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龙拿出打火机,先给张海田点上烟,自己也点燃一根,疑惑地问:“顺带子?顺啥带子啊?”
张海田抽了口烟,无奈地解释:“嗨,还不是老马那个笨蛋!茅台酒喝多了,刚才拿影带的时候摔了一跤,直接把影带摔散了,还沾了灰,现在没法放。
这不正组织人在后面顺呢,一会儿就顺完了,不耽误啥事,就是电影得晚点开演。”
张大龙听了忍不住笑骂道:“这个老马,真是不能吃好东西!茅台酒给他喝,纯属白瞎了。”
张海田一拍大腿,附和道:“可不是嘛!大龙,咱以后可不能把他嘴养刁了。啥茅台酒不茅台酒的,有那酒,咱们爷们自己留着喝,不给她!”
大龙笑着应道:“行行行,以后我这茅台酒留着孝敬海田叔,不给他们。”
张海田满意地笑了:“这就对了!大龙,以后有茅台酒记得叫你叔,你叔能喝,也喝得惯这好酒。”
张大龙哈哈大笑:“没问题海田叔,咱们以后日子还长着呢,这茅台酒少不了。”
张海田还想再说点啥,就见青青跑过来,拽着张大龙的手一个劲晃。
大龙低下头,笑着问:“咋了?不和咱娘她们坐一块儿,又闹啥小脾气了?”
青青举着小手,朝左边指了指:“大哥,你看!那边有卖东西的!”
大龙顺着她指的方向抬头一看,就见左边不知啥时候多了辆小三轮车,车上架着个玻璃罩子,里面还亮着五颜六色的小灯,透着股新鲜劲儿。他转头冲张海田问道:“海田叔,那是卖啥的呀?”
张海田笑着解释:“卖药糖的,刚才咱村好些小孩都在那儿买呢!”
“药糖?”张大龙皱了皱眉,满是疑惑——他是后世来的,还真没听过这东西。
张海田见他这模样,了然地笑了:“咋?大龙,你不知道啥叫药糖?”
大龙老实摇头:“海田叔,我还真没听过。”
“也难怪,”张海田叹了口气,“你小时候正赶上那最乱的那几年 ,没吃过药糖不奇怪。”
说着就给大龙细细解释起来:“这药糖啊,看着是糖,其实掺了薄荷、甘草这些药材,吃着甜丝丝的,还能清嗓子、祛火气,小孩们都爱买,又解馋又能当‘小药’用。”
张大龙听得新鲜,心里琢磨着这药糖跟后世的梨膏糖差不多,便笑着对张海田说:“行,海田叔,那我领着青青去那边看看,省得她老闹腾。
”说着一弯腰,把青青扛到肩上,又冲正跟娘坐一块儿的英子喊:“英子,走!跟哥去那边瞧瞧,给你俩买点好吃的!”
英子立马从板凳上站起来,快步跑过来,紧紧拽住张大龙的手。
张海田看着这一幕,笑着叮嘱:“去吧!对了,那边不光有药糖,还有卖糖葫芦的,孩子肯定喜欢。”
“好嘞!”大龙应了一声,抱着青青、领着英子就往那边走。
到了近前,才看清那玻璃罩子的“玄机”——所谓五颜六色的光,根本不是霓虹灯,而是手电筒灯泡外面裹了红、黄、绿各色的彩纸,才透出这点微弱的亮色。
张大龙心里暗笑,他还以为是霓虹灯呢,随即不再关注灯光,转头看向车上摆着的药糖,冲卖货的年轻少妇问道:“大姐,您这药糖都有啥样的啊?”
那少妇笑着拿起一块递过来,耐心介绍:“大兄弟,你看——这浅黄的是甘草味,清嗓子;深点的带点黑纹,是薄荷味,吃着凉丝丝的,祛火气;还有这带点红的,掺了点山楂,酸甜口,小孩最爱吃。
都是我自己熬的,没放啥杂七杂八的,放心给孩子吃!”
张大龙听完,笑着追问:“大姐,这手艺是您自己学的,还是祖传的啊?”
那少妇手里麻利地整理着药糖,笑着回话:“大兄弟,这是俺家祖传的!以前俺公公就走街串巷卖药糖,后来有十几年不让干了,手艺就搁下了。
这不今年上边说改革开放了嘛,俺想着日子能松快了,就把老手艺拾掇拾掇,又支起了这个摊子。
俺男人在邮电局上班,也算有个稳当营生,我这就是挣点零花,给孩子买点书本啥的。”
张大龙了然地点点头,心里不禁感慨——真是“春暖鸭先知”,上面刚提改革开放,老百姓心里的劲儿就先活泛起来了。
以前不敢想、不敢干的小买卖,现在也有人重新拾掇起来,这日子啊,眼看着就要有新奔头了。
他看着少妇眼里的光,又瞅了瞅身边眼巴巴盯着药糖的青青和英子,笑着说:“那挺好!您家这手艺没丢,咱老百姓也多了口稀罕吃的。
大姐,每种口味的药糖您都给我来上半斤,再给我来20串糖葫芦。”
少妇一听,立马惊讶地抬眼:“哎呀,大兄弟,你买这么多啊!”
“家里人多,孩子们也都爱吃。”张大龙笑着摆手,“您放心弄,不少您钱。”
少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行!我给您称得高高的,保准足斤足两。
您要是觉得好吃,下次去镇上也能找着我——这几天我都在咱镇邮电所门口摆摊,别的地儿我还不敢去。”
张大龙心里明白,这少妇是找了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虽说改革开放了,但双轨制还在,那些管小商小贩的机构也没取消,她这么选也是怕惹麻烦。
这时,少妇看着眼馋的青青和英子,从玻璃罩里拿出两块山楂味的药糖递过去:“来,俩孩子先尝尝,这是姐姐送的,不要钱。”
“谢谢姐姐!”青青和英子连忙道谢,接过药糖就塞进嘴里。
青青舔了舔嘴唇,仰着头对大龙说:“大哥,是甜的,还有点酸!”
大龙摸了摸她的头,笑着叮嘱:“甜也不能多吃。你俩吃完这块药糖,再各吃一串糖葫芦,今天就不能再吃甜的了,不然积食就该难受了。”
青青和英子乖乖点头:“知道了大哥。”
少妇又递来两串裹着晶莹糖衣的糖葫芦,随后手脚麻利地把半斤装的各色药糖、还有剩下的18串糖葫芦都打包好,递到张大龙手里:“大兄弟,都弄好了,您拿好。”
《为了家族我只能一门三不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为了家族我只能一门三不绝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为了家族我只能一门三不绝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