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参,我总会想起我师父——一位年过七旬却依然健步如飞的老中医。每年立冬那天,他总会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古朴的木匣,里面静静躺着的,正是几支形态优美、须发完整的人参。
“这不是药,这是天地馈赠的元气。”他一边用软刷轻轻拂去浮尘,一边对我说,“你看那山野里的采参人,发现人参时,都要用红绳系住,为什么?因为它是有灵性的,懂得‘跑’。这草木之灵,最能唤醒我们身体里沉睡的能量。”
这番话,在我第一次接触人参时,就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传统养生智慧的大门。而真正让我对人参产生敬畏的,是那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
一、 缘起:一支山参唤醒的冬日生机
那年冬天特别冷,我的姑妈刚做完一场大手术,整个人虚弱得像是风中残烛。面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从卧室走到客厅都需要搀扶,吃什么都味同嚼蜡。眼看一个原本精神矍铄的人被抽干了精气神,全家人都心急如焚。
师父听闻后,什么都没说,只是让我从他那里取了一支不大的林下参,并详细嘱咐了炖服的方法:“取几片参,与一小把粳米、三五颗红枣,文火慢炖成粥。让她辰时(早晨7-9点)服用,切记,量不在多,贵在坚持。”
我将信将疑地照做了。奇迹发生在第七天。那天早晨,我去看姑妈,她居然自己坐在餐桌前喝粥,脸上久违地泛起一丝红润。她拉着我的手说:“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心里头不那么空了,身上好像也有了点力气。”
从那天起,我开始系统研究并实践人参养生。十年下来,我深刻体会到,人参之于冬季,就如同阳光之于万物,它是为我们疲惫的身体“充电续命”的天地精华。
二、 识参:何为“百草之王”?
在深入探讨其功效前,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人参究竟为何物,为何能享有如此尊荣?
1. 能量的“储存库”
人参是五加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能够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生长中,将天地的精华、土壤的养分,最大限度地浓缩在自己的根茎之中。它不仅仅是植物,更像一个高度压缩的“生命能量包”。你服下的不只是一片草根,而是一股被封印起来的、蓬勃的生命力。
2. “复脉固脱”的救命仙草
在古代,一支上好野山参的价值等同黄金,它常被用于最危急的关头——当人大病、大失血后,气息奄奄、脉微欲绝时,一碗浓煎的独参汤灌下去,往往能“吊住最后一口气”,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这种“回阳救逆”之功,是其他任何药材都难以比拟的,这也奠定了它“百草之王”的地位。
三、 冬日服参:为何恰逢其时?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天,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万物蛰伏。人体的阳气也应顺应自然,从体表收敛入内,深藏于肾中。此时进补,营养精华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蕴藏,从而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这就好比给一棵树在冬天施肥,肥料会被根系吸收储存,待来年春天勃发生机。
冬季服参,核心在于一个 “藏”字。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藏精”、“藏气”、“藏神”。
四、 人参的四大智慧:如何为你的冬日赋能
根据我多年的体悟,人参对现代人的冬季养生,主要有四大层面的卓越贡献。
1. 补气固表:为你筑起“御寒防风林”
· 核心智慧: 人参性温,大补元气,尤其善于补益肺气和脾气。肺主皮毛,司呼吸;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
· 冬日困扰: 你是否一到冬天就特别怕风,动不动就感冒?或者总是感觉疲惫不堪,说话有气无力,动一下就气喘吁吁?
· 人参之功: 这就好比身体的“卫气”(防御部队)不足,城门守卫松懈,风寒邪气轻易就能入侵。人参能强力补充你的“卫气”,相当于在体表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的“防风林”。肺气足了,呼吸深沉,抵御外邪的能力自然增强;脾气足了,肌肉丰盈,身体的基础防御就坚固了。
· 亲身体验: 我工作室的小李,曾是着名的“感冒王”,每个冬天都要病两三回。我建议他在入冬前一个月开始,每周服用2次参片泡水。那年冬天,他惊喜地发现,办公室同事轮流病倒,他却安然无恙。
2. 安神益智:为你点亮“冬日暖阳灯”
· 核心智慧: 人参能大补元气,元气充盈则心神得安。它不仅能补“身”,更能安“心”。
· 冬日困扰: 你是否在冬天更容易感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所谓的“冬季抑郁”倾向?
