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级干部和营级干部的人员,自然是八路军总部的安排,由受伤严重不适合长期参战的那些将士们组成指挥管理班子,借助367师提供的大量的老套筒和汉阳造步枪,以及辽十三式和晋造十七式步枪,很快建设起来一个标准团的规模。
借助那些从整个八路军队伍中,无法正常参加战斗的的退役将士们,外加上从各个县城里招募起来的民兵骨干,以及地方上的新兵,很快建设起来长治地方团,并迅速开始训练起来。
地方团说白了就是有组织的,归北方局直接领导的大一点的民兵组织,他们深入各个县城,与当地的民团进行沟通和协作,主要任务是做好大面积范围内的防空安排,以及对地方土匪、恶霸和那些隐藏汉奸的打击,同时成为八路军主力部队中的兵源。
各县城民团的成员大多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怀着对日寇的仇恨和对家乡的热爱,积极响应地方团的号召,在根据地内以前受当地八路军驻军的领导,现在小鬼子被打跑了,主力部队都在根据地周围驻扎。
因为各县的民团都比较分散,根据陈振华的建议,面对每个大的区域建设一定的武装组织,也就是现在的地区级别的民团,简称地方团,直接归北方局进行管理,从而来确保大范围内的地区治安,小鬼子虽然被打跑了,但是汉奸和土匪及恶霸都还在,这些需要地方团来去清剿和确保长治久安,说白了干的是地方警察的工作。
地方团的战士们和民团成员一起巡逻、站岗,在县城的各个要道设置关卡,盘查过往的可疑行人,确保根据地内的安全。
他们还组织了大量的军事训练,教给地方团成员基本的军事技能,如射击、格斗等。在训练场上,地方团成员们认真地学习着每一个动作,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同时也作为将来的主力部队的兵源来源。
吕梁地区山峦起伏,地势复杂,有大量的土匪,以及晋绥军的散兵游勇在山区内活动,随着主力部队的调走,那些土匪及散兵游勇开始活跃起来,钻了北方局管理的空子,所以带给了吕梁部分县城的安全威胁。
所以北方局在吕梁县城迅速建设起了吕梁地方团,也是地二团,在北方局吕梁地区区委的指导下,地二团迅速建设了起来,同时组织大量的战士们,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在山谷中、山坡上设置了隐蔽的防御工事。
他们挖掘战壕,搭建掩体,将火力点布置在关键位置。同时,他们还与当地的民团一起发动群众,坚壁清野。
帮助老百姓们将粮食、牲畜等重要物资隐藏起来,让敌人来了一无所获。在一次土匪的小规模骚扰中,地二团的将士们,提前得到了情报,他们巧妙地设下埋伏,当土匪进入伏击圈时,枪炮声顿时响起,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晋城地区的防御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地方三团的战士们与民团一起加强了对晋东南各个县城的守卫,他们在城墙周围设置了岗哨,日夜巡逻。
同时,他们还组织了宣传队,向百姓宣传抗战的重要性,鼓励百姓积极参与到抗战中来。在宣传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地方团和民团,为保卫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阳泉、晋中、太原、临汾、运城、忻州、朔州、邯郸地区、石家庄地区和邢台地区是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方团和民团在这里加强了对交通线的控制。
他们不再以破坏铁路、公路为主要目的,而是以保护铁路、公路等各种公共设施为主,设置了路障,防止敌特的渗透和进攻。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试图通过损坏铁路运输物资和兵力,地方团和民团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力量对铁路进行了保护,同时对那些破坏公共设施安全的土匪、恶霸以及敌特分子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而对于外线的地区,包括新乡、焦作、濮阳、衡水、保定、沧州、山东各地,这些地方是与敌人直接接触的前沿地带,则是由365师、367师和368师的各支主力部队进行驻扎。
367师的战车旅、特战旅和机动作战旅、骑兵旅以及炮旅的各个团也做了不同的驻区安排,炮旅的6个团,主要在焦作、新乡、邯郸、太原、石家庄、濮阳6个地区驻扎,从而来确保对各个方向上的八路军队伍对于炮旅的需求。
在焦作地区,战车旅的四个战车团分别部署在博爱、武陟、温县、沁阳等不同的县城进行训练,犹如钢铁巨兽般威风凛凛,那些坦克手们坐在驾驶舱内,紧握着操纵杆,时刻准备着出击。
特战旅的四个团,则分散在新乡、原阳、封丘、长垣等各个县城,他们身着八路军的服装,脸上涂着油彩,宛如丛林中的猎豹。
骑兵旅,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已经在太原城周围驻扎,随时跟随陈振华往大同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机动作战一旅则是驻扎在濮阳地区的各个县城、机动作战二旅的战士们也在安阳和邯郸各个县城的岗位上严阵以待。
