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伟大舵手

英联邦

首页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明末之伟大舵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魏逆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文唐三国模拟器:这个刘封绝地求生我,杨再兴从坟墓中爬了出来清末一盏灯第二部全民穿越:原始时代北洋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综武之大明帝国
明末之伟大舵手 英联邦 - 明末之伟大舵手全文阅读 - 明末之伟大舵手txt下载 - 明末之伟大舵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29章 善后督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米柱的正式官衔是厂卫提督、在贵州则是善后督办,这官职包含了极大的权力,与巡抚的权力和职能严重的重叠,但他的权力又凌驾于巡抚之上,军务政务一手抓,在贵州,仅次于亓诗教这四省总督之下,但因为他提督着厂卫,只向皇帝负责,这决定了他的地位。

像他推荐了巡抚、布政使、总兵都获得了朝廷的认可,这就是对他这一位打赢了龙修之战的统帅的认可。

米柱乃统帅级人物,许多人私下称之为大帅。

米柱看见大家都发表意见了,他便说道:“本官被皇上任命为贵州善后督办,主要是消除贵州之内割据势力,解除水东水西的军事武装,恢复贵州的民生,皇上寄望极重,担子不轻,本官诚惶诚恐,兢兢业业呀!”

说到皇上,他习惯性的往皇城方向拱了拱手,其它的人也跟着拱手。米柱说道:“皇上这任命大有用意,本官必须平衡朝廷、军方、地方的利益,务必要做到令三方满意,并不容易,本官与皇上相识于泰昌元年(本是万历四十八年,但为了让这短命皇帝有一席之地,改元泰昌元年,)师从李逢春学士,李学士道德文章,俱是上上之选,皇上和本官,受益匪浅,李学士所教,首重仁恕之道,皇上是看不下去四万战俘被处决的,这相当于四万户人家破家,仁者不为!”

一个军官问道:“督办大人,如果造反成本如此之低,人人相效仿,天下还有宁日否?”

米柱道:“低!不会低!仁恕并不代表愚蠢,犯错就要付出代,本官会推出一个务必令军方和朝廷、地方都满意的方案,不会令大家吃亏!”

这一次军官齐齐点头,行了一个军礼,以示对米柱的尊敬和信任。

亓诗教笑道:“或许只有米大人才有两全之法,本官拭目以待。”

众头人也道:“但凭大人作主!”

米柱不主张杀人,在战场上也没有什么暴戾恶名,有名儒将帅之风,大家都愿意听他安排。

米柱道:“其一,十二马头地改土归流,设新的州市,上书请皇上赐名;其二:新州知州和县令由贵阳任命,至于各镇、乡、寨、村头人由地方乡民推举任命,并不世袭,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其三:废除宋氏所有苛捐杂税,废除免却一切债务,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发归地方耕种,赋税与汉民一致。”

米柱提出这几点,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点头,宋氏己灭,改土归流势在必行,打宋家土豪,分大家好处,这是应有之义。

米柱又道:“关于战俘问题,这毕竟是造反,若不惩治,该如何令天下信服,皇上以仁恕治天下,本官这厂卫总督,就是要确保不会被有些人把皇上的仁恕变成愚蠢,皇上宽宏大量,本官这些为皇上办事的,可是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想钻空子,这是不可能的。”

王学东问:“大人有何妙计!”

米柱道:“战俘杀之不祥,却也不能轻放,这些人必须有人保证,保证其不再造反,不再犯科作奸,才可以放出去,即使出去,也必须参加三年的徭役,官府将会在新州之内开路修渠建水库,他们将是完费劳动力,至于那些没有人肯为之保证的,一律充入劳改营,充当免费的劳动力。”

军方表示同意这方案、朝廷代表也同意、最后地方代表们也一致同意。

造反原本就是死罪,不诛连九族都偷笑了,认为有四万人这么多,朝廷就不敢杀,这是大错特错的事,现在只是保证和服三年徭役,这太轻了,必须同意,这总比死好。

至于那些家里无人的,无人肯为之保证的,终生在劳改营里,至少保住了一条命,但这总比死好。

这就是后世闻后的洪边会议。

洪边会议成功的让水东十二马头地改土归流成功,朝廷旨意下,撤去十二马头地,设开州,十二马头地成为历史,撤去宋氏贵州宣慰使之职。

水西安氏之主与水东宋氏之主同为贵州宣慰使,这可是三品大官,对全省事务有发言权,但是随着朝廷势力扩张,他们势力消退,他们只能管自己辖地之事了,但权力还是极大,俨如国中之国,一方之主。

贵州由四大土司合并而成,现在只剩水西安氏一家了。

土司文化在西南尤为盛行,这是中原王朝统治这里的无奈之举。

时光倒流到元末之前,贵州东部是思州田氏土司的领地,辖一府、十四州、一县、五十二长官司,管辖区域包括贵州东部和湘西部分地区,这是思州田氏鼎盛的时期。

元朝末年,朱元璋、陈友谅、明玉珍等领导的反元义军席卷大江南北,此时,思州土司田仁厚依附陈友谅势力。

思州之主田仁厚想通过水路更紧密的依附陈友谅势力,于是决定把思州治所由龙泉坪迁到位于舞阳河航道上的都坪。

谁知田仁厚的堂叔、任镇远知州的田茂安趁田仁厚将思州治所迁移到都坪之机,将思州北部等管辖地方割据,献给在重庆称帝的明玉珍。明玉珍接纳并授田茂安为思南道宣慰使,设都元帅府。

