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里住着一位九十岁的陈老爷子,是位退休的老中医。每年冬天,他都会成为小区花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他老人要么在寒风中奋力快走,要么裹得严严实实地打太极,唯独他,总是裹着件厚实的棉衣,坐在背风处的长椅上,眯着眼睛晒太阳,一坐就是大半个上午。
我曾好奇地问他:“陈爷爷,您怎么不像他们那样锻炼啊?”
他睁开眼,笑呵呵地看着我:“小伙子,冬天啊,养生要懒一点。你看那树上的叶子,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飘落,冬天呢?它就光秃秃地待着,这就是它的智慧。人,也得学学这个。”
那时的我,还是个坚信“生命在于运动”的年轻人,对他的话半信半疑。直到几年后,我因为工作拼命,在冬天把自己折腾到免疫力崩溃,连续感冒发烧一个月不见好,才真正开始反思陈老爷子那句话里的深意。
一、 冬天的身体,是一部需要“待机节能”的手机
那场大病之后,我虚弱的身体成了我最好的老师。我发现自己变得特别“懒”——不想起床,不想应酬,甚至不想思考。我惶恐地以为这是抑郁症的前兆,直到再次拜访陈老爷子,他才一语点醒了我。
“你这是身体在自救啊!”他给我倒了杯热茶,“你把身体想象成一部手机。春夏秋三季,你在不停地用它打电话、玩游戏、看视频,电量消耗得很快。到了冬天,这部手机的电池已经不那么耐用了,系统自动启动了‘低电量模式’——关掉后台不必要的程序,降低屏幕亮度,只保留最基本的通话功能。你这个‘懒’,就是身体的‘低电量模式’。”
这番话让我茅塞顿开。《黄帝内经》里那句“冬三月,此谓闭藏”,原来不只是文字,而是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都在默默遵循的自然律法。
冬天,我们的身体正在经历什么?
· 能量的战略转移: 身体的阳气(温暖和活动的能量)会从体表、四肢,向内收回,深藏到我们的肾脏和五脏六腑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冬天手脚容易冰凉——不是身体不产热了,而是热量被集中起来,用于守护更重要的核心器官。
· 新陈代谢的“慢速档”: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在冬天会自然降低。这不是你变“易胖”了,而是身体在以自己的智慧“节能”。
· 免疫系统的“休整期”: 频繁的、过度的活动,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下,会消耗大量能量,削弱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冬天的“懒”,是为了让免疫大军得到充分休整,养精蓄锐。
所以,冬天感觉“懒”,不是你意志力薄弱,恰恰是你身体智慧的表现。它在告诉你:是时候慢下来,向内看了。
二、 “懒人”养生法:顺应天时的四大智慧
陈老爷子的“懒人养生法”,不是让人无所事事,而是一种“以静制动,以藏为养”的积极策略。
1. 起居之懒——学做“树洞里的熊”
· 核心: 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 我的改变: 以前我强迫自己无论多困,都必须在6点起床晨跑。现在,我学会了“赖床”。闹钟设在7点,如果天还没亮,或者感觉特别困倦,我会允许自己再睡半小时的回笼觉。周末更是睡到自然醒。
· 效果: 一个冬天下来,我发现春天的“春困”消失了,整个人的精力反而比以往任何一个冬天都要充沛。陈老爷子说:“睡眠是冬天最好的补药。你在睡觉时,身体正在默默地修复自己,滋养阴血,温养阳气。”
2. 运动之懒——告别“大汗淋漓”
· 核心: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 我的改变: 我彻底放弃了冬天早晨去健身房挥汗如雨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
· 室内太极\/八段锦: 每天上午在阳光充足的客厅里,慢悠悠地打上15分钟。身体微微发热,后背渗出细汗,就立刻停止。
· 饭后慢走: 午饭后,在办公室里慢走15分钟,促进消化,但绝不让自已气喘。
· 晒太阳: 像陈老爷子一样,每天上午找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晒20分钟后背,感觉一股暖流渗入身体,这是补充阳气最“懒”也最有效的方法。
· 效果: 不再轻易感冒,关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僵硬酸痛。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大汗淋漓会耗伤宝贵的津液和阳气。冬天的运动,达到“沾濡汗出”即可,即感觉身体温暖,微微湿润。
