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薇一个箭步冲到那颤巍巍的铁丝网护栏边。
双手紧紧抓住冰冷的钢管,钢管的温度低得刺骨,几乎要粘住皮肤。
她的半个身体都探了出去,狂风吹得她金色的长发疯狂舞动,如同燃烧的旗帜。
她深深吸了一口那冰冷刺骨、却无比自由的空气。
这股空气里带着太行山脉特有的岩屑气息。
让肺部得以充分的感受到强烈的清凉感。
随即她又对着下方深不见底的虚空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充满野性力量的清啸!
“嗷——!”
啸声在山谷间激荡、碰撞、回响,久久不息,仿佛在向这沉睡的巨人宣告她的到来。
回声带着岩石的共鸣,震得人耳膜微微发麻。
朝暮没有靠近边缘。
她选择了一处背靠冰冷岩壁、相对避风的位置。
她缓缓盘膝坐下,姿态自然而优雅。
晨曦微露,在她沉静如水的面容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岩壁的冷意透过衣物传来,却让她的气息愈发悠长平稳。
她微微垂下眼帘,似乎入定,又似乎只是沉浸在这片天地初开、唯有风啸的巨大寂静里。
她的气息与这山壁、这晨风隐隐融为一体,仿佛她也是这山脉的一部分,已经在此静坐了千年。
白芷则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她扶稳眼镜,镜片上凝结了细小的水珠。
她顶着强风,从随身的工具包里取出几个小巧的金属传感器,动作麻利地将它们吸附在隧道口内相对稳固的岩壁上。
随即打开平板。
屏幕上立刻跳出跳动的波形图和实时数据流。
风速、气压、岩体微震动频率、环境噪音频谱……
她紧盯着屏幕,眉头微蹙,手指快速滑动放大着某个震波信号:
“岩体微震动频率为0.3赫兹,处于稳定状态,但风速骤变会引发岩壁共振,需警惕落石风险。”
陈轩站在路基的最前端,离那简陋的护栏仅一步之遥。
强劲的山风鼓荡着他的衣衫,勾勒出挺拔的身形。
他面朝东方,那片连绵起伏、如同巨兽脊背般沉睡的山峦轮廓。
天边,墨蓝的底色正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极淡极柔的玫瑰色悄然渗透、晕染。
那颜色起初羞涩地藏在山脊线后,如同少女脸颊的红晕,然后迅速变得浓郁、炽烈,仿佛有熔炉在山后点燃。
骤然间,一道锐利得无法直视的金红色光芒,如同燃烧的利剑,猛地刺破山峦的脊背,笔直地射向苍穹!
瞬间,万道金光迸发!
这初生的、充满了原始生命力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倾泻在对面那巨大、陡峭、纹理粗糙的赭红色绝壁上。
原本在黎明前显得冷硬、沉默、甚至有些狰狞的岩壁,在这一刻被瞬间点燃、唤醒!
亿万年来风霜雨雪刻蚀出的每一道沟壑、每一条皱褶、每一片剥落的岩层,都在金光下纤毫毕现,呈现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暖红、金橙与赭石交融的、辉煌壮丽的色彩。
冰冷的岩石,仿佛在这一刻拥有了温度,拥有了熔岩般流动的生命!
