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作家小郭

首页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领海宽,战舰多亿点过分吗?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秦时小说家三国模拟器:这个刘封绝地求生寒门枭士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文唐刚参军就立一等功,你这叫新兵?太子凶猛: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铁血山河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作家小郭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文阅读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txt下载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09章 阴平烽燧续炊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折 烽燧连绵固防线

阴平道的秋阳带着股暖烘烘的味道,晒得人后背发僵。姜维蹲在新修的烽燧下,铁肢捏着块黄泥,正往燧台的缝隙里塞。这烽燧是用拆下来的魏军箭楼木料搭的,高有三丈,顶部的望楼能看清十里外的山道,望楼角上挂着的铜铃,风一吹就“叮铃铃”响,是狼女从羌寨找来的,说是比魏军的铜锣听得远。

“将军,这黄泥里掺了糯米浆,是沓中老法子。”王颀扛着捆茅草走过来,他的工兵铲现在成了泥抹子,把烽燧底座抹得溜光,“我爹说,这样能经住三年的风雨,去年沓中那场暴雨,用这法子糊的粮仓都没漏。”

望楼上的张达突然喊起来,声音里带着兴奋:“看到了!西边的‘鹰嘴崖’烽燧也立起来了!”他手里的红旗在空中划了个圈,远处的山头上立刻回应了一面黄旗——这是姜维定的信号,红旗报平安,黄旗示有警,黑旗则代表敌军来犯。

狼女的白马在山道上跑过,蹄子扬起的尘土里,混着新翻的泥土气息。她身后跟着十几个羌骑,每人马鞍上都驮着捆引火物,是用浸透松油的柴草扎的,这是羌人传了三代的法子,再湿的天也能点燃。“沿线的十个烽燧都检查过了。”她勒住马,银枪往地上一顿,枪尖挑着只野兔,“山坳里的泉水够喝,守燧的弟兄也都备足了干粮。”

刘老爹拄着拐杖,在几个年轻士兵的搀扶下,慢悠悠地查看每个烽燧。他的瘸腿在山道上踩出深浅不一的脚印,却比谁都清楚哪里该设暗哨,哪里能藏粮食。“这处‘落石滩’得埋些圆木。”老人指着道旁的陡坡,“要是魏军来了,就把圆木推下去,保管让他们连人带马滚山沟。”

归义营的士兵们正忙着在烽燧间挖壕沟,沟底埋着的不是尖刺,是从魏军那里缴获的铁蒺藜,上面还沾着阴平道的泥土。一个曾经的魏兵,现在归了义营的小伙子,正蹲在沟边,用石头打磨蒺藜上的倒钩:“这玩意儿扎马掌最管用,去年我在武都,亲眼见一匹战马被扎得站不起来。”

姜维的铁肢在壕沟边敲了敲,土块簌簌落下,露出下面夯实的三合土——是用石灰、沙子和糯米浆混合的,比普通的泥土硬三倍。“每隔五十步挖个蓄水坑。”他指着山道旁的溪流,“把水引到坑里,既能解渴,敌军来了还能淹他们的脚脖子。”

太阳升到头顶时,炊烟在各个烽燧升起。守燧的士兵们支起铁锅,里面煮着的是月牙泉收获的土豆,混着点腊肉——是从田续粮库里搜出来的,已经放了大半年,吃着有点哈喇味,却没人嫌弃。

“将军,杨欣的俘虏都安排好了。”张达从望楼下来,手里的红旗换成了日常用的麻绳,正往烽燧的柱子上缠,“三十个去种冬麦,二十个修栈道,剩下的跟着羌骑学放哨,个个都挺卖力,就是夜里总念叨家里的婆娘。”

姜维刚要说话,远处的“一线天”烽燧突然升起黄旗。这黄旗升得急,旗角都被风吹破了,显然不是误报。狼女的白马立刻竖起耳朵,银枪已经握在手里:“我去看看!”

