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首页 >> 大唐储君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昏君纵天神帝我也是皇叔三国:最强谋士大时代1958御天邪神我领海宽,战舰多亿点过分吗?与南宋同行绝世废柴狂妃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章 倭国太学 讲授儒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平城京的春日,太学的讲堂里传来朗朗书声。吉备真备站在讲台上,手里捧着一卷《论语》,用流利的汉语讲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诸位可知其意?”

台下坐着三十余名倭国贵族子弟,穿着统一的唐式襕衫,腰悬木简,齐声应答:“臣下侍奉君主当尽忠,君主对待臣下当有礼,此乃君臣之道!”

声音清脆,带着少年人的赤诚,连窗外的樱花飘落都没能分他们的神。吉备真备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欣慰的笑——三年前,他力排众议,奏请天皇仿照大唐国子监设立太学,教授儒经,当时不少旧贵族骂他“忘了祖宗”;如今,连最顽固的大伴氏,都把嫡子送进了太学。

“安麻吕,你来说说,”吉备真备点了个圆脸少年的名,“‘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话与我倭国的‘忠魂’有何不同?”

安麻吕是中大兄天皇的远房侄孙,起身躬身道:“博士,弟子以为,‘孝悌’是对父母兄长的敬爱,‘忠魂’是对君主的赤诚,二者相通。就像大唐的‘忠孝两全’,咱们倭国也该‘敬亲而忠君’。”

这话答得滴水不漏,吉备真备赞许点头:“说得好!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连父母都不敬,何谈忠君报国?你们看大唐,皇子也要入国子监读书,正是这个道理。”

他转身在黑板(仿唐式发明)上写下“忠孝”二字,笔力遒劲,正是长安国子监的笔法。这黑板是他特意让人做的,用琉球产的乌木制成,比大唐的竹简更耐用,如今已是太学的“宝贝”。

太学的设立,离不开遣唐留学生的推动。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人在长安国子监求学时,就深知儒经对治国的重要性。回国后,他们联名上奏:“大唐之所以强盛,因其以儒经教化百姓,使上下有序。倭国欲兴,当仿其制,设太学,授儒经。”

中大兄天皇本就推崇唐化,当即准奏,下旨将平城京东侧的旧官衙改建为太学,设博士五人,分授《论语》《孝经》《礼记》《诗经》《尚书》,规定“凡贵族子弟,年满十岁必入太学,不通儒经者不得袭爵”。

开馆那天,天皇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来祭拜先师孔子。祭坛上摆着大唐送来的孔子画像,天皇行三跪九叩大礼,宣读祭文:“朕欲以儒道治倭,使民知礼仪,国享太平,恳请孔圣垂佑。”

这一举动,彻底堵住了旧贵族的嘴。连天皇都拜孔子,谁还敢说儒经不好?于是,各氏姓贵族纷纷送子弟入学,太学的名额很快从三十人扩到了五十人。

阿倍仲麻吕负责教授《孝经》,他的课堂总是最热闹的。有次讲到“父母在,不远游”,有个少年问:“那遣唐使远离父母,算不算不孝?”

阿倍仲麻吕笑着答:“‘不远游’后还有一句‘游必有方’。为国家求学,学成归来报效,这就是‘有方’,不算不孝。当年我在长安,每月给父母写信,汇报学业,这也是尽孝。”

他特意带来自己在长安时给父母的家书,展示给学生看:“你们看,这信里既说长安的学问,也问家中的安康,忠孝本就可以两全。”

少年们听得入神,有人当场就说要学写信,“将来给在大唐的兄长寄信”。

太学的影响,很快超出了课堂。博士们每月在朱雀大街设“讲经台”,用倭语讲解《论语》,百姓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个卖胡饼的小贩,听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此再也不缺斤短两;有个猎户,听了“见义不为,无勇也”,救下了被狼围困的孩童。

中大兄天皇常微服来太学听课。有次吉备真备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听得格外认真,课后对吉备真备说:“这话比《倭国书纪》里的神话管用。神话能唬人,儒经能教人,以后太学要扩大,让地方也设‘国学’,让百姓都能听儒经。”

不久后,天皇下诏:“凡入仕者,必先通儒经。太学学子需通过‘明经科’考试,方能授官。”这道旨意,让太学成了入仕的必经之路,学子们读书更用功了,连夜里都要点着油灯苦读。

