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楷不答反问:“朕听闻,西突厥有十姓部落,你是哪一箭?”
葛逻录仰着脖子:“外臣为五大俟斤之一,阿悉结部首领。”
高楷恍然,朗声道:“朕封你为归义郡王,左翊卫大将军,你为大秦效力,如何?”
群臣相顾讶然,这等封赏,与始罗可汗等同。此人何德何能,僭居郡王之位?
葛逻录一怔,挣扎片刻,仍旧摇头:“陛下好意,外臣心领。”
“只是,外臣部族远在西域,不能奉命。”
高楷道一声可惜:“你回去吧,回复阿史那贺,和亲之事不必再说。”
“奉劝他一句,攘外先安内,先把国内平定,再对外扩张。”
“否则,胃口太大,容易吃不了兜着走,那就不好看了。”
葛逻录面色一变,却不敢反驳,唯唯诺诺告退。
待他离开,杨烨忽问:“陛下赐他高官厚禄,莫非此人可以策反?”
“只是一招闲棋罢了。”高楷淡笑,“留待日后再看。”
“是……”杨烨若有所思。
散朝后,高楷默坐片刻,忽见王寅虎来报,张太后有请。
“朕这就去。”
清思殿中,秾哥儿、赤雀、兕奴追追打打,大呼小叫。
见他进殿,一个个如炮弹一般撞了过来。
“阿耶、阿耶!”
高楷伸长手臂,把三人揽入怀中,笑道:“我家儿女,越发茁壮了。”
杨皎嗔怪道:“你们父皇操劳国事,本就辛苦,还不快下来。”
高楷道一声无碍,揽着三人向张氏行礼:“孩儿给阿娘问安!”
“快起来。”张氏笑吟吟道,“今日家宴,不拘礼数。”
此话一出,三个孩子欢呼雀跃。
默然饭毕,说笑片刻,张氏让人把孩子们带去偏殿玩,倏然问道。
“听说,异国使者络绎不绝,求娶鸾儿?”
敖鸾以袖遮面,好似羞红了脸。
高楷点头:“吐蕃、西突厥一厢情愿,孩儿已把他们打发了。”
张氏放下心来,直言道:“论理,国家大事,为娘一介妇人,不便干预。”
“不过,事关鸾儿婚事,为娘多说一句,绝不愿她远嫁,遑论异国他乡。”
高楷颔首:“孩儿惟有鸾儿这一个妹妹,自当爱护,不会让她远嫁别国。”
“那便好!”
敖鸾定定看他一眼,神色复杂。
……
翌日,紫宸殿中,高楷批阅奏书,忽见汴州刺史葛守义上禀,建言重修《氏族志》。
顾名思义,这《氏族志》旨在记录宗族谱系,为世家大族排定名次。
按他所说,前朝《氏族志》以陈氏为第一,如今大秦鼎立,早已不合时宜,理当改正,以高氏为首。
对此,群臣自无异议,崔皓更理所当然道:“高乃皇姓,排列第一,毋庸置疑。”
封长卿建言:“微臣认为,陛下出身渤海高氏,为诸姓之首,实至名归。”
渤海高氏?高楷神色玩味,这是高姓最大郡望,更是五望之首,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美誉。
封长卿所说,并非无的放矢。只因历朝历代开国皇帝,总免不了给自家找个显赫出身。
譬如前朝,周太祖追本溯源,把自己出身定为颖川陈氏。虽是牵强附会,连族谱也没有,但无人反对。
高楷对此无所谓,无可无不可,只问:“渤海高氏之后,该以哪些氏族为首?”
王羡之当仁不让:“陛下,五姓七望居高氏之后,合情合理。”
高楷若有所思,前朝建立时,关陇门阀、山东士族、江左世家,代北郡望,皆煊赫一时,不知多少人出仕,得高官厚禄。
这些士族尚冠冕,尚婚娅,尚人物,尚贵戚,各有所尚。历经数百年经营,盘根错节,树大根深。鼎盛之时,甚至凌驾于皇室之上。
然而,树大招风,身为帝王,怎能容忍此事。于是,好一番打压,至炀帝在位,关陇门阀解体,江左、代北氏族没落。
只剩山东士族,根深蒂固,即便经历炀帝打压,与农民起义冲击,仍屹立而不倒。尤其以李、崔、王、卢、郑这五姓,为士族常青树。
纵然到了大秦,也声望犹存,朝中不少高官显贵,争相和他们联姻,抬高自身门第。
高楷似笑非笑:“五姓七望,衰微不堪,冠盖全无,何须如此重视?”
历经赵德操、庞勋,徐智远、窦至德、董澄这些人轮番打压、杀戮,这些高门大族,早已一蹶不振。
虽谈不上销声匿迹,但在大秦朝堂,却已退出舞台,往日冠盖满天下之美名,已然烟消云散。
徐晏清拱手:“敢问陛下,大秦《氏族志》,该如何编纂?”
高楷不假思索:“新朝鼎立,不必沿袭旧俗。”
“传旨,大秦官吏,得六品以上者,皆升士流。”
王羡之愕然:“陛下,如此一来,岂非冠冕皂隶,混为一谈?”
毕竟,大秦建国以来,不少平民士卒,仰赖军功步步高升,授六品以上官秩者,不知凡几。
把他们都升为士流,士庶之间界限,将荡然无存。
从此以后,姓王者,可称太原王氏,姓崔者,可称清河、博陵崔氏,姓郑者,可称荥阳郑氏、姓李者,可称陇西、赵郡李氏,姓卢者,可称范阳卢氏。
世家、寒门不分,岂不乱套?
“有何不可?”高楷淡淡道,按他本意,自是打击世家门阀,提升庶族官僚地位,以分庭抗礼,巩固大秦统治。
崔皓皱眉道:“陛下,士庶合流,哪还算得上《氏族志》?”
高楷笑了笑:“既如此,把《氏族志》也改了,就叫《百家姓》。”
“以高姓为第一,其后姓氏,按照品级来排序,
但凡六品以上,皆可收录。”
闻言,崔皓、王羡之这些大族出身者,哀叹不已。从今往后,豪门世家只会越发衰落,甚至泯然众人。
不过,徐晏清、夏侯敬德、裴季等一众寒门出身,却喜出望外。
原本,按照世家大族来划分,他们压根排不上号。如今,以陛下旨意,他们这些小门小户,却可名列前茅,怎不让人欣喜?
一时间,如丧考妣者有之,眉飞色舞者有之,漠不关心者也有之。人世百态,不一而足。
喜欢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