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首页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闪婚最强军官!娇美军嫂撑不住了烟扔了,和她牵手!封神:我萧升,誓杀燃灯道人!重生蜜恋:墨少宠妻超级甜哈利波特:开局获得最强签到系统穿书小徒后,被疯批师尊囚禁强宠惊!暴露盛世美颜后被病娇强制了吞噬星空:从深海魔鲸王开始进化疯批女仙:请诸君入瓮表白你不同意,我变心后你哭了也没用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文阅读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txt下载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7章 永乐风云:聚贤铸典,护佑华夏文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永乐五年,紫禁城的太和殿内,金黄的琉璃瓦映着晨曦,殿中朱红色的立柱威严耸立。朱棣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高大的龙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坚毅,扫视着殿下群臣。

此时,一位大臣出列,正是内阁首辅解缙。解缙身材修长,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文人的睿智,他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自受命主持编撰大典以来,臣等日夜不敢懈怠。如今,编撰工作已有了初步的框架,只是……” 解缙微微皱眉,欲言又止。

朱棣微微前倾身体,目光落在解缙身上,语气平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解缙,有何事但说无妨。朕既将此重任交予你,便是信得过你。”

解缙抬起头,迎上朱棣的目光,神色坚定:“陛下,编撰此大典,工程浩大,涉及诸多领域与典籍。现有的人才虽竭尽全力,但仍觉力有不逮。臣恳请陛下广招贤才,充实编撰队伍,以确保大典能够尽善尽美,全面涵盖我华夏千年智慧。”

朱棣微微点头,轻抚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你所言极是。这《永乐大典》乃是要汇聚古今,传于后世的鸿篇巨制,自然要集天下英才之力。传朕旨意,在全国范围内张贴皇榜,招募精通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农医百工等各类学问的贤才,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入京参与编撰。”

台下群臣纷纷跪地,齐呼:“陛下圣明!”

数日后,京城的贡院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学者们听闻招募令,纷纷赶来,汇聚于此。贡院外,人群熙熙攘攘,有的学子拿着书卷,口中念念有词,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有的则三两成群,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

朱棣身着便服,在几位贴身侍卫的暗中保护下,来到贡院。他站在人群不远处,静静地观察着这些满怀热情的人才。只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正与一群年轻人争论着什么。老者用手指着手中的书卷,声音洪亮:“这经义阐释,当以古圣先贤之训为根本,不可随意曲解!” 年轻人则不服气地反驳:“时代变迁,如今之世,学问亦当与时俱进,怎能拘泥于旧说?”

朱棣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他先是向老者拱手行礼,然后说道:“老先生所言有理,经典乃华夏智慧之根基,不可不尊。但这位小兄弟也有其道理,学问当在传承中发展。依在下之见,二者不可偏废。” 众人听了,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时,解缙匆匆赶来,看到朱棣后,赶忙行礼:“陛下,您怎么来了?” 周围人一听 “陛下” 二字,顿时惊慌失措,纷纷跪地。朱棣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笑着对解缙说:“朕来看看这招募贤才的情况,如此热闹,可见天下贤才对我大明此举的支持。”

朱棣环顾四周,提高声音说道:“各位皆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此次编撰《永乐大典》,是为了传承华夏文明,让我华夏智慧在后世绽放光芒。不论你们来自何处,出身如何,只要一心为了大典编撰,朕都不会亏待你们。” 众人听后,群情激昂,高呼:“愿为陛下效命!”

经过层层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加入了编撰队伍。在解缙的带领下,他们在文渊阁安营扎寨,全身心投入到大典的编撰工作中。

文渊阁内,书籍堆积如山,学者们日夜忙碌。解缙穿梭于各个房间,时而与学者们探讨问题,时而审阅文稿。一天,解缙拿着一份文稿,匆匆走进朱棣的书房。

解缙满脸兴奋,将文稿呈给朱棣:“陛下,这是几位学者整理的关于天文历法部分的初稿,内容详实,且多有独到见解。”

朱棣接过文稿,认真翻阅,不时点头称赞:“不错,不错。这编撰工作虽辛苦,但看到如此成果,朕甚是欣慰。不过,这大典不仅要内容丰富准确,更要注重文字的通俗易懂,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

