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眼神变得凝重起来。
“不对劲,峰哥,这里面好像提到了什么废弃支线……结构性隐患……”
秦峰一听这话,也来了精神:“什么?在哪儿?快放给我听听!”
姚小波赶紧把磁带倒回去,找到那段对话,放给秦峰听。
“……三号支线……老化严重……建议更换……再不换……早晚出事……”
秦峰听完,眉头紧锁。
他立刻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到了卢中强,麦窝音乐工作室的创始人。
卢中强是音乐圈的老前辈,对音频技术非常精通。
秦峰希望卢中强能帮忙,用工作室的高精度降噪设备,提取磁带中的信号,定位出具体坐标。
卢中强一听是秦峰的忙,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卢中强终于成功地提取出了磁带中的信号,并定位出了具体坐标。
“我去,小秦,你这搞的啥玩意儿?这地方……好像是新建商业综合体的地下停车场规划区啊!”卢中强在电话里惊呼道。
秦峰一听这话,顿时感觉后背发凉。
他立刻把消息上报给了相关部门。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开发商那边,根本不买账。
“一盘破磁带?就凭一盘破磁带,就想让我们停工?开什么玩笑!”开发商的代表,语气强硬,态度嚣张。
“我们所有的手续都是合法的,所有的勘探报告都是合格的,你们不能因为一盘来路不明的磁带,就否定我们的一切!”
“出了事,谁负责?你们负责得起吗?”
面对开发商的强硬态度,相关部门也有些犹豫。
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停工,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陈秀兰最近也很焦虑。
她发动环卫工夜间巡逻队,在争议地块连续三晚监测地面异响。
她们用改装扫帚绑上拾音器,记录到低频共振波形与磁带片段高度一致。
更关键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凭经验指出:“这声音不对劲,像是地基在喘气。”
陈秀兰不敢怠慢,立刻把数据制成简易图表,在社区公示栏张贴。
然而,这一举动,却引发了居民的质疑。
“这是啥玩意儿?扫帚也能测地基?忽悠谁呢!”
“就是,这帮环卫工,一天到晚没事找事,想讹钱吧?”
“开发商都说了,没问题,你们瞎操什么心?”
面对居民的质疑,陈秀兰感到很无奈。
她需要更专业的证据,更权威的证明。
于佳佳也没闲着。
直接对抗资本方,那是下下策。
她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能让所有人信服的理由。
思来想去,于佳佳决定,邀请第三方地质勘测院,参与“双盲测试”。
“双盲测试”的意思是,将勘测人员分成两组。
一组依据传统的勘探报告作业,另一组仅参考“号子声谱+扫帚反馈”进行预判。
然后,对比两组的勘测结果,看看哪组更准确。
这个方法,既能保证客观性,又能体现“回声”的价值。
地质勘测院的院长,一开始并不愿意参与这种“胡闹”的测试。
但在于佳佳的软磨硬泡下,最终还是勉强答应了。
测试当天,两组勘测人员,在争议地块展开了紧张的作业。
一组拿着各种先进的仪器,忙碌地钻孔、取样、分析数据。
另一组则拿着扫帚,闭着眼睛,仔细地倾听着地面的声音。
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最终,测试结果出来了。
依据“号子声谱+扫帚反馈”进行预判的那一组,竟然准确地识别出了两处沉降风险点!
而依据传统勘探报告作业的那一组,却完全遗漏了这两个风险点!
地质勘测院的院长,当场傻眼。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盘老磁带,几把破扫帚,竟然能比最先进的仪器还管用!
“我……我们可以不信故事,但……不能无视数据!”院长激动地说道。
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于佳佳看着手中的报告,长舒了一口气。
这场关于城市记忆的保卫战,她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于佳佳转身走回办公室,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平静而坚定:
“准备一下,通知下去,后天项目听证会,照常进行。”听证会,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战场,各路神仙都得亮出真家伙。
赵小满这闷葫芦,今天也得出山了。
他站在话筒前,手心里全是汗,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键。
老旧的磁带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仿佛时光倒流。
紧接着,风雪的呼啸声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寒冬腊月的施工现场。
突然,一个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响起:“记住啊,管线不是冷冰冰的铁,它通着万家灯火。咱们修的不是地,是人心。”
这句带着浓重口音的话,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击中了在场所有人的内心。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就在这时,仿佛为了应和赵工的话,会议室的空调突然“嘎”一声停机了。
紧接着,送风管道里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哼唱,那声音低沉而悠扬,像古老的歌谣,又像无声的叹息。
所有人静默了,大气不敢出一口。是幻觉吗?还是这片土地在回应?
