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灵泉空间:劝寡母分家后养大弟妹惊!军医带药房和军火库穿越了军婚:嫁最强兵王,我一胎双宝盗墓:是谁又着了苗疆妖女的道原神:开局天理妹妹绑我回家重生蜜恋:墨少宠妻超级甜斗罗:震惊,最美新娘千仞雪!闪婚最强军官!娇美军嫂撑不住了斗罗:开局契约王冬儿,唐三急了医毒双绝,强势王妃惊炸整个皇城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序 品 第一 0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序品第一

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盘。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阿僧只,印度数目之一,据说是十的五十六次方,是个天文大数。在《法华经》里经常用「阿僧只、那由他、阿閦婆」这些大数来说明一个很长、很多、很大的法。我们要知道佛的良苦用心。到底数量有多大?到底准不准?并不重要。我们随文入观,拓宽自己的心量,这是关键。这个很妙啊!心量扩大以后,你听经闻法,很容易开智慧;同时会潜移默化,烦恼减少。

日月灯明:这是这尊佛的别号,下面的「如来、应供」……这是佛的通号,我们先来解释这个别号。「日」,是表「智慧」,表「菩提」——日照万法,破除黑暗,帮我们开智慧,也叫「般若德」,也叫「智德」;「月」,是表「涅盘」,表「断德」——月亮圆满、清凉、自在,表我们破除了热恼,得到了解脱,证到了涅盘;「灯」,是表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恩德」。灯,不管白天黑夜,随时可亮可灭,是表方便菩提,逗机观教;「日、月、灯」本体都是智慧妙用,叫「明」。

下面这个如来十号,在《法华经》里反反复复提了有十来次。它集中地概括了宇宙人生本来面目。《佛说万佛名经》里有一万一千尊佛名;《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有一千尊佛名,都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理。由于地球人身材矮小,寿命短暂,所处的时间、空间极为局限,决定了我们的心量非常狭隘。所以佛慈悲良苦用心,硬是用十种佛号概括了万千种佛号的精华。我们今天在学这十种佛号的时候啊,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来理解佛的慈悲心、良苦用心。这十种佛号,我们无论把哪一种佛号真正搞明白,你都成就。

如来:「如来」就是「如是」。众生都是如来,没有哪一个不是「从如而来」,仅仅是因为烦恼习气障碍了我们的智慧德能,使自在妙用不能现前。「如」就是「阿」,「来」就是「弥陀」,跟那「如是我闻」对应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茶杯是不是「如来」啊?就茶杯有形有相的本体而言,它是一个「来」,是「弥陀」,是「不空如来藏」。茶杯是个铁皮,在《楞严经》讲「一念坚固妄想,而有色法」。是不是由我们心变出来的?如果再细讲,铁是从泥巴里炼出来的,泥巴从哪里来的?都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我们两个手一伸,打三分钟的妄想,左手比右手长出了这么多,是不是心变出来的?由此而知,整个色身都是心变出来的。那么这个泥巴变出来之前,它在不在心里啊?虽然在心里,它有没有形相啊?虽然没有形相,它是不是就是泥巴呀?那就是「如」。这叫「如来」。所以「千佛一如,万法一念」,叫「如来」。

应供:就是因果报应、因缘果报。我们不能像一般地泛泛而谈:哦!「应供」,佛是法王,他应该得到一切众生的供养。这里「应供」,从佛到菩萨、到一切万法,都是应自己对别人的供养而受其报。一切万法相互之间都可以心电感应。我们的心念对树木花草、泥巴瓦块起什么样的心,那么其它的万法就得到什么样的供养,并同样反馈给你。

在国外呢,有些心理学家对两棵大树来进行测试:每天对一棵树拳打脚踢、吹胡子瞪眼、辱骂;每天对另一棵大树呢,微笑、抚摸、浇水。过一段时间以后通过仪器来测量,这棵树只要走到跟前还没有开口,没有动手,就吓得直抖;另一棵树呢,走到它面前,是摇头晃脑欢迎。所以这棵树发抖,表示紧张恐怖,就是恶的感应;另一棵树会摇头晃脑,表示感恩欢喜,是善的感应。

要明白,即使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种很浮躁的心态感受不到,我们里面的那个第七识都能感受到。两个人见面的时候,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就很意气相投;有时莫名其妙地就互相反感,为什么?就是里面的真人。因为他们记得过去的事情。过去有善缘,便很投机;过去有矛盾的,已经在开始斗了。这是讲过去的因。那么佛法里,只讲因不讲缘是佛门内部的外道;通过缘——现在的这种假人假心它的妙用,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变数改变定数。如果我们以欢喜心对待一切的万法,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都是我们的善缘、增上缘;如果我们以憎恨心、轻慢心对待一切的人事物,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重重障碍,到时候你怎么病、怎么死、怎么样走火入魔,你都不知道!只知道怨天尤人,你却不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法讲到底,讲透了,就是「命自我立」,这叫「应供」。

