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人对李世民的评价非常高,把隋末时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而不是贞观盛世,原因就在于确实贞观年间还不是盛世,但是正因为贞观之治为后来的盛世打下基础。
不过李世民也是个凡人,只要是凡人都会犯错。后世人总结了李世民四个不足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就是痴迷佛教,比如在贞观年间盖了很多寺庙,比如对玄奘的超大规模的迎接排场。
葛明不知道道家以后会如何发展,毕竟自己能做的非常有限,葛明只能按步就班,一点点引导道家往自然科学的方向发展,如果李世民发现道家越来越有用,在执政中后期就未必痴迷佛教了。
现在的李世民不过三十出头,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正是充满自信的时候。
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应该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才对,信祖宗、信子民,南朝萧氏的梁毕竟灭亡了没多少年。
长安城已经轰动,道家和皇子居然上天一看,这在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比原来那些绯闻更加震撼,传得就更加邪乎了,不到半天时间再也没人讨论所谓的绯闻了。
马车上的李泰唠唠叨叨,兴奋的根本坐不住,葛明内心不住的哀叹,为何不问问自己,这个玩意能够上天是什么原理?
“惠褒,为何不问问气球为何能够飞上天?”
李泰听后停止了兴奋的举动,挠挠头说到:“明哥儿,为何气球能够飞上天?”
“惠褒,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叫做自然规律。”
“甚至我们看不到,感受不到的,同样有规律。为何气球能够飞上天,无非是我们身边的空气被加热之后,密度比周围空气更低,所以就能浮上去了。”
李泰眨眨眼睛,疑惑地问道:“跟木头浮在水中类似吗?”
葛明点点头,说到:“不错,虽然不恰当,不过都是因为浮力。这种力我们直接看不到,但是可以通过现象看到其中的本质。”
“明哥儿,要是不用绳索固定住气球,又不停的加热,那会飞到哪里去?”
“至少能够看到云彩就在你脚下,更高的地方应该就上不去了。越高的地方空气也是稀薄,加热空气产生的浮力也就越小了。”
“明哥儿,这些东西你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葛明故作高深的模样,说到:“这话我只说一次,千万不要传出去。”葛明看到李承乾、李泰眼珠子乱转,李恪目不转睛。
“我年幼时如同生活在梦中,经常被人嘲笑是个傻子,十岁那年才算正常,而正常之后就懂得很多东西了。”
“记得那天我淘气爬上了树,突然被雷击中昏迷,梦中一老者骑青牛,让我赶紧醒来。然后摸着我的头顶说:把你所学传于世人,从此之后就懂得了很多东西。”
这话葛明跟袁天罡说过。
李承乾说到:“明个儿,难怪你从来不在乎把自己所学传给他人。”
李泰说到:“那老者一定是神仙,一定是道家师祖,我们李家的老祖宗。”
好吧,既然这个时代的人都相信有神仙,那就是神仙好了。你家老祖宗就老祖宗吧,本小郎君是你家老祖宗的弟子,以后你们一定要尊敬我。
李恪第一次跟葛明接触,显然也被这番说辞震惊了。
“好了好了,等会到东宫咱们就开始计算大地的厚度,如何?”
李承乾和李泰点点头,李恪张大了嘴巴。
半天没说话的李恪此时总算忍不住了。
“葛侍读,你要计算大地厚度?这怎么计算?从这边挖个洞,挖到另外一边吗?”葛明觉得这是正常人的思维,自己年幼的时候也这么想过。
历史上不是记载李恪文才武功嘛,跟李世民最像,就这?那自己后世幼年也能叫文采武功咯。
葛明满头黑线,李承乾见状笑着说到:“老三,葛侍读认为大地是个球,计算大地的厚度其实是计算这个球的直径。”
李恪更是傻眼了,大地是个球?见了鬼了。
还是李泰记忆力不错,跟李恪显摆日食、月食、春夏秋冬季节更替,都可能证明大地是个球,而且还在转动的球。
李恪的嘴巴可以塞下拳头,打量着葛明等三人,不知道想什么。
最后李泰还补充到:“三哥,这个事情父皇不让传出去,说是为了避免恐慌。”
李恪点点头。
到了东宫,李恪也没打算告辞。再说李承乾都没赶走李恪的意思,那葛明更不愿意做这个坏人了。多个人参与而已,好像没多大影响。
葛明赶紧找了一大块平地,东宫地方就是大,景致基本没有,最多的就是空地。按照刚才竿子的长度,影子的长度,地上定好了庄子,用绳子拉紧摆好了直角三角形,葛明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角度。
结果发现是十一度左右,因为条件有限的缘故,也就只能测量个大概,不过也无法追求更高的精确度了。
其实理论上只要在地面上随便放一个东西,测量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完全就能得到阳光与物体的夹角来。
不过葛明认为物体越长影子也会越长,误差会更小一些。直角三角形知道了三个边的长度,完全能够计算出锐角的角度来,奈何手工算几乎不可能,葛明只好采用这种直接测量的方法来测量角度。
接下来四个人回到了李承乾的书房,李淳风此时也刚好赶到了。
葛明在黑板上画了一大圆,也画上了示意棍子的一条线,看到四人已经坐好,这才开始讲解如何测量地球的直径来。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这个有没有疑问?”要是这个也有疑问,那就麻烦了,要从头开始讲。
李淳风说到:“墨子中有小孔成像的记载,墨子在几年前年就证明了光是直的。”还是不记名的师哥配合,不然要带着李承乾这三个娃子做小实验了,后世幼儿园的那种。
李承乾几人点点头,看来不管看过墨子没有,对此是认同的。
葛明也点点头,继续说到:“光照在物体上被遮挡,所以形成了影子。”
“在夏至这天长安的物体是有影子的,所以光应该是从这个方向来的。”一边说一边在棍子旁边画了一条光线,跟棍子稍稍有夹角。
“惠褒,喜欢地理,你说说夏至这天什么地方没影子,什么地方太阳可以从北面的窗子看到太阳。”
李泰想了想说到:“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闽地夏至无影,安南北窗见日。”
葛明竖起大拇指,笑着说道:“惠褒果然博学。”
“如果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并且大地是平的,那么夏至这天应该都是无影才对,但是并非如此。”葛明又在刚才棍子下面画了一条棍子,跟刚才的光线平行。
“高明,惠褒,李师傅,李恪,是不是只有大地不是平的,而是这种圆形的,才可能出现越是往北影子越长的现象?”