在整个防御体系中,各个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至关重要。陈振华深知这一点,他经常组织各部队进行联合训练和演习。
在训练场上,战车旅、特战旅、机动作战旅、骑兵旅以及炮旅的战士们密切配合,进行着各种战术演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367 师的防御进攻体系不断完善,部队的战斗力也在不断提高。在晋冀豫大地上,367 师就像一座钢铁长城,抵御着日寇的侵略。战士们在战斗中不断成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战斗经验更加丰富。
随着抗战形势的不断变化,上级决定将 365 师进一步划分为 365 师、366 师和 367 师。
这一决策无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战场需求,提高部队的作战效能。陈振华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他迅速行动起来,与 365 师的陈师长和 366 师的战神师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地图铺满了整个桌面,上面标注着各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和敌我态势。陈振华站在地图前,眼神坚定而专注,他详细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经过一番深入的研究,他们确定了 365 师的主要防线在平津线。平津线是华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小鬼子一直试图控制这条线路,以实现其对华北地区的全面占领。因此,365 师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陈振华深知 365 师面临的压力,他主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将保定地区、沧州地区、衡水地区以及廊坊地区所有的区县防备任务全部交给 365 师。这一决定让陈师长既感动又感到责任重大。
同时,为了让 365 师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防守平津线,陈振华还安排将 365 师在整个晋省的根据地机动部队全部转移到冀省,从而将平津线防守的更加的严密。
转移过程中,陈振华亲自指挥,确保每一个人员和物资都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他看着忙碌的战士们,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每一次转移都意味着风险,但为了抗战的大局,他必须做出这样的决策。
除了 365 师的部署,陈振华还关注着 366 师的发展。他将整个鲁省包括商丘等地的根据地全部纳入到 366 师的麾下。这一举措为 366 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战略资源。
367 师作为新划分出来的部队,其发展方向也备受关注。考虑到陈振华在晋南地区安排了大量的兵工厂建设和根据地发展,八路军总部、战神师长和陈师长决定让 367 师主要依托晋南根据地进行扩展。
陈振华深知晋南地区的重要性,他亲自来到 367 师的驻地,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
他对 367 师的师部人员说:“晋南地区是我们的重要后方,这里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壮大自己的部队。同时,要加强与当地百姓的联系,建立起坚固的抗日统一战线。”
367 师的全体指战员认真地记录着陈振华的指示,他表示一定会按照首长的要求,努力发展部队,为抗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367 师在晋南地区积极开展工作。他们加强了根据地的建设,发展了农业生产,提高了部队的自给自足能力。同时,他们还不断出击,打击敌人的小股部队,扩大了根据地的范围。
除了对 365 师、366 师和 367 师的防区部署外,陈振华还主动将部分晋中、晋北和晋西区县的防备任务移交给了 129 师、115 师和 120 师。这一决策体现了他的大局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与 115 师的交接过程中,陈振华之前亲自带领部队来到忻州、繁峙县、灵宝县等地。他与 115 师的聂师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介绍了当地的地形、敌情和部队的情况。
他说:“这些地区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够充分发挥 115 师的优势,打击敌人,保卫人民。”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