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二十多岁的傅翕在稽亭塘边捕鱼,每得到鱼时,他又把鱼笼沉入水中,同时祷祝着说:“欲去者去,愿止者止。”因此大家都笑他是“愚痴之人”。
这个时候,来自印度的达摩祖师见他很有慧根,于是点化傅翕,使他顿悟前缘,投身佛门。因问修道之地,达摩祖师指了指松山下双寿树说:“此可矣!”
此后,傅大士就来此结庵修行,这就是以后的双林寺。
傅大士为了化导众生,便先来劝化他的妻子,发起道心,施舍田地产业,设大法会来供养诸佛大众。他作偈说:
舍抱现天心,倾资为善会。
愿度群生尽,俱翔三界外。
归投无上士,仰恩普令盖。
刚好,那一年又遇上大荒年,大家都普遍在饥饿之中,他从设立大会之后,家中已无隔宿之粮,当他的同乡人傅昉、傅子良等人进山来作供养时,他又劝导妻子,发愿卖身救助会费。他的妻子刘妙光听了以后,并不反对,就说:“但愿一切众生,因此同得解脱。”
大通二年(528)三月,同乡傅重昌、傅僧举的母亲,就出钱五万,买了他的妻子。
傅大士拿到了钱,就开救灾大会,办供养,赈济穷苦人。他发愿说:“弟子善慧,(傅大士又名善慧),稽首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今舍妻子,普为三界苦趣众生,消灾集福,灭除罪垢,同证菩提。”过了一个月,那位同乡的傅母,又把他的妻子妙光送回山中来了。
从此以后,许多人都受到他的感化,也有人捐供全部财产作布施,傅大士都为他们转赠于穷人或修道的人。
松山又叫云黄山,在今佛堂镇东部,周围三十里,画溪环山而过。傅大士偕同妻子刘妙光在此躬耕而居,过着农禅的生活。有时还给别人打工。他就这样,白天劳作,晚上修学,勤奋过日子。并以救度众生为己任。有一次,有人来偷他所种的瓜果,大士非但没有加以责怪,反而给他装满了一篮子,叫他拿回家去,表现出大慈大悲的情怀。
傅大士这样苦行修身七年后,他的事迹,由此也传播开去。但是,“谤随名高”,污蔑他的谣言也就愈来愈多了。但是傅大士不以为忏,反而增加他怜悯众生的悲心。后来梁武帝萧衍多次召见他,备受敬重,并留下了关于他的许多神奇逸事。
渐渐地便有许多乡里人前来顶礼膜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傅大士的灵异事迹愈来愈多,愈传愈广,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化身(化身是变化分化之身,非本尊),是十地菩萨(若是菩萨,显示有妻,但行菩萨道,名为夫妻,已断淫欲,也就是说明为夫妻,但是受戒清净,为度众生方便,显示夫妻,但是其实相处之间就是道友,清净无染)。
傅大士经过十年的修道和弘法,形成中国式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还聚集了一批能以生命殉道的信徒,一时人才济济。但是双林寺地处偏僻,虽然“门徒肃肃,学侣诜诜”,惟行化一方,法不广被。必须感动人皇和京城的贵族官员,才能将他的教法普及开来,达到“通被慈悲,义无偏党”的效果。
其时,梁武帝宣扬佛教,京城高僧云集。但是朝野对傅大士是很不理解的,认为他是一个“白衣人”(居士),有的看不起他,也有的妒恨他。不过他的弟子,如慧集、傅普愍等,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立下誓愿:“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随苦行。”到了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正月二十八日,傅大士认为进京弘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写了一道奏折,遣弟子傅旺入都致书梁高祖武皇帝。原文是: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虚怀为本,不着为宗,无相为因,涅盘为果;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吾令百姓俱禀六斋。
同年(534年)十二月十九日,傅大士第一次到达京都蒋山。他和梁武帝萧衍第一次接触,即谈得很投机。梁武帝还招待他吃饭,叫他住在同泰寺,后徙钟山定林寺,并供给膳宿诸般费用。
从此,“京洛名僧,学徒云聚,莫不提函负帙,问慧咨禅。”大士本人则“居明高松,卧依盘石,于四彻之中,恒泫(流)甘露;六旬之内常雨天华。”大家都认为他是神仙下界。
大同元年(535年)正月,梁武帝幸华林园重云殿开法会,自讲三慧般若经。于时王侯满筵,公卿连席。皇帝萧衍专为傅大士独设一榻,以傅大士绝世通人,故加殊礼。不一会,梁武帝萧衍来了,王公大臣都去迎接圣驾,只有傅大士一人坐着不动。
傅大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非但没有引起梁武帝的不满,反而更受尊敬。这次讲席既散,皇帝萧衍赐之水火珠一枚,直径达一寸多,珠圆明洞澈。皇帝萧衍体察傅大士住在山里水火难至,故以此珠赐之,取水火于日月之意。
这次法会之后,梁武帝萧衍又于寿光殿单独宴请傅大士开讲玄妙的理论,整整谈了一天。
有一次,梁武帝萧衍请傅大士讲《金刚经》,才升座,傅大士抚尺挥案,一敲便下座。
梁武帝萧衍给他弄呆了。在旁边的志公传人弟子僧璨问 梁武帝:“会么?”
梁武帝曰:“不会。”
志公弟子僧璨就宣布:“大士讲经已经完毕。”
再请讲,傅大士索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颂便去。后人苏东坡写的傅大士赞:“善慧执板,南泉作舞,借我门槌,为君打鼓。”讲的就是这桩事。
傅大士的名声得到了佛教高僧大德的敬重。如慧和法师者,年未二十,已深究诸佛秘藏,讲论无敌。
当时归依头陀寺隐法师,及隐公将欲迁化,法师乃计谋后事,问:“谁可依止?”
隐公答曰:“东阳傅大士自然智慧,深解大乘,可依为师。”于是法师礼谒请为弟子。说明傅大士影响之大。
南梁大同元年(535年)四月,傅大士离开南梁王宫,回到了云黄山隐居修行。
在此文节录傅大士所作偈诗,如下:
偈诗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傅大士心王铭》(摘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
无形无相,有大神力。
能灭千灾,成就万德。
体性虽空,能施法则。
观之无形,呼之有声。
为大法将,心戒传经。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心王亦尔,身内居停。
面门出入,应物随情。
自在无碍,所作皆成。
了本识心,识心见佛。
是心是佛,是佛是心。
念念佛心,佛心念佛。
欲得早成,戒心自律。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更无别佛。
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心性虽空,贪嗔体实。
入此法门,端坐成佛。
到彼岸已,得波罗蜜。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
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心明识佛,晓了识心。
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非佛莫测,无所堪任。
执空滞寂,于此漂沉。
诸佛菩萨,非此安心。
明心大士,悟此玄音。
身心性妙,用无更改。
是故智者,放心自在。
莫言心王,空无体性。
能使色身,作邪作正。
非有非无,隐显不定。
心性离空,能凡能圣。
是故相劝,好自防慎。
刹那造作,还复漂沉。
清净心智,如世黄金。
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无为法宝,非浅非深。
诸佛菩萨,了此本心。
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济公传奇》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济公传奇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