解缙恭敬地回答:“陛下所言甚是,臣等定会牢记陛下教诲,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

朱棣放下文稿,目光望向窗外,缓缓说道:“解缙啊,这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其中的智慧与精髓,乃是我中华民族的瑰宝。编撰《永乐大典》,不仅是将这些典籍文献汇聚成册,更是要让后人知晓,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多么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

解缙微微颔首,神情庄重:“陛下高瞻远瞩。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农桑医术、奇门遁甲…… 无一不蕴含着先人的智慧。此次编撰大典,臣等定当全力以赴,让这文明之光永世传承。”

朱棣转过身来,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豪:“朕时常思考,为何我华夏大地能孕育出如此灿烂的文明?是山川地理之灵秀,还是先人们的勤勉聪慧?想来,二者皆有。正因如此,我们更有责任守护好这份遗产,绝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有丝毫的损伤。”

解缙若有所思,随后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传承华夏文明呕心沥血。如今陛下以一国之力推动此事,实乃华夏之幸、万民之福。臣以为,《永乐大典》不仅要在国内流传,更应让海外诸国也能见识到我华夏文明的魅力。”

朱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海外诸国…… 朕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我大明国威,带去的不仅是丝绸、瓷器,还有我华夏的文化礼仪。这《永乐大典》若能传至海外,让蛮夷之地也能沐浴我华夏文明之光,倒也是一件盛事。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确保大典内容准确无误,不可有丝毫的疏漏。”

解缙赶忙说道:“陛下放心,臣已安排众多饱学之士反复校对、审核,力求大典内容经得起推敲。而且,此次编撰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典籍,这对于完善华夏文明的传承体系意义重大。”

朱棣露出欣慰的笑容:“好!这说明天下之人,皆有守护华夏文明之心。这《永乐大典》不仅是一部书籍,更是我华夏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待大典完成之日,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对于华夏文明传承的决心。”

解缙神情激昂,拱手道:“陛下壮志,臣感佩不已。臣定会督促众人加快编撰进度,争取早日完成这一宏图伟业。只是在编撰过程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不知陛下有何指示?”

朱棣坐回书桌前,沉吟片刻道:“学术之争,自古有之。在这大典之中,不必强行统一观点。不同的见解皆可记录在册,让后人自行评判。我们要展现的,是我华夏文明包容并蓄的胸怀。”

解缙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恭敬地说:“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永乐大典》将更具价值,它不仅是知识的汇聚,更是思想碰撞的舞台。”

朱棣微微点头,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 “华夏文明,千古传承” 八个大字,然后说道:“解缙,你去告诉参与编撰的众人,这八个字便是我们编撰《永乐大典》的宗旨。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以传承华夏文明为己任,不可有丝毫懈怠。”

解缙接过宣纸,小心翼翼地收好,坚定地说:“臣领旨!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说罢,便退了出去,继续投身到紧张的编撰工作之中,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有朱棣凝视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描绘着《永乐大典》问世后,华夏文明昌盛繁荣的壮丽景象 。

数日后,解缙又一次匆匆来到朱棣的御书房。此时朱棣正在审阅各地呈上的奏章,看到解缙进来,放下手中的折子,笑着问道:“解缙,此次前来,可是大典编撰又有新进展?”

解缙脸上带着几分忧虑,行礼后说道:“陛下,进展倒是有,只是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整理诸子百家相关典籍时,对于一些涉及奇门异术、旁门左道的内容,编撰人员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些内容荒诞不经,不应收录进大典玷污了华夏正统文化;但也有人觉得这些也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或许对研究历史和民俗有一定价值,应当保留。臣一时难以决断,特来请陛下定夺。”

朱棣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思索片刻后说道:“这确实是个难题。华夏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其海纳百川的特性。这些奇门异术、旁门左道之说,虽有些可能缺乏科学依据,但在民间流传已久,反映了不同时期百姓的思想和生活。若是一概摒弃,不免可惜。”

