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河山

品涩居士

首页 >> 大宋河山 >> 大宋河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萌妻十八岁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篡清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亮剑:你一游击队长竟有十万雄兵三国第一狠人大清隐龙文唐云澜乱世志我也是皇叔
大宋河山 品涩居士 - 大宋河山全文阅读 - 大宋河山txt下载 - 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3章 西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官宦则全由阉人担任。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等。

宦官不等同于太监,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

在后世的诸多影视作品中,宦官的形象一概是手拈兰花指、声细如女子,这便是误导世人了。

看看杨戬和梁师成,与常人无异。更遑论还有“体貌魁梧,穿戴讲究,腮下生有胡须,皮骨坚硬如铁”的童贯童道夫。

但宦官也是有情感欲望的,即便无法行敦伦之礼,但美色当前,也无法视为红粉骷髅。

李师师的美,突破天际,让杨、梁二人亦是怦然心动,更遑论余者。

李师师妙目顾盼,在王棣身上稍稍多停留了片刻。

周邦彦笑道:“师师,你不是说久慕王三郎大名么,今儿个本尊在此,何不好生交流沟通一番?”

他又对王棣说:“三郎,兰质蕙心的师师见了你适才那阙词可是痴了。”又作忿然状,咬牙切齿地说:“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写得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你怎可如深闺女子般写出此等小令来,真是令人……抓之欲狂啊。”

王棣笑了笑,正色道:“美成兄,言不由衷了哦,却不知如此捧煞是何用意?”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人很多时候都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装的面具。

周邦彦未见得就是真折服于王棣的才华,即便没有因江宁花魁大会一事而耿耿于怀,但也不会承认自己不如对方。

不过,李师师是真心喜爱王棣那些词作,尤其是今天这阙小令,简直……是简直了。她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只是在见了这首令词及末尾署名,便向周邦彦告了罪,意欲第一时间见到王棣。

这与后世的哈韩族是一样一样的,追星可以无自尊无底线,偶像大过天。

“王三郎,师师甚爱这阙《如梦令》,可否现丑小唱一曲?”小妮子身条初长成,剪水双瞳噙着秋波一泓,柔柔弱弱的,我见犹怜。

扮嫩……好吧,着实清嫩,就算是装出来的无暇,也如西子捧心,叫人心生怜爱。

这李师师……并非江南人士吧,身上却是有着水乡女子的柔与甜。都言西子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奈何“君生我未生”,徒留满腔倾慕。李师师,当可与西子比美。

美人有求,能不应允么?王棣尚未出声,赵佶已然越俎代庖:“自无不可,吾等求之不得,翘首以盼聆听仙音。”

在赵佶看来,李师师之美如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他自幼在宫中成长,稍大些方出宫建府,皇宫内嫔妃无数,春兰秋菊争姿斗艳,却怎如自幼学习歌舞伺人的李师师这般举手投足间便是风情万种?

这等青楼女子自幼由专人教习礼仪技艺,琴棋书画皆有涉猎,大多才艺双绝,但能出头的毕竟少之又少。

江宁青楼女子数百,名头响亮的无非是那几人。今年花魁三甲,聂胜琼落藉隐退,王萍萍为某豪绅收为妾室,贺丽丽则来了汴京寻求更大的舞台。真正能有好归宿的实在是屈指可数。

终归是身不由己,也心不由己。

误入风尘,便如尘埃,如何能不向命运低头?即便大红大紫又怎样?毕竟花无百日红,凋零枯萎时谁来怜爱叹息?但若甘愿陷足泥淖挥霍美好年华,此生定必孤苦飘零。总之,一入风尘深似海,从此亲人似路人。

“某唤作赵乙,师师小姐称某‘十一郎’可也。”赵佶肆意地望着李师师,极为轻佻无礼。

王棣暗暗吐槽:赵乙也就罢了,还十一郎,当你是风流倜傥的萧十一郎么?好吧,知道你行十一,但小小年纪的就晓得泡妞把妹,还真是有昏君的点质呐。

李师师对着赵佶微微一笑,却没言语,轻提裙裾在琴前盘坐下来,又取出腰间别着的洞箫,稍稍蕴酿情思,举箫至唇。

俄顷,箫声呜呜响起,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箫孔中漂出的音韵如丝,如雾,朦朦胧胧地将空间漫在其中,溢满了,从空间溢出去,向下,向前,悠然的腾起无声无息的起伏。

“风回玉宇箫声远,日下琼林佩影间。待得年光遍天下,始教春色到人间。”赵佶轻打节拍,赞道:“真正天籁之音呐,绕梁三日而不绝,何其有幸方能聆此仙音。”

“凤回玉宇箫声远”是晏同叔写的《禁苑》诗,并不甚出名,用在此时亦不符意境,赵佶无非是卖弄学识罢了,只是他身份使然,却也无人嫌之聒噪。

箫声呜咽,渐渐隐去,琴声悠扬而起,承续个中意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歌声自琴声深处而出,浑然一体。

这歌声,慵懒惺忪,夹杂着一丝嗓子不适的沙哑,完美诠释了词中意境,恰到好处的演绎了一个宿醉未醒赖床不起的女郎。

歌者李师师,二八年华,怎能唱出此样歌声?怎能如此完美演绎、让听者在脑子里清晰勾勒出一个美丽动人、嗔娇艾怨的女子形象来?

