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领导的办公室里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事情,几位在场的女士都表示了十分尊重李旭东的建议,觉得为了华夏的长治久安,在努力提高妇女地位的同时,适当的削减女性工作岗位,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反而不少男同志坚决反对李旭东的建议,认为他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还质问他,是不是要让女性裹足才是对女性的尊重。
“各位领导,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们不妨让自家的女性独自在晚上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看看她们是不是会受到骚扰,或者是被人抢劫。或者让她们在白天独自去一趟菜市场买菜,看看是不是会被小偷光顾。我不是在危言耸听,我说的,就是社会现状。”
“不少同志或是去过干校,或是被下放过,那个时候,大家吃住都和老百姓差不多,可现在呢?我们官复原职了,却忘了那段历史,忘了老百姓的不容易。大家知道么?开国的时候,一个人五元钱就够生活的了,可如今呢?”
“物价在上涨,可工资没涨,老百姓也要生活,尤其是那些曾经被耽误的知青,他们家里没权没地位,也没能力给他们找份最简单的工作,他们不得不想些歪招。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可既然是出了问题,难道我们就一直拖着不解决了么?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领导,你们家里有谁在家待业没参加工作的么?”
能进到老领导这间办公室的,最少都是副省级干部,出入都有自己的专车,每天不是开会,就是坐在办公室内批改着无休止的报告,民间的疾苦,他们甚至都接触不到,自然就听不到老百姓的呼声了。
青年无业,那就是个纯粹的累赘,大好青年被社会给废了,还没地儿说理去,除了偶尔能在街上打打零工,剩余的时间就只能混吃等死了。
“小李这话问得好啊,我们脱离了群众,目标即使定的再高,那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没有了根基,随时都会坍塌。”老领导接过话茬,点头赞道。
“我们有的同志,自己出不了主意,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对动手解决问题的同志指手画脚,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有本事,你们拿出主意来解决问题啊!”曾女士也是毫不留情的站在李旭东这边。
在一些地方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个别干部将其视为职场“生存智慧”,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钻空子、耍心眼、混日子,面对群众诉求“打太极”,碰到棘手问题“踢皮球”,发现矛盾隐患“装鸵鸟”。更令人忧心的是,此类“官场泥鳅”看到其他同事积极担当作为遇到阻力时,不仅袖手旁观,还会暗暗嘲笑其不懂变通、自讨苦吃。
这种“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与“敷衍塞责”的消极作风,与这些年的运动脱离不了干系,其本质是理想信念动摇、责任意识缺失,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任其发展,则会成为侵蚀基层治理的隐性毒瘤,阻碍政策落实、消解群众信任、破坏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即使站在个人发展角度,也是一种短视思维,逃避者往往因此错失能力提升机会,个人发展受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主动挑起为民服务的重担、积极作为本就是党员干部职责所在,也是使命所系。
不管这主意出的对不对,李旭东至少敢想敢为,计划生育能够作为国策,既然注定了牺牲这一代人,那为什么不多牺牲一些,让国家能长治久安呢。
“各位领导,我不是过来挑起矛盾的,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所以我想替那些还没找到工作的待业青年弱弱地问一句,当你们没有工作的时候,你们会干什么?同时爹生父母养的,你们的子女得到了组织的照顾,有门路的子女得到了安置,我们这些没门路、没经济实力的家庭生下来的孩子,就该活得窝窝囊囊么?当年奉行人多力量大,我们出世了。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下,我们去乡下当了知青。现在,我们回城了,可我们现在工作得不到安置,成天在家当起了啃老族,父母微薄的积蓄也被我们啃光了,家里成了月光族,难道我们国家希望多我们这两个民族吗?”