“等等。”姜维按住她的枪杆,铁肢指向黄旗升起的方向,“一线天窄,骑兵施展不开。让羌骑去‘落石滩’埋伏,你带十个步兵,走山腰的小路绕过去,看看是小股斥候还是大部队。”他从怀里掏出个竹筒,里面是张简易地图,“这是刘老爹画的,山腰有处‘回音壁’,能听到敌军的动静。”

王颀突然想起什么,拽住狼女的马缰绳:“带上这个!”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块硫磺石,“这石头摩擦就能生火,比火折子管用,要是真遇着敌军,就往草木多的地方扔,烟大,我们在烽燧上能看见。”

狼女的白马消失在山道拐角时,刘老爹慢悠悠地说:“不会是大部队。”老人把拐杖往地上一顿,“邓艾在武都的粮草刚被我们劫了,现在正焦头烂额,顶多派些斥候来探路,想摸清楚我们的布防。”他指着望楼的方向,“让张达把黄旗换成‘半旗’,通知沿线烽燧,别惊动了屯田的弟兄。”

归义营的士兵们还在忙碌。有的在烽燧周围种上带刺的灌木,是从山道旁挖的野蔷薇,枝子上的刺又尖又密,能挡住想偷偷靠近的人;有的在壕沟边埋上陶罐,里面装着石灰粉,罐口用薄纸封着,踩上去就会炸开,迷住敌人的眼睛——这是姜维从《武侯兵法》里看来的法子,当年诸葛亮在祁山就用过。

姜维的铁肢在烽燧的望楼上划出火星,他望着狼女消失的方向,心里清楚,阴平道的安稳只是暂时的。

邓艾不会甘心失败,洛阳的司马昭更不会坐视他们在阴平站稳脚跟。但当他看到那些曾经的魏兵,现在正哼着沓中的民谣,把铁蒺藜埋进土里;看到刘老爹指挥着年轻人,把野蔷薇栽得整整齐齐,突然觉得这道防线不是用木头和泥土堆起来的,是用人心垒的。

夕阳西下时,一线天的黄旗降了下去。没过多久,狼女的白马回来了,马背上驮着三个被捆住的魏军斥候,其中一个的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是被野蔷薇的刺划破的。“就这三个,想摸进鹰嘴崖的屯田区。”狼女的银枪挑着个羊皮袋,“里面装着邓艾的密令,让他们查我们的烽燧数量。”

刘老爹走到斥候面前,拐杖轻轻敲了敲其中一个的腿:“你是陈仓来的吧?”老人的眼睛很毒,认出这斥候脚上的草鞋,是陈仓特有的编法,“去年秋收时,你娘还托人给你捎过棉衣,就在沓中的驿站。”

那斥候的脸“唰”地白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他确实是陈仓人,家里还有个老娘和没断奶的孩子,去年应征入伍时,老娘哭着把棉衣塞给他,说等他打完仗就回家种麦子。

姜维解开斥候身上的绳子:“你们可以走。”他指着武都的方向,“回去告诉邓艾,阴平道的烽燧不仅是用来防他的,更是用来护着这里的百姓种庄稼的。要是他敢再来捣乱,明年开春,他魏兵的粮田里,长的就不是麦子,是我们归义营的刀枪。”

三个斥候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噗通”一声跪下了。那个陈仓来的斥候从怀里掏出个绣着歪歪扭扭“平安”二字的荷包:“将军,我们不回去了!”他的眼泪掉在荷包上,“邓艾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上个月还把我们的军饷扣了一半,说是要给洛阳的大官送礼。”

望楼的铜铃又响了,这次是风从武都的方向吹来,带着股麦香。姜维知道,这是阴平道的土地在回应他们——只要在这里种下种子,无论是麦子还是希望,总会生根发芽。他让士兵给三个斥候松绑,指着远处的屯田区:“会种地吗?会的话,就留下帮忙,管饱饭。”

第一折的最后,夕阳把烽燧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守护着阴平道的巨龙。归义营的士兵们围着篝火唱歌,歌声里混着铜铃的响声,飘向远方的山道,告诉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这里有烽燧,有炊烟,有汉人的根。

第二折 奇兵夜袭破袭扰

武都的秋夜带着股寒意,露水打在帐篷上,像下了场小雨。邓艾坐在军帐里,手里的羊皮地图被他捏得皱巴巴的。当他听到派去的斥候不仅没带回情报,反而投靠了姜维的消息时,气得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瓷片溅到帐外,惊得巡逻的亲兵都停下了脚步。

“废物!一群废物!”邓艾的声音在帐里回荡,“连几个斥候都看不住,还让姜维收编了,传出去我的脸往哪搁!”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戳着阴平道的位置,“让师纂带两千人,今夜就出发,给我烧了姜维的屯田区,毁了他的烽燧,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帐外的师纂刚要领命,就被一个亲兵拉住。这亲兵是师纂的同乡,脸上还有块刀疤,是当年在沓中跟蜀军打仗时留下的。“将军,夜里走阴平道太险。”他压低声音,“上个月的秋雨让山道滑得很,不少地方还落了石,两千人走不快,要是被姜维发现了,就是瓮中之鳖。”