解缙微微皱眉,面露难色:“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这些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万一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歪曲解读,恐怕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朱棣目光坚定地看着解缙:“朕明白你的担忧。这样吧,对于这些内容,要详细注明其出处和流传背景,加以适当的批注和说明,让后人能够清楚分辨其中的虚实真假。既保留其文化价值,又避免误导世人。”

解缙恍然大悟,连忙点头:“陛下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体现大典的全面性,又能引导后人正确看待这些内容。臣即刻回去传达陛下的旨意。”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解缙稍等,接着说道:“还有一事,在编撰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参与人员的安全。如今我大明国力强盛,不乏有海外势力觊觎我华夏文化。朕听闻有些势力暗中派人窥探我朝的学术动向,试图窃取机密。”

解缙神色一凛,严肃地说:“陛下虑事周全,臣竟未曾想到这一层。臣必定加强文渊阁的安保措施,对编撰人员严格管理,防止出现泄密之事。”

朱棣站起身来,走到解缙面前,语重心长地说:“解缙,《永乐大典》关系到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你身为编撰主持者,责任重大。朕相信你有能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解缙激动地单膝跪地,说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粉身碎骨也定要将《永乐大典》编撰成功。哪怕前方有千难万险,臣也绝不退缩。”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扶起解缙:“起来吧。你回去告诉大家,只要是为了大典编撰所需,不论人力、物力,朝廷都会全力支持。若有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朕定当重重嘉奖。”

解缙再次行礼:“臣遵旨!陛下对大典编撰如此重视,众臣工定会更加勤勉努力。”

朱棣拍了解缙的肩膀:“好,去吧。朕期待着《永乐大典》早日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解缙告退后,朱棣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这部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巨着能够顺利问世,在历史长河中绽放永恒的光芒 。

过了些时日,解缙喜气洋洋地再度踏入御书房,一见到朱棣,便迫不及待地大礼参拜,高声说道:“陛下!大喜啊!《永乐大典》的主体编撰已基本完成,现正进行最后的校对审核工作,不日便可呈于陛下御览!”

朱棣听闻,龙颜大悦,从龙椅上起身,快步迎上解缙,说道:“好!好啊!朕盼这一日已久。这几年间,你与众多贤才日夜操劳,终不负朕之所托。”

解缙连忙谦逊道:“陛下,这都是陛下圣明,引领有方,众人才得以齐心协力。若无陛下大力支持,这《永乐大典》恐难有今日之成果。”

朱棣笑着摆摆手,说道:“你不必过谦。这一路的艰辛,朕都看在眼里。此次编撰,内容涵盖如此之广,可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

解缙略微思索,神情变得郑重起来:“陛下,在编撰过程中,臣愈发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厚重与多元。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楷体汉字,文字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为后世治国理政、为人处世提供了无尽的智慧源泉;还有那巧夺天工的工艺技术,精美绝伦的诗词书画,无一不展现着我华夏民族的非凡创造力。”

朱棣深有同感地点点头:“不错,这华夏文明犹如一座巍峨的宝库,每一件‘珍宝’都值得我们珍视。此次编撰《永乐大典》,我们便是为这座宝库绘制一份详尽的地图,让后人能够更便捷地探寻其中的奥秘。”

解缙接着说道:“陛下,臣还想到,《永乐大典》完成之后,其保存与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此鸿篇巨制,应当妥善保管,以免遭受战火、天灾等损毁。”

朱棣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你虑得极是。朕打算在宫中专门修建一座藏书阁,用于存放《永乐大典》的正本,派遣专人守护。至于传播,可安排抄录副本,分发给各地学府、藏书楼,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学习。”

解缙面露敬佩之色:“陛下此举,真乃高瞻远瞩。如此一来,《永乐大典》便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传,让华夏文明的光辉照耀四方。不过,在抄录副本的过程中,为保证内容准确无误,还需安排严谨之人负责校对。”

朱棣肯定地说:“那是自然。此事就交给你去安排,挑选那些学问扎实、做事认真的人来承担此项任务。另外,朕也在想,待大典正式完成后,要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昭告天下,彰显我大明对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视。”

解缙兴奋地说:“陛下此议甚好!这必将鼓舞天下学子之心,让他们更加坚定传承和弘扬华夏文明的信念。而且,这场仪式也能向海外诸国展示我大明的文化底蕴与昌盛国力。”

朱棣微笑着看向解缙:“你与朕想到一处去了。届时,邀请各国使节前来观礼,让他们也领略一下我华夏文明的魅力。对了,关于大典的命名,你可有什么想法?”