从此,田氏思州分为思州、思南二政权,双方相互攻伐数年,这也是思州、思南相互仇杀的根源。

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后,思南、思州两处土司先后前去献地归附,都得到朱元璋的认可,慑于明廷的威严,双方相安无事,直到永乐年间。

永乐八年,田宗鼎承袭思南土司,此人生性凶残。据《嘉靖思南府志》记载:田宗鼎任土司后,不准居民住瓦屋、不准种水稻、读书之人不准参加科考;并且对部下官吏放纵,随性杀戮百姓,“曾日刑数人于香炉滩”。

按照本朝的惯例,田宗鼎的父亲死后要守三年孝期,才能接任土司职。这期间田宗鼎就和主持工作的副使、思南宣慰同知黄禧结下了仇怨,双方各自上书朝廷,揭发彼此的罪行。

永乐皇帝与朝中大臣都念思南在各土司中最早归顺明廷,有带头的功劳。于是明廷继续让田宗鼎任思南土司,将黄禧调往辰州任知府,平息二人的纷争。

此时,思州土司已经传袭至田琛,他对思南的割据一直耿耿于怀,有收复思南的梦想。这个时候,在思南和思州地区边境的新坑山发现了朱砂矿脉,双方开始争夺,爆发武装冲突。

双方越打越大,田琛大军攻破思南,一举灭了思南田氏,一统八府之地。

这还了得,土司不收缩式微就是不好了,还敢扩张?

永乐十年十一月,朱棣命镇远侯顾成统五万大军压境思南、思州。

田琛、田宗鼎见状,组织土兵防御。老辣的顾成深知大军压境,思南、思州土兵皆已外调,内部必然空虚。于是,“斩首行动”应运而生。

《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镇远侯顾成派出数十名锦衣校卫,秘密潜入思南、思州二城,将田琛、田宗鼎抓去,令思州阵脚大乱,再辅以大军猛攻,一战而下。

永乐十一年二月,明廷在思南、思州所辖的地域设思州、新化、黎平、石阡、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八府,设立贵州布政司,蒋廷瓒任第一任布政使,从此贵州作为行省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只是,贵州省会设在贵阳,又让它相当被动,始终让它夹在水东水西两大势力之中,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制于两大势力。

现在水东宋氏亡,水西安氏元气大伤,贵州一统有望。

洪边会议后,他们立即上书朝廷,请求在十二马头地改土归流,并附录其后续六大要点,朝廷以闪电速度通过,皇帝朱由校亲笔赐名日:开州,取其开强僻土之意。

开州位于乌江南岸,贵阳直隶州,东与瓮安、福泉接壤,南与龙里、乌当毗邻,西与修文、息烽(水外六目)交界。县城距省会贵阳六十六公里,距黔北重镇、遵义一百二十公里,辖六镇十乡之地。

经过二百年的努力,终于将十二马头之地,变成开州,解决了贵阳被两面夹击的窘达,开疆辟土乃大功,更是历史盛事,大伙儿都与有荣焉。

米柱在解决了水东后,又获得亓诗教大军来援,集兵三万,直抵乌江之畔,安千秋的水西兵尽弃水外六目之地,这里距贵阳太近了,根本无力抵抗朝廷大军攻击,所以干脆直接放弃,这一次朝廷大军入黔,在胆气大壮之下,王学东在此置修文、息烽二县。

像征着水西实力大张的水外六目之地,成为历史往事,水西兵退回了乌水以西,不过,他们依然统治着二千公里之地,有几十万部民,只是实力被削得太弱,兵力严重不足,根本无力守卫这么广阔的土地,朝廷形势大好。

这一天,米柱他们等来了北京的圣旨,圣旨有数道,分明是给王学东、莫世杰、米柱、亓诗教等人的,米柱看见了他最意料不到,又最想见的人。

喜欢明末之伟大舵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明末之伟大舵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幻:成为瞎子,我游历江湖离谱!都无敌了,女帝让我吃软饭攻略失败回现代,暴君忏悔求复合嫡聘黑欲青春长安好邵顾问的心理陷阱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影视快穿合集龙吟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恋与深空小狸花与秦彻甜蜜日常投喂星际网民,军舰上交国家暴富星河战队:从机动步兵到星际主宰救命!我被病娇校花盯上了氪命修行:从锦衣卫开始长生七零相亲:相亲到了最强战神军官精灵:一只捷拉奥拉恶毒雌性超软,星际大佬顶不住了山神转世,我养的动物都成精了!
经典收藏绝品特战兵王温水煮相公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千古奸臣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帝国再起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抗日之铁血军旅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奋斗在汉末乱世大唐之九子夺嫡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大隋幕僚长崇祯是我老丈人!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大明极品赘婿攻约梁山盛唐再临
最近更新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梦回西晋娶女帝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镇国世子爷我家有个电饭锅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大唐小医师明朝写作素材大全御赐监察使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明末之伟大舵手 英联邦 - 明末之伟大舵手txt下载 - 明末之伟大舵手最新章节 - 明末之伟大舵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