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各怀心思,鱼贯走出了宣德门。这场朝会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
朝会后,孙延召也准备离去,却被赵匡胤身边的内侍给召了过去。
内侍带着他来到了赵匡胤的书房之中。赵匡胤早已等候多时,他今日虽大大奖赏了一番,可年轻人还要多敲打,以防其恃功傲宠日后犯下大错。
孙延召并非第一次来了,倒也不拘谨,却仍恭敬地站在御台前行礼。
赵匡胤沉默了片刻,才沉声问道:“孙延召,你可知你错在哪里?”
“陛下,臣……愚笨。”孙延召心想此时与其夸夸其谈,不如装傻充愣来的实在。
“你愚笨?”赵匡胤无奈地摇了摇头,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目光如炬:“今日若非朕当众揭开你的功劳,你可知后果?就凭你脸上金印莫名消失,重掌军职。都足够言官将你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你以为有朕护着,有武功傍身,就可在这汴京城里无所顾忌了么?”
孙延召深知赵匡胤也没有真正怪罪的意思,可态度还是必不可少:“臣知错了。”
赵匡胤见孙延召态度良好,响鼓不用重锤,笑道:“跟你师父一样,心里明白装糊涂。朕多次想赐他一官半职,他都不愿。”
这确实像师父所为。孙延召苦笑一声,却也不敢多言语。
提及公孙离,赵匡胤的神情也没方才那般严肃,苦口婆心地说道:“朝堂之上不比江湖,今日你也看到了。虽不见刀光剑影,却也暗藏杀机。官做的越大,做事就越要谨慎,不能脑袋一热,想干什么干什么,日后若是让人挑出毛病来,朕也救不了你。”
“陛下教训的是,谢陛下教诲。”
赵匡胤训诫完毕,神色稍霁,随手批阅了两本奏章,殿内陷入短暂的宁静。忽然,他头也不抬,仿佛自言自语般说道。
“夜枭刚送来的密报……北边,怕是要乱了。”他这才抬起眼,目光深邃地看向孙延召,“耶律罨撒葛不满耶律贤,恐要谋反了。如今正屯粮积草,等明年春化冰了,就要领十万边军挥兵东进,这……或许是一个夺回燕云十六州的良机。你到过幽州,熟悉北地,说说你的看法。”
孙延召闻言一阵皱眉,他的历史记忆中,耶律贤继位后,耶律罨撒葛好像并未有反叛的动作,难道后面的历史都产生了偏差?不过问到这了,他深知赵匡胤做梦都想拿回燕云十六州,这不仅是战略上重新拿回北面的屏障,同时在史书上也可大书特书,成为千古一帝。
他思考片刻,答道:“耶律罨撒葛素以能征善战闻名,两边真要开打,必然不会很快结束。咱们大宋确可收渔翁之利,不过要拿下幽州恐怕不易,不说幽州兵多将广,我们还要时刻堤防太原城的援兵。”
“是啊,拿不下太原,一切休谈。”赵匡胤长叹一声,“此去向北,一路皆是平原,契丹人的骑兵畅通无阻,咱们这大军,人吃马嚼,消耗巨大,辎重还要面对骑兵的袭扰,步兵对上骑兵,难,确实难。”
孙延召深以为然,顺着话头谨慎地回道:“陛下所言极是。北伐之难,难在骑兵。我朝缺的并非善战之卒,而是能与辽骑抗衡的成建制马军……”
赵匡胤好像听到了最无奈的现实,苦笑一声打断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马场,何来战马?没有战马,又何谈骑兵?”
时机到了! 孙延召心下一横,知道此刻不提更待何时。他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陛下,臣在幽州时,曾与北地巨贾董如海关系颇佳。听闻……其家族掌控着塞外多处马源。若我们能以……以他们所需之物,如生铁等,暗中与之交易……”
赵匡胤眼中精光一闪,点道:“前些日,朕就听闻你让李家拿下了榷货务的专营权,原来是在这等着朕呢。此事兹事体大,还需考量。容朕再想想吧。”
孙延召告退后,书房内重归寂静。赵匡胤缓步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眉头紧锁。
“以铁换马……此计若成,可解我大宋心头之患。然则,铁器流出,资敌利器,此乃动摇国本之举……这个头,一旦开了,后果不堪设想。”
他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一边是梦寐以求的燕云故土,一边是遗祸无穷的潜在风险……
《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