再比如,人死了以后,我们给他送往生,死人还笑起来了,柔软起来了,是不是?但是那不意味着就往生,与往生没有多大关系。但也不意味着他没有往生,仅仅是无情物跟你沟通了。那么死人很僵硬、板着面孔,他也是抗议:「看我死了以后,你们没有一个好脸色给我看,脸板板的!」但也不能证明他就没有往生。往生不往生与瑞相或者这个恶相没有绝对的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往生的瑞相宣传为往生。这是方便说。而且修行人一定要认真做好送往生,在中阴身期间送往生成功的把握非常非常大!但是呢,即使大,我们心里没有底。到底怎么样真正地往生?真正地成就?一定是活着的时候,自己就能证到自己往生。在《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讲这个法。没有谁不是「应供」。成佛、成菩萨、下地狱与别人没有关系,只有你自己把持自己。

正遍知:分为「正知」与「遍知」。「正遍知」就是「明心见性」。「正知」,知道心可现万法,这是在空见有,叫「明心」;「遍知」,知道万法唯心所现,这是在有见空,在相见性,叫「见性」。所以「正」与「如」相对应,「遍」与「来」相对应,所以「正遍知」就是「如来」。

明行足:分为「明足」和「行足」。「明」表见道,「行」表修证;「明」表智慧,「行」表福报。「明行足」也叫「两足尊」。也可以把「明」具体说为「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天眼明」能知道十方空间;「宿命明」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漏尽明」是表十方三世,有时间必有空间、有空间必有万法;时间、空间、万法、森罗万象,无所不知、无所不明,叫「漏尽明」,一个都不漏。所以这三个明呢,也就是笼统解释为开了智慧,圆满智慧。这里的「行」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一行一切行」,叫「明行足」。

善逝:就是逝而不逝,死而不死,去而未去,来而未来,所以特指如来境界。诸佛「非生示生,非灭示灭」,以此教化众生开佛知见,无生法忍。所以整个〈如来寿量品〉就是在讲怎么样「善逝」。明白了「善逝」,你不落三恶道。光相信不行,光相信是迷信,你要懂得为什么「不生不灭」。仅仅一个〈如来寿量品〉就足以使修行人不离道场,不离当下,证到阿罗汉、辟支佛、地上菩萨、等觉菩萨。越是真理越简单!越是成佛越简单呐!可是现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能信这个法呀?师父在一个地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大量的人都转到了「见道当下就能成佛,就能往生」。可是被个别人的几句话,境界又被转过去了。所以众生可怜呐!为什么?因为我们无量劫以来的习气太重太重,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回潮。所以「养悟」至关重要!

那么这里讲「善逝」能不能叫「善生」?也能。善逝、善灭、善生……皆可。那么前面讲「如来」,叫「如去」行不行呐?所以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开口即是佛法,没有哪一法不能圆融。

世间解:「世间」分为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世间。如果说多了,人世间、狗世间、猫世间、男人世间、女人世间、小人世间、头发世间、手指甲世间、泥巴世间……无量。所以这个「世间」呢,是指十法界无量世间、无量万法。「解」就是明白知道那么回事。

佛在《金刚经》讲「无量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无量众生」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有情无情。《楞严经》讲得更加具体:松树为什么直?荆棘为什么弯?乌鸦的头毛为什么黑?天鹅的羽毛为什么白?乃至恒沙界外一滴毛毛雨,到底有多少头?多少丝?「如来悉知」。他为什么知道啊?一切法都是他自己啊!我们要用智慧来悟。如果我们不去除烦恼习气,你别说知道别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你知道你这个心有多大?肺有多红?肠子有多长?你知道你肚子里乱七八糟的是些什么东西啊?你都不知道。所以佛讲了,你没有证到四果罗汉,连自己都不要相信你自己!那么从这个方面来看,好像成佛那么难、那么玄、那么妙,是不是啊?

