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农机厂,地处四九城东,出厂大门一里多就是公交站,交通便利,绝对是宝地。
但事实恰好相反。
二之前还有一,老二一直是属于备选。
就像嫡长子和嫡次子,老大没出意外,老二不可能上位。
第二农机厂就在这个尴尬的位子待着,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只负责一些简单机械的制造工作。
没有重要任务,自然也没有多少拨款,从大门到厂房,一个穷字可以全部概括。
“赵工别见怪,厂子规模小,大部分器械都是50年代苏联援助的,到我们这里起码过了三手,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台机器罢工,全凭几个老技工修修补补,凑合着用”
“新到的机械都要优先考虑几个最大的国有厂子,连万人规模的轧钢厂都要排队,农机厂这几年更是连汤都喝不到,除了接盘其他厂子的老机器,也没别的办法。”
“厂里还有些国产仿制货,但经常出毛病,厂里也没那么多任务,这些老爷货基本是能不用就不用,擦好了摆在那里看着......这话赵工可别往外说。”
作为农机厂唯二级别跟赵成一样的人,厂长孙全福揽下了接待的事,路上事无巨细交代着厂里事情。
赵成做了不少心理准备,但进了厂房心中还是暗暗发苦,听着厂长的介绍更是感到浑身空虚
他之前跟着师父,像雇佣兵一样到处帮忙,去过不少偏远小厂子,自以为什么场面没见过。
但这场面真没见过。
整个厂子逛了一遍,半数人在地里忙活,至于报告上写的农用机械试验成功应用到多少亩地,八成是掺了水分。
“孙厂长,咱们厂里常年运行的车间和工人有多少?”赵成看着车间里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好歹是个千人规模的厂子,上厕所也不会这么少。
“厂子规模小,你也知道,规模小了就不好要支援,这些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孙全福倒起苦水没完没了,刚开始赵成还能迎合几句,后来就是单方面当听众。
“所以说,厂里的工人日子苦啊,我这个厂长的日子更苦!”
赵成看着不断摇头的孙全福,瞳孔深处闪过一丝鄙夷。
工人工资按级别拿,活少了只是补贴少一些,过日子不难,还清闲许多,而且工人都是就近招募,没房的甚至还分房。
有钱清闲离家还近,对于经历过民国和战乱的工人来说,这种日子绝对是天堂。
倒是孙全福这个厂长心里苦应该是真的。
十来年没动位子,当年的雄心壮志估计只剩下幻想。
“也就是说,现在厂里有工人两百七十多,最高的是五级工,技术部门的领头羊是十三级技术员,而且快退休了?”
赵成把十几分钟的牢骚提炼成一句话,在得到孙全福的点头认同之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情况比他想的要差。
工人以厂为家,都希望家里更好,农机厂成立十一年,按道理熬年限也能有几个七级工人。
“往后半年,我们这些人要麻烦两位多照顾了。”
逛完了农机厂,照例又到了饭桌上,赵成和一众厂领导交谈甚欢。
......
......
半年后,风和日丽的一天,赵成看着从农机厂工人里勉强选出来的精英直摇头。
“半年才选出这十二个,效率太低了,而且只能让他们跟在后边练手,没有系统教导,进步太慢......”
在农机厂赵成也想复刻攻坚小组的操作,但第一步就遇到了阻碍——没钱。
这毕竟是农机厂。
虽然自己很快就要夺权上位,但赵成还是认为不能越权,起码不能用自己的关系来给农机厂发补贴,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事实证明,主观能动性也是有损耗的,不能一直用。
刚挨过饥荒的工人积极性并不高,虽然报名来学的人不少,但没几个是拼命想进步的,大部分都是想能进步是好事,不能也无所谓,稍微学点就行。
赵成也明白,不是这些工人不优秀。
皇帝尚且不差饿兵,在明天迷茫今天混沌的情况下,再优秀的工人也会被磨掉斗志。
“这些人真是没福分,等过上几个月......”
“咱们再过几周就走了,哪有几个月,小吴你日子过迷糊了?”
赵成摇了摇头,指着墙壁示意隔墙有耳。
他这半年也没闲着,有几个想换环境工作的已经被他试探出来。
吴大力就是其中一个,二十九岁,五级车工,希望在农机厂可以转干部,轧钢厂竞争太激烈,基本没可能。
“嘿嘿......是我说错了,忙起来都忘了日子......”
就在吴大力挠头解释的时候,办公室门忽然打开,一个人气喘吁吁跑了进来。
“赵工,孙厂长和孔书记都被四清工作队带走了,正找厂里人揭发检举呢!”
吴大力皱着眉头道:“刘铁,咱们才来了半年,检举应该轮不到我们,安心工作,过几周就回去了。”
刘铁跟吴大力住在一个院,关系很不错。
听着吴大力的话,刘铁皱起眉头,赵成是厂长,见过世面不怕这点风浪也就罢了,但吴大力怎么也不怕?
“咱们真不用准备准备,万一四清队也找咱们问话呢?”
“问话就实话实说,你难道拿了不该拿的?”赵成沉声道。
“那不可能!”
刘铁连连摇头。
偷拿公家东西被抓住是要进监狱的,他二十六岁就成了四级钳工,家庭美满儿女待定,不会干这种事。
“那就行,只要你不犯浑,我保你没事,回去好好工作,咱们的进度慢了些,改造的任务要加快。”
刘铁和吴大力离开之后,赵成贪婪地呼吸着空气。
辛辛苦苦任劳任怨折腾了半年, 目的可不仅仅是支援建设。
厂长和书记被带走的第三天,小道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农机厂。
“听说孙老头家里藏着十几捆粮票,全是从补贴里贪的。”
“我听说是搜出了几百根金条,要拉去枪毙!”
“都不对,我听说......”
赵成也不可避免的听到了这些言论,满脸问号。
十几捆粮票?粮票有使用期限的,留着干什么?
上百根金条,农机厂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十几年的资金都不一定够。
而且这俩人只是犯了些小错,下放农村再教育,不是枪毙。
要不是早早知道内幕,赵成都要被庞大的信息迷惑。
“听说两个字,真是害人不浅......”
喜欢四合院:老实人拒绝算计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四合院:老实人拒绝算计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