3. 饮食之懒——拥抱“一锅炖”的温暖
· 核心: 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 我的改变: 我不再为了一日三餐绞尽脑汁。一个万能的砂锅,成了我冬天的厨房主角。
· 懒人煲汤: 周末买好一周的食材,比如羊肉、牛骨、鸡。晚上睡前,把食材和配料(如萝卜、山药、红枣、香菇)一起放进电砂锅,加满水,开到低温档。第二天早上,全家就能喝上热乎乎、营养全面的早餐汤。肉烂汤醇,温暖一整天。
· 懒人粥羹: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煮粥。晚上把米、豆、坚果放进电饭煲,预约煮粥。早晨起来,就是一碗不需要咀嚼、极易消化吸收的“能量羹”。
· 效果: 脾胃负担大大减轻,消化变得前所未有的好。更重要的是,我把从厨房解放出来的时间,用来闭目养神,或者和家人安静地聊聊天,收获了更多内心的宁静。
4. 情志之懒——修炼“事不关己”的从容
· 核心: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 我的改变:
· 减少应酬: 推掉了很多非必要的饭局和社交,把晚上的时间留给自己,看看书,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就是单纯地发呆。
· 降低期待: 不再强迫自己在冬天完成宏大的年度计划或学习艰难的新技能。而是做一些整理、复盘、总结性的工作,这让我心态非常放松,反而更有收获感。
· “迟钝”一点: 对工作上的一些琐事和非议,学会“左耳进右耳出”,不往心里去。用陈老爷子的话说:“冬天,心门要关得紧一点,别让外面的寒风刮进来。”
· 效果: 心态变得平和,焦虑感显着下降。冬天积蓄的这份从容,甚至让我在来年春天处理问题时,都感觉更加游刃有余。
三、 一个“懒人”的冬季日常
让我来分享一个我现在的、被陈老爷子称为“模范”的冬日作息:
· 早晨7:30: 在晨曦中自然醒来,不立即起床,在床上轻轻拉伸一下四肢,搓热双手按摩一下面部和耳朵。
· 8:00: 喝一碗昨晚煲好的温热山药排骨汤,代替冰冷的牛奶和果汁。
· 上午: 在家办公,处理一些需要专注的工作。期间每隔一小时,会站起来打五分钟舒缓的八段锦。
· 中午12:00: 吃一顿丰盛但温暖的午餐,然后在家里慢走15分钟。
· 下午1:00 - 1:30: 盖上小毯子,在沙发上进行一次不超过30分钟的“午间小憩”。陈老爷子说,这好比是“快速充电”。
· 下午: 继续工作,但以思考和规划为主,避免高强度、赶进度的任务。
· 傍晚5:00: 如果天气好,出门散步半小时,在太阳落山前回家。
· 晚上7:00: 吃一顿简单的晚餐,通常是杂粮粥或汤面。
· 晚上9:00: 泡一个不超过15分钟的热水脚,水温40度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 晚上10:00: 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可能看几页闲书,然后安然入睡。
这个看似“懒散”的作息,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充盈和内心安稳。
尾声:懒,是冬天最高级的智慧
又是一个冬天,我带着自己烤的红薯去看望陈老爷子。他依然坐在那张长椅上晒太阳,脸色红润,精神矍铄。
我告诉他我这几年实践“懒人养生”的收获,他满意地点点头:“你总算开窍了。现代人总想着‘人定胜天’,却忘了我们首先是自然的一部分。冬天的懒,不是怠惰,是一种尊重,一种顺应,一种积蓄。”
“你看那北极熊,”他指着手机里的一张图片说,“它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洞里睡觉,这不是因为它懒,而是因为它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熬过严冬,在春天来临时,有力量去追逐猎物和爱情。”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何尝不是一样?在这个崇尚效率和拼搏的时代,敢于在冬天“懒”下来,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
亲爱的朋友,这个冬天,请允许自己懒一点吧。早睡一会,运动缓一点,吃饭慢一点,心事少一点。这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为未来的自己,积蓄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愿你也能在这份冬日独有的“懒散”中,找到生命最本真的节奏,安然且丰盛地,走过四季。
喜欢日常养生常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日常养生常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