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成为太子的六弟,给他行礼。
他也并没有拒绝。
他上前一步,伸出双手,稳稳地托住了太子的双臂,将他扶起。
这个动作,不符君臣之礼,却合长兄之仪。
“六弟,”朱常洛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朱常澍耳中,带着一种卸下伪装后的疲惫与真诚:“今日,你我兄弟话别,我也就不给你讲究那些虚礼,给你躬身行礼了……”
“此一去,万里之遥,重洋阻隔,你我兄弟……此生恐难再相见。往后……望你多多保重……”
这番话,没有抱怨,没有不甘,像是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朱常澍被他扶起身,听着这肺腑之言,心中那冰封的堤坝似乎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大哥……一路保重。海上风浪大,务必小心。到了南洋,多多珍重。”
“是,我一定会多多珍重的。”
朱常洛点了点头,重复着这句话,像是承诺,又像是自我安慰。
随后,朱常澍又将目光转向一旁强忍悲痛的刘王妃,再次躬身,这一次,是弟弟对长嫂的送别礼:“长嫂,一路顺风,万望保重。”
刘王妃虽沉浸在与幼子分离的悲痛中,但礼数未失,她含着泪,微微侧身还了一礼,声音哽咽:“谢太子殿下关怀。”
该说的话似乎都已说尽,空气再次陷入一种无言的凝滞。
车队已经准备就绪,马匹都显得有些焦躁不安,似乎也在催促着这场离别的终局……
朱常洛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对朱常澍道:“六弟,时辰不早,不宜再耽搁了。我们……这便走了。”
“大哥,慢行……”
朱常洛点了点头,随后他脸上努力挤出一丝豁达的笑容,他不再看太子,转身,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自己的妻子,走向那辆装饰华丽,亲王规制的马车。
他先扶着刘王妃登上了马车。
然后,他停下了动作。
他没有立刻上车,而是缓缓转过身,面对着那座他生活了多年的康王府。
朱红色的府门依旧威严,门楣上的匾额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
这里曾是他的家,承载了他从少年到成年的记忆,有谨小慎微,有压抑苦闷,或许,也曾有过短暂的、属于皇子身份的安宁。
他的目光在那熟悉的门庭上流连,眼神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眷恋,有不舍,有对过往的追忆,更有对未知前程的一丝茫然。
这一刻,仿佛无比漫长,他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告别。
然而,那片刻的温存与恍惚,很快便被一种更为坚硬的东西所取代。
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清明,继而染上了一层决绝的色彩。
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闸门落下,截断了所有退路和软弱的可能。
他猛地一甩头,不再有丝毫犹豫,利落地转身,弯腰,钻进了马车车厢。
车帘在他身后垂下,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启程!”王府长史高声喝道。
车夫挥动鞭子,发出一声清脆的炸响。
庞大的车队开始缓缓移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辘辘的声响,向着德胜门的方向而行。
太子朱常澍站在原地,默默注视着车队远去,直到那长长的队伍消失在街角,只剩下空气中扬起的细微尘土。
他没有去德胜门相送,那不符合储君的身份,也过于引人注目。
这府门前的告别,已是他们兄弟之间,所能做到的、最接近“寻常人家”的极限。
车队出了德胜门,意味着正式离开了北京城。
消息很快便被报入宫中。
乾清宫内,朱翊钧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像是落在南方那一片广袤的、标注着“南洋”的区域。
殿内寂静无声,只有更漏滴答。
脚步声轻轻响起,张国之悄无声息地走进殿内,躬身禀报道:“陛下,大皇子……康王殿下仪仗,已从德胜门出京了。”
朱翊钧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
他没有立刻回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舆图上,仿佛要穿透这纸帛,看到那远行的车队。
沉默了半晌,他才缓缓地、极轻地应了一声:“朕,知道了。”
张国之闻言,躬身行了一礼后,便退出了乾清宫……
这次康王朱常洛前去南洋就藩,除了明面上给予的特权外,朱翊钧还有很多暗地里面的操作。
首先,便是在锦衣卫中,抽调出了两百余名武艺高强的年轻人,在两年前,就已经到了南洋府,熟悉南洋府各地的情况,并且监工督造南洋的康王府。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并且到现在,已经修了整整六年了。
现在的规模都已经可以跟西安的秦王府一较高下。
康王府建设在爪哇岛的西北部,现名南洋城,而在之前,叫万丹。
万丹位于爪哇岛西部,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巽他海峡,是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
这个时候的南洋城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有大量的大明和西方国家的商人在此活动,商业贸易发达,能够为康王府的统治提供雄厚的经济支持。
同时,爪哇岛上五十余万汉族人口,有将近三十万都生活在万丹,剩余的二十万,也遍布在西北平原,充当农场主一般的存在。
那里是最合适的王都之地,而原先的总督府,也要从西北部,转移到东北部,在爪哇岛上形成两个政治中心,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这两百余名锦衣卫就是康王手下的刑侦力量,当然这股力量是不会管理谁家丢狗,丢牛的事情,而是组建维护康王统治的特务组织。
除了康王府藩邦下面的王府军队之外,朱翊钧还给自己的大儿子,从辽东,西北,招募了一千余名女真骑兵,拖家带口也在两年前,都已经过去了。
这些,可都是私兵,不在编制之中的……
张国之退出去不久后,陈矩走了进来,他朝着朱翊钧的背影躬身行礼道:“陛下,皇孙已经送到太后娘娘那里了……”
原本朱由校是要安排到王喜姐宫殿中抚养,这可是人家亲孙子。
但,就在前两天,李太后朝着王喜姐,甚至是朱翊钧施加压力了,康王朱常洛就藩在即,朱翊钧也不想自己的母后,搞出些不愉快的事情,便也同意了她的要求。
不过,朱翊钧也是有条件的。
朱由校五岁之后,可就不能天天在李太后身边晃悠了,要去她亲奶奶那里。
朱常洛就是李太后带大的,好家伙,从小就开始修仙了……
朱翊钧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大孙子,也变成一个神棍,在他看来,做木工活都比修道好,再怎么说,多动动,还有益健康呢……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