“夏至这天长安太阳在南,闽地太阳在上,安南太阳在北,其实也说明了大地一定不是平的,并且这天的时候太阳直射闽地。”
四个人点点头,看到几人没有疑问,葛明又接着说到:“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三百六十份,每一份称之为一度。”
“诸位请看,阳光跟长安的这条棍子是有夹角的,只需要测量出来这个夹角,就知道占了一个圆的多少份,再知道长安到闽地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大球的周长来了。”
“再根据祖冲之的祖率,就能够计算出来大球的直径了。”
葛明说完,环顾了一下四人。四个表情完全不同的人,李淳风兴奋,李泰兴奋,李恪兴奋,李承乾懵逼。
李淳风和李泰兴奋,这在葛明的意料之中。李承乾懵逼也很正常,这娃子简直是个文科生。李恪你兴奋个什么东西?
李淳风说到:“这么说未必在夏至这一天测量角度,任何一天均可。”
葛明竖起大拇指,说到:“的确如此,只是夏至这天更具有说服力。其实只要任何相同的一天,在南北方向的两个地方测量出角度就可以了,只是距离要远一些,最好在千里以上。”
李泰想了想说到:“那就是刚才测量的这个角度除以三百六,等于长安正南闽地的距离除以周长?”
葛明微微一笑,说道:“的确如此。”李泰这个家伙果然聪慧,很快就得出了计算周长的公式。
“明哥儿,那还等什么?赶紧看闽地什么地方在长安正南,再测量出距离来啊。”
“惠褒,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了,方法已经教给你了,什么时候计算出大地的周长和直径就看你的了。”
李泰又兴奋了,虽然没能成为上天第一人,但其中原因比较多。一是父皇跟葛明有交易,二是怕出危险。现在还能作为测量大地的第一人,这这这这。。。。李泰已经小脸通红了,甚至双手都在发抖。
葛明又对李淳风说到:“李师傅,在同一天看星象,不同的地方高度不同,其实也可以证明大地是有弧度的。所以袁先生记录的星象高度也可以计算出大地的直径来,不过同样需要知道两地的距离,这个方法如何测量就交给你了。”
李淳风听后点点头,还看了看李泰。李泰眼珠子乱转,恨不得马上安排人去测量。
李承乾憋了半天,说到:“明哥儿,那南辕北辙的说法并没错了?只要按着一个方向走,迟早要回到原地。”
“不错,正是如此。这个大球我称之为地球,大陆都被海洋包围着,如果有机会的话进行一次大航海,让世人都知道我们住的地方是个大球。”
李恪试着说道:“明哥儿,大海那边还有什么?”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李承乾几人的影响,李恪也开始称呼葛明为明哥儿。
“大海那边有大陆,大陆那边有大海,大海包裹着大陆。你会发现大唐其实不算大,这个大球上还有很多国家,距离都非常遥远。”
葛明顿了顿,继续说到:“有的地方有高产的作物,亩产可以达到千斤,那里从来没有饥荒。”说来也见了鬼了,历史上确实很多地方没饥荒,人家就是有高产的作物,甚至不用精工细作。
“有的地方有世上独一无二的生物,甚至肚子前面有个袋子,专门用来装幼崽的。”要是把考拉、袋鼠带回来,大唐都会轰动。
“有的地方全是草原,说不定你能抓到一只麒麟回来。”好像明代的时候人家进贡一只长颈鹿,就被称之为麒麟。不过这些动物都比不上秦岭常见的食铁兽,也就是熊猫,葛明真想养一只啊。
“有的地方是雨林沼泽,你可能看到比房梁还要粗的蟒蛇。”亚马逊有森蚺,个头大的吓人,不过好像只能在水中活动,没水的浮力基本走不动。
“大海之中还有宫殿一般大小的巨鲸,一口就能吞下千斤鱼虾。”
葛明用非常有诱惑力的言语,说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李恪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站起来吼道:“这么多好东西,全都应该弄到大唐来。”
另外三人齐刷刷看着李恪,难怪李世民说李恪最像自己,确实有些威武霸气。
葛明竖起大拇指,笑着说到:“海外好东西太多了,要是蜀王殿下有机会出海,一定要通知我,听说海外不少好的吃食。”
李恪胸脯拍得山响,说到:“前些日子听说有人献了一种一年三熟的水稻,就在遥远的占城发现的。要是更远的地方,肯定还有更多好东西。”
“将来真想出海去看看,看看是不是真的如同明哥儿所说。”说完居然有些沉默。
葛明对李恪印象不错,这人帅的话就是容易加分。历史上的李恪被长孙无忌陷害而死,几十年之后才平反。要是志在航海,说不定不会死的那么冤屈。
要死也可以死,把番茄、辣椒带回来再死,没有酸辣如何下饭?
喜欢大唐钓鱼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钓鱼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