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梦回东汉识癌根:仲景传法融今术,痈疽肿瘤同治方
晨鸡刚啼过三遍,我趴在案头翻看肿瘤病例,眼皮越来越沉。桌上的ct片里,肺癌患者的病灶像团黑雾,与古籍记载的“肺痈”图谱重叠——恍惚间,一阵药香裹着水汽扑来,睁眼时竟站在一间青砖医馆前,门楣上“仲景医馆”四字染着晨露,穿粗布长衫的药童正往竹匾里摊晒杏仁,见我便笑:“先生等你多时了。”
一、梦中医馆识本源:肿瘤与痈疽的同根之辨
张仲景正坐在药炉旁翻《金匮要略》,案上摆着两尊陶塑:一尊是肺形,表面隆起如疙瘩,色黑带紫;另一尊是肝形,边缘红肿,顶端溃破流脓。“你看这两物,”他指尖点过陶塑,“肺上黑疙瘩,你叫‘肺癌’;肝上溃破处,你叫‘肝痈’,实则都是‘痈疽’变证。”
他取过医案给我看,东汉的“肺积”记载与现代肺癌症状重合:咳嗽痰血、胸痛如刺、体瘦如柴;而“肠痈”的腹痛、便血,与肠癌晚期表现几乎一致。“痈者,壅也,气血壅塞成脓;癌者,岩也,坚硬如石。”仲景添了块炭到药炉里,火光映着他的白须,“初起都是气郁血瘀,久则成脓为痈,凝坚为癌,好比湿木先腐而后生虫——痈是腐肉,癌是虫巢,本是同根,治法相通。”
这话让我忽然惊醒:现代医学认为肿瘤是细胞异常增殖,痈疽是细菌感染,看似不同,却都与免疫失调、微循环障碍相关。正如仲景所言,皆因“正气不足,邪气踞之”,不过是邪气停留的阶段不同——早期气滞血瘀如痈疽初起,晚期肿块坚硬如痈疽成脓后的硬结。
二、肺生烟瘤:射干麻黄汤合靶向药,针药并用散“烟毒”
药童引进一位患者,咳得直不起腰,痰中带血如铁锈。仲景让他对着青瓷碗咳,咳出的痰竟在碗底凝成黑块,形似烧焦的木炭。“此为‘烟瘤’,”仲景指着窗外被熏黑的屋檐,“长期吸入烟霞、煤火,毒邪积肺,先成‘肺痈’,久则凝而成瘤。”
(一)古今合方:射干麻黄汤+靶向药
- 经方基础:射干9g(利咽散结)、麻黄6g(宣肺平喘)、生姜3片(温化寒痰)、细辛3g(通阳散寒)、紫菀12g(润肺止咳)、款冬花12g(化痰下气)、五味子6g(敛肺生津)、大枣5枚(调和脾胃)、半夏9g(燥湿化痰)。仲景特别叮嘱:“麻黄需先煎去沫,防过汗伤正。”
- 现代加法:若患者有EGFR突变,加用吉非替尼(每日250mg),借中药化痰散结之力,减少靶向药皮疹副作用;若痰血明显,加白及15g、仙鹤草30g,现代药理证实二者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止血同时防转移。
(二)针灸配穴:肺俞+膏肓+现代电针
- 古法治则:仲景持银针直刺肺俞(第3胸椎旁开1.5寸),捻转时让患者做深呼吸;再刺膏肓(第4胸椎旁开3寸),留针时用艾条悬灸针尾,“此二穴能引药入肺,散烟毒如扫尘”。
- 现代改良:在针尾接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50hz)刺激20分钟,肌电监测显示可增强肺通气功能;痰血止后,加刺足三里(补正气)、太冲(疏肝气),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三)食疗辅助:杏仁川贝粥+秋梨膏
- 仲景让患者每日晨起吃杏仁川贝粥:杏仁10g(去皮尖)、川贝5g(研末)、粳米50g,煮至粥稠,“杏仁能润肺,川贝化顽痰,好比扫帚扫烟囱”。
- 现代搭配:午后喝秋梨膏(梨、麦冬、百合熬制),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抗氧化,辅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患者连服三月,ct显示病灶缩小,咳嗽减轻,痰中血丝消失。
三、肝藏石癌:鳖甲煎丸合介入术,灸法溶“瘀石”
正说着,药童捧来一尊青石雕肝,表面凸起如结石,触之坚硬。“此为‘石癌’,”仲景叹息,“肝郁久则血瘀成石,好比河道淤塞成块,先为‘肝痈’,后成癌瘤。”现代医学来看,这便是肝癌伴肝硬化结节,与仲景描述的“肝积”病机相合。
(一)经方攻坚:鳖甲煎丸+肝动脉栓塞
- 经方基础:鳖甲30g(醋炙,软坚散结)、乌扇9g(射干,解毒利咽)、黄芩9g(清热燥湿)、柴胡12g(疏肝解郁)、鼠妇6g(破血逐瘀)、干姜6g(温通经脉)等,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g,每日3次。仲景强调:“鳖甲需久煎,借其阴寒之性攻坚硬。”