无上士:这个「士」在古汉语里是对那些有权威、有学问、有大功德的人一种尊称。称为勇士、烈士……什么什么士。在现代社会是对人的一种恭敬:尊敬的各位男士、女士……所以这个「士」呢,是吉祥的字眼,所以用来作为佛的一种名号。关键是这个「无上」,我们不能把它解释为世界冠军,不能把它解释为第一。「无上士」是表「圆融、圆满、圆通」。无上无下、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无内无外、无大无小。一切万法都是我们一个念而已;也就是说我们是无分别法,万法都是一。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佛证金身,十法界森罗万象,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有情无情……无非诸佛法身真常,无非当人当下一念现前而已,叫「无上士」。

调御丈夫:这里是集中说明佛教化众生的手段。「调」是以正面的、柔软的、慈悲的种种手段来劝导、教化那些比较正直、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御」是用一种负面的、强制的、暴力的手段对那些刚强众生进行强制管理、打击。佛法不离世间法,也是以两种手段来成就众生。这个「丈」呢,就是分析、权衡、比较、选择,是用「调」?还是用「御」?「调御」要到什么样的火候为适宜?这是佛的良苦用心。所以「丈」,带有衡量之义。这个「夫」呢,是一个语气助词:啊!佛啊!你真是调御丈啊!

天人师:如果讲,佛是天上和人道众生的老师,这样讲法未免不圆满。佛是十法界众生之父,为什么只对人天道情有独钟啊?这个不是佛单方面的因缘,正体现出佛的良苦用心。十法界里,四圣法界固然需要佛来帮助教化,但是相对于六凡法界而言,他已经解脱了轮回之苦,所以对这一部分众生的教化叫作「锦上添花」,完全可以放在轻重缓急那个轻和缓的位置,重点对六道众生来「雪中送炭」。那么在六道众生里,如果按照轻重缓急,是不是应该重点教化三恶道里的众生啊?可是因为三恶道的众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个条件非常糟糕,地狱众生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就比如,一个人被拳打脚踢刀劈,他痛得嗷嗷乱叫——你说:「阿弥陀佛,我现在给你讲一段《法华经》怎么样啊?」他能听吗?他一秒钟也不会理你。饿鬼道的众生一天到晚惶惶不可终日,饿得浑身直抖啊——你讲:「来,听经。」他能坐下来听吗?畜生道的众生更不用讲,对牛弹琴,你对着那个癞蛤蟆、青蛙:「亲爱的青蛙您好,我们交个朋友怎么样?」它咕地一下就跳走了。所以对三恶道的众生,佛是爱莫能助啊!那么在人道、天道、阿修罗道里,最起码它有教育的时间、空间可言。所以叫「天人师」。

佛世尊:从这个「世」字来看,是表十方三世。在佛法里,有时间必有空间,有空间必有万法。时间、空间、万法就是一,就是一个「尊」,就是一个「佛」,就是一个念,画龙点睛,综合概括。说一千道一万,十方三世森罗万象万法就是一个「佛」,就是一个「尊」。

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在佛法里呀,讲真空、讲无形无相之法,为「正法」;讲有形有相万法,为「大法」;讲空有不二,圆融一体为「妙法」。但是,我们在这里这个「正法」,当下即是「大法」,当下即是「妙法」。如《楞严经》所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即正、即大、即妙。「演说」,「正法」本不可说,不可说但又必须说,所以借助于世间的语言文字强词夺理,所以叫「演说正法」。

「初善、中善、后善」,作三种观照。第一种观照:「初、中、后」表「过去、现在、未来」,「善」就是「善哉」,「过去、现在、未来」是当下一念;第二种观照:「初、中、后」三善,表佛良苦用心教化众生的次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具体体现在后面的「十如是」;第三种观照:还可以用五时说法来观照,第二说法时应该是「初善」,第一说法时、第三说法时、第四说法时应该为「中善」,第五说法时,也就是法华涅盘时为「后善」。「后」是表圆满、究竟,成就了。

「其义深远」:佛所说之法,是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是讲真理,非任何世间法所能比拟,故其「深」;过去、现在、未来,东南西北上下十方,无量法界森罗万象当下是一念,故其「远」。时间、空间、万法,皆是一念而已,所以其深无底,其远无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由此体悟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妙不可言,妙不可思!那么懂了的人,妙也可言,妙也可思,但是永远讲不尽。诸佛出世讲无量劫都讲不完,可是我们能够观照到。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通过言语文字的表达变成了相,你永远表达不完。

其语巧妙:这是显示出佛的智慧德能,善解人意,善于演说,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打比方。特别是讲「如来藏」大法与一切法之差别,那个比喻简直妙不可言。你看了就是容易开智慧,这是真的。

纯一无杂:《法华经》是唯一的「一乘法」。万法都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而已。这个法太重要!这是救命的法宝。

