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晗接到信的时候都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老公这才回去了多久?
不到两个月。
这就成了?
“不是说好了,等迁都成功了,再论登基的事么...”顾晗将信好生收在匣子里,专心的给昭昭换新做的小兜兜裙。
这是他亲自设计的。
孩子一天一个样,如今顾晗几乎每天都沉浸在给漂亮宝宝换新衣服的乐趣中。
一旁的宁氏眉开眼笑:“京城中的局势瞬息万变,如今名望和人心都有了,顺势而为,先占住了名分要紧。”
“迁都的事情倒是好说,只要成功登基了,早晚的事。”
顾晗看着便宜婆婆最近像是年轻十岁的样子,做什么都干劲十足。
他干笑一声:“娘说的也是。”
哎。
咋说呢。
他如今可算是瞧清楚了。
世子和婆婆合该是一家的。
那是相亲相爱一伙人啊!
合着原来全家就只有他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什么忠心不二的镇北侯府,全家都是反贼啊!
他算是上了贼船,进了贼窝,当了压寨夫人了。
没办法。
即来之,则安之吧。
好在老公并不是那等为了权势地位能够不择手段的人。
有点野心就有点野心吧。
当了皇帝之后,接下来肯定就是好好治理国家,好好争取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提高整个国家Gdp的事了。
也好,世子当了皇帝,那他那些搞发明的事情也能够更加方便的发展起来。
......
......
京城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
登基大典的日子定在了一个月后,整个京城都忙碌起来。
礼部的官员们日夜操劳,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毕竟这可是开国第一件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苏令宜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每天进出勤政殿十几趟,各种大小事务都要过问。
倒是沈诗琪本人显得格外悠闲。
她该批的折子批,该见的人见,其余时间就坐在后殿的院子里晒太阳,偶尔写写家书。
“元帅,礼部那边又送来了新的礼仪流程,您过目一下?”赵青风捧着一摞文书进来。
沈诗琪头也不抬,“放那儿吧,我等会儿看。”
赵青风犹豫了一下,“元帅,登基大典事关重大,您是不是该上点心?”
“我上心了。”沈诗琪抬起头,笑了,“不然你以为这一个月我都在干什么?”
赵青风愣了一下。
“我在等。”
“等那些暗地里不服气的人跳出来。”
“一个月的时间,够他们折腾了。”
赵青风恍然大悟,“元帅是想……”
“该清理的人,一次性清理干净。”沈诗琪转过身,“免得日后麻烦。”
果然,半个月后,就有人按捺不住了。
先是户部的一个小官,上书说元帅功高震主,不宜登基。
紧接着礼部又有人弹劾,说元帅出身不正,不符合礼制。
甚至连宫中都传出了闲话,说什么接二连三皇位易主不祥,会带来灾祸。
这些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杂。
沈诗琪却半点不急。
她每天照旧批折子,见大臣,处理政务,仿佛那些流言蜚语根本不存在。
倒是苏令宜急了,“元帅!这些人明摆着是想坏事!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不急。”沈诗琪放下手中的茶杯,“让他们闹,闹得越凶越好。”
“可是——”
“青风。”沈诗琪打断苏令宜,看向赵青风,“名单整理好了吗?”
赵青风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叠整齐的纸,“都在这儿了。”
沈诗琪接过来,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笑,“不错。”
三天后的早朝。
户部侍郎王大人,贪污军饷二十万两,被革职查办。
兵部员外郎李大人,勾结江湖匪徒,意图行刺元帅,被革职查办。
这半个月里跳得最欢的那些人,全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半月后,黄道吉日,也是新帝登基的日子。
京城万民空巷。
街道两旁站满了人,从宫门口一直延伸到城外。
百姓们翘首以盼,等着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这也是头一回让百姓观礼的登基仪式,沈诗琪特意安排,有意表示其对百姓的重视。
沈诗琪一身龙袍,在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高台。
司礼监高声唱和:“吉时已到,请陛下登基!”
钟鼓齐鸣,礼炮轰鸣。
沈诗琪转身,面向文武百官和台下黑压压的百姓代表。
“朕今日登基,不为权势,只为天下苍生。”
她的声音洪亮,传遍整个广场。
“朕承诺,定让百姓安居乐业,定让天下太平!”
台下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同观礼的,还有从北境星夜赶来的顾声远,此刻在最前排的位置。
倒是平日里严肃的顾声远,竟是红了眼眶。
新帝即位,改元启平。
启者,开启也。平者,太平也。
寓意开启太平盛世。
登基大典结束后,沈诗琪回到勤政殿,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内阁重臣商议国策。
“诸位。”
“青州这些年的治理模式,诸位也都看在眼里。”
“朕打算将青州之策推行全国。”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
礼部尚书率先出列:“陛下英明!青州百姓安居乐业,正是因为陛下当年的良策。若能推行全国,实乃百姓之福!”
户部尚书也跟着附和:“臣附议!只是——”
他顿了顿,“青州之策涉及赋税、土地、商贸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要全国推行,恐怕阻力不小。”
沈诗琪笑了:“治理天下若是如此轻易,便也不必劳烦诸位了。”
她站起身,走到殿中央,开口:“户部听令。”
“臣在!”
“即日起,全国清查土地,重新丈量造册。”
“凡是隐瞒土地、私占良田者,一律严惩不贷。”
“工部听令。”
“臣在!”
“调集工匠,按照青州水利设施的样式,在各地修建水渠、水库。”
“凡是有江河湖泊之地,都要修建配套设施,以备旱涝。”
“是!”
“礼部听令。”
礼部尚书浑身一震:“臣在!”
“开办学堂,不分男女,凡是适龄儿童,皆可入学。”
“学费由朝廷承担。”
这话一出,殿内哗然。
礼部尚书更是惊得说不出话。
“陛下,这,这——”
“怎么,你也有意见?”
“臣不敢!只是此事耗费巨大,国库恐怕——”
沈诗琪打断他,“你只需照办。”
“是!”
一连串的政令下达,整个朝廷都忙碌起来。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欢喜的是那些真心为百姓办事的官员,忧愁的是那些靠着土地吃饭的权贵。
不出三日,就有人上书反对。
先是几位老臣联名上书,说陛下新政太过激进,恐怕会引起动荡。
紧接着又有人弹劾,说清查土地是与民争利。
甚至还有人暗地里煽动百姓,说朝廷要收回他们的土地。
沈诗琪看着这些奏折,冷笑一声。
“苏令宜。”
“你初掌刑部,你去找叶青,如今她麾下的玄衣卫,手里头有不少好东西。把这些这些上书的人,名下有多少土地,全都弄个清楚。”
“是!”
不出三日,结果出来了。
那几位上书反对的老臣,名下不清白的土地,少则千亩,多则万亩。
沈诗琪当即下令:“革职查办。”
“所有土地充公,分与无地农户。”
由于之前朝局动荡时,七成以上权贵已经南逃前往青州,是以如今在京城的事情,桩桩件件办得格外顺利。
这一手杀鸡儆猴,效果立竿见影。
原本还想跳出来的人,瞬间老实了。
朝堂上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
改革推进得异常顺利。
户部的人下到各地清查土地,工部的人四处修建水利设施,礼部的人忙着开办学堂。
整个朝廷像上了发条一样运转起来。
喜欢都重生成世子了,朕稀罕当皇后?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都重生成世子了,朕稀罕当皇后?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