这……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啊。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歌舞,斑白之志,不识干戈。

煌煌大宋,繁荣昌盛,娱乐业怎能不发达?妓者如云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妓”者,“女乐”也,换言之,妓提供的服务是音乐、歌舞、曲艺。

东京的妓女分为三等:

上等歌妓居处皆堂宇宽静,各有三四厅事,前后多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经右史,小室垂帘,茵塌帷幌之类;诸妓多能文词,善谈吐,亦平衡人物,应对有度;来访的新进士及膏粱子弟仆马繁盛,宴游崇侈。

次等歌妓也是色艺双全,丝竹管弦,艳歌妙舞,咸精其能,常应邀到富贵人家的宴席上,或京城的高级勾栏中表演节目,求欢之者,皆五陵年少及豪贵子弟,就中有妖艳入眼者,俟散,访其家而宴集焉。

下等歌妓则多散居在城北循墙一曲,色艺略差。

显而易见的是,李师师属于上等歌妓。

在赵佶这位小迷弟看来,能吹箫抚琴、歌嗓动人、唱功尤佳的李师师虽然出道未久,却已是胜过谢素秋、花想容了,便是与汴京第一名妓崔念奴相较也是毫不逊色。嗯,至少在年龄上便占了优势。

周邦彦也是频频捋髯,目视李师师,满满的尽是欣赏,以及喜爱。

周才子的风流举世皆知,若是无动于衷,那才是咄咄怪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小令本名《忆仙姿》。创调之作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词,词存《尊前集》:“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辑衣“比着梅花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余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名《如意令》。苏轼用此调时改名《如梦令》,其词序云:“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两阕。”

王棣信手“写”下的这阕《如梦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语言清新,词意隽永,可称为天下名篇,尤其是“绿肥红瘦”四字,貌似平常无奇,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全词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这样的词……某是写不出的,周邦彦不得不承认。倒不是说王棣的词作功力胜他多矣,只是这么细腻的词境本应出于女性之手,而女词人鲜有如此功力,力有未逮也;男词人功力够了,则细腻度不足。是以,王棣……着实是个妖孽。

不过,王妖孽却是心存愧疚的。抄袭这回事,抄呀抄呀便成了习惯,作为尚未面世的诗词文章的“搬运工”,王棣是处之泰然的。但剽窃了度娘的作品,若是因而改变了“千古第一才女”的人生轨迹,那真的是罪莫大焉了。

旁人见王棣古井不波、云淡风轻的神态,还道他是不太满意自己的词作,难免心生挫败,却又怎知他的心理动态?

如此一阕词,经由李师师的演绎,相得益彰,天衣无缝,听者不由得痴了,直到最后一个琴音散尽,仍觉歌声在脑子里悠悠回响,盘旋不去。

“好……”赵佶使劲鼓着掌,小脸涨得通红,完完全全的迷弟表情,又哪里像一个皇亲贵胄了?

苏过叹道:“此曲唯有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词妙曲美歌艺尤佳,真真是妙不可言也。”

众人亦是颔首不已,深以为然。

喜欢大宋河山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宋河山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战天开局偶像成为内娱白月光早安,小逃妻(悠悠古哥)罗峰顾雪念我的七个姐姐绝世无双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竹马的小冤家她超甜天降我才必有用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综武:以医入道,剑斩李淳罡!诸天中间商无上血脉我巅峰第一修个仙很合理吧任家小厨娘:美食惊爆古代全天下顶级恋爱脑的觉醒末世危机:黎明重启绝世高手在都市历史科代表悠然山村网游:重生后,我建立天下第一村都市超级邪医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经典收藏开元情诗与剑榜高冷王爷对上冷情军医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我的姐夫是太子制霸大宋之奸臣传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维多利亚的秘密大唐开局震惊长孙皇后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山河血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超神学院之我是天使凉冰穿越明朝小王侯绝代废材倾天下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最近更新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道藏辑要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大明辽国公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史上最强县令铜镜约浴血山河三藏还俗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穿越之原始之路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大宋河山 品涩居士 - 大宋河山txt下载 - 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 大宋河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