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贵
站在李复身边的书院司业梁甫,望着广场上群情激昂的景象,也不由得露出会心的笑容。
朝廷重视书院,乃是天大的好事。而这次西进支援,对于书院的学生来说,更是莫大的机遇。
就这种机会,虽说去西海都护府是去吃苦,可是一旦有朝廷做靠山,有时候即便是有些人想要去吃这份苦,都没有机会呢。
“殿下,您看,学生们多热情,多激动啊。”
李复微微颔首,目光依旧停留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
“是啊,热情可嘉。但学生的热情值得鼓励,书院的支持,更要落到实处。所以,后续的保障、奖励、以及与朝廷的对接协调,就有劳梁司业你好生安排了。”
“朝廷的确是有补贴,但是在我看来,朝廷的补贴是一方面,书院,也要有表示。”
“毕竟,这都是咱们书院的宝贝学生。”
“他们在西海都护府安心扎根,建设朝廷的新领地,俸禄,补贴之类的,不能少,更要确保层层下发,无人敢从中克扣、伸手!”
李复看向梁甫,语气郑重:
“梁司业,后续书院这边,你们这些管理人员的肩膀上的担子,可不轻啊。要让学生们走得放心,干得安心,家里稳心。”
梁司业闻言,连忙收敛笑容,正色拱手,语气坚定:
“这一点殿下放心,我一定带着其他同僚,为这些学生们,做好后续的保障。”
书院的院长可是太上皇,还有泾阳王殿下这个副院长盯着,虽然泾阳王殿下平常时候不管书院的琐碎事,可是书院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可是瞒不过这位殿下的。
账目方面,谁敢动歪心思?那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
书院的上头,可是还有宫中看着的,要人命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书院历来奖罚分明,不仅仅是有针对学生的行为准则,更有书院先生和管理者的规范,只是规矩,就分了四册。
学生们一册,教书先生们一册,司业等管理书院杂务的有一册,连书院的杂役厨房保安都有单独的一册。
有功劳,必奖赏,无论是钱财、荣誉还是晋升机会;有过失,必惩罚,轻则训诫扣薪,重则驱逐送官。
都明明白白的写在规章制度里。
这叫无规矩不成方圆。
“嗯。”李复微微颔首:“不能寒了学生们的一腔热血啊,书院就单独设立一项‘西进支援奖励基金’吧,所有经过选拔、自愿前往西海都护府的学生,除朝廷应给予的待遇外,书院每月额外发放一笔可观的补贴。”
“其二,他们的家人,朝廷那边,会出减免徭役赋税的规定,书院这边,你安排人,定期走访慰问,若是家里有困难的,能解决的尽量给解决,这一点,在学生们出发之前,下发告知。”
“其三。”李复顿了顿,语气也郑重了一些。
该适当画饼的也先画上,回来再尽量实现。
“书院要明确告知所有学子,此次西行,不仅是奉献,更是机遇!他们在西部做出的任何成绩,无论是规划了一座城,开垦了万亩田,还是改良了某种技术,书院都会详细记录,作为他们未来晋升、评优、甚至直接由书院向朝廷举荐的重要依据!”
“要施展才华,要快速成长,西海都护府有广袤的天地,供他们尽情挥洒。”
说完,看向梁甫。
“总而言之,道理很简单,书院的规矩,付出的,有了结果,就一定会有回报。”
梁甫闻言,连忙躬身拱手。
“殿下思虑周全,深谋远虑,下官佩服,这就召集人员开会商讨,草拟详细章程,尽快公布。”
李复点头。
“嗯,去吧,尽快办好,离着学生们要出发的日子,也没剩多少了。”
梁甫躬身告退,李复独自站在窗前。
勇敢的开拓者啊,插上理想的翅膀,垫上坚实的干粮,西进的洪流,持续奔涌,为大唐浇灌出万里疆域上的繁荣之花吧!
李复心中感慨一番,自觉豪情万丈。
啧,这词儿,不写下来张贴出去,激励学子,简直浪费了!
“伍良业。”
李复对着门外呼唤一声。
一直守在门口的伍良业闻声,立刻推门而入,拱手听令:“郎君。”
“准备文房四宝。”李复吩咐道,衣袖一挥,颇有名士风范。
“是。”伍良业利落地备好笔墨纸砚,在一旁安静研墨。
李复深吸一口气,提笔蘸饱了浓墨,凝神静气,随即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停笔,吹干墨迹。
蹙眉.......
叹息.......
emmm.......
自己的墨宝,不太适合张贴在书院的告示栏里.......
就.......一般.......
实在不行,找个时间,找个老师,好好练练吧。
也不能,总是这样。
有了身份地位之后,多少还是要........要点脸面的。
这玩意儿要是张贴在告示栏里,怕不是要“流芳千古”。
李复觉得,自己很优秀。
毕竟,人贵有自知之明。
贵!
“咳,”李复清了清嗓子,面不改色地对伍良业吩咐道:“拿去,交给颜相时先生,就说本王求他一幅字,烦请他……照着这个,重新书写一份。”
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本王觉得此等激励人心之语,由他这位德高望重的师长执笔,更为妥当。”
伍良业恭敬接过纸张,面色如常地躬身回应:“是,郎君,属下明白。”
颜相时这会儿刚刚给李睿授课完毕,在书房当中品茗休息。
听闻泾阳王殿下身边的护卫求见,便着人请他进来。
“小的伍良业,见过颜先生。”伍良业恭敬行礼。
“伍护卫不必多礼,可是王爷有何吩咐?”颜相时放下茶盏,和蔼地问道。
伍良业双手奉上李复写下的字,面色如常,带着自家郎君那理不直气也壮的坦然。
“回颜先生,我家郎君方才心有所感,作了一段激励学子西进的语句,自觉意境尚可,但深感自身笔力有限,恐难以完全展现其中慷慨之气。故而特命小的前来,恳请先生您大笔一挥,,重新书写一份,以备张贴于书院,激励众学子。”
颜相时闻言,先是微微一愣,随后接过伍良业手里的纸张,展开一看。
嘴角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
映入眼帘的这字........
