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那西夏宗室连忙点头,要招呼人将赵佶父子二人引入近前。
关胜摆手,“去安排两辆囚车,将其送入洛阳,交于陛下御前。”
亲兵闻言,立即行动,拉着赵佶二人下去。
关胜翻身下马,走到宗室代表面前,接过降书与玉玺,展开降书仔细阅读。
片刻后,他抬起头,面色严肃却语气平和地回应:“大乾一向宽宏,从不滥杀无辜。只要你们真心归降,此前承诺依旧有效,普通百姓与降兵概不追究,党项族人的生活也会得到保障,你们的西夏宗室身份虽除,但可保留资产,只要遵纪守法,不作奸犯科,不仅可安居乐业,也可科举入仕。”
听到这话,跪地的宗室成员与将领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最担心的灭族之祸并未发生,悬在心头的巨石终于落地。
至于说那科举入仕,那些宗室是决计不信的,至少两代人之中,绝了入仕为官的心,这点自觉,他们这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油条还是有的。
关胜当着所有人的面,签署了受降文书,随后下令:“大乾军入城后,不得惊扰百姓,不得抢掠财物,违令者斩!”
随着降书的交换,存在近两百年的西夏王朝,正式宣告覆灭。
城门处的大乾军士兵们没有欢呼,而是保持着秩序,缓缓向城内推进。
关胜入城后,立即下达三道命令,稳定兴庆府的局势。
第一,快马将西夏投降的消息送往洛阳,禀报姜齐,请求后续治理指令。
第二,组织部队肃清内城零星的残余抵抗势力。
这些多是李仁忠的死忠,人数不多,很快便被平定;同时派出士兵在城内巡逻,维护治安,防止混乱。
第三,启动招安政策,在城内设立多个登记点,降兵可自主选择。
愿回家的,登记后发放路费与身份证明,由大乾军护送返乡。
愿参军的,经过体检政审之后编入大乾军,享受与大乾士兵同等的待遇。
城内的百姓们,起初还躲在民房内,不敢出门。
当看到大乾军士兵秩序井然地巡逻,没有丝毫抢掠行为,甚至主动帮助百姓清理街道上的碎石时,才渐渐放下戒备,纷纷涌上街头。
兴庆府内城的登记点前,人头攒动,曾经身着西夏禁卫军铠甲的士兵们,如今卸下了武器,排着队等待登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家。
年轻士兵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铠甲上的划痕与血迹,记录着他此前经历的战斗。
轮到他登记时,他紧张地攥着衣角,听到登记官问“是否选择返乡”,他用力点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选回家!我爹娘还在灵州乡下,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当登记官将一袋沉甸甸的路费递到他手中时,年轻士兵的眼睛瞬间红了。
他捧着钱袋,手指微微颤抖,低头看着钱袋上印着的“大乾”二字,突然哽咽道:“终于能回家见爹娘了,以后再也不打仗了!”
周围的士兵们听到这话,不少人也红了眼眶。他们大多是普通百姓出身,当初加入禁卫军,或是被强征,或是为了混口饭吃,早已厌倦了刀光剑影的日子。
如今和平到来,能拿着路费回家与亲人团聚,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年轻士兵小心翼翼地将钱袋贴身收好,又向登记官询问了回灵州的路线,确认沿途有大乾军护送百姓返乡后,才放心地转身离开。
他走得很慢,不时回头望向登记点,脸上带着释然的笑容,那是对自己活下来的庆幸。
与选择返乡的士兵不同,还有几名年长的禁卫军士兵,在登记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大乾军。
他们中最年长的老兵,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布满皱纹,左手还缺了一根尾指,那是早年征战留下的伤痕。
“我们不回家了,想加入大乾军。”老兵代表几名战友,对登记官说道,语气坚定。
登记官有些意外,问道:“你们为何愿意加入大乾军?不怕再上战场吗?”
老兵笑了笑,指了指街道上正在帮助百姓清理碎石的大乾军士兵:“俺们一辈子都在战场上,从十三四到现在,一辈子除了拉弓抽刀,战场杀人,别的什么都不会,除了当兵,俺们几个老兄弟也不知道怎么活。”
另一名士兵补充道:“再说,俺们也没家了,离开军营,也不知道去哪。”
登记官将他们的信息记录在册,告知他们后续会有专门的军官对他们进行训练,编入大乾军序列,享受与其他士兵同等的待遇。
几名士兵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互相看了一眼,算是有了着落。
当西夏投降的消息在西北大地传开时,另一支队伍正沿着黄河东岸缓缓向北行进。
这是押解前宋皇帝赵佶前往洛阳的大乾军队伍。
队伍前后戒备森严,赵佶被安置在一辆简陋的囚车中,曾经的长衫早已被换下,身上穿着普通的囚服,头发散乱,面色憔悴,再也没有了往日大宋天子的威严。
尽管之前赵佶从长安到兴庆府的路上已经走过一次,可是这一次回国之旅,却让他不知如何抬头。
囚车所到之处,消息很快传开,沿途百姓纷纷围在路边,想要看一看这位亡国之君。
人群中,情绪复杂多样,有的百姓想起之前西夏劫掠长安时,亲人被掳、家园被毁的惨状,忍不住对着囚车唾骂。
“昏君!”
“若不是你沉迷书画、荒废朝政,咱们怎么会遭此劫难!”
有的老人则看着囚车中落寞的赵佶,忍不住叹息:“终究是曾经的天子,落到这般田地,也算是一种报应了。”
一名经历过长安劫掠的老妇人,颤巍巍地走到囚车旁,手中攥着一块破旧的布料,那是之前她女儿被掳走时留下的遗物。
“陛下,”老妇人声音沙哑,“我的女儿,再也回不来了……你可知,多少百姓因你家破人亡?”
赵佶听到这话,头埋得更低,不敢与老妇人对视,眼中满是愧疚,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黄河的水流奔腾不息,押解队伍在百姓复杂的目光中继续前行,赵佶坐在囚车中,听着耳边的唾骂与叹息,心中五味杂陈。
他把脸深埋双膝之间,用稻草堵住耳朵,脑海中想的是之前的锦衣玉食,出入左右必有太监宫女伺候,如今,除了后面囚车里的自己的长子,哪里还有人陪在左右?即便是当时一起被劫掠入西夏的老臣,不少也都已经油尽灯枯死在半路!
想到自己要到洛阳,赵佶恨不得立即去死,可是,又没有这个胆子。
在左右纠结之际,囚车,已经到了洛阳城下。
喜欢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