师纂的眉头皱了起来。他知道同乡说的是实话,阴平道的险峻他是领教过的,当年随邓艾偷渡阴平时,光是掉下山涧的士兵就有上百。但他更清楚,要是完不成邓艾的命令,自己这个先锋官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那就带一千人。”师纂咬了咬牙,“轻装简行,只带火把和干粮,不走大路,走山腰的樵夫道,天亮前一定要摸到姜维的屯田区。”他拍了拍同乡的肩膀,“你熟悉地形,带一队人在前头探路,事成之后,我在邓将军面前保举你当百夫长。”

同乡的刀疤抽了抽,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他转身去点兵时,袖子里掉出半块麦饼,是昨天从一个蜀军俘虏那里得来的,饼子上还留着麦粒的印记——是沓中特有的“硬面麦”做的,他娘在家也常做这种饼,说是耐饿。

深夜的阴平道,只有虫鸣和风声。师纂的一千人借着月光,在樵夫道上艰难前行。这山道比他们想象的更窄,最窄处只能容一人侧身过,道旁的灌木刮着士兵的铠甲,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有人在暗处盯着他们。

走在最前面的刀疤亲兵突然停住脚步,他的耳朵贴在石壁上,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水流声,这声音比平时大了不少,像是有人在上游堵了水。“不对劲。”他压低声音,“这‘响水涧’的水平时只到脚踝,现在听动静,至少涨到膝盖了,肯定是姜维的人做了手脚。”

师纂的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响水涧是通往屯田区的必经之路,要是水真涨了,他们要么绕远路,要么就得蹚水过去,无论哪种选择,都会耽误时间,甚至可能暴露行踪。

“绕路!”师纂咬了咬牙,“从‘乱石坡’走,那里虽然难走,但离屯田区更近。”他拔出佩刀,在石壁上刻了个记号,“让后面的人跟上,别掉队。”

乱石坡果然难走。满地的碎石被露水打湿,滑得厉害,不少士兵的草鞋都磨破了,脚底板被尖石划破,血珠滴在石头上,很快被露水冲淡。刀疤亲兵走在最前面,他的手在石壁上摸索着,突然摸到块松动的石头——这石头比周围的都新,像是刚被人挪动过。

“小心!”他刚喊出声,脚下的碎石突然塌陷,露出个深约丈许的大坑,坑底插满了削尖的木杆,杆尖上还沾着黑糊糊的东西,是桐油和粪便的混合物,闻着就让人恶心。走在他身后的两个士兵没来得及反应,“啊”的一声掉了下去,惨叫声很快就停了。

师纂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这是姜维的“陷阱坑”,《武侯兵法》里有记载,专门用来对付夜间行军的敌人。“撤!快撤!”他的佩刀挥舞着,想阻止士兵继续往前走,却发现已经晚了——周围的石壁后突然亮起无数火把,把整个乱石坡照得如同白昼。

“师纂!别来无恙啊!”姜维的声音从石壁上传来,带着股嘲弄的味道,“这乱石坡的坑,是用你丢下的魏军头盔当模具挖的,大小正好能装下一个人,还合身吗?”

火把的光芒中,归义营的士兵们从石壁后冲出来,手里的环首刀和长矛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张达带着一队人守住了坡顶,手里的滚石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师纂的人往上冲;狼女的羌骑则堵住了坡底,银枪和弯刀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墙,把退路封得死死的。

师纂的士兵们慌了神。有的想往回跑,却被后面的人挤得动弹不得;有的举起刀想反抗,却被归义营的士兵一刀劈倒;还有的干脆扔掉武器,抱着头蹲在地上——他们知道,这次是彻底栽了。

刀疤亲兵突然举起火把,对着石壁上的姜维大喊:“将军!我们投降!”他一把扯下自己的魏军铠甲,露出里面的粗布衣衫,“我是沓中人,我娘还在屯田区,我早就不想替邓艾卖命了!”

他的喊声像一道惊雷,震醒了不少士兵。有人认出他是陈仓来的刀疤脸,知道他说的是实话;有人想起自己在家乡的老娘和孩子,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还有人跟着喊起来:“我们投降!我们要回家种麦子!”

