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宫,奉天殿。
时至正午午膳。
朱元璋手拿着馒头,就着一块腊肉正大口咀嚼。
而在他的御案下面不远,令文武百官闻风丧胆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正双手撑地跪在地上,不知道已经过了多久。
从始至终朱元璋都没有抬头看他的意思。
毛骧说到底也只是一介鹰犬,用来制衡朝堂的工具,在朱元璋的眼中,还不如盘中的菜肴重要。
半个时辰前,妹子亲自让玉儿送来的,蒜苗炒腊肉。
香!
就是送的时候路太远。
这蒜苗多少蔫了些,不过滋味照样美!
妹子做的,怎么的都美!他怎么都爱吃!
把几根蒜苗用筷子拢到一块,然后沾足了菜汤夹起用馒头接着,大一口咬下去,那滋味没得说。
吃的眉眼间都带着笑。
心情愉悦间,他也终于有心思抬头去看毛骧。
“毛骧……”
“微臣在!”
毛骧连忙爬起身,拱手行礼称是。
“你刚才和咱说了那么多,都是小犊子派人过来,亲口对你说的?”
“回禀陛下,微臣先前所言,确为靖远侯爷麾下亲兵,去到锦衣卫衙门亲口对微臣说的,不敢有一字错漏,更不敢有一句妄言!”
毛骧说完又对着朱元璋拜了一拜。
同时心里暗暗发苦:靖远侯爷为何要将这事通过他,来禀报陛下啊?!
陛下早就有言,锦衣卫可监察天下百官,但唯独不可监察自家人,若连自家人都信不过,那咱还能信谁?
而靖远侯。
被陛下与皇后娘娘亲手养大的靖远侯。
太子殿下,诸位亲王殿下的亲舅舅,国舅靖远侯。
不管怎么算,那都是陛下自家人。
更何况锦衣卫之所以能成立,其中有大半功劳都属靖远侯,再给毛骧几个胆子,也不敢往他府上派人啊。
可是今日侯爷派人找到他,并将府上发生的一切,无比详细的告诉他。
并示意他,将其转为禀报给陛下,不得有一丝错漏,而且要快!
完全就是一个要命的活!
他不知道侯爷暗中有什么谋划,可让他转告给陛下这些,陛下心里会怎么想?
就算陛下不多想,他这心里也不可能安稳的下来。
又夹起一块腊肉送进嘴里,慢慢的咀嚼,咸香四溢,回味无穷。
“那卷轴里写的是什么?”
“微臣不知!”
毛骧直截了当立即回答,不敢有一丁点的犹豫。
“不知道?”
朱元璋停下筷子,直勾勾的看着毛骧,“这么重要的东西,你居然不知道?那咱要你们锦衣卫干什么?”
“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对着陛下五体投地。
毛骧直截了当的向朱元璋请罪,跪在地上的身体微微颤抖。
他不知道陛下话里真假,但他真的怕,怕陛下真的责罚。
“算了……”
沉默了一会,朱元璋随意的挥了挥手,“滚下去吧,别在这儿打搅咱吃饭。”
“是,陛下!”
毛骧连忙起身再拜,感激涕零,背后一片冰冷。
“微臣谢陛下不罚之恩!”
朱元璋可没什么兴趣看毛骧行礼,又抬手冲他摆了摆,赶紧滚下去吧。
毛骧见状,连忙弯着腰快速向后退,一直退到殿门口才转身大步离去,速度比来时隐约还要快上几分。
边走边将手放在胸膛,感受着剧烈的心跳,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上位,您这么折腾人家干嘛呀?”
毛骧这边才刚走出殿门。
朱元璋的身后,就忽然传出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定眼一看,居然是魏国公徐达,只见他左手端着一个盛着菜的小碗,手指间夹着一个半馒头,右手拿着筷子边说话边往嘴里夹菜。
“这就是顺子嫌麻烦,不想派手底下人过来见你,怕带几句骂他的话回去,才让毛骧过来转告。”
说话间徐达已经走到朱元璋的御案前。
毫不客气地伸着筷子,准备往自己碗里夹几块肉。
“你用的找这么吓人家毛骧吗,看他走的那样子,那还像是个武人?”