啃老族,顾名思义,都不用解释,只是这月光族,大家最开始还有些莫名其妙,可仔细一想,月月都用光,可不就是月光族么。
如今结婚,已经不再是几块钱彩礼就能娶个媳妇儿回家的年代了。哪怕是三转一响,也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物质需求了。现在结婚,时髦的都是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了,要是有门路,不少不缺钱的人都愿意买下国外产的彩电。
社会公正,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似的理想,那些找不到工作的青年,就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简单缩影。
“小李,工作问题我们已经在尽量解决了,这么些年积攒下来的知青这么多,想要全部安置下来,根本就不现实啊。不过你说的这个自由市场,我们还是可以搞一搞,你心里有个什么具体章程,就直接说出来,别藏着掖着。”一位老领导有些不悦的说道。
“市场,买菜卖菜的可以搞一个集贸市场,专门经营农产品;买衣卖衣可以建立服装贸易城,如果建在交通发达的城市,可以建立批发市场;一般的小商品,我们同样可以建设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哪怕是海鲜干货,我们同样可以建设批发市场。至于山里运送不出来的农产品,就需要我们加大对交通道路的投入了,只有道路发达,才能让那些贫困落后地区的物资流转起来。”
李旭东不是想让富人更富裕,而是希望贫困地区的山货能顺利卖到城市,让农村经济活跃起来。
乡里人家想要进一趟城,几乎是不现实的事情。《陈奂生上城》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晚上五元钱的招待所,而农民劳动一天通常只有七八角的收入,这悬殊实在太大,哪个敢睡那么高级的房间哦。
想要均平富,光靠包产到户,怎么可能!关键还是要修路,让路路通达,让山区有路可以出山。
华夏人民勤劳、憨实、质朴,干活儿不惜气力,过日子精打细算,却常年生活困难,要是遇到三病两痛,轻点的靠身体硬挺,重点的靠赤脚医生、乡区的卫生院,要是患上大病,基本上就是躺在床上等死了。
不管是谁,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如果得以实现,便会萌发精神生活的要求,渴望得到“神气”的机会,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
可现实却是到了1980年,皖西大别山老革命根据地,战争年代十万农民参军参战,人称“将军县”的地方,一些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七口人只有一床破被絮,锅里是用地瓜面和胡萝卜缨子煮成的黑糊糊。
有些生产队上报的产量比实际产量偏低,原因是群众怕征过头粮,怕留粮标准低,自己种粮食的吃不饱。
这是农民群众对过去的浮夸风和高征购的反抗,是错误政策逼得农民不敢讲真话,要农民讲真话就必须政策对头。
说到底,还是国家政策曾经出现了偏差。以往征收粮食只顾国家一头,忽略了农民群众的利益,有的干部甚至为了完成征购任务,不顾群众死活,这种行为严重打击了群众生产积极性。
“小李啊,修路是好事,可是咱们得从实际出发啊,道路哪那么好修哦,人力财力不说,就修路的碎石头和水泥咱们都满足不了一个省的需求。全国这么多省市县,想要把道路全部拉通,那得很长一段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是啊,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让贫困人口吃饱穿暖,所以嘛,皖省有的地方在偷偷实行了包产到户之后,当年就实现了大丰收。我看,我们可以学习皖省的经验,进行包产到户嘛。”
我靠,原来他们在这里等着我呢!李旭东心里暗自苦笑,包产到户怎么就成神了呢?小型农用机械没有生产出来,农民包产到户,他们连头牛都买不起,靠肩膀扛着种地么?
李旭东并不否认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己的土地,自然会精耕细作,原本敷衍的上工,七分力气能使出十二分的劲儿来。可农业还能进步么?毫无疑问,华夏的农业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进入长期停滞期。
小农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它不能进行大规模资本积累和基本建设,也不能容纳现代生产力。
在短期,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集体农业的一些问题,能在量上提高生产力,但是这种量的提高是建立在集体经济所创造的本质上更高的生产力的基础上的。
小农经济作为一种个体生产方式,无力进行大规模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劳动力价值规定着农产品价格的上限,农业投资无利可图,导致国家和“集体”投资“向非农产业倾斜”。
更关键的是,广大农村的水利工程多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前。如果水利设施长期无人修缮,事实上,农民只会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集体利益不再与自己挂钩,那么一旦遭灾,后果会是怎样?
“各位领导,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不管是分田单干,还是公社的生产队,都应该朝向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整个农业的水平。那几年粮食产量有增加,主要原因是化肥的大量施用,优良品种的推广,农业学大寨的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与分田单干关系不大。”
“1974年,国家投建了13个大型化肥厂,从1978年开始逐步投产,从而保证了化肥的供应。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使用,也让南方的粮食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大家要知道,我们曾经用了二十七年时间,先后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立方米以下),总库容4200多亿立方米。还整治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大河。其中,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各类堤防总长度16.5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全国大面积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农田产量才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让农民各自为政,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还会不计报酬地去修水库,恐怕至今种地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呢!我们华夏历史就是一部挨饿的历史。南北东西气候不一样,总会有干旱、洪涝、蝗灾。要是单干能解决温饱,朱元璋就只是个农民了。”
“当然,包产到户这个政策应该说也是需要分地方来看的,平原地区这些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地方,你包产到户反而让个体家庭劳作效率降低,尤其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这也是合作社产生的原因之一,因为合作社可以机械化生产,弥补个体劳作慢,大型生产工具个人难以持有的缺点。相对应的,丘陵地带不适合大型机械化劳作,地块小且分散,不用机械纯靠人工,这时再搞合作社一套就没有优势,反而可以让一部分人偷懒耍滑,影响出力多的人,导致整体劳作效率降低,反而不如包产到户。”
“还有一点,小日子的农业也是家庭农业,但是他们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小型农用机械和他们本民族的自尊心让他们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我国的农机厂都只会生产大型农机,而不会生产小型农机。”
喜欢穿越1951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1951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