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忍不住说道:“佳佳姐,咱们要不要拍一部新的纪录片?就拍这些‘沉默的哨兵’,他们报了警却被无视,立了功却没署名,太惨了……”
于佳佳沉吟了良久,点了点头,但语气却异常严肃:“可以拍,但不许美化,也不许煽情。我们要拍的是‘被登记的人’和‘被删除的经验’。我们要让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看看,这些人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当晚,于佳佳约见了王主任,把一份《哨兵权益保障建议书》递了过去。
建议书的核心内容只有三点:预警记录永久存档、误判免责机制、成果署名权。
王主任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翻阅着建议书,眉头越皱越紧。
看完之后,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说道:“于总,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你知道这等于动验收体系的根吗?这可不是小事啊。”
于佳佳抬起头,直视着王主任的眼睛,语气平静而坚定:“我知道。但是,有些根,本来就应该动一动了。”
三天后,住建厅内部下发了一份通报,宣布所有“人类体感备案”信息将归入“参考意见”类,不具有法律效力。
于佳佳看着这份文件,冷笑出声。
这意味着,即便赵小满的预测成真,排水管道真的在三年内开裂,他的名字也不会出现在任何责任链条中。
他依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技工,一个可以被随时替代的螺丝钉。
她感到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但她没有放弃。
她迅速召集了赵小满、周丽娟、陈伯等人,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既然官方不愿记住,”于佳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那我们就自己记。”
她宣布启动“影子档案计划”。
由麦窝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数据库,每一条预警都附带时间戳、地理坐标、当事人陈述音频,并同步加密存证。
“这个数据库,将成为我们自己的历史,”她说,“它将记录下每一个被忽略的声音,每一份被抹杀的经验。总有一天,我们会让那些人知道,他们所轻视的,正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份影子档案上传当晚,系统自动推送了一条历史对比数据:十年前某地铁区间塌陷事故前七天,陈国栋曾手写报告称“地底有吞咽声”,后被定为“无效信息”归档销毁。
而此次赵小满记录的“咽口水式震动”,频谱特征与其惊人相似。
于佳佳盯着屏幕,那两行数据像两道闪电,劈开了她混沌的思绪。
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陈国栋苍老的声音:“我听见了,地底下在吞东西……”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押着同样的韵脚!
真正的反转不是证明谁对,而是让那些被抹去的“错”,变成无法否认的“先知”。
她感到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仿佛任督二脉被打通,灵台一片清明。
榨汁机?
不,老娘要把这帮孙子榨成汁!
她深吸一口气,拨通了秦峰的电话,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秦峰,我要你把这份数据库,做成一场展览。要让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的人,好好看看,他们错过了什么,又差点害死了什么!”
电话那头,秦峰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展览?现在?佳佳,这步子是不是扯大了点……”
于佳佳语气坚定,不容置疑:“现在就做!记住,这次不玩小清新,我们要搞就搞一票大的,要让他们菊花一紧!”
“好,听你的。”秦峰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不过……这展览,咱得好好‘包装’一下,得让那些人……主动来看。”
于佳佳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那是自然。这次,我们要玩点……行为艺术。” 说完,她挂断电话,眼神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好戏,要开场了。”
电话那头,秦峰挂断电话,没有立刻开始筹备展览,而是转身看向身旁的许嵩,语气凝重地说:“Vae,帮我个忙……”
秦峰挂断电话,揉了揉眉心,于佳佳这娘们,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展览?
还是“菊花一紧”的那种?
这难度,堪比让郭德纲去唱说唱啊!
他转身,看向一旁带着黑框眼镜、略显腼腆的许嵩,这哥们儿,绝对是被医学耽误的音乐鬼才。
“Vae,帮我个忙。”秦峰语气凝重,像是在交代一项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任务。
许嵩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秦哥,你说,上刀山下火海,眉头都不带皱一下!”
秦峰嘴角抽搐了一下,心想你能不能别用这么老土的台词?
但还是迅速进入状态:“还记得咱们之前分析的那些‘影子档案’里的声音样本吗?那些被忽略、被嘲笑的‘怪声音’……”
许嵩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兴奋:“当然记得!那些低频震动,简直就是城市的呻吟!空鼓是‘咚—嗡’,渗漏是‘嘶—咽’,应力集中是‘咔…咔…咔’,简直就是一部城市病理学交响乐!”
