟大舵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隋五代梦大明:最强藩王家山北望穿越红楼:绝色金钗哪里逃明贼赶我去封地,成了最强藩王寒门霸主抗战之铁血狙击手刚参军就立一等功,你这叫新兵?
明末之伟大舵手 英联邦 - 明末之伟大舵手全文阅读 - 明末之伟大舵手txt下载 - 明末之伟大舵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36章 建奴内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努尔哈赤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出生在赫图阿拉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

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永乐三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虚衔)。

奴尔哈赤父为塔克世,母为喜塔喇·厄墨气,有两个弟弟,次弟舒尔哈齐,幼为额尔哈齐。

据传奴尔哈赤凤眼大耳,面如冠玉,身体高耸,骨格雄伟,言词明爽,声音响亮,一听不忘,一见即识,龙行虎步,举止威严。其心性忠实刚果,任贤不二,去邪无疑,武艺超群,英勇盖世,深谋远略,用兵如神。

而且自幼不饮酒,深于谋略,善于用兵,骑步二射绝伦,勇力出众,一统建州后,顺者以恩抚之,逆者以兵讨之,赏不计仇,罚不避亲,如是明功赏,严法令,推己爱人,锄强扶弱,敬老慈幼,恤孤怜寡,人皆悦服,让他成为了女真族的领袖,以一己之力建立后金。

其实这是在吹牛的,在奴儿哈赤征战辽东期间,他的同父同母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居功至伟(阿敏之父),舒尔哈齐早年随同兄长努尔哈赤出外谋生,后来又投奔到明朝总兵李成梁的手下当差。

万历十一年,他们的祖父和父亲死在了明朝的乱军之中。舒尔哈齐与兄长奴儿哈赤两人悲痛欲绝,一起离开了明军,回到了家中。经过一番深思之后,两人决定为死去的亲人报仇,依靠着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开始了创建后金的造反事业。

在创业岁月中,舒尔哈齐成为了兄长奴儿哈赤的得力助手和主要战将。奴儿哈赤起兵以后,舒尔哈齐屡立战功,不但灭掉杀父仇人、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势力,还征服了浑河部、董鄂部、苏克素浒部、哲陈部、完颜部、朱舍里部、讷殷部,是奴儿哈赤的不可缺少的臂膀。

奴儿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时,舒尔哈齐晋封贝勒,地位仅次于他的兄长,成为第二号人物。此时的舒尔哈齐,手下精兵5000多人,将领40多人,势力相当庞大。各部酋长拜见的时候,两兄弟是同时受贺的,分南北落座。连明朝的边将称奴儿哈赤是二都督,他自己也以奴儿哈赤的继承人自居。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间也出现了不和谐音。奴儿哈赤的力量壮大后,就有了灭明自立的野心,而不甘居人后的舒尔哈齐则想依靠外部力量与哥哥分庭抗礼。大明朝庭也看到了这一点,就充分利用兄弟二人间的竞争之势,极力拉拢舒尔哈齐,除了赏赐给他丰厚的金银绸缎等礼物外,还授予了他都指挥的高级武职。

除了积极的与明朝发展密切关系之外,舒尔哈齐还以联姻的形式加强与其他女真部落的联系。比如他娶了乌拉部落的贝勒布占泰的妹妹为妻,并将自己的女儿额实泰嫁给了布占泰,两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对于弟弟的如此行事,奴儿哈赤当然是不能容忍的,两人的关系也日益紧张,在诸贝勒共同参加的会议上,两人常因意见相左而激烈争吵,奴儿哈赤开始意图除去他这个潜在的对手。

万历三十五年三月,舒尔哈齐因为作战不力,他的部将常书、纳齐布被奴儿哈赤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处死,舒尔哈齐的指挥权利被剥夺。舒尔哈齐的地位一落千丈,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人物。

舒尔哈齐不服,但又打不过奴儿哈赤,最后被幽禁,忧惧而死,奴儿哈赤乘机整合舒尔哈齐的势力,他将自己的人马编为正黄旗、镶黄旗,舒尔哈齐的编为正白旗和镶白旗,阿敏可以不死,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稳住舒尔哈齐的手下,你瞧,连舒尔哈齐的儿子都不杀,还会杀你们这些人吗?何必拼死反抗,大伙儿一起去打明人,吃他娘的,穿他娘的,这岂不是好?

但是现在风声有些不同了,以前打下大明这么多地方,有的是地盘和资源分,现在有可能退回建州那旯旮,矛盾就多了,而且连续几场败仗,他老爹留下来的部队损耗得差不多了,他这个招牌,好像没有多少作用。

阿敏原计划是逃向铁岭方向的,计划与铁岭的皇台吉汇合,共抗明军。现在看来,去铁岭有送羊入虎口之嫌,他便决定逃回建州。

阿敏让使者找到毛文龙,说道:“我家主人乃舒尔哈齐次子,与奴尔哈赤有杀父杀兄之仇,今将军放我等一马,有百利而无一害!”

毛文龙道:“死了的建奴,才是最好的建奴,大明不可能支持建州女真三卫中的任何一卫,咱们战场之上分高低吧?”

使者怏怏不乐而归,阿敏早有预计,他说道:“咱们全军撤返建州吧!”