解缙恭敬地回答:“陛下,‘永乐’乃陛下年号,寓意着我大明永远安乐、昌盛繁荣。此大典在陛下永乐年间编撰完成,以‘永乐大典’命名,既能铭记陛下之功,又可象征着这部典籍将与我大明的盛世一同流传千古。”

朱棣抚掌大笑:“好!就叫《永乐大典》。待一切准备就绪,朕便要好好庆贺一番这传承华夏文明的盛举。”

解缙再次行礼:“臣遵旨!臣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永乐大典》的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不负陛下所望。”

朱棣笑意未减,目光中满是期许,说道:“解缙,这《永乐大典》虽以经史子集等正统学术为主干,但民间一些奇闻轶事、传说故事等也不应忽视。这些虽看似琐碎,却也是民间生活与智慧的真实映照。你在后续整理中,可留意收录一些有趣且有价值的此类内容,让这大典更加丰富多彩。”

解缙点头称是:“陛下圣见。民间文化犹如繁星点点,点缀着华夏文明的浩瀚夜空。臣定会安排人手,仔细甄别筛选,将那些富有生活气息与文化内涵的故事收录其中,使大典能更全面地展现我华夏大地从古至今的风貌。”

朱棣又踱步至书桌前,拿起一支毛笔,轻轻转动着,说道:“编撰过程中,对于那些失传古籍的辑佚工作,进行得如何?许多珍贵古籍在历史长河中散失,若能借此次大典编撰将其部分内容还原,那也是大功一件。”

解缙赶忙上前一步,回禀道:“陛下,这方面工作进展颇为顺利。众多学者不辞辛劳,从各类文献的引用、注释中查找线索,已成功辑佚出不少失传古籍的片段篇章。虽然无法完全恢复原貌,但能保留这些珍贵文字,对研究古代学术思想的演变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朱棣满意地将毛笔放回笔架,说道:“很好。学术研究就是要追根溯源,探寻古人智慧。此次大典编撰,我们要为后世留下尽可能完整的文化脉络。另外,关于大典的装帧设计,你可有初步设想?”

解缙微微低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永乐大典》作为我大明文化盛举的象征,其装帧当尽显庄重华贵、大气磅礴之态。采用上等的纸张绫绢,配以精美的图案雕刻,以彰显其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且,为方便查阅与保存,可按类别分册装订,每册都设置详细的目录索引。”

朱棣颔首赞同:“嗯,正该如此。如此宏伟巨着,外在装帧也要与之匹配。要让后人一看到这大典的模样,便心生敬畏,感受到我华夏文明的威严与厚重。”

解缙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还有一事。大典完成后,如此庞大的篇幅,若要广泛传播,单靠人工抄录副本耗时费力,效率较低。臣听闻民间已有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不知能否将其用于《永乐大典》的副本制作?”

朱棣沉思片刻,说道:“活字印刷术虽好,但大典内容繁多,排版印刷恐非易事,且难以保证印刷质量。不过,此事可让工部的能工巧匠们研究一番,看看是否有改进之法。若能成功,不仅能加快副本传播速度,也能为后世文化传承提供更便捷的方式。”

解缙领命道:“臣明白了,陛下。臣即刻与工部沟通,督促他们尽快研讨此事。”

朱棣拍了解解缙的肩膀:“解缙,这最后的冲刺阶段,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朕等着《永乐大典》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解缙神情坚定,抱拳说道:“陛下放心!臣必定殚精竭虑,确保大典在各方面都尽善尽美。”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皇宫前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朱棣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目光威严而又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俯瞰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皇子皇孙们神情庄重,站立在一侧;来自天下各地的读书学子们,个个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敬仰的光芒。

解缙快步走上高台,向朱棣行了大礼,声音洪亮地奏道:“陛下!历经六年寒暑,《永乐大典》编撰、抄写及审核工作全部告成!今日,这部凝聚着无数贤才心血、承载着华夏千年文明的鸿篇巨制,已准备好呈于陛下御览!”