“没错!”秦峰打了个响指,“我要你把这些数据,转化成可听化的‘城市病征音轨’,让那些听不见的人,也能‘听见’城市的痛苦!”
许嵩瞬间来了精神,仿佛找到了人生价值:“秦哥,这事儿靠谱!绝对的赛博朋克!咱们要搞就搞个大的,让整个城市都颤抖!”
说干就干!
秦峰立刻联系了周师傅,让他带队勘测城南那间废弃的锅炉房。
那里曾经是全市的供暖中枢,见证了城市的辉煌,也承受了被遗忘的命运,简直是天然的“城市伤痕”展览馆!
周师傅一听要搞事情,立刻来了精神,带着一帮老哥们儿,扛着家伙什就冲了过去。
“秦总,这地方邪性得很!当年停工的时候,就听说闹鬼!”周师傅一边擦着汗,一边神秘兮兮地说道。
秦峰翻了个白眼,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封建迷信?
不过,他还是让周师傅仔细检查了建筑本体的安全性,毕竟,搞艺术也要讲究安全第一嘛。
确认安全后,秦峰立刻开始搭建沉浸式展厅。
他把整个锅炉房内部涂成一片漆黑,只留下几盏幽暗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压抑、窒息的氛围。
参观者走入黑暗通道,耳边立刻响起各种令人不安的声音:老桥的呻吟、路面龟裂的前奏、地下暗流的低语……
这些声音,都是许嵩精心调制的“城市病征音轨”,每一个频率都经过精确的计算和模拟,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城市痛感”。
为了增强沉浸感,秦峰还特意安装了地面震动装置,模拟真实的震感,让参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城市正在遭受的痛苦。
最深处,是一面巨大的“忏悔墙”,上面滚动播放着当年被驳回的预警原文:
“我认为地基不稳!”
“我觉得温度不对!”
“我听见墙在哭!”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刺痛着人们的内心。
开展前三天,李工突然来访。
这位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一直对秦峰的“城市感知力”计划持怀疑态度,她认为这只是在用感性和情绪对抗理性和科学。
但当她戴上耳机,听完一段“混凝土开裂前72小时”的渐进音频后,却久久伫立,一言不发。
那是一种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声音,但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
李工的脸色变得苍白,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低估了“人类体感”的力量。
她主动找到秦峰,提出加入一项科学对照:将展览中五组“体感预警音”与同期仪器监测曲线并置展示,用数据说话,让一切都无所遁形。
结果令人震撼——人体感知平均提前4.6天发出信号,最长一例竟然提前了19天!
这意味着,在精密的仪器发出警报之前,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人,早就用自己的身体,感知到了危险的来临!
展览被命名为《听见之前》。
开幕当天,锅炉房外人山人海,涌入了大量市民、工人、退休技术人员,甚至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专家学者。
一位白发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到“忏悔墙”前,用手摸索着上面的文字,喃喃自语:“这是我二十年前写的……他们说我是神经病……”
他的声音哽咽,
赵小满站在角落里,看着自己那条“咽口水式震动”的录音正在循环播放,旁边标注着一行字:“预警成功,避免塌方,责任人:未知。”
他第一次感到喉咙发紧,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钉,一个可以被随时替代的工具人。
但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价值,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
当晚,短视频平台被《听见之前》展览刷屏,“#城市怪感觉大赏#”、“#我家也有这种声音#”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
千万网友上传自家“怪感觉”经历,分享那些曾经被忽略、被嘲笑的“城市病征”。
“我家楼下的下水道,每天晚上都像有人在唱歌,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幻听,现在看来,可能真的有问题!”
“我们小区门口那棵老槐树,最近总是发出奇怪的呻吟声,听得我心里发毛,会不会是生病了?”
“我老公是地铁司机,他说最近总能感觉到隧道里有奇怪的震动,但每次上报都被驳回,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起来!”
一夜之间,“城市感知力”成为全民话题,那些曾经被视为“神经病”的“城市哨兵”,重新获得了关注和尊重。
与此同时,一种莫名的恐慌,也在城市中蔓延开来。
喜欢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