那么我们现在再想一想:无量的修行人都在这样念佛、那样拜佛,这样做事、那样做事,种种分别法。在佛法里叫「愚痴法」、叫「愚法教人」、叫「下劣法」。真正的大法始终抓住「万法都是一个念」,而且「当下是一个念」。

所以,我们经常讲我们当下是不是唐朝人、汉朝人、秦朝人、是不是大通智胜佛时代的人?可是我们老讲我们是现代人。过去还有古人啊,将来还有未来人呐。未来人是不是也是我们现在这个人?所有的人当下是不是都是一个人?是不是当下就是一个念?好好把「做梦」这个道理搞明白,梦中的一切的境界是不是就是做梦的一个人一个念?是不是当下就是一个念?你从梦中醒来以后,是不是当下还是一个念?梦中醒来以后,梦中的那些境界当下是不是还是你?是不是还在?所以我们这里在座的,有没有哪一个人不是「无量寿」啊?你以为只有「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啊?每一个人都是「无量寿」!我们没有生命的开始,也没有生命的结束。这个道理很难讲很难讲,唯智者能入,所以听法一定要专心致志。这个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的人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从何而来?他是谁?我是谁?要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呀!

所以这个「纯一无杂」就是强调「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其在任何万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唯此一事实」。「无杂」,其它三藏十二部经都是在打杂,都是在打闲岔;而这个法很简单,对上等根机之人而言,两三句话拉倒了事。所以佛在前面放光现瑞,上等根机之人借助于佛力之光能够看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万法现前,仅从光的这种气氛即已开悟,当下成佛。尽管佛讲了那么多,那么由于众生无量劫以来的习气,他仍然不能当下明白,所以就要靠晚辈后生,生生世世反反复复来传这个大法。

纵观几千年修行人的历史,一目了然,到底有多少人成就了?要建立起我们的信心呀!有些人问说:「师父呀,我现在学了《法华经》,我还要不要诵《金刚经》?要不要诵《地藏经》?」我说:「怎么不要呀?」「但哪有许多时间呢?」我说:「没有时间就诵《法华经》呐。诵《法华经》难道不是诵《金刚经》吗?」诵一句《法华经》等于诵无量的经典,叫「纯一无杂」。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具足」这是讲「圆满、圆融、圆通」。「清」是表无量的万法清一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白」是表根本、究竟、了义。「梵行」是表没有污染。这里的污染有别于方便法。后者执着恶垢为污染;可是圆顿大法讲,是非好坏、香臭善恶统统皆是「梵行」,统统皆是佛。

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盘。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相关名相概念在前面偈颂中已作解释,不再重复。

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名相概念。如果简单地把它用汉语来对照解释,那么:「阿」就是「无」,「耨多罗」就是「上」。这个「三藐三菩提」是按照梵文音译过来的,「三」就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觉」。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一切种智」就是圆顿菩萨因地修行的智慧、圆教佛果地圆满成就的智慧。包括「一切智」和「道种智」。「一切智」就是知道我们的心能够变现出万法,在空见有,叫「明心」;「道种智」呢,知道万法皆由我心变现,在相见性,叫「见性」。这两种智慧圆融圆满,叫「一切种智」。比如:在拳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拳头就是手掌,就是锤子,就是剪子、就是什么什么,这叫「一切智」;当变现出手掌、锤子、扫把等等,你知道这一切都是拳头,这叫「道种智」;每一个法的来龙去脉你都知道,乃至由此推论,锤子就是剪子,剪子就是扫把,扫把就是木排,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这个时候就叫「一切种智」。只有圆教才能证得「一切种智」。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

在十法界里,同名同号的诸佛菩萨不可胜数。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曾经在三十亿同名同号「释迦牟尼佛」法中修行,这是纵向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这是横向;那么从究竟义来讲,它就是表法——万法同一个本体。

这个「二万」,说起来比较绕。《十善业道经》讲十种慈善功德,这十种慈善功德都具足「百界千如」;所以十善功德又叫「万善功德」;「万善功德」又具足自利利他,所以叫「二万」,这是佛以十善功德来教化众生。

颇罗堕:译作「利根」。没有哪一法不是利根,所有的法都是一个根,这就是「一心三藏」,这就是一个念。

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増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响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八王子,在这里与八识相对照来解释。

有意:与「阿赖耶识」即「第八识」相对应。从如如不动的真心,起了一念业相;由于有了这一念业相,把我们的真空浑浊为虚空,浑浊为「阿赖耶识」,故名「有意」。从第八识开始就产生了「有」,所以第八识属于真妄和合之心。

