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辉煌之下亦有未尽之事,秦大的语气微沉:“唯二遗憾者,乃是伪西王张献忠、伪曹王罗汝才二逆酋,自上次联军大败后,便如同人间蒸发,我军多方搜捕、情报网全力探查,至今仍未能锁定其确切踪迹”。
“不过,此二贼显然也未敢返回其老巢,其老巢如今群龙无首,内部纷争不断,已然大乱”。
“我军各部趁此良机,正以雷霆之势向其旧地盘迅猛推进,所遇抵抗极其微弱,光复速度远超预期!”。
“此二贼虽暂时漏网,然其根基已毁,如同无根浮萍,再难掀起大风浪,覆亡之日,不远矣!”。
秦思源静静听完,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对于北伐的顺利,他早有预料,对于张、罗二贼的潜逃,虽觉可惜,却也深知在如此广袤的疆域内擒杀几个刻意隐藏的枭雄,确实需要些时间和运气。
他更关注的是下一步,那最终的目标。
他手指在临时铺开的地图上轻轻一划,越过天津,直指西北方向,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天津已下,大明京师门户洞开,残明心肺暴露于我兵锋之下,岂可贻误战机?”。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命令简洁而有力:
“秦大,着你留下五千国防军,交由稳重之将统领,负责天津城及周边地域之防务、肃清与安抚,确保此地成为我军稳固之后方与粮秣中转枢纽”。
“其余主力,各部即刻整顿兵马,检查武备,补充给养”。
他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一股直捣黄龙的锐气:“明日拂晓,全军开拔!朕,要亲率尔等,直趋大明京师!”。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巍峨却又摇摇欲坠的帝都,语气中带着一丝终结历史的凛然:“是时候,去会一会那位崇祯皇帝,为这持续二百七十余年的朱明王朝,画上一个终点了!”。
“臣等遵旨!”
刘风、林云、周锐、秦大等文武重臣闻言,精神无不为之大振,齐齐躬身抱拳,轰然应诺!声浪汇聚在一起,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与对最终胜利的绝对信心。
就在夏军兵不血刃拿下天津,正磨刀霍霍准备直扑京师的同时,距离天津不过二百余里的大明京师,已然是一派末日降临前的癫狂与混乱。
消息是瞒不住的,天津被围的噩耗,如同带着瘟疫的寒风,一夜之间就吹遍了京师的每一个角落。
起初是官员们私下的窃窃私语,随即是市井小民的惊恐流言,到最后,连紫禁城深宫之内的皇帝都已知晓——北方的门户,完了!
恐慌如同溃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这座古老的帝都。
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凡是能通向外界的城门,每日天不亮就挤满了试图出逃的车马人流。
华丽的马车与装载着细软箱笼的骡车混杂在一起,勋贵、官僚、富商巨贾,乃至有些门路的宫中内侍,都争先恐后地想要逃离这座即将被战火吞噬的城池。
女眷的哭泣、车夫的呵斥、守城兵卒借机勒索的狞笑……各种声音交织成一曲亡国的乱奏。
“快!再快些!去房山的庄子上!”, 一个身着锦袍的官员掀开车帘,对着家丁声嘶力竭地吼道,脸上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雍容。
“老爷,城外也不安全啊!听说夏军是要清乡的……”,管家在一旁颤声提醒。
“那也比留在城里等死强!躲一时是一时!”,官员的声音带着绝望的侥幸。
他们何尝不知,在夏军绝对的兵锋之下,躲到乡间庄园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但人性如此,总盼着那万分之一可能的“网开一面”,或是指望夏军劫掠一番便退去?
尽管他们自己都知道这想法何等可笑。
与仓皇出逃者相对应的,是另一批暗中活跃的人,一些不得志的中下层官吏、与江南有联系的商人、乃至部分看清了风向的读书人,开始在茶馆、酒楼、乃至私宅中秘密串联。
“听闻大夏皇帝重实务,轻虚文,我等若能在王师入城时有所表现……”。
“关键是门路!谁能搭上大夏那边的线?哪怕是个小头目也好!”。
“据说城南的张掌柜,前些年往南边贩运丝绸,结识了些人……”。
这些人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试图在这场巨变中抓住机遇,为自己在新朝谋得一席之地。
旧时代的船即将沉没,他们急于跳上新时代的甲板。
然而,真正位于大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撮人——内阁辅臣、部院高官、世代簪缨的勋贵——却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他们比谁都清楚,大夏要的是什么。
“他们要工匠,要有本事的吏员,要能耕田纳粮的百姓,甚至要那些苦力……可就是不要我们!”, 武清侯李国祯在府中摔碎了心爱的玉杯,面目狰狞。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早已对大夏在新占区的政策了如指掌:清算劣迹,没收大部分田产,勋贵官僚阶层几乎是被连根拔起,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财富权势想都别想。
巨大的恐惧和不甘,驱使着他们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这一日,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
以首辅周延儒为首,数十名身着绯袍、青袍的高官,以及十几位穿着勋贵常服的公侯伯爷,加起来上百人,黑压压地跪在了午门之外。
他们摘去了官帽,俯首于地,远远望去,如同一片被狂风摧折的芦苇。
“臣等恳请面圣!陛下!国事维艰,臣等有要事启奏啊!” ,周延儒声音凄怆,老泪纵横。
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他们希望皇帝能认清现实,效仿古之降王,主动率领他们向大夏投降。
或许,看在“主动归顺”的份上,大夏皇帝能网开一面,允许他们保留一部分家产,至少,能让他们体面地活下去。
然而,宫门紧闭,只有冷漠的禁卫持戟而立,如同泥塑木雕。
时间一点点过去,腿脚早已麻木,冰冷的寒意顺着膝盖侵入骨髓,希望,在死寂的等待中一点点消磨。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