使者道:“大汗那里?”

阿敏冷冷道:“从铁岭退出后,他这大汗,只怕是当不成了。”他立即命令的自己的四千手下,往赫图阿拉方向赶去。

毛文龙下令:“建奴往铁岭赶,穷追不舍!如果往赫图阿拉赶,马上回去。”

他们内部有过命令,如果是有机会利用建奴之间的矛盾,一定不要放过。建奴由建州三卫,占据了整个辽北海东女真、海西女真之地,是白山黑水之间的霸主,除了叶赫,根本没有别的对手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金国灭亡之后,经过几百年的战乱,人们渴望和平统一,这是大势所趋,但建奴的统一,意味着大明的灾难,最有效的杀建奴方式是,让建奴杀建奴,所以米柱一直有所暗示,一旦有机会让建奴自相残杀,不要放过。

毛文龙在探马确定阿敏确是往赫图阿拉方向逃蹿之后,开始请示

司令部,请求撤兵。

司令部很快回复,同意撤兵,停止追击。

毛文龙的骑兵队返回开原城之时,开原城上飘扬着大明帝国的日月旗,然后是代表皇家卫队的龙旗,代表皇家陆军的麒麟旗。

即使是天快黑了,明军还是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

威武雄壮的大兵卓立在城墙上,城门口,列队欢迎他们伟大的统帅米礼义总司令。

米礼义身板甲,外罩蟒袍,披着大红披风,骑着一匹名曰:照夜狮子吼的骏马,在一干将士的簇拥之下昂然入城。

米礼义向将士行了一个军礼!

数万将士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他们高举兵器,齐声大叫:“司令威武!”然后不知谁人先唱起:“狼烟起,江山北望……。”数人将士跟着唱,声传十数里,令人热血沸腾,当唱到:“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无数人声音哽咽,热泪盈眶,他们是想起了那些为国捐躯的手足兄弟们。

米礼义行了一个军礼,大声道:“向为国捐躯的兄弟们致敬!”

数万将士齐举战刀,大声道:“向为国捐躯的兄弟们致敬!”

明军光复了辽北重镇开原城,建奴兵主力逃亡,只剩下一些虾兵蟹将,还有就是随军家属仆人,大约五千人。

明军当然不会像残忍的建奴那样,进行什么屠城,搞什么今夜不封刀之类灭绝人性的行为,但这些建州人,也不可能轻放,一律扣留,由锦衣卫和地方政府筛选审查之后,再决定行止。

开原之战,明军胜得相当漂亮,击垮了正红旗,镶白旗,杀敌至少一万五千人,建奴受此重创,他们的开铁锁关的计划,只怕是实现不了。

所谓的“开铁锁关”指的是以开原和铁岭为关,据城以守,抗拒明军,将他们挡在开铁以南,拖到冬天后,明军自然退兵。

明军劳师远征,开支消耗巨大,等他们支持不下去之后,自然会和谈,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但现在才五月初,明军就攻陷了开原,以铁岭一孤城,如何抗拒七万明军围攻,至少要九月初才下雪,他们如何可以撑过四个月?

米礼义在城中成立了司令部,划定了各自的防区,然后犒赏三军。

打下了辽北重镇,收复了失地,这上扬国威,下扬民气,对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自然应该重加犒赏,这才能令人信服。

明军在辽阳的物资填积如山,米礼义毫不吝惜,重重有赏,从城中搜刮到的珠宝财物,也分给三军,一时之间,开原城欢歌载舞,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开原城在陷落一年之后,再次回归大明,成为明军重镇,于忠信摆上香宝蜡烛,跪在一片废墟的家门前,咚咚的嗑头,他泪流满面,说道:“爹娘!王师北定开原,孩儿也为你报了大仇了!”

收复开原,于忠信论功名列第六,仅在锦衣卫指挥同知许显纯之后:“身陷敌营,不忘忠心,苦心孤诣,探得秘闻,火烧黑龙沟,团灭正红旗!”这是米礼义总司令亲自书写的评语。

喜欢明末之伟大舵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明末之伟大舵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师妹低调点,我还没无敌呢!九梦全职法师:从获得白虎吊坠开始狂赎攻略失败回现代,暴君忏悔求复合玄幻:成为瞎子,我游历江湖代嫁成婚:傅少别来无恙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开局草屋,我能合成万物!恋与深空小狸花与秦彻甜蜜日常降魔除妖记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重生之我从天龙活到现代蓝道江湖:老千和尤物长安好七星彩蚀骨情糜四合院:被新婚夜娄晓娥盯上了甜诱,撩宠!顾先生蓄谋已久
经典收藏三国吕布之横扫千军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三国之诸葛天下回到东汉制霸大宋之奸臣传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抗战之重整河山山河血大人,得加钱乱世第一能臣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陛下,六皇子的娇妻们造反了帝国再起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温水煮相公奋斗在汉末乱世三国的真相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
最近更新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水浒:我武大郎,反了!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穿越古代无理造反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高衙内的恣意人生哈哈大汉那些事儿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动荡的大元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明末之伟大舵手 英联邦 - 明末之伟大舵手txt下载 - 明末之伟大舵手最新章节 - 明末之伟大舵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