师纂气得浑身发抖,佩刀劈向刀疤亲兵:“叛徒!我杀了你!”却被对方灵活地躲开,火把往他脸上一扔,烫得他嗷嗷直叫。混乱中,归义营的士兵们冲下石壁,像砍瓜切菜一样收拾着剩下的魏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

当姜维的铁肢按住师纂的肩膀时,这员猛将突然瘫软在地。他看着满地的魏军尸体和投降的士兵,看着那些曾经属于自己的铠甲,现在被归义营的士兵穿着,突然明白自己输得有多惨——他输的不是兵力,是人心,是那些渴望回家种麦子的士兵的心。

天色蒙蒙亮时,战斗结束了。归义营的士兵们开始收拾战场,把受伤的魏军抬到山坳里包扎,把投降的士兵集中起来,给他们发了新的干粮——是月牙泉收获的土豆,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刀疤亲兵走到姜维面前,手里捧着个布包:“将军,这是从师纂怀里搜出来的。”布包里是邓艾给师纂的密信,上面写着:“烧毁屯田区后,嫁祸给羌人,挑起姜维和羌人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

姜维把密信递给狼女,狼女看完,银枪往地上一顿,枪尖差点把石头戳碎:“邓艾这老狐狸,真够阴险的!”她转身对身后的羌骑说,“把这密信给各个羌寨送去,让他们看看邓艾的真面目!”

朝阳升起时,归义营的士兵押着师纂和投降的魏军,往阴平道的屯田区走去。山道旁的陷阱坑里,师纂的士兵还在呻吟,归义营的士兵们放下绳索,把他们一个个拉上来——虽然是敌人,但都是汉人,没必要赶尽杀绝。

刀疤亲兵走在队伍最前面,他的脚步轻快,像是终于回到了家。他知道,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魏军的士兵,而是归义营的一员,是阴平道的守护者。他回头望了望乱石坡的方向,那里的火把已经熄灭,但他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熄灭——是汉人的骨气,是回家的希望。

第二折的最后,朝阳的光芒洒满了阴平道,把归义营的旗帜照得通红。屯田区的炊烟已经升起,飘来阵阵麦香,和士兵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写给土地和家园的歌。

第三折 谍影重重辨真伪

阴平道的屯田区里,冬麦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像给土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绿毯。归义营的士兵们和投降的魏军一起,在田埂上忙碌着,有的在浇水,有的在除草,还有的在修补被秋雨冲坏的水渠。刘老爹拄着拐杖,在田埂上慢悠悠地走着,时不时停下来,指点着年轻人哪里的水浇多了,哪里的草没除干净。

“刘老爹,您看这麦子长得咋样?”一个曾经的魏兵,现在负责看守水渠的小伙子,指着自家负责的地块,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这可是我用家乡的法子种的,比去年在武都长得好多了。”

刘老爹弯下腰,用手摸了摸麦叶上的露水:“不错不错。”老人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就是这水渠还得再挖深点,不然下大雨的时候,水会淹了麦子。”他指着不远处的山坡,“那里的黏土可以用来糊水渠,防漏,是当年诸葛亮教给沓中百姓的法子。”

小伙子点点头,拿起锄头就要去挖水渠,却被刘老爹拦住了。老人的眼睛盯着他的锄头——这锄头的木柄是新换的,上面的刻痕很特别,是雍州特有的“防滑纹”,但刻痕里的木屑还没磨掉,像是刚刻上去没多久。

“这锄头是哪来的?”刘老爹的声音很平静,手里的拐杖轻轻敲着田埂。

小伙子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说:“是……是从魏军那里缴获的,我看着好用,就换了个木柄。”

刘老爹没再追问,只是慢悠悠地说:“雍州的防滑纹刻得再好看,也不如沓中的顺手。”老人转身往别处走去,拐杖在田埂上留下的脚印,却比平时深了不少。

当天下午,刘老爹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姜维。“那小伙子有问题。”老人坐在姜维的军帐里,手里的拐杖在地上画着那个防滑纹,“雍州的刻痕都是顺时针的,他那把是逆时针的,是邓艾老家棘阳的手法,只有棘阳的铁匠才会那么刻。”

姜维的铁肢在桌上轻轻敲击着,眉头紧锁。他知道邓艾肯定会派间谍混进屯田区,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还伪装得这么好。“派人盯紧他。”姜维的声音很低,“别惊动他,看看他和谁联系,想干什么。”

张达主动请缨:“将军,让我去!”他拍着胸脯,“我在沓中混过,知道怎么跟这些屯田的打交道,保证不会露馅。”