啪——
用筷子打落徐达地筷子。
朱元璋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将妹子炒的菜往后拉了拉,将徐兴祖那个黑心厨子做的,往徐达面前推了推。
“咱不吓吓他,成天给他个好脸,那锦衣卫还能是锦衣卫吗?”
徐达讪讪的笑着。
有些嫌弃的用筷子,翻着徐兴祖做的那些菜。
算了,还是继续吃碗里的这些吧,那黑心厨子做大锅饭还行,做精细菜肴,那是又咸又苦,他可吃不惯。
也就上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一直吃。
看天德翻了好一会,依旧是没往自己碗里夹菜。
朱元璋最后还是心软了,亲自动手给他弄了个鸡腿过去,这也是妹子亲手做的,还是最费盐,最费钱的盐焗做法。
算是便宜他了。
徐达见状,当即便呵呵笑出了声,连声感谢上位。
“都是堂堂的国公了,居然还能贪这点嘴。”
“上位你这说的,嫂子做的东西,微臣就算再怎么贪嘴,那都不为过!”
这句话算是说到朱元璋的心坎里的。
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不过就算是在吃饭说闹间,两人也还是没有忘记国事。
放下筷子,朱元璋拿起一份辽东送来的军报,递过去给徐达拿着,让他仔细地看看。
放下碗筷擦了擦手。
徐达接过直接打开细细研读,果然又是金山那边。
大明辽东的事,十件有九件半,都和金山那地方有关系,都快成惯性了。
只是纳哈出不是已经死了吗?
被保儿和顺子,用新式火铳直接送走,当时知道这消息的时候,他徐达还直呼大快人心,晚上还求着老妻和闺女让自己喝上两杯。
再加上一只烧鹅腿做下酒菜。
纵横半生又如何?
最终不还是死在荒原之上,潦草的不像样子。
心存疑惑,徐达接着接着继续往下看,原来自纳哈出死后,并没有按照李文忠和马世龙先前想的那样。
直接树倒猢狲散,内乱,互相攻伐,给辽东明军可乘之机。
纳哈出的长子察罕。
及时封锁住了消息,并笼络了其父大部分旧部,并强行压制住了惶恐骚乱的人心。
李文忠知晓这个消息后,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将局势稳定住,于是立刻派出麾下数队精骑,袭扰金山各处驻军,边缘部族。
这致使许多对大明,心怀向往的部族,直接顺势向李文忠所部投降。
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汉军将领和兵卒。
并且这些人,还为李文忠送来了一个消息。
金山除纳哈出外的另一位元廷重臣。
手握大量的兵权的人物,全国公观童,也有意率部投降大明。
为表明决心,甚至直接将察罕都给卖了,说他为稳固军心,准备率三万精骑,主动出击攻打辽东。
察罕知道李文忠的厉害,就连他父亲纳哈出都是其对手。
所以选择的目标,是驻扎此地的另一位大明公侯,名气稍逊些的中山侯汤和。
而根据此密报。
汤和做了万全准备,将察罕打的是屁滚尿流,三万精骑折损大半,作鸟兽散,四处奔逃。
自己也身中数箭,若不是有亲卫拼死护卫,可能直接就成了汤和的俘虏。
徐达此时手中的这份军报中,就有专门的记录。
汤和此战的具体细节,斩杀敌将多少,兵卒多少,缴获多少……
而在军报中的最后一部分。
还有一段与请功完全无关的内容,是观童持功向大明投降的要求,按照规矩呈报给朝廷。
不过很显然,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李文忠多少是带着些怒气的。
这观童居然想在保留兵权和底牌的前提下,向大明投降。
喜欢大明:我姐是马秀英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我姐是马秀英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