- 现代联合: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在服用丸剂期间行肝动脉栓塞术,阻断肿瘤血供,中药可减轻栓塞后发热、腹痛等副作用,其中黄芩苷能保护肝细胞,减少化疗药损伤。
(二)艾灸温化:肝俞+章门+热敏灸
- 古法操作:仲景用隔姜灸肝俞(第9胸椎旁开1.5寸)、章门(第11肋游离端),每穴7壮,姜片厚0.3cm,“借姜温通之力,助药力入肝,化淤石如融冰”。
- 现代应用:采用热敏灸仪,对准穴位持续温热刺激(温度42c),每次30分钟,能促进肝脏微循环,增强药物在病灶的浓度;同时配合穴位贴敷(麝香、莪术、三棱研末,醋调贴肝区),通过皮肤渗透,抑制肿瘤生长。
(三)食疗调护:茵陈郁金粥+泥鳅豆腐汤
- 仲景推荐茵陈郁金粥:茵陈15g(煎汁)、郁金10g(研末)、粳米50g,煮粥时加少许红糖,“茵陈清肝热,郁金散肝郁,粥能养胃,防攻伐太过”。
- 现代补充:每周3次泥鳅豆腐汤(泥鳅200g、豆腐100g),泥鳅含优质蛋白和锌元素,能提高免疫力,豆腐中的大豆异黄酮可辅助抗肝纤维化。临床观察显示,此法能改善肝癌患者食欲,提升白蛋白水平。
四、胃结铁癌:半夏泻心汤合化疗,针穴化“顽铁”
忽闻厨房叮当响,药童端来一碗粥,说刚才用铁匙搅粥时,患者突感胃脘剧痛,呕吐酸水。仲景诊脉后皱眉:“此为‘铁癌’,饮食不节,寒热错杂,胃络瘀结如铁,初为‘胃痈’,久则成癌。”这与现代胃癌伴幽门梗阻的表现一致,寒热错杂证恰对应胃酸过多、胃黏膜糜烂的病理。
(一)经方调和:半夏泻心汤+化疗药
- 经方基础:半夏12g(燥湿化痰)、黄芩9g、黄连3g(苦寒清胃热)、干姜9g、人参9g(甘温补胃气)、甘草6g、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仲景解释:“寒热并用,好比以水火相济,解胃中纠结。”
- 现代协同:对于hER2阳性胃癌,联用曲妥珠单抗,中药可减轻化疗导致的恶心、腹泻,其中人参皂苷能保护胃黏膜,黄连中的小檗碱可辅助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二)针灸通滞:内关+足三里+电针
- 古法选穴:仲景针刺内关(腕横纹上2寸),行捻转泻法,“此穴能宽胸利膈,止呕如拨乱反正”;再刺足三里(补法),“培补后天,助胃运化”。
- 现代技术: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刺,确保针尖抵达胃壁肌层,接电针用疏密波(2\/10hz),能促进胃蠕动,缓解梗阻;呕吐减轻后,加刺中脘(艾灸),改善胃动力,提高化疗耐受性。
(三)食疗养胃:猴头菇粥+山药莲子羹
- 仲景让患者将半夏泻心汤与猴头菇同煮,“猴头菇味甘性平,能化胃中顽结,如以柔克刚”。
- 现代食疗:加餐吃山药莲子羹(山药30g、莲子15g、粳米50g),山药多糖可增强免疫,莲子中的氧化黄心树宁碱有一定抗癌作用,适合胃癌术后调理。
五、痈疽与肿瘤的同治要义:仲景思想的现代延伸
从医馆出来时,晨雾已散,仲景的话仍在耳边:“痈疽与肿瘤,不过是邪结浅深不同——浅则为痈,脓成即溃;深则为癌,坚凝难破,治则需‘攻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
现代医学印证了这一点:早期肿瘤如痈疽初起,可用手术切除(如痈疽切开排脓);晚期肿瘤如痈疽成毒,需综合放化疗、靶向药(如中药攻坚),配合免疫调节(如中药扶正)。而针灸、艾灸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食疗通过改善营养状态,恰如仲景“治未病”思想,预防肿瘤复发转移。
回到诊室,我在肺癌患者的方案上添了射干麻黄汤合靶向药,标注“配合肺俞穴电针”;给肝癌患者加了鳖甲煎丸,注明“肝俞穴热敏灸每日1次”。窗外的阳光照在ct片上,那团黑雾仿佛淡了些,正如仲景医馆里,烟瘤化作烟霞散去的模样。
喜欢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