朱棣站起身来,微微扬起下巴,大声说道:“好!今日,朕与诸位一同见证这一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

随着朱棣的一声令下,数名内侍抬着装帧精美的《永乐大典》正本缓缓走上高台。阳光洒在厚重的册页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华夏文明的光辉在闪耀。

《永乐大典》的正本,宛如一件承载着华夏千年文明的稀世珍宝,其外观与装帧设计皆彰显着无与伦比的尊贵与华丽,处处透露着大明王朝对这部巨着的极致重视与精心雕琢。

从整体外观来看,《永乐大典》正本的册页规模宏大,每册都有一定的厚度,整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座气势恢宏的知识宝库。它们被整齐地收纳于特制的书箱之中,书箱采用优质的木材打造,木质纹理细腻且坚硬,不仅能为大典提供坚实的保护,还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书箱表面经过精细的打磨处理,光滑如镜,反射出柔和的光泽。箱盖之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以象征皇权的龙纹为主体,龙身蜿蜒盘旋,龙须飘动,龙鳞栩栩如生,彰显出皇家的威严与尊贵。龙纹周围还环绕着祥云图案,祥云形态飘逸,若隐若现,仿佛承载着这部大典所蕴含的无尽智慧,即将飘向四方。

翻开每册大典,映入眼帘的是封面的独特设计。封面选用了品质上乘的丝绸绫绢,这种丝绸质地柔软且富有光泽,触感温润顺滑。绫绢的颜色选取了象征着皇家尊贵的明黄色,色泽鲜艳而庄重,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感。在封面的正中央,以金线绣制出大典的书名 “永乐大典” 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笔画流畅,每一笔都彰显着书法艺术的魅力。金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使得书名更加醒目突出,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这部大典的非凡地位。

书脊部分同样是装帧的重点。书脊采用了厚实的皮革包裹,皮革经过特殊的鞣制处理,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既能保证书页的牢固装订,又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皮革表面,同样以金线刺绣的方式装饰着精美的图案,与封面的龙纹和祥云图案相呼应。刺绣工艺精湛,每一针每一线都恰到好处,图案细节栩栩如生,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书脊上还镶嵌着一排小巧精致的玉片,玉片质地温润,散发着柔和的光泽。这些玉片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增添了大典的奢华之感。

册页内部,纸张的选用极为考究。采用的是当时特制的优质宣纸,纸张洁白如雪,质地坚韧,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耐久性。纸张的边缘经过精细的裁切,整齐划一,没有丝毫毛边。每一页上的文字都以端庄秀丽的楷书书写而成,字体大小均匀,笔画工整,仿佛是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文字采用黑色的墨汁书写,墨色浓郁且均匀,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清晰如新。在文字的间隙,还巧妙地绘制了一些精美的插图,插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各种历史场景、人物形象、天文地理、动植物等,色彩鲜艳而逼真,与文字相得益彰,生动地展现了书中所记载的丰富内容。

此外,为了方便翻阅和保护册页,每册大典的书页之间还夹有一层轻薄的丝绸衬页。丝绸衬页不仅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书页之间相互摩擦损坏,还为大典增添了一份细腻与精致。在每册大典的末尾,还附有一张精美的书签,书签采用象牙制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顶端系着一条红色的丝线穗子,随风飘动,尽显优雅。

《永乐大典》正本的外观与装帧,无论是从整体的设计理念,还是到每一个细微之处的精心雕琢,都达到了当时工艺水平的巅峰,成为了华夏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

朱棣缓缓走下御座,来到《永乐大典》面前,轻轻抚摸着那精美的封面,眼中满是感慨。他转身面向众人,高声说道:“诸位爱卿,天下学子!这《永乐大典》,乃是我大明的荣耀,是华夏文明传承的瑰宝!在编撰过程中,无数人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今日大功告成,朕要重重嘉奖为此付出努力的每一个人!”

台下众人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接着说道:“解缙,你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功绩卓着,朕封你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晋升一级俸禄,以彰你之功!”