接下来的几天,张达装作巡查水渠的士兵,天天往小伙子负责的地块跑。他故意和小伙子闲聊,聊家乡的麦子,聊打仗的经历,聊归义营的好处。小伙子起初很警惕,话不多,但渐渐地,在张达的热情攻势下,也开始放松了警惕,偶尔会问一些关于归义营布防和粮草储备的问题。

“我们的粮草可足了。”张达故意装作得意的样子,指着远处的粮仓,“光土豆就够吃半年,还有新收的麦子,磨成面粉,能做不少馒头。”他压低声音,“不过我听说,将军最近在发愁,因为粮仓的钥匙只有一把,万一丢了,可就麻烦了。”

小伙子的眼睛亮了一下,连忙问:“钥匙在哪?谁拿着呢?”

张达嘿嘿一笑:“当然是将军自己拿着,天天挂在腰上,睡觉都不摘。”他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不过我听说,刘老爹知道粮仓的备用钥匙藏在哪,好像是在他的拐杖里。”

小伙子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没再追问下去。当天晚上,张达就向姜维报告:“没错,他肯定是间谍!我一提钥匙,他眼睛都直了!”

姜维的心里有了数。他让刘老爹故意把拐杖忘在粮仓门口,自己则带着归义营的士兵,埋伏在粮仓周围的暗处,等着鱼儿上钩。

深夜的粮仓周围,静得只能听到风吹过麦浪的声音。那个小伙子果然出现了,他鬼鬼祟祟地溜到粮仓门口,左右看了看,见没人,就拿起刘老爹的拐杖,在手里翻来覆去地摸索着,想找到备用钥匙。

就在他快要把拐杖拆开的时候,姜维突然喊了一声:“动手!”埋伏在暗处的士兵们立刻冲了出来,把小伙子团团围住。

小伙子吓得魂飞魄散,手里的拐杖“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看着围上来的士兵,知道自己暴露了,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火折子,想往旁边的麦垛扔去——他的任务就是烧毁归义营的粮仓,制造混乱。

张达眼疾手快,一把夺过他手里的火折子,反手将他摁在地上。“小子,跟我玩这套,还嫩了点!”他的拳头在小伙子眼前晃了晃,“说!还有多少同伙?都藏在哪?”

小伙子的嘴很硬,咬着牙不说话。姜维走到他面前,铁肢轻轻抬起他的下巴:“我知道你是邓艾派来的。”他的声音很平静,“你要是说实话,我可以饶你一命,让你回家种麦子。要是不说,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小伙子的心里挣扎了很久,最终还是低下了头,说出了实情。原来,像他这样混进屯田区的间谍还有五个,都是邓艾从棘阳老家带来的亲信,他们的任务是摸清归义营的粮草储备和布防,然后在约定的时间,里应外合,烧毁粮仓和屯田区。

“约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姜维追问。

“后天夜里。”小伙子的声音很低,“到时候会有信号,是三长两短的哨声,从武都方向传来。”

姜维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让士兵把小伙子带下去,严加看管,然后对张达和狼女说:“我们就来个将计就计。”他的铁肢在地图上指着粮仓的位置,“后天夜里,我们把粮仓里的粮食转移到别处,让他们烧个空粮仓。同时,派一队人,顺着哨声的方向摸过去,端了他们的老窝!”

狼女的银枪在手里转了个圈:“将军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她转身就要走,却被姜维叫住了。

“等等。”姜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递给狼女,“这里面是硫磺粉和火折子,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就往上风处撒,烟大,能掩护你们撤退。”他看着狼女,“小心点,邓艾的人肯定不简单。”

狼女点点头,接过布包,转身离开了军帐。张达看着她的背影,挠了挠头:“将军,您对狼女也太关心了吧?”

姜维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在这乱世里,能并肩作战的都是兄弟,都值得珍惜。

后天夜里,阴平道的天空格外黑,连月亮都躲进了云层里。归义营的士兵们按照姜维的命令,悄悄把粮仓里的粮食转移到了预先挖好的地窖里,然后在粮仓里堆满了干草和树枝,看起来像真的有很多粮食一样。

三更时分,三长两短的哨声果然从武都方向传来。埋伏在粮仓周围的归义营士兵们屏住呼吸,等着间谍动手。没过多久,五个黑影从屯田区的各个角落溜了出来,手里都拿着火把,小心翼翼地靠近粮仓。

“动手!”随着姜维的一声令下,归义营的士兵们突然冲了出来,把五个间谍团团围住。这五个间谍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士兵们摁在了地上,嘴里塞了布,捆得结结实实。