善意:与「第七识」对应,也叫「末那识」,也叫我执「」。在「无明不觉有三细」里叫「转相」。怎么叫「善意」呢?它能把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的性具功德转变为六种意识心;又能把六种意识心回光返照转为「大光明藏」,转识成智,所以叫「善」。转圣成凡,转凡成圣,都靠它。

无量意:很明显,「第六意识心」念念无量。它可以攀缘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攀缘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又可以攀缘天人鬼畜、有情无情、无量万法;又可以攀缘生、住、异、灭,无量动静诸相,所以叫「无量意」。

宝意:与「身识」相对照。在没有看破之前,五蕴之身是个臭皮囊;明心见性以后,它是成就道行的法器。

增意:与「舌识」相对应。舌头贪着美味,搞人我是非,增长恶业;那么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又增长佛业、菩萨业。

除疑意:与「鼻识」相对应。我们看某种食品合不合口味,是不是用鼻子闻一闻?就是为了除去疑惑,增加信心。

响意:与「耳识」相对应。

法意:与「眼识」相对照。眼睛能够分别无量的万法。

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领一个四天下就是金轮圣王,金轮圣王福报很大呀!宇宙虚空,无奇不有。

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闻父出家」:注意!不是听说父亲出了家,这是懂得了父亲出家修行成佛,开了智慧。「闻」必有慧。出家是出烦恼之家,是出「两种生死」之家。「悉舍王位,亦随出家」:故修行证果从「舍」开始。在见道位也好,证道位也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法的修证,归纳到一个字,就是「舍」,看你舍不舍。舍财、舍物、舍身、舍命、舍烦恼习气、舍我执,舍得一无所有,圆满成佛。佛法就这么妙,舍的当下即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舍了我执,当下是不是就快乐就自在啊?你即使坐在监狱里也自在。

我们在吃素之前,吃鱼啊、肉啊,是不是恨不得嘴里都吃臭了?其实,那时候也有时感到快乐,有时就体会不到快乐。开始吃斋以后吃一粒白米、吃一粒咸菜,是不是感到比山珍海味还美味啊?那个一口唾沫放在嘴里,都像甘露水一样甜甜的,是不是啊?所以什么叫苦?什么叫乐?全在于我们一念心。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转轮王不当而出家?为什么顺治皇帝,江山美人放下,来剃头?为什么唐朝的庞居士把万贯家财扔到海里,靠打几双草鞋来度日来修行?谁有智慧,谁没有智慧?

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发大乘意」,怎么「发」呢?在八个意识心里来做文章,以第七识为轴心,我们只要学会「转识成智」。

打比方,比如我在这里讲「阿弥陀佛」,这就涉及到六种意识心。耳听音,是不是耳识?那我这个「阿弥陀佛」,它有字形,是不是眼识?从殊胜意义上来讲,它还有香味,鼻子也能闻,舌头也能尝。但是我们人道众生烦恼心重,你体会不出来。那么「阿弥陀佛」,还有字义,是不是意识啊?这六种意识心怎么发出来的?就跟电力一样,可以点亮灯盏,可以运转风扇,可以播放收音机,这就是第七识。那么第七识在转出来之前,第七识后面有没有「阿弥陀佛」四个字啊?那就是「有」。那个「有」有没有任何形相呐?那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那我们在七识转的时候,七识跟真心是不是合为一个第八识啊?如果我们强词夺理的话,可以把真心变成第九识,第九识就是我们原来的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那当我们转回来原来的真心,你再想一想这个原来的真心,它是原来的真心吗?不是了。所以原来的真心叫「本觉」。那么原来的真心,由于一念无明妄想,现出了七识、六识以后,再由六识、七识回到原来的真心,它是不是经过了时间、空间和万法,它变了没有?这个时候变成了「究竟觉」。所以我们不妨发明创造,把「究竟觉」可以说成第十个心。但这种说法是师父在这里方便创造,其他人没有讲过,我们这样讲大家能不能理解呀?