解缙连忙跪地谢恩:“陛下隆恩,臣不胜感激!臣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能有今日成就,皆赖陛下英明领导与支持。”

朱棣又看向台下其他参与编撰的人员,说道:“其他参与大典编撰、抄写、审核的官员、学子,朕也将论功行赏,各有晋升与赏赐!” 众人纷纷跪地叩谢皇恩。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抱拳说道:“陛下,《永乐大典》集古今之大成,实乃我华夏文化之幸事。然如此巨着,不仅应藏于宫廷,更应让天下人得以观瞻学习,方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朱棣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已决定,除在宫中妥善保存正本外,还将抄录多份副本,分发至各地学府、藏书阁。让天下学子皆能从中汲取知识,传承我华夏文明。”

台下的读书学子们听闻,无不欢呼雀跃,高呼:“陛下万岁!”

一位年轻的学子大胆地站出来,问道:“陛下,这《永乐大典》内容如此丰富,不知日后是否有机会让更多人参与研究、解读,使其蕴含的智慧能更好地造福天下?”

朱棣微笑着回答:“当然!朕希望这部大典能成为一盏明灯,照亮我大明乃至后世的学术之路。朕鼓励天下有识之士对其深入研究,共同挖掘华夏文明的无尽宝藏。”

此时,礼部尚书上前奏道:“陛下,今日盛会,是否可安排专人向众人详细介绍《永乐大典》的内容与意义,让大家能更深刻地领略其非凡之处?”

朱棣点头同意:“甚好。解缙,此事就由你负责,为大家好好讲讲这《永乐大典》。”

解缙领命,转身面向众人,神情激昂地开始介绍:“诸位,《永乐大典》全书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类典籍七八千种,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各个领域。它就如同一座知识的殿堂,每一页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在解缙的讲述中,众人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华夏文明的漫长历史,领略到了那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广场上不时传来阵阵惊叹与赞叹之声,这一刻,《永乐大典》的光辉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也开启了华夏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茶室通兽世,她靠茶艺抚慰毛茸茸暴躁君主邵顾问的心理陷阱斗罗:开局契约王冬儿,唐三急了双胎胖妃要跑路,病娇王爷追着宠师妹低调点,我还没无敌呢!文唐最强兵王农门长姐:我娇养的五个弟弟是大佬网游之大神工作室七零军婚:末世穿书谁还惯着你!重生之我从天龙活到现代夏至惹惹,大佬们心上的娇娇港片:人在和联胜,爆兵称霸港岛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四合院:被新婚夜娄晓娥盯上了斗罗:震惊,最美新娘千仞雪!综影视之美色撩人氪命修行:从锦衣卫开始长生穿越到原始部落当祭司
经典收藏古神恩典满朝文武,求我登基揽青华被逼相亲,我转身嫁给帝都首富冥歌能有坏心思论让第五人格遍布世界的可行性小小夫君靠种菜养鱼我成了修仙大佬的师父思维逆天,完美案件逼疯全球侦探帝尊独宠:逆天狂妃有点拽三国经销商灵霄战史失业后,我从位面交易开始致富病娇哥哥要黑化怎么逃年少情深:阎少的撩人甜妻不好追锦鲤弃妇:大吉大利,今日和离四合院:万岁军退伍,掌权保卫处玉露仙子下凡穿越之农家老四
最近更新军少宁死不娶肥婆!转头她真香!素人在选秀中总被迫修罗场带着辉煌舰队降临地球穿书后,虐文女主要登基我与老婆令人心梗的恋爱之旅第一次当婆婆,我也没什么经验啊禁忌武夫快穿之绝色美人真撩人一拳超人:英雄假面逼我下堂娶贵女?夺回嫁妆我另嫁老公跑了,我手握万界商城翻身了穿越后我和妖魔鬼怪生活在一起终极一班之异世游历青萝顾丧尸宝宝萌萌哒,只吃肉肉不捣蛋咒启灵渊重生新婚夜,清冷夫君把我宠上天花妖与书生:尘世情劫,真爱永恒盗笔:相依为命都市奇谈:超自然现象调查局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txt下载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