姚小波扭头看向赵小满,发现他紧紧攥着那只空陶罐,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于佳佳递过去一个眼神,赵小满攥着陶罐的手更紧了。
“谁在唱歌?”有人打破了沉默,颤巍巍地问道。
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新规委的专家们面面相觑,眼神复杂。
《城市基础设施技忆管理条例》草案,这名字听着就玄乎。
要不是上面压着,谁愿意在这儿听一个破搞档案的,扯什么“人文感知附件”?
“跳大神?”果然,反对派坐不住了,市规委的刘处长阴阳怪气地开了口,“我说王主任,您这搞得,以后竣工典礼是不是还得请个萨满来跳跳大神,问问地基舒不舒服啊?”
一片低笑声响起,带着几分戏谑。
王建国,市规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体制内的改革派,向来以敢想敢干着称。
面对嘲讽,他却出奇地平静,镜片后的目光,闪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刘处长说笑了,”王建国淡淡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人文感知,不是迷信,是科学。今天,我请郑总工给大家放一段视频,看完大家再评判。”
郑卫东,城建集团项目总工,典型的技术官僚,向来务实,但这次,他却站在了王建国这边。
他点了点头,示意工作人员播放视频。
大屏幕亮起,画面有些晃动,像是手持设备拍摄的。
昏暗的地铁隧道里,赵小满的身影出现在镜头中。
他穿着满是油污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手里拿着一把老式的检测锤。
“这是在干嘛?敲地鼠?”有人小声嘀咕。
只见赵小满蹲下身,轻轻敲击着隧道壁。
一下、两下、三下……他的动作很轻柔,仿佛在与大地对话。
镜头拉近,给到了赵小满手中的检测锤。
锤柄上,缠着一条褪色的红布条,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这是……”有人认出了那条红布条,惊呼出声。
那是赵工的遗物!
“听锤法!”郑卫东适时地接过话茬,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是赵工传下来的绝活。他能通过敲击的声音,判断隧道壁的结构是否安全。这段视频,是赵小满带领团队在新地铁隧道施工中,采用‘听锤法’提前发现衬砌裂缝的画面。”
画面中,赵小满指着一处不易察觉的裂缝,对着身边的同事,比划着什么。
他的表情很严肃,眼神里充满了专注。
“这不是迷信,”郑卫东提高了嗓音,“这是三百公里管网淬出来的经验!是无数个夜晚,赵工父子用耳朵,用身体,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经验!这种经验,难道不应该被记录,被传承吗?”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段视频震撼了。
于佳佳的“修补伦理”,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几天后,市档案馆。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整洁明亮的大厅里。
今天,档案馆将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掌印计划”启动仪式。
所谓的“掌印计划”,是于佳佳推动的,旨在将参与《人心测绘图》归档的建设者,在副本末页留下沾有作业痕迹的掌印——混凝土粉、煤灰、机油或扫帚屑。
“掌印,是劳动者的勋章。”于佳佳在仪式上说道,“每一枚掌印,都代表着一份责任,一份付出,一份对这座城市的爱。”
首批百份文件移交仪式上,赵小满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穿着崭新的工作服,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显得有些局促。
轮到赵小满了。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台前。
工作人员递给他一个印泥盒。
赵小满犹豫了一下,伸出了左手。
他的右手指尖,因为工伤残疾,无法完整展开。
他用戴着手套的左手,小心翼翼地沾了沾印泥,然后,郑重地按在了文件末页的指定位置。
全场寂静。
李素芬,市档案馆副馆长,档案伦理改革的倡导者,缓缓地走到投影仪旁,按下了按钮。
一张放大的手掌拓片,投影至墙面。
喜欢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