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院士,马上就要到了。”
负责护卫的是京城军区的团长,如今坐在凌月身边,眼神凌厉提醒道。
话音一落,众人严阵以待,就连凌月都感觉到了肃杀之气。
凌月往窗外看去,身体的反应告诉她,现在飞机正在降落。
“刘团长,一会儿无论发生什么,请您保护好竺老的遗体。”
刘团长没有应声,他收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凌月和竺老,两个人缺一不可。
凌月深呼吸,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这种事儿无论经历几次都会心惊胆战。
“您放心,子润同志和翔中同志联合朱先生已经布置好了,不会有危险。”
凌月点点头,飞机降落,她在机舱里等着外面的汇报声,确定没有狙击手才能出去。
不多时,外面传来了声音,凌月起身下机,吩咐道:
“请竺老下机回家。”
竺老乘坐的专机后尾打开,殡仪车慢慢驶出机舱。
凌月也被护卫下上了中间的小车,前后左右都有跟随,没有命令所有人都没有动作。
“联系故宫准备。”
接人的这一路上需要封路,就算是进场送别的百姓都需要调查过身份才能放行,陵园需要做好接人和安葬准备。
“报告,准备工作就绪,可以请竺老先生回家。”
凌月闻言,缓缓呼出一口长气,大声传到:“请竺老回家。”
话音一落,车辆慢慢动了起来,前后左右的距离保持一致,车速一致,出了机场。
一路上已经清路了,但两旁还是有很多前来送行的人。
即便是坐在车内,凌月还是能听到不远处传来稀稀疏疏的声响,是外围的护卫队。
“凌院士放心,他们进不来。”
三层护卫,他们是最后一层。
凌月点点头,没有吭声,不打扰到亡者安宁一切好说,要是真敢进来,她不介意送一颗导弹当做回礼。
钱子林自从弄出弹道来还没真正用到别的国家,她想钱子林也不会介意她借用一下。
得益于外围同志的帮助,车队平安的驶入陵园,看着竺老葬入选好的面朝广场的墓地,凌月的心空落落的,以后,再也没有人说她欺负老人了。
“凌院士,翔中同志吩咐了,在京城也办一次追悼会,并且他会在追悼会上为竺老先生授衔。”
“授衔?”凌月不解的问道,据她所知,竺老没有加入党,怎么授衔。
她的疑问在追悼会上被赶回来的钱子林解惑了。
“竺老在一月份申请入党,已经通过了。”
凌月这才知道这么短短两年时间都发生了什么。
子润因为身体原因很少出来,不过这一次他还是亲临了追悼会,并为竺老提下了墓志铭:‘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这是竺老的做人原则,如今也跟着竺老永远留在了这里。
一起过来的翔中看到凌月的神色不对,只得慈爱的摸了摸凌月的头顶:“凌月,走吧,我送你回去。”
凌月摇头,拒绝了,翔中这段时间很忙,她住在大院几乎很少能看到他。
若是不出意外,他本来想直接回故宫的,只是担心她。
“周叔叔,我没事,你去忙你的吧,”说着,凌月指了指钱子林:“我和钱伯伯还有蒋伯母好久没见了,我们还没好好说说话呢。”
翔中看了钱子林一眼,当即也不勉强:“好。”
将这几位大佬送出门,凌月这才转身看了一眼挂在上面的竺老的照片,随后转身和钱子林两人离开。、
回到钱子林家,两个孩子已经睡下了,里面的布局还是一点没变。
“小月牙,饿了吧,伯母给你煮面吃。”
凌月笑着点点头:“好,谢谢伯母。”
钱子林看了看凌月,只觉得这丫头不对,太过平静了。
凌月好像就只有在青海追悼会门前失态了一下,之后的表现没有任何问题。
可这种事,没有问题才是真的有问题吧。
一时间,钱子林脑海中如同头脑风暴似的来回翻腾。
“凌月......”
钱子林的话还没说完,凌月便道:“钱伯伯,事情都过去了。”
真的过去了吗?钱子林心里问道。
最后只能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
“我目前正在负责几项研究工作,光缆计划也在准备重启,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还是谈工作吧,工作起来就不会想其他事儿了。
凌月一愣,随即快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留下的研究问题。
“钱伯伯前段时间去西南是负责飞机方向研发?”
“不止,各朝各代要发展都离不开运输问题,以前是公路,近代研发了火车有了铁路,至于以后,上面的意思是海陆空都发展起来。”
钱子林摇摇头,虽然这是一方面,西南的发展不像其他地方,地理环境和风土文化等等,都决定了这个地方需要发展所涉及的方面会比别的地方更加复杂和困难。
“马克思有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西能进去,人们能出来,才能将外面的先进技术带到交通贫乏的地方去,才能发展起这些地方。”
说完,钱子林叹了一声:“这几年我也带着人去了几趟,调研回来的数据都不理想。”
“不说其他地方,只说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贵州,想要发展,光凭公路,铁路都不现实,而且就算是建设机场,也找不到平坦一点的地方。”
当初兵工厂大多数都是放在贵州,其中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地方易守难攻。
天然的地理环境有好的方面,自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因为这地理环境,想要发展只能说一句困难重重。
凌月听完,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她没有去过,与贵州的印象,只在上一次飞机零件的问题上。
“与地理专家和桥梁专家讨论过了吗?”
“自然,前后开了几次会,他们的想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种想法很古老,但却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困难多,办法也多,先按照最可能实现的弄方案, 缺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凌月笑道:“建设方面我不懂,但是缺什么工具、材料或者设备,我们到时候就弄什么,五院和中科院加起来那么多人呢。”
方案出来,知道需要什么设备就好说了。
吃了饭,约定好后天回五院后,凌月离开回大院。
喜欢六零年代:搞科研不小心成了院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六零年代:搞科研不小心成了院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