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半,宣传部副部长邹建华带着一支专业的采访组准时抵达。当他们踏入大楼的那一刻,眼前繁忙的景象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
只见各个办公室里,干部们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和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奋进的乐章。
“邹部长,欢迎您来指导工作。”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王建波笑容满面地迎上前来,热情地说道,“宋部长有个重要会议,特意吩咐我先带你们参观。”
采访组首先来到了新成立的人才工作处。推开门,只见处长古平化,这位刚满四十岁、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干部,正在主持处务会。
会议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培训方案的设计思路,各种图表和数据让人一目了然。
“改革后,我们对干部培训体系进行了全面重构。”古平化微笑着向采访组介绍道,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坚定,“现在我们更注重实战能力培养,开设了‘改革攻坚’‘创新驱动’等一系列专题课程。这些课程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旨在让干部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
邹建华仔细观察着这个处室,发现这里的干部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五岁,是整个组织部最年轻的处室。
他不禁饶有兴趣地问道:“听说古处长是通过竞聘上岗的?”
“是的。”古平化坦然一笑,回忆起竞聘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改革前我是后勤处的副处长。竞聘时我提出了‘培训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强调要根据干部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能就是这个思路打动了评委。”
离开人才工作处,采访组来到了干部监督处,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更令人感动的一幕。
原农村组织处处长,现在担任巡视员的张志远,正坐在一位年轻干部的身旁,耐心地指导他撰写改革经验材料。他时而低头查看材料,时而抬起头来,用温和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
“张巡视员,您从实职处长转为巡视员,心里有没有落差?”一位记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张志远推了推老花镜,爽朗地笑了起来,那笑声中充满了豁达与乐观:“说实话,刚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毕竟在实职岗位上工作了这么多年,突然转换角色,心里难免会有些失落。但看到年轻同志干劲这么足,我这份经验能帮到他们,就觉得值了!”
他指着正在电脑前忙碌的年轻干部说:“这个小李,竞聘时提出了‘智慧党建’的构想,很有创意和想法。现在他正努力把这个构想变成现实,我能在旁边帮他一把,也是一种荣幸。我们这代人,不就是要为他们铺路吗?”
与此同时,在阳城市,宣传部副部长尤文礼带领的另一支采访组也收获颇丰。
在阳城市住建局,采访组记录下了这样一幕:新任局长张建军正在主持召开业务协调会。
会议室里,六位副局长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精神饱满,各司其职。会议高效而有序地进行着,张建军不时地提出问题,副局长们迅速而准确地回答,整个过程流畅得如同行云流水。
“改革后,我们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张建军介绍道,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以前一个项目要跑五个部门,手续繁琐,时间漫长。现在一个窗口全搞定,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最让采访组感动的是,他们在住建局园林发展中心偶遇了已经离岗的原园林局老局长陈明华。
老人穿着朴素的工作服,正手把手地指导年轻技术员修剪树枝。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认真。
“陈老,您不是已经退休了吗?”尤文礼惊讶地问。
陈明华笑着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这些年轻同志有干劲,但经验不足。我过来帮帮忙,也算是发挥余热吧。看到他们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我打心眼里高兴。”
在阳城市委办公室,采访组还发现了一个细节:每个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本《改革问答手册》,手册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里面详细解答了干部们在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是我们自己编印的。”办公室主任介绍说,“就是要让每个干部都成为改革的明白人。有了这本手册,干部们在遇到问题时就能及时找到答案,避免走弯路。”
当晚,两支采访组在省委宣传部汇合,开始整理采集的素材。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活跃。
“组织部那边最打动我的是那种薪火相传的精神。”邹建华感慨地说,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之情,“老同志甘当人梯,年轻干部勇挑重担,这种新老交替的场面,正是改革生命力的体现。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改革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尤文礼补充道:“阳城让我看到了改革的实效。不是为改而改,而是真正提升了效能、优化了服务。老百姓的获得感,才是改革的试金石。只有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改革才有意义。”
林向阳部长仔细听着汇报,不时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思和坚定:“这些素材很宝贵。我们要通过宣传,让全省干部看到:改革不是牺牲,而是升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改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第二天,《荆楚日报》用整整四个版面推出了改革风采录特别报道。头版通栏标题格外醒目:《在新征程上绽放青春——记省委组织部竞聘上岗的年轻处长们》。
报道详细记述了古平化等年轻干部的成长历程,配发了他们工作的大幅照片。
第二版以《致敬,改革的奠基人》为题,报道了张志远等老同志主动让贤的感人事迹。
第三版聚焦阳城,用数据和案例展示了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第四版则是评论员文章《让改革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与此同时,省电视台播出了专题片《改革正当时》。镜头中,老同志语重心长的嘱托,年轻干部朝气蓬勃的身影,组成了一幅改革的生动画卷。
宣传的效果立竿见影。各地市的改革热情被彻底点燃。
汉江市市委书记周东军在常委会上要求:“要以组织部和阳城为标杆,把改革往实里抓、往深里推。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让改革真正落地生根。”
宁乡市组织了百人考察团,专门到阳城学习取经。
考察团的成员们深入到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仔细了解阳城的改革措施和工作方法,认真做好记录和笔记。
他们表示,要把阳城的经验带回去,为宁乡市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喜欢重生之退伍从政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之退伍从政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