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四年,初春。
北京城的天还未彻底回暖,清晨的空气里依旧带着一丝凛冽的寒意。
就在这料峭春寒之中,一道圣旨打破了凉国公府的宁静。
“陛下有旨,着凉国公蓝武,即刻启程前往天津卫,总领港口整备一应事宜,迎接下西洋船队归航,钦此。”
传旨的老太监声音尖细,脸上堆满了恭维的笑容。
蓝武一身常服,平静地接过了那卷明黄的丝绸。
这道命令,在他的预料之中。
朱棣这是要让他去为那两支即将归来的庞大舰队,打个前站。
这显然是一种信号。
不仅仅是迎接船队那么简单。
朱棣让他总领此事,很有可能在皇帝的心中,自己接下来的重心将要回归到航海与海外开拓事宜上来了。
“有劳公公了。”
蓝武随手将一锭分量不轻的金元宝塞进了老太监的手里。
老太监脸上的褶子笑得更深了,连连躬身道谢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打发了传旨太监,蓝武拿着圣旨,转身回了后宅。
温暖的内室里,朱芷容和徐妙锦正围着一个小火炉,一边烤着手,一边低声聊着什么京城的趣闻。
“又有差事了?”
朱芷容看到他进来,便开口问道。
她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圣旨,早已习以为常。
“嗯,陛下让我去天津卫,准备迎接船队。”蓝武将圣旨随手放在桌上。
“天津卫?”
朱芷容还没说话,一旁的徐妙锦倒是先来了兴致。
“那不是能看海吗?”
自从跟着蓝武去了一趟西域,又经历了北京城的风波,徐妙锦的性子是越发活泼了。
她如今是一点也不耐烦待在宫里陪着自家大姐处理那些繁琐的宫务,更不喜欢在京城里和那些贵妇人打交道。
反倒是跟着蓝武天南地北地跑,让她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整天待在这京城里,骨头都要生锈了。”
徐妙锦伸了个懒腰,半是撒娇半是抱怨地开口。
蓝武看着她这副模样,不由就笑了。
“那就收拾收拾东西,一起去吧。”
“正好,就当是去海边散散心。”
他这话说得轻巧,仿佛皇帝交办的国之大事,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旅行。
“好耶!”
徐妙锦立刻就欢呼了起来。
朱芷容看着自家小姨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但她的脸上,同样带着一抹轻松的笑意。
只要能跟在夫君身边,去哪里,她都是愿意的。
整备港口,对于如今的蓝武来说,确实算不上一件难事。
他带着朱芷容和徐妙锦,轻车简从,没几天便抵达了天津卫。
当地的官员早已诚惶诚恐地等候多时,见到这位权倾朝野的国公爷,一个个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
蓝武也懒得跟他们废话,直接下达了几道清晰明确的命令。
疏浚航道,扩建码头,加固仓库,准备充足的补给。
每一条都直指要害。
官员们如蒙大赦,领了命令便火烧屁股一般地去办事了。
而甩掉了这些繁杂事务的蓝武,则是彻底清闲了下来。
他就当自己是来度假的。
每日里,不是带着朱芷容和徐妙锦在天津城里闲逛,品尝各种海味,就是租上一艘小船,泛舟出海。
这一日,风和日丽。
蔚蓝的海面上,一艘小小的渔船正随着波浪轻轻摇晃。
蓝武坐在船头,手里握着一根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竹制鱼竿,悠闲地垂钓。
这根鱼竿,正是他许久未曾动用过的系统奖励——气运鱼竿。
“夫君,你这鱼竿都放了半天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朱芷容靠在他的身边,有些好奇地问道。
“就是,这海里的鱼,难不成还怕了你这位大将军不成?”
徐妙锦也在一旁打趣。
蓝武闻言,只是神秘一笑。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
“我这鱼竿厉害就厉害在,等的时间越久,钓上来的鱼越好。”
蓝武呲牙笑着开口道
朱芷容和徐妙锦自然是不信的,只当他又在说笑,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但就在这时,蓝武的鱼竿突然猛地一沉。
看到这一幕,蓝武顿时大喜,立马开始甩杆。
“噼里啪啦!”
很快一尾足有一人多高的大鱼被蓝武甩到了船上,正是一条蓝鳍金枪鱼。
“哈哈!”
“我说什么来着,大鱼上钩了。”
蓝武哈哈大笑起来。
一拍手招呼几个亲卫到身边笑道:“把这条鱼侍弄一下,今晚上咱们就吃他了。”
几个亲卫闻言立马应下来,开始手忙脚乱的收拾起来。
旁边朱芷容和徐妙锦两个也是面面相觑,显然是没想到蓝武手中的钓竿这么神奇。
而就在这片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关于船队的消息,也如同雪片一般,一日紧似一日地传了过来。
先是有快船从福建传来消息,郑和统领的东大陆船队,已经抵达泉州港,正在进行补给。
半个月后,船队抵达南京。
而根据朱棣的意思,船队并不会在南京久留。
仅仅是补充了淡水和食物,甚至没有大规模卸货,便再次起航,一路向北。
这个消息传到天津,蓝武只是会心一笑。
朱棣的心思,他再清楚不过了。
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就是要用这一次史无前例的,两支庞大舰队同时归航的盛景,来为他这座全新的都城,献上一份最华丽的贺礼。
所有的奇珍异宝,所有的财富功绩,都必须在北京城,在这位天子的脚下,向天下展示。
天津港,将是这场大戏最绚烂的舞台。
日子一天天过去,船队很快便过了山东半岛,距离天津卫,不过数日航程。
整个天津卫的气氛,都变得热烈而紧张起来。
蓝武也终于收起了玩闹之心,彻底严肃了起来。
他可以带着公主,带着国公之女随便玩闹,对于这些事情,朱棣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这件事的前提是他能把事情办好,若是事情办不好,那到时候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立马就要被写进奏疏里,被那些清流文官们弹劾。
但所幸的是,自跟着朱元璋办事开始,他蓝武还从没有把一件事办砸过。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