· 人参之功: 冬主藏,也主静。过于“静”则易生“郁”。人参的温煦升发之性,能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并唤醒我们低沉的心神。它能改善因气血亏虚导致的心神失养,让你在昏沉的冬日午后,依然能保持思维的清晰和精神的振奋。
· 亲身体验: 一位从事文案工作的朋友,每到年底压力巨大,失眠健忘。我让她在早晨含服少量参片,她反馈说,不仅下午的困倦感消失了,思路也通畅了许多,晚上入睡更安稳。
3. 生津止渴:为你引来“内在滋润泉”
· 核心智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误区纠正!很多人认为人参性温,吃了会“上火”干燥。其实,优质的人参(尤其是生晒参)是气阴双补的,它在补气的同时,还能促进津液的生成。
· 冬日困扰: 冬天室外干冷,室内暖气燥热,很多人会觉得口干舌燥,即使不停喝水也无法缓解。
· 人参之功: 这往往是气化功能不足所致。喝下去的水,没有足够的“气”来将其转化为能被身体利用的“津液”。人参通过补气,增强了身体的气化功能,如同为身体挖掘了一口内在的泉眼,让津液能自内而生,真正地滋润口舌、皮肤和脏腑。
· 亲身体验: 我自己在暖气房里常感口干,后来改用参片和麦冬一起泡水喝,口干的感觉很快就消失了,皮肤也不像往年那么干燥瘙痒。
4. 扶正驱邪:为你巩固“健康大后方”
· 核心智慧: 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是“扶正祛邪”。当身体正气充足时,自有能力去驱除病邪。
· 冬日困扰: 慢性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在冬天病情容易加重或反复。
· 人参之功: 对于这类人群,人参的角色不是直接去“攻击”疾病,而是作为一个强大的“后勤部长”,巩固人体的“大后方”(即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身体有了足够的能量,自身的修复系统才能更好地工作,去应对疾病的挑战。
五、 人参家族面面观:如何找到你的“本命参”?
人参是一个大家族,不同品类,性情各异,用对了是补品,用错了则成负担。
· 生晒参(白参)—— 平和的“谦谦君子”
· 性情: 性平,微温,不寒不燥,补气生津。
· 适合谁: 最适合气阴两虚的人群。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这是最适合大多数人冬季日常保健的参,性质平和,不易出错。
· 红参 —— 温补的“霸道总裁”
· 性情: 经过蒸制,性偏温,补气力量更强,带有温阳之效,但偏燥。
· 适合谁: 适合阳气虚衰、四肢冰冷、畏寒怕冷的严重虚寒体质者。普通人冬季服用易上火。
· 西洋参(花旗参)—— 清凉的“降火专家”
· 性情: 性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 适合谁: 适合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舌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对于冬天在暖气房里、吃火锅后出现的“燥火”,西洋参是更好的选择。
一句话总结: 怕冷选红参,怕热选西洋参,不确定就选最平和的生晒参。
六、 冬日服参“三字经”:细节决定成败
服用方法,关乎效果,更关乎安全。
1. “辨”体质: 这是前提中的前提。湿热体质(舌苔黄腻)、实热证(发烧、便秘)、高血压失控期、感冒发热时,切忌服用。
2. “小”剂量: “养生,非治病也。” 日常保健,绝非剂量越大越好。从每天1-3克薄片开始,循序渐进,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3. “独”参妙: 为保证药力纯正,炖服人参时,建议使用专门的参盅,尽量不与其他复杂药材混用。最简单的,就是含服(将参片含在口中至无味后嚼服)或泡水(用保温杯闷泡,最后连参片一起吃下)。
4. “忌”萝卜与茶: 传统认为,人参补气,萝卜破气,两者同食会抵消补益效果。同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服,以免影响吸收或导致过度兴奋。
5. “选”时辰: 建议在早晨或上午服用,借助自然阳气的升发,帮助人参药效发挥,避免夜间服用影响睡眠。
七、 家常人参养生膳:把“王”请进日常厨房
将人参融入一日三餐,是最高明的养生。
· 人参粳米粥(元气早餐)
· 做法: 生晒参片3克,粳米50克,一同熬煮成粥。可加入红枣3枚。
· 点评: 米粥的谷气能顾护胃气,与人参协同,补气而不壅滞,温和而持久。
· 参枣茶(日常茶饮)
· 做法: 生晒参片2克,红枣3枚(掰开),放入保温杯,沸水冲泡,闷15分钟代茶饮。
· 点评: 红枣补血,人参补气,气血双补,适合办公室女性冬季长期饮用。
· 人参鸡汤(滋补盛宴)
· 做法: 取童子鸡一只,生晒参一支(10克左右),填入鸡腹,与姜片、红枣一同入砂锅,文火慢炖2小时。
· 点评: 这是一道经典的滋补药膳,尤其在“三九”寒天时服用,能极大地鼓舞阳气,抵御严寒。
结语:敬畏天地,善待己身
回顾这些年与人参相伴的时光,我越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味药材,更是一位老师。它教会我敬畏自然的力量,也教会我洞察身体的智慧。
在这个冬天,如果你也感到那如影随形的疲惫,那无法驱散的寒意,或许,你可以尝试着走近这位“百草之王”。从一小片开始,静静地聆听身体的回应。愿我们都能在天地精华的滋养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踏实而温暖的生命力,从容地走过每一个冬天。
《日常养生常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日常养生常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日常养生常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