菅原道真的儿子菅原清就在太学读书,他的汉文策论常被当作范文。有次写《论忠君》,他写道:“大唐天子为天可汗,我天皇为大唐藩属,忠天皇者,亦当敬大唐。此如子敬父,臣敬君,一脉相承。”

吉备真备看到这篇策论,特意呈给天皇。天皇看后大悦,在末尾批道:“此言甚善。儒经教忠,亦教敬上,大唐为上国,敬之便是忠道。”

消息传到长安,李承乾正在翻看倭国太学的课程表。见上面的科目、学制几乎与大唐国子监一致,连考试内容都有“帖经”“墨义”,不由得对裴炎笑道:“吉备真备他们,是把长安的国子监搬到平城京了。”

裴炎递上菅原清的策论抄本:“陛下您看,这少年竟知‘敬上国即忠道’,可见儒经已入其心。”

李承乾看着策论,点头道:“朕说过,文化如水,能润万物而无声。他们学《论语》,学的不只是字句,更是‘君臣有序’‘天下一统’的道理。这比派千军万马去震慑,要高明得多。”

他下旨,赐倭国太学《五经正义》刻本一套,派国子监博士前往讲学。当大唐博士抵达平城京时,吉备真备带着太学师生出城十里迎接,沿途百姓夹道欢呼,说“大唐的圣人来了”。

大唐博士在太学讲了三个月,讲《礼记》的“大同篇”,讲《尚书》的“协和万邦”,听得倭人如痴如醉。有个老博士临走时,对吉备真备说:“儒经的精髓,不在‘治人’,在‘安人’。让百姓安稳,让天下太平,这才是孔子的本意。”

吉备真备将这话刻在太学的石碑上,作为校训。从此,太学的学子们不仅学“忠君孝悌”,更学“爱民如子”,不少人毕业后到地方为官,都学着大唐县令的样子,修水渠、办学堂。

这年秋天,太学举行了第一届“明经科”考试。菅原清以《论语》策论第一的成绩被录取,授官“大学寮助”,成了最年轻的太学官员。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天皇“仿照大唐,开‘乡贡’,让平民子弟也能通过考试入仕”。

天皇准奏,下旨各地方“每岁选通儒经者三人,送太学应试”。消息传开,平城京的书坊里,《论语》《孝经》的抄本卖到脱销,连偏远的渔村都有人学着念“学而时习之”。

吉备真备站在太学的孔子像前,看着往来的学子,忽然想起在长安时,王夫子说的话:“学问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是用来改变世道的。”如今,倭国的世道真的在变——贵族不再只靠血统,官员开始讲政绩,百姓知道了“礼仪”,连街头的孩童都知道“要忠君,要敬上”。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讲堂的《论语》上,字里行间仿佛都闪着光。这些来自大唐的儒经,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的不只是“忠孝”,还有对“天朝上国”的认同,对“天下一体”的向往。

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一群留学生带回的几卷经书,和一个“以儒经治倭”的朴素愿望。当太学的书声传遍平城京的大街小巷时,海东的文化交融,早已超越了制度的模仿,深入到了人心的塑造——这,或许才是最牢固的臣服,最深远的影响。

《大唐储君》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储君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豪从绑定女友开始终止暗恋后,傅总对我死缠烂打重生爆红娱乐圈后,渣们后悔了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诸天中间商七零找个队长老公,生活甜蜜蜜终章【残梦幽影】刚被退婚,摄政王连夜进宫求赐婚太古玄幻神王罪仙岛一咬定情:异能萌妃,抱一抱地球唯一修士重生后肆爷他嗜妻如命罗峰顾雪念我的七个姐姐绝世无双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封神天决抢工夺房吃绝户?手撕全家去下乡病娇男主顶替双生弟弟夺我入洞房陆沉周若雪全文阅读绝世剑神内公主恢复记忆后杀疯了
经典收藏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穿越古代:倾城萱王妃(完结)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绝品特战兵王奇缘之旅王妃本狂妄开元情诗与剑榜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嫡女狂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万世师表从收徒汉武帝开始朕绝不当皇帝三国吕布之横扫千军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兴元之大宋科技兴国
最近更新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带着DeepSeek闯大明八百铁骑,镇万界明末另类书生沈少卿探案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从死囚到统帅轮回井:渣男劫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带着八位嫂嫂流放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千年一瞬白发如月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