整个巨大的山体,变成了一面顶天立地的、熊熊燃烧的金红色壁毯,岩壁上的苔藓在金光下泛着暗绿色的光泽,与金红色形成鲜明对比。
脚下深谷中弥漫的稀薄雾气,被这万道金光穿透、点燃,蒸腾起淡金色的烟霞,烟雾缭绕间,如同仙境。
风依旧在呼啸,但此刻的风声,仿佛也染上了这辉煌的色彩,带着一种宏大而神圣的韵律,如同远古的赞歌。
莉莉薇停下了啸声,双手依旧紧抓着冰冷的钢管,琥珀色的瞳孔被那燃烧的岩壁完全占据,倒映着熔金般的色彩,野性的光芒在眼底深处跳跃、燃烧,仿佛被那山壁点燃,连呼吸都变得炽热。
朝暮不知何时已悄然睁开了眼,沉静的目光投向那片被阳光赋予生命的浩瀚岩壁,古井无波的眼底深处,似乎也落入了一粒金色的星火,微微摇曳。
白芷停下了操作平板的手,抬起头,镜片上反射着对面山壁熔岩般流淌的金红光芒,数据流凝固在屏幕上,那张总是冷静分析的脸庞上,第一次清晰地映出了纯粹的、超越计算的震撼。
陈轩沐浴在万丈晨光中,身影被拉得很长,投射在身后粗糙的水泥路面上。
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看着那亘古的巨岩在初阳下焕发出惊世的光彩,仿佛这天地间最壮丽的日出,只是他漫长旅途中的一个寻常驿站。
时间的沙漏无声流转,指针悄然拨过数日。
华夏大地辽阔的画卷在他们行进的轨迹上徐徐展开,留下的是一个个常人无法触及的 “驿站” 印记。
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夕阳将连绵的沙丘染成流动的熔金。
这片世界第三大沙漠,以其独特的巨型沙山闻名,沙丘最高达 580 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群,沙山的移动速度极慢,每年仅移动数米,因此能长久地守护着腹地的绿洲。
他们并非停留在游客聚集的沙丘之巅,而是深入腹地一片被高大沙山环抱的静谧月牙泉。
这处月牙泉面积不足 0.1 平方公里,水深约 5 米,泉水清冽如镜,因富含钾、钠等微量元素,水色呈淡蓝色,倒映着血红的落日和漫天燃烧的晚霞,仿佛大地深处涌出的一滴蓝色眼泪,被遗忘在金色的沙海心脏。
泉边生长着稀疏的梭梭树,这种沙漠特有的植物根系发达,能深入地下数十米汲取水分,树干呈灰褐色,枝条坚韧,为这片死寂的沙漠增添了一丝生机。
陈轩只是随意地抚过泉边一块被风沙磨蚀得温润如玉的黑色玄武岩,那是远古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表面布满了细密的风蚀纹路,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
指尖触及之处,岩石竟微微发热,温度升至 32c,驱散了沙漠黄昏骤然降临的刺骨寒意 —— 这温度恰好能让人感到舒适,仿佛是大地特意的馈赠。
莉莉薇兴奋地赤脚冲进微温的浅水里,泉水刚没过脚踝,带着一丝天然的暖意,水底的沙粒洁白细腻,不含一丝杂质,是石英砂经千万年磨蚀而成,踩上去如按摩般舒适。
她弯腰搅动泉水,搅碎了一池熔金碎玉,水花溅起时,在夕阳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朝暮则坐在泉边一块平坦的沙岩上,沙岩被夕阳晒得温热,表面有天然形成的水波纹路,她指尖轻触温热的泉水,感受着大地深处传来的微弱脉动,泉水的流动带着规律的节奏,仿佛与她的呼吸共振;
白芷取出仪器,检测着泉水和岩石异常的温度梯度,眉头微蹙 —— 泉水温度为 28c,而周围沙层温度仅 10c,这种温差违背了沙漠腹地地下水温的常理,仪器显示岩石内部有微弱的热能释放,来源不明。
泉边还长着几株细小的肉苁蓉幼苗,这种寄生在梭梭树根上的植物是沙漠中的珍品,幼苗呈嫩黄色,叶片肥厚,能储存水分,是沙漠中罕见的生命迹象。
舟山群岛以东,某个在地图上只有一串数字代号的无名岛礁。
这座岛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形成于约 1.3 亿年前,岩石坚硬致密,密度高达 2.7 克 \/ 立方厘米。
台风 “浣熊” 外围带来的狂浪疯狂地拍打着黝黑的礁石,浪峰高达 5 米,呈墨绿色,浪尖翻卷时裹挟着白色泡沫,如同巨兽的獠牙,溅起冲天的白色水沫,高度可达十余米,发出雷霆般的怒吼,声音强度超过 110 分贝,震得人耳膜发颤。
他们站在一处被海水蚀穿、形成天然拱门的巨大海蚀洞深处,这处海蚀洞高约 20 米,宽 15 米,是海水携带砾石长期撞击岩壁,历经千万年侵蚀而成,洞壁上布满了蜂窝状的凹坑,直径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不等,部分凹坑还嵌着圆形的鹅卵石,是海浪侵蚀的有力证据。