伸手挠了挠眉角。
殿下真是,兴之所至,吟得佳句,却对自己的书法……颇有自知之明。
颜相时非但没有不悦,反而觉得这位年轻的东家颇为真实可爱。
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
“原来如此。王爷心系学子,时刻不忘激励之责,老夫感佩。既然王爷有此雅兴,又信得过老夫这把拙笔,老夫自当效劳。”
径直走到桌案面前,铺开宣纸,提笔蘸墨,手腕悬动,笔锋落下。
一个个苍劲有力、法度严谨而又带着磅礴气势的字迹便跃然纸上。
末尾,先落下了泾阳王李怀仁的名号,又落下自己的名号,用了印鉴。
写罢,他轻轻吹干墨迹,将这幅字递给伍良业。
伍良业虽不通文墨,但见那字迹挺拔如松,气势不凡,连忙躬身道:“有劳颜老先生!郎君见了,必定欣喜!”
颜相时含笑点头:“王爷满意便好。对了,伍护卫回去后,不妨私下转告王爷,若王爷平日得闲,对书法有兴趣,老夫虽不才,倒也愿意与王爷共同探讨切磋,以为消遣。”
这话说得极其委婉客气,但意思很明白,想练字,我这儿可以教。
你字写的有点拉胯了,自己不在乎倒是没啥,可你现在是书院副院长,是李睿的父亲。
孩子现在还小,不太懂,将来长大了,到了要面子、知美丑的年纪,看着自己父亲这一手……嗯……独具一格的字,可不好说。总不能让学生们觉得,书院的山长和副院长,在笔墨上是这般……放荡不羁吧?
伍良业心领神会:“是,小的一定将老先生的美意带到。”
伍良业带着颜相时的字向李复交差。
李复端详着这幅字,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果然,专业的事,就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啊。”
伍良业支支吾吾。
“有什么话直接说。”李复没好气的看了伍良业一眼。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磨磨唧唧的了。
“那个........郎君,就是.......颜相时先生说........”
伍良业将颜相时的话,转告给了李复。
李复摸了摸鼻子,难得地露出了一丝讪讪之色。
“嗯,颜老先生一片好意……改日,改日一定登门请教……”
嘴上这么嘀咕着,心里却已经开始琢磨。
还是得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儿子将来的面子,硬着头皮去啃一啃书法这块硬骨头了。
虽然当爹这种事,也是有了李睿之后的头一回,但是毕竟是爹嘛,给儿子做个好榜样。
总不能儿子学问日益精进,写字越来越有模有样,回头一看自己老爹的墨宝,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吧?
形象岂不是要崩塌?
当爹是要有威严的,对。
得让孩子知道。
你爹永远是你爹。
“伍良业!”
“属下在。”
“去,准备一套……嗯,入门些的文房四宝。再……再去颜先生那里递个话,就说本王……本王明日午后若有闲暇,便去叨扰,向他请教……请教书法之道。”
“是!”伍良业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快步离去。
看着自己刚才下意识又在纸上划拉了几下的“墨宝”,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又挺直了腰板。
“不就是写字吗?练!必须让狸奴知道,他爹我,文武双全不敢说,但至少……写出来的字,能看!”
连孩子都能正儿八经的启蒙,上课,自己一个成年人了,还能比不上个孩子?
又不是整日忙于生计,没有那个条件!
长安城里,长孙无忌还在布置高句丽的事情,百骑司的人也偶尔到庄子上来,给李复送后续的消息。
两仪殿里,李世民听着李五汇报近日京中的一些要闻,包括泾阳县庄子上的书院。
当李五提到泾阳书院学子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奔赴西海都护府,群情激昂时,李世民脸上露出了极为欣慰的笑容。
“好!甚好!”他抚掌称赞,“学子有此报国之心,书院有此担当之魄,方显我大唐气象!”
“王德啊,去拟定一批赏赐给书院的东西,从朕的内帑中拨调。”
“是。”站在一边的王德躬身应声。
“泾阳王这几日在忙什么呢?书院拟定的章程出来了吗?”李世民继续问道。
“回陛下,书院的司业梁甫正带着书院的管理人员拟定,当中许多增减,在酌情处理。”
“至于泾阳王殿下........近日……正在跟随颜相时先生,潜心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李世民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有趣的事情。
“哈哈哈哈。”李世民想起李复的那一手“好字”,不由得笑出了声。
“咳咳。”李世民忍住。
“哼哼哼哼.....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没忍住。
李复写的那个字,跟鸡爪子刨过一样。
不过,居然能静下心来学习书法了,还是跟颜思鲁的儿子学。
颜相时是狸奴的启蒙老师,这些当爹的跟当儿子的,坐在一块学习去了。
有点意思。
想象着李复正襟危坐、对着字帖一笔一画描摹的场面,就觉得无比滑稽。
“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他这是受了什么刺激?”
李五简单一说,低着头,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话说得含蓄,但李世民何等聪明,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这厚脸皮的家伙,也有不好意思的一天呐。
“嗯,如此,也是该精进一番书法造诣了。”
“好歹也是皇室贵胄,一个书院的副院长。”
哪怕没有去教书,有这么个头衔,也不能一手字都上不得台面。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