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雨季,素来以其鲜明的性格着称——来势汹汹,退却也快。通常,强降水多集中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这便是民间常说的“七下八上”。然而,今年的天象却乱了章法,雨水不仅提前在七月上旬便肆虐开来,到了月末,竟仍有强降雨云盘踞不散,仿佛要将整个夏季的份额在短短一月内倾泻殆尽。
万幸的是,高阳县内,在黄粱与方悦的全力督办下,各关键沟谷处的挡泥坝抢在月末这轮强降雨来临前,已然宣告完工。这些由石块、泥土和木料构筑的简易屏障,如同忠诚的卫士,在狂暴的山洪面前,顽强地滞缓了水势,拦截了大量泥沙。尽管仍有部分农田受损,但若非这些挡泥坝发挥了作用,高阳面临的将是难以估量的农田尽毁、道路彻底瘫痪的惨状。
云州州治,议事厅内。
每月例行的州县会议照常举行,只是气氛比往日沉重许多。佐元县县令以及另外两个东南方向的小县县令,皆因境内水患肆虐、救灾事务繁重而缺席,太守刘延之对此表示理解,并未苛责。其余各县县令则面色凝重地依次奏报本县情况。
听着下属们汇报的灾情——道路冲毁、田亩淹没、百姓流离……刘延之眉头紧锁,待最后一位县令奏报完毕,他疲惫地以手扶额,叹息道:“云州下辖六县,竟有过半之地遭此水患!往日水利,在如此天威面前,竟显得如此无力!佐元等地,农田几近全毁,百姓嗷嗷待哺。诸位,可有何应对良策,能解此燃眉之急?”
云州六县,格局分明。四个大县中,张经纬的高阳县位于北部,兴荣、浑元两县分列西、南,佐元县则在东方。另有两位小县僻处东南。大河自西向东奔流,此次强降雨影响最巨的,正是位于东向的佐元及那两个小县。
兴荣县令率先开口,他的辖区位于西部高地,此次因祸得福:“回禀太守,下官辖区向来苦旱不惧涝,今年这场大雨,反倒将境内水库沟渠蓄得满满当当,于秋播大为有利。只是……这治理水患、赈济灾民之事,非下官所长,实在惭愧,难有良策献上。” 他言语中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
浑元县令则眼珠一转,将话题引向了张经纬,语气带着几分奉承和推诿:“太尊,高阳县男张大人治水有方,人所共知。那‘长藤结瓜’的水利奇观,堪称我河东一绝!如今佐元等地受灾,何不让张县男献上妙计,想必定有回天之力!” 他巧妙地将难题抛了出去。
刘延之的目光随之落在张经纬身上,带着期许:“经纬,你修建的藤渠水库,于防范而言确有奇效。此法,对已成泽国的佐元县,可还有补救之策?”
张经纬起身,拱手一礼,言辞清晰而务实:“老师明鉴。藤渠之法,重在未雨绸缪,在于‘防’与‘疏’。如今佐元县已是洪兽过境,汪洋一片,此时再谈如何治水,已是迟了。当务之急,绝非继续纠结于水势,而应立刻转变思路,着手于三件大事:第一,紧急救助被困灾民,转移安置,提供饮食医药,防止疫病发生;第二,待水势稍退,迅速组织力量,排水清淤,修复最低限度的道路与房舍;第三,筹划灾后重建,调拨粮种,帮助百姓恢复生产。此乃治标固本之要务。”
刘延之何尝不知,只是面露难色:“州府衙门已向佐元等地派出了三百余名衙役、民夫,并调拨了一批物资,然灾情范围太大,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啊……”
张经纬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建议:“老师,灾情紧急,非寻常民力所能及。依学生看,恐怕得恳请皇甫将军,调动麾下三营将士,即刻开赴灾区,参与抢险救灾!军士训练有素,组织性强,且人力充沛,方能应对如此大灾。”
刘延之闻言,眉头皱得更紧,担忧道:“调动军队?谈何容易!连佐元本地的守备营,都以‘守卫城池、弹压地方’为由,不肯全力出兵救灾。皇甫将军贵为云州主将,麾下皆是战兵,他……肯应允此事吗?” 这涉及军政协调,历来敏感。
张经纬却显得颇有把握,分析道:“老师放心,岳父他定然会同意。佐元守备营多为本地招募的营兵,没有屯田,与地方牵扯不深,未必真心在意田舍百姓。但岳父不同,他身为云州主将,深知安顿军心、维系地方安定乃根本。军中将士亦有家眷亲族散布各州县,救灾即是安军心、稳后方。况且,此举亦是彰显朝廷仁德、将军威望的良机。于公于私,岳父都会权衡利害。”
刘延之听他说得在理,思索片刻,终于下定决心:“既如此,我亲自去将军府拜会皇甫将军,陈明利害,恳请他出兵相助。”
张经纬立刻道:“学生愿一同前往,向岳父详细说明灾区情况,全力促成此事。”
“好!” 刘延之点了点头,随即对众人道,“若无事再奏,今日便散会吧。” 待其他县令行礼告退后,他却又单独叫住了正要溜走的张经纬,“经纬,你留下。”
张经纬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堆笑:“老师还有何吩咐?”
刘延之看着他,脸上露出一丝属于师长特有的严肃:“我要考考你,上月留给你的那几篇《注经》疏义和《上书》的功课,可曾用心研读?有何心得啊?”
张经纬顿时语塞,面露窘迫,支吾道:“这个……回老师,学生……学生近来为督导高阳水利、抢修挡泥坝,实在是……且将功课稍稍搁置了。要不……老师您再宽限我一个月?待水患平息,学生定当挑灯夜读,补上功课!”
刘延之闻言,拿起案几上那根陪伴多年、已被摩挲得油光发亮的小竹棍,佯怒道:“学怎可怠?!若是日后你也有了自己的学生、门生,难道也任由他们以实务繁忙为由,搁置学业不成?”
张经纬见状,一边下意识地做出防备姿态,一边忍不住贫嘴道:“那……那也得看他有没有学生我这样的本事。若是个庸才,自然该狠狠督促读书;若是个能臣干吏,偶尔放松一下学业,也是情有可原嘛……”
“贫嘴!巧言令色!” 刘延之被他气笑了,作势欲打,但终究没真下手,只是将竹棍在空中虚点了几下,语气缓和下来,“罢了,看在你此次应对水患确有功劳的份上,功课暂且记下。走吧,随我回家吃饭,你师娘每次知道你要来,都准备得格外丰盛。”
一听吃饭,张经纬立刻眉开眼笑,如蒙大赦:“好!吃饭好!只要不让学生立刻背书考试,学生就是给您老人家拉两圈磨都行!”
“为士厌学!该打!” 刘延之终于忍不住,笑骂着举起那根包浆小竹棍。张经纬也条件反射般、几乎是机械地伸出左手,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
这次气氛凝重的月例会之后,在刘延之的大力推动和张经纬的成功范例影响下,云州全境,包括州治本身以及所有辖县,无论是否受灾,都开始真正重视并着手规划、建设属于自己的“长藤结瓜”水利系统,以期在未来可能的天灾面前,能多一分从容,少一分损失。
《做皇帝又不会做,只能靠通天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做皇帝又不会做,只能靠通天代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做皇帝又不会做,只能靠通天代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