洞外是咆哮的、墨绿色的怒海,海水因富含浮游生物而呈现出深绿色,狂风卷着咸腥的水汽扑面而来,带着一股原始而狂野的气息,吸入鼻腔后,能感受到强烈的咸味和湿气。
洞内却奇异地形成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涡流区,这是因为洞穴的椭圆形结构形成了亥姆霍兹共振效应,能有效削弱海浪的能量。
当陈轩的手掌按在潮湿冰冷的洞壁上时,某种无形的屏障似乎隔绝了大部分疯狂的噪音和扑面的水沫,洞内噪音瞬间降至 65 分贝,变得相对安静。
洞顶悬挂着钟乳石般的海蚀滴石,呈乳白色,直径约 30 厘米,表面覆盖着一层 0.5 厘米厚的牡蛎壳,壳上的生长纹清晰可见,记录着每年的海洋环境变化。
莉莉薇迎着洞外惊涛骇浪带来的狂风,张开双臂,发出快意的呼喊,狂风扯动着她的衣衫,让她几乎站立不稳,却眼神发亮,仿佛在与海洋巨兽角力;
朝暮凝望着洞外那狂乱、原始、充满毁灭性力量的海天景象,衣袂在强风中翻飞,神情肃穆,如同在观摩一场远古神只的战争,她的目光落在洞外的海蚀柱上,那根高达十余米的岩石柱顶部被海浪侵蚀成蘑菇状,基部粗壮,如同一尊守护海岛的巨人;
白芷则快速记录着气压和风速的骤变数据,以及这处天然洞穴在极端天气下形成的独特声学效应 —— 洞内的回声时间长达 3 秒,能形成天然的混响效果,她还发现洞壁上有远古渔民留下的岩画,几幅简单的渔船、鱼群图案,用赤铁矿粉混合动物胶绘制,线条粗细不均,最粗处达 3 厘米,刻画深度约 1 毫米,历经千年仍清晰可辨,记录着远古人类与海洋相依为命的故事。
洞内温度比洞外高 6c,因涡流效应维持在 18c,温差明显,让人能在寒冷的台风天里感受到一丝暖意。
敦煌的风,干燥而粗粝,带着远古沙粒的质感,吹过莫高窟前那片开阔而荒凉的砾石滩。
风卷着细碎的沙砾,打在崖壁上发出 “沙沙” 的轻响,像是岁月在低声絮语,又像是某种远古的召唤,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
游客的喧嚣被远远隔离在开放洞窟集中展示区的另一端,如同被无形的屏障阻隔。
这里,只有连绵的沙黄色崖壁,沉默地矗立在午后的骄阳下,崖壁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窟门楣。
大门紧闭,蒙着岁月的尘埃,像是一双双沉睡了千年的眼睛。
一条仅供工作人员通行的狭窄砂石路,蜿蜒伸向崖壁的深处,入口处,厚重的铁门紧锁。
铁锈在阳光下泛着暗红的光泽,旁边挂着醒目的警示牌。
“非开放区域?文物保护重地?严禁入内”。
红色的字迹在沙黄的背景下格外刺眼。
“又是门。” 莉莉薇轻声说了一句,旋即笑嘻嘻的踢着脚下一块小石子。
石子滚出老远,在沙地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随即又被风扬起的细沙轻轻覆盖。
显然,她对这种需要 “权限” 才能进入的地方已经有些审美疲劳。
金色的睫毛颤动着,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短刃刀柄。
朝暮的目光则落在崖壁高处那些模糊褪色的壁画痕迹上.
神情专注,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欣赏,她微微仰着头,脖颈绷出优美的弧度,指尖似乎想要顺着那些斑驳的色彩轨迹描摹。
白芷则习惯性地观察着铁门的锁具类型。
那是一把老式的挂锁,锁芯已经锈蚀严重,崖壁岩体的风化程度呈现出不均匀的纹理。
几处监控探头隐藏在崖壁的凹陷处,镜头对着砂石路的入口,她快速在脑海中勾勒出安全路线和潜在风险点。
陈轩走到铁门前。
没有钥匙,也没有任何操作。
他抬起手,指节在冰冷的、锈迹斑斑的铁皮上,以一种异常独特的韵律,不轻不重地叩击了三下。
嗒。
嗒嗒。
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像是石子落在玉盘上,在空旷寂静的崖壁前回荡,层层叠叠地扩散开去,惊起几只藏在岩缝里的飞虫,扑棱着翅膀消失在天际。
《劫烬归墟,登临至高》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劫烬归墟,登临至高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劫烬归墟,登临至高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