所以这叫「发大乘意」,就是这样「发」,大家会发了吗?会发,我们要常发、常常发,这叫「养悟」。不养悟,我们这六种意识心容易退转。但是开了悟的人,即使在六种意识心上退转,他也永远不落三恶道。

皆为法师:没有见道之人,讲种种善法,无非邪说。《楞严经》云,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凡是不能讲「第一义正法」,统统是戏论法。即使佛金口玉言所讲一切的善法也不例外。

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从纵横两个角度观照。所谓「纵」,在过去世中老修行,追随诸佛,在其座下成就;所谓「横」,当然是指「明心见性」,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万法万相,皆是一人一念。这样的「善本」,如佛在《法华经》所讲:我独无所畏。

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

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

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妙光:就是文殊菩萨前生。

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日月灯明佛」先入于三昧,这里又从三昧而起。我们知道,已证金身的究竟佛,叫「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并没有出入三昧之说。佛在这里是表法,示现给众生看。我入定这是什么东西呀?无形无相,谁也看不到,勉强说为一;如果再出定,就是把我刚才这个无形无相的东西讲给大家听。这是表空有不二。不入定,就不能启发佛法的真义;不出定,就不能使这个法随缘而现。佛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帮助我们开智慧。

有智慧的人把「入三昧」跟「出三昧」作一个观照,他不需要读多少经,念多少佛,拜多少佛,他当下成就了。好好观照,为什么《法华经》讲「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像我们讲「如来藏」这样的大法,当这个讲师,跟大家讲:最伟、最殊、最妙,而且最简单。一切的东西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你把师父《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这个光盘,看不了十遍八遍,你就能背诵如流。要变成你自己的语言,跟讲故事一样。而且可能讲得比师父还要好,讲法要「依义不依语」。这不是简单得很?开口之劳啊!

「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在〈方便品第二〉讲,释迦牟尼佛也是从三昧起。因为他前面已经「入于无量义处三昧」。一出一入,妙义无穷啊!所以祖师大德讲,叫「出定扬德」。「德」,是不是「入于无量义处三昧」那个无形无相的东西啊?看你怎么扬出来。

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妙光菩萨」在这里是作为法会的一个当机众,对「妙光菩萨」说,实际上就是对整个法会大众说。

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这三句话不再重复。

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这里又是个妙法,我们前面在讲「一时」的时候已经作了解释。

「六十小劫」:「一个小劫」是怎么算的呢?按照娑婆世界的众生来看,人均寿命最低是十岁,最高是八万四千岁。人寿自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而至十岁,后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岁而至八万四千岁,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也就是八十个小劫,为一个「大劫」。这个大劫的时间来讲,说法不一。有的说为几十亿年;有的说为百亿、千亿、万亿年。所以这个「六十小劫」我们可以笼统把它说为万万亿亿年。后面在〈见宝塔品〉也出现这种情况,一讲法就是万万亿亿年,佛也不离座,听经的人也不离座。

「身心不动」:这是表道交感应,佛、法、僧圆融为一体。感觉呢?「谓如食顷」:「食顷」是说一餐饭的功夫而已。不可思议啊!我们前面讲了,对于白天黑夜的感受都是一种错觉;那么对于一年、十年、百年这种感觉,还是错觉。时间是我们的妄想,在佛法里叫「同分妄见」。另外呢,当年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说法,也是一坐几亿年,大家感觉一个时辰而已;佛把法华会开完以后,这个地球已经过了百千万亿年,当我们地球人醒来的时候,以为只过了昨天一个晚上。因为大家都在同分妄见中。你们能不能听得懂这个法呀?这是真的。

诸佛之所以是诸佛,诸佛活在一念;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活在大小多少、皮肉筋骨、名闻利养当中。所以从这个「六十小劫」与「谓如食顷」,我们作如是的观照,由时间到空间,由时间、空间到万法,都是我们的心在执着而已。我们这个心很奇妙,你执着什么,它就是什么。

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这就是整个法会磁场的力量加持,很重要。我经常跟一些同修讲,你看光盘比不看要强,但是你看十遍光盘不如现场听一堂课。因为我们看光盘的时候容易走神,这个开门拿东西,那个跟你讲讲话,喝杯茶,还嗑嗑瓜子……往往在关键的时候,一念分岔,你得不到真实受用。有些同修讲:「师父啊,我喜欢听你讲经,我本来是尿频呐,现在都没有了!憋得难受也不知道了。」为什么?他契入了境界。

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盘。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盘。

这是诸佛的规矩。涅盘之前宣讲《法华经》,否则是白来一次。这无异于世间人「临终遗嘱」。讲了《法华经》以后,宣告拜拜!这是我最后的交代。这里排列得很好玩。

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梵」一般地是指印度外道修行人。「魔」呢,波旬及其徒众。下面才有「沙门、婆罗门」,然后「天、人」。把修正法的四众弟子、天、人排在外道邪魔之后,这是不是《法华经》的良苦用心呐!可是在其它经典里,佛讲对那些外道邪魔恨得咬牙切齿;在这里呢,一反常态。好人、坏人是谁呀?都是自己呀!