与此同时,狼女带着一队羌骑,顺着哨声的方向摸了过去。在离屯田区不远的山坳里,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得很好的山洞,洞里有十几个魏军士兵,正准备发出第二遍哨声。

“杀!”狼女的银枪率先刺了出去,羌骑们紧随其后,冲进山洞,和魏军士兵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这些魏军士兵虽然顽强,但在羌骑的突然袭击下,很快就被制服了。

战斗结束后,狼女在山洞里搜出了不少东西:有邓艾给间谍的密信,有阴平道的详细地图,还有一些用来制造混乱的毒药和炸药。“这些东西可真够毒的。”狼女看着手里的毒药,皱起了眉头,“要是真被他们用了,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遭殃。”

当狼女带着缴获的东西回到军帐时,姜维正在审问那五个间谍。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这五个间谍终于低下了头,交代了邓艾的全部计划——除了烧毁粮仓和屯田区,他们还准备在阴平道的水源里下毒,让归义营的士兵和百姓中毒,失去战斗力。

“好险。”张达后怕地说,“幸亏我们发现得早,不然可就麻烦了。”

姜维的脸色很严肃。他知道,邓艾是个阴险狡诈的人,这次失败了,肯定还会想出别的办法。“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他对归义营的士兵们说,“从今天起,加强警戒,尤其是水源和粮仓,要派专人看守,不能出一点差错。”

朝阳升起时,归义营的士兵们把抓获的间谍和魏军士兵,押到了屯田区的广场上。周围的百姓和士兵们都围了过来,当他们看到那些毒药和炸药,听到间谍的交代时,都气得骂声连连。

“杀了他们!”一个老农激动地喊道,“这些狗东西,竟然想在我们的水里下毒,太不是人了!”

姜维拦住了激动的百姓们:“他们虽然有罪,但也是被邓艾逼的。”他看着那些低着头的间谍和魏军士兵,“我给你们一个机会,要么留下来,和我们一起种麦子,要么就回家,再也不要参与战争。”

大部分间谍和魏军士兵都选择了留下来。他们知道,归义营是真心为百姓着想,在这里,他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不用再担心打仗和死亡。那个从棘阳来的小伙子,也留了下来,他主动要求去看守水渠,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过去的错误。

第三折的最后,阳光洒满了屯田区的广场,百姓们和士兵们欢呼着,庆祝又一次挫败了邓艾的阴谋。粮仓的上空,飘起了袅袅炊烟,那是归义营的士兵们在做早饭,香喷喷的馒头味,飘得很远很远。

第四折 轻骑奇袭夺粮道

武都的粮草越来越紧张,邓艾的军帐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派去的间谍和袭扰部队都没了消息,不用说,肯定是被姜维给收拾了。邓艾看着桌上仅存的几袋麦子,眉头皱得像个疙瘩——这粮食,顶多够全军吃半个月了。

“将军,我们不能再等了。”师纂站在邓艾面前,脸上满是焦急,“再不想办法弄到粮食,士兵们就要哗变了!”他指着帐外,“昨天就有几个士兵偷偷跑了,说是要回雍州老家种麦子。”

邓艾的心里像被猫抓一样难受。他知道师纂说的是实话,可现在阴平道被姜维牢牢控制着,通往沓中的粮道也被堵死了,去哪里弄粮食呢?

“有了!”邓艾突然一拍大腿,眼睛亮了起来,“我们可以去抢祁山的粮库!”他指着地图上的祁山,“那里是蜀军的老粮仓,虽然诸葛亮死后就没怎么用了,但肯定还剩下不少粮食。而且祁山的守兵不多,只有几百人,我们派一支精锐去,肯定能得手!”

师纂的眼睛也亮了:“将军英明!”他连忙说,“让我去吧!我保证把祁山的粮食给您抢回来!”

邓艾摇了摇头:“不行,你刚吃了败仗,士气低落,不适合带队。”他想了想,“让牵弘去吧,他勇猛善战,手下的士兵也都是精锐,让他带五千人,务必在三天内拿下祁山粮库。”

牵弘接到命令时,正在军帐里擦他的佩刀。这把刀是他从一个蜀军将领手里缴获的,刀鞘上镶着宝石,锋利无比。“放心吧将军,”牵弘拍着胸脯,“不就是个祁山粮库吗?我保证给您连锅端了!”

