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转身朝店外走去,阳光有些刺眼。
他心里清楚,大姐的姻缘线或许真的已经偏离了前世的轨道,但最终走向何方,他也不清楚。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守护,这一世,绝对不能让大姐再受到伤害。
陈业峰没有再多做停留,登上驴车,驾着车往家里赶去。
陈业娟望着二弟驾着驴车离开的背影,又下意识地朝刚才黄志强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手里无意识地捏着围裙的一角,眼神再次变得有些悠远和迷惘。
…
围堰打桩的事情尘埃落定后,陈业峰也微微放心下来,感觉也不需要他了,便全权交由陈父陈母他们打理。
陈业峰心里惦记着更广阔的大海,将家里安排妥当后,便重新和阿财开着那艘熟悉的渔船,再次投入了碧波的怀抱。
大哥陈业新依旧跟着二胖,奔波在码头与水产店,还有酒楼之间,负责鱼货的接送。
目前没有买到合适的渔船,也就只能这样,总比在码头扛大包好。
他有老婆、孩子要养,总得挣钱养家。
而阿良暂时安排在水产店里帮忙,小伙子机灵,学东西快,既能帮着招呼客人、打理账目,也能干些搬抬的力气活,着实让陈业娟轻松了不少。
这些日子,他和阿财主要在那几片熟悉的海域进行捕捞作业。
经过再三考虑,他们又捡起之前扔下的延绳钓。
延绳钓跟拖网一起灵活作业,也能增加不少收获。
延绳钓比撒网拖网要费事得多。
出海前,需要花大量时间做准备。
长达数百甚至上千米的鱼绳打量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是一个体力与耐力的活计。
出发前,他们就要开始忙碌,提前准备好饵料。
一般都是让码头的鱼贩子留一些便宜的小杂鱼,或者他们拖网要是有收获的话,也会自己留一些出来当饵料。
出海的时候,阿财就提前挂饵料,仔细地将饵料快速挂上每一个钓钩。
挂饵需要耐心和技巧,既要挂得牢固,避免在拖动过程中被鱼儿轻易叼走,又要露出钩尖,确保鱼儿咬饵时能迅速刺中。
这是一个重复而枯燥的过程,好在阿财早已习惯。
现在他做这一切也是得心应手,没有什么困难。
他们辛勤的劳作也得到丰厚的回报,也算没有白费功夫。
春天,是大海慷慨馈赠的季节。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蛰伏与休养,万物复苏,海水温度逐渐回升,各类鱼群为了繁衍和索饵,活动变得异常频繁和活跃。
这个时候的延绳钓,几乎每一次收线都是一场大丰收。
当渔船抵达下钩的海域,开始起钓时,那沉甸甸的手感首先就预示着丰收。
长长的钓绳被缓缓从海中拉起,最先破水而出的,往往是那些在支线上奋力挣扎的鱼儿。
令人更加振奋的是,春天的鱼,“咬口”特别好。
仿佛一个冬天的饥渴都在此刻爆发,对饵料几乎毫无抵抗力。
阿财常常一边利落地将挣扎的鱼从钩上取下,扔进蓄着海水的舱里,一边乐呵呵地说:“阿峰,你看,这海底的家伙们饿疯了似的,钩钩都不落空!”
长长的延绳钓收上来,几百个钩子,空钩的情况极少,大部分钩子上都挂着大小不一的战利品。
春捕时节,随着各路人马纷纷出海,海鲜的总体产量大幅增加,码头上每天都是熙熙攘攘,鱼获堆积如山。
供求关系影响下,鱼获的价格自然比冬季稀缺时有所回落。
黑鲷、海鲈这些常见经济鱼种,价格可能下降了一两成。
但好在陈业峰和阿财的延绳钓收获稳定且量大,靠着“以量补价”,每天的收入依然相当可观。
看着船舱里满满当当、活蹦乱跳的优质海货,计算着当日的收获,陈业峰觉得所有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一切都显得非常顺利,虽然累,但过得很充实。
然而,大海的性情,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温顺,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春天。
顺利的日子持续了十几天后,天气开始显露出它不稳定的一面。
开春后,气温随之回暖,但这种回暖往往伴随着湿气的急剧增加和天气系统的剧烈活动。
湛蓝的天空可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被不知从何处涌来的乌云吞噬,明媚的阳光瞬间被阴沉所取代。
最可怕的就是雷雨天气。
有一次,陈业峰跟阿财开着渔船出海,刚到梅花岛附近。
远处天边但传来几声闷雷,滚过海面,像是在发出警告。
起初,他们也没有在意,以为会没什么事。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很快,乌云就像泼墨般迅速蔓延,低低地压下来,仿佛要直接贴在海面上。
狂风骤起,卷起白色的浪头,原本平静的海面变得波涛汹涌,渔船都开始剧烈地颠簸。
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瞬间就连成一片雨幕,就连视野变得模糊不清,他们只能看到灰蒙蒙的海水和同样灰蒙蒙的天空。
而天空中的闪电像是银色的利剑,撕裂着昏暗的天幕,紧随其后的炸雷仿佛就在他们头顶爆开,震得两人耳膜发麻。
那一次,陈业峰跟阿财都被吓到了。
不得不提前收工,还好陈业峰对海况的熟悉,驾船技术也无比娴熟。
他们的渔船在风浪中艰难地穿行,总算是赶在暴风雨完全发威前冲回港湾。
那次回来,他们隔了三天才有勇气再次出海。
陈业峰重活了两世,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极端天气,还以为他们永远回不去了。
在那种极端天气里,别说捕鱼,连保持渔船稳定、安全返航都成了一场考验。
在那段时间里,他们时常听到有人被风暴困在海上,生死不知的信息传来。
当一个渔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既辛劳,又要与风浪争斗,无不充满了危险。
真是看天吃饭呀!
雨季的到来,给出海打鱼的渔民增加了无数的困扰和风险。
天气变幻莫测,天气预报在这个年代还远不够精准,很多时候要靠老渔民的经验看天。
有时候,明明早上出发时还是风和日丽,行至半途却风云突变,不得不狼狈返航。
有时候,眼看着乌云密布,以为一场大雨不可避免,结果等了一天,雨却迟迟未下,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出海时间。
“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这句老话在渔民这里有着最深刻的体会。
喜欢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