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盘:一般地来说,佛出世是在午时十二点,那么灭度就是选择在夜里子时十二点。都是表中庸之道,是表万法的一个标准。诸佛的一言一行都有深刻的含义,我们要当心。他其实也可以上午,也可以下午。但他一定要选这个时候来示现,也表现了佛的去留自在。准时,说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大家都是千篇一律地来示现,否则就不能叫表演涅盘,表演生死。

我们之前讲了「四种涅盘」。把「涅盘」的含义搞明白,你当下成佛。《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就是讲「示现涅盘」的问题,开示众生「无生法忍」。明白这个道理,跟着后面第十七品佛就告诉弥勒菩萨,无量众生证到了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地上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成佛到底容易不容易呀?

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授记」有两种功德:一者「现量功德」,二者「比量功德」。「现量功德」,是从授记时开始,你就得「不退位」果报。比如说你现在是人道听法,明白「如来藏」以后,你生生世世不会退转于人道。不仅不退转于人道,比如你所有的功德加起来是七十分的话,那你从现在开始往后,比如到了明天、明年,你只会七十分八十分往上涨,绝对不会降到六十九分。「比量功德」呢,在若干千万亿年以后于某某佛土成究竟之佛。

特别是见道之人,他生生世世只会越来越圆满。严格地来讲,「授记」是自己给自己授。佛不能让你成佛,只有你自己让自己成佛。你在现量位虽然证果了,但菩萨有四十二分法身,你不清楚自己具体到了哪一步,离圆满佛还有多远。佛是过来人,所以给你授记,告诉你明确的答案。因为你成佛了才得到授记,而不是因为授记才成佛。前后逻辑要理顺。

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日月灯明佛灭度以后,德藏菩萨作当来下生佛。「净身」是这尊佛的别号,「法身德、报身德、化身德」这三身功德,叫「净身」。极果如来一定要圆满三身功德。

所谓「法身功德」,是指无形无相、如如不动的那个「空如来藏」不仅明白,而且证得。所谓「化身功德」也叫「应身功德」,可以显现出无量的色身三昧,示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天人鬼畜等这种有形有相的不空如来藏,也叫「解脱德」,解脱了。所谓「报身功德」,由法身而显现出化身,由化身而显现为法身,互相转变的那个「能」就是「报身功德」,是智慧妙用。这是按照别教来分说。

三身功德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因为迷惑颠倒,不能自在现前受用,所以叫「三德秘藏」。「秘藏」,你比佛一点点都不少,佛比你一点点也不多。问题是众生在因地,他还没有启用。所以叫「秘藏」。

比如,我当下就是「三德秘藏」。我在这里讲经说法、吃饭、穿衣、走路,这就是我的「化身功德」。但是我在这讲话,比如讲「一二三四五」,在没有讲、没有想之前,「一二三四五」在不在?那就是我的「法身功德」。我这个人还没有出世的时候,他在不在?在「我」还没有第一次出世的时候,在整个世界是一个「空如来藏」,无形无相、清净心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在第一次做人之前,这个人在不在?在。这就是我们的「法身功德」。那由「法身功德」显现出后来无量的生生世世的天人鬼畜,以及到现在这个肉团,怎么样变现出来的?那就是我的「报身功德」。

原始佛大光明藏由「报身功德」显现了在六道中轮回的那种众生,那么再由在六道中轮回的那种众生,回归大光明藏,是不是还是「报身功德」?这就是我的「般若功德」,自在妙用。泥巴是不是也是三身功德呀?它现在是不是「解脱功德(化身功德)」?它解脱为一个泥巴瓦块了。那它出世之前在不在呀?有没有形相呀?那就是它的「法身功德」。那么它的「法身功德」随着一定的因缘而显现为「化身功德」,是不是它的「报身功德(般若功德)」啊?比如说我们两个手一伸,打妄想三分钟长出了这么多,它是不是随着我们意识心这个缘,由无形显现出有形啊?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们的心现。

多陀阿伽度:译作「如来」,「阿罗诃」翻译成汉语为「应供」,「三藐三佛陀」为「正遍知」。如来十号,这里以如来三号来代表。

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盘:佛出世是「非生示生」,他灭度是「非灭示灭」。现身说法来帮助众生开佛知见。

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

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灭度以后,妙光菩萨代佛传法。妙光菩萨并不是像佛那样「初中后善」,而是直接传《妙法莲华经》。要体会佛的良苦用心啊!佛当年在临终之前传《妙法莲华经》,就意味着佛灭度以后,他的弟子们必须是生生世世弘扬《妙法莲华经》,就这个意思。「八十小劫」正好是一个大劫。

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年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罗睺罗是拜舍利弗为师。这本身就是破一种我执,以佛现身说法。

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注意!不可依文解字。佛是无量的,要供养无量佛,那他到未来的未来都不能成佛。讲第一义谛,对「如来藏」深信不疑,你即已「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在〈方便品〉有佛金口玉言:赞叹一句《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一切佛是不是「无量百千万亿佛」?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归到「明心见性」——见性即佛,见性即是供养一切佛。为什么佛讲「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皆与授记」?换句话说,「一念随喜」是不是「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啊?