当天下午,牵弘就带着五千人出发了。他们轻装简行,只带了三天的干粮和必要的武器,沿着祁山道,浩浩荡荡地往祁山方向赶去。牵弘骑着他的宝马,走在队伍最前面,心里美滋滋的——只要抢回粮食,邓将军肯定会重赏他,说不定还能升他的官。

可他不知道,姜维早就料到邓艾会打祁山粮库的主意。在抓获的间谍嘴里,姜维得知了祁山粮库的位置和守兵情况,就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祁山的动静。当探马报告说牵弘带着五千人往祁山赶去时,姜维立刻召集了张达和狼女。

“牵弘这是去抢祁山的粮食。”姜维指着地图上的祁山,“我们不能让他得逞。祁山粮库的粮食虽然不多,但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而且要是让邓艾抢到了,他的气焰会更嚣张。”

张达急了:“那我们赶紧派兵去守祁山啊!”

姜维摇了摇头:“不行,我们的兵力有限,要是分兵去守祁山,阴平道就空虚了,邓艾可能会趁机来偷袭。”他的眼睛转了转,想出了一个主意,“我们不如去劫牵弘的后路,断了他的粮道,让他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不战自溃。”

狼女的眼睛亮了:“将军这个主意好!”她主动请缨,“让我带羌骑去吧!我们熟悉地形,保证能把牵弘的粮道劫了!”

姜维点了点头:“好,就你去。”他从怀里掏出个地图,递给狼女,“这是祁山道的地形图,牵弘的粮队肯定会走‘落雁坡’,那里地势险要,适合埋伏。你带五百羌骑,在那里设伏,等粮队经过时,突然杀出,把粮食劫回来。”

他又对张达说:“你带一千归义营的士兵,在‘狼牙口’接应狼女,防止牵弘回援。要是牵弘真的回援了,你们就死死拖住他,给狼女争取时间。”

张达和狼女领命而去。姜维站在军帐里,望着祁山的方向,心里暗暗祈祷:一定要成功啊,这不仅关系到祁山的粮食,更关系到阴平道的安危。

狼女带着五百羌骑,日夜兼程,很快就赶到了落雁坡。这落雁坡果然名不虚传,两边是陡峭的山崖,中间只有一条窄窄的山道,是祁山道上最险要的地方之一。

“就在这里埋伏。”狼女指着山崖上的灌木丛,“大家都藏进去,把马拴好,别发出动静。等粮队过来,听我的号令再动手。”

羌骑们纷纷下马,钻进灌木丛里,手里的弯刀和银枪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狼女也藏在一棵大树后面,眼睛死死盯着山道的入口,等着粮队的到来。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车轮声。狼女的精神一振——来了!她示意羌骑们做好准备。

很快,一支长长的粮队出现在山道上。大约有两百多辆马车,每辆马车上都装着鼓鼓囊囊的麻袋,不用问,里面肯定是粮食。粮队的前后,各有一百多个魏军士兵护卫着,手里拿着刀枪,警惕地看着四周。

“果然不少粮食。”狼女的心里暗暗高兴。她等粮队走到山道中间,离两边的山崖最近的时候,突然举起银枪,大喊一声:“杀!”

藏在灌木丛里的羌骑们立刻冲了出来,像一群下山的猛虎,扑向粮队。魏军士兵们猝不及防,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羌骑的弯刀砍倒在地;有的想反抗,却被羌骑的银枪挑飞;还有的干脆扔掉武器,抱头鼠窜。

粮队的领队是个满脸横肉的校尉,他挥舞着大刀,想组织士兵抵抗,却被狼女盯上了。狼女的银枪像一条银蛇,直取校尉的咽喉。校尉连忙举刀格挡,“当”的一声,大刀被银枪震得嗡嗡作响。狼女趁机一脚踹在他的胸口,把他踹倒在地,银枪紧接着刺了下去,结果了他的性命。

没了领队,魏军士兵们更加混乱,很快就被羌骑们收拾干净了。狼女看着满地的粮食,脸上露出了笑容:“快,把粮食搬到我们的马背上,能搬多少搬多少!”

羌骑们立刻行动起来,把马车上的粮食往自己的马背上搬。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不好,是牵弘的援兵!”一个羌骑大喊道。

狼女的脸色一变,她知道,牵弘肯定是发现粮队被劫,派兵回援了。“快,加快速度!”她对羌骑们喊道,“能搬多少是多少,剩下的烧了,不能留给他们!”