这就是《阿弥陀经》讲的「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个「供养」就是一念而已。「常」就是时时事事处处,「清旦」就是清净心。他时时事事处处都是清净心,时时事事处处都是在「供养无量佛」。就这么殊胜。千万千万别像有些人解释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大早起来啊,就用这个兜、这个衣裓去采花,然后十万亿佛一个个地供养:阿弥陀佛!给你一把花;阿弥陀佛!给你一把花。供养回来以后吃饭,因为有神足通呐!十万亿佛供养回来正好开饭。」如果这样的话,我第一个声明我才不去极乐世界呢!所以这样读《阿弥陀经》不能成佛啊!用《法华经》的心地法门来读《阿弥陀经》当下成佛,妙不妙啊?那叫「妙法弥陀经」。我们讲「妙法弥陀经」,那才叫《佛说阿弥陀经》。

「皆成佛道」,作双重观照:一种,明心见性,即已成佛道;第二种,悟后进修,成究竟圆满之佛。圆教的菩萨怎么叫「皆成佛道」啊?圆教也有「明心见性」之说,通教、别教也有「明心见性」之说,但是这两种「明心见性」不一样。通教、别教见一分或者几分法身,最多不超过十二分;圆教呢,明心见性了当下是四十二分。打个比方说:大米、面粉、西红柿、香蕉、苹果、黄豆,别教菩萨他是一样一样地吃;圆教菩萨呢,他是把这些东西全部圆融在一起,他吃一口就全部吃到了,所以他有全局性。同时别教菩萨强调解行并重,以此来加深体会,他那种明心见性并不能保证不落三恶道;圆教菩萨一旦「明心见性」,就「住入佛家」。怎么「住入佛家」呢?他见道,明心见性的情况不一样——通教、别教「似见非见」,圆教菩萨来讲是「真见」。

《法华经》《楞严经》,见道当下成就啊!为什么有些人不敢信不敢讲啊?他被「解行并重」束缚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声嘶力竭、狂呼大叫,「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一步登天、不立阶梯」。

喜欢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HP:躺在金山上的里德尔小姐快穿:病娇大佬他又凶又黏人魏逆蓝道江湖:老千和尤物八零军婚,我被逼嫁给痞帅军官惊!玄学大佬她靠算卦娇养了首辅宝可梦,我有提示系统重生蜜恋:墨少宠妻超级甜网游之大神工作室山海际会蜉蝣斗罗:震惊,最美新娘千仞雪!穿成恶毒嫡长公主,不洗白熟练度面板爆肝修仙攻略失败回现代,暴君忏悔求复合寻唐一宠成瘾:喵系萌妻,甜甜哒九叔:我是茅山大师兄石坚斗罗:开局契约王冬儿,唐三急了甜诱,撩宠!顾先生蓄谋已久
经典收藏病娇哥哥要黑化怎么逃失业后,我从位面交易开始致富为了绿水青山,奋斗金山银山电霸四合院:万岁军退伍,掌权保卫处休夫带两娃,她靠种田风生水起创世穷神魔最怕道在柯南世界里柯学开挂从斗罗开始模拟成神反派心尖黑月光少夫人安公子他偏要以下犯上全民生存游戏:今天欧了吗?全是孽缘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少爷太腹黑!三国经销商快穿宿主别慌人还没跑远是六眼,也是火红眼
最近更新莲花楼续之故人归来病弱美人她只想通关地狱之主一抬眼,七界妖魔全跪了南方打工妹的荒唐青春明日方舟:迷途的旅人重生为博士四合院:绝世家族满分宠葬神墓全网黑后,修仙种田带飞祖国傻鬼报恩记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妖精的尾巴星辉乱世逃难黑心美人撩春色,禁欲少爷失控了闪婚后,七爷的禁欲人设崩塌了穿越七零,富少爷靠美貌钓老公疯癫恶女:刀子一捅一个不吱声技术牛马的日常执念司女穿男:大佬竟是我自己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