羌骑们加快了速度,把能搬的粮食都搬上了马背。狼女看着剩下的粮食,咬了咬牙,从怀里掏出硫磺粉和火折子,撒在粮食上,点燃了火。

很快,熊熊大火就烧了起来,把剩下的粮食都吞没了。狼女看着大火,对羌骑们说:“走!我们撤!”

她们刚走出落雁坡,就遇到了张达带着的归义营士兵。“怎么样?得手了吗?”张达连忙问。

“得手了!”狼女笑着说,“抢了不少粮食,剩下的也烧了,没给牵弘留下一粒。”

张达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们快回阴平道,免得夜长梦多。”

可他们刚走没多远,就被牵弘带着的魏军追上了。原来牵弘得知粮队被劫,气得暴跳如雷,亲自带着三千人回援,正好在半路上遇到了他们。

“站住!把粮食留下!”牵弘骑着马,挥舞着大刀,大喊道。

张达把狼女护在身后:“你带粮食先走,我来挡住他们!”

狼女摇摇头:“不行,要走一起走!”

张达急了:“别废话!这是将军的命令!你把粮食带回阴平道,比什么都重要!”他对归义营的士兵们喊道,“弟兄们,跟我上!让魏军看看我们的厉害!”

归义营的士兵们纷纷举起刀枪,冲向魏军。牵弘的魏军虽然人多,但归义营的士兵们个个奋勇当先,打得魏军连连后退。

狼女看着张达和归义营的士兵们,眼里含着泪水。她知道张达说得对,粮食比什么都重要。“张达,你保重!”她大喊一声,带着羌骑和粮食,转身往阴平道的方向跑去。

张达看着狼女的背影,露出了一丝微笑。他挥舞着大刀,和归义营的士兵们一起,继续和魏军厮杀。虽然他们人少,但士气高昂,硬是把魏军挡在了原地,给狼女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当狼女带着粮食回到阴平道,向姜维报告情况时,姜维的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好样的!”他拍着狼女的肩膀,“你们立了大功!”

没过多久,张达也带着归义营的士兵们回来了。虽然不少人受了伤,但没人阵亡,还缴获了不少魏军的武器。

“牵弘那小子被我们打怕了,不敢再追了。”张达得意地说,“他肯定没想到,我们这么点人,能挡住他三千大军。”

姜维笑着说:“不是我们厉害,是他们心虚。邓艾粮草不足,士兵们早就不想打仗了,哪有我们归义营的士气高。”

当天晚上,阴平道的屯田区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归义营的士兵们和百姓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吃着新抢回来的粮食做的馒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姜维站在篝火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邓艾肯定还会再来。但他有信心,只要归义营的士兵们团结一心,百姓们支持他们,就一定能守住阴平道,守住这片土地。

第四折的最后,篝火越烧越旺,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歌声和笑声在阴平道的夜空中回荡,像一首写给胜利和希望的歌。

第五折 泉边盟约待战机

祁山粮道被劫的消息传到武都,邓艾气得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他把军帐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嘴里不停地骂着:“姜维!我跟你势不两立!”

师纂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他知道邓艾现在正在气头上,谁说话谁倒霉。

过了好一会儿,邓艾的气才消了一些。他瘫坐在椅子上,看着空荡荡的粮袋,眼神里充满了绝望。“完了,一切都完了。”他喃喃地说,“没了粮食,别说攻打阴平道了,我们能不能活着回到洛阳都不一定。”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通报声:“将军,羌寨的首领派人来了,说有要事求见。”

邓艾皱了皱眉头:“羌人?他们来干什么?”他想了想,“让他们进来。”

很快,一个穿着羌人服饰的使者走进了军帐。这使者身材高大,脸上画着羌人的图腾,手里拿着一把弯刀。“邓将军。”使者的汉语说得不太流利,但还算清晰,“我们首领让我来问你,想不想和我们合作?”

邓艾的眼睛亮了一下:“合作?怎么合作?”

使者说:“我们首领知道你现在缺粮食,我们羌寨有不少粮食,可以卖给你。但我们有个条件,你要帮我们打败姜维。”他顿了顿,“姜维最近和我们的一些羌寨走得很近,我们首领担心他会吞并我们的地盘,所以想和你联手,先除掉他。”

邓艾的心里打起了算盘。他知道羌人有很多粮食,要是能和他们合作,解决了粮食问题,就有希望打败姜维。而且羌人勇猛善战,要是能让他们出兵,胜算就更大了。

“好!”邓艾立刻答应下来,“我可以帮你们打败姜维,但你们也要保证,给我们足够的粮食。”

使者点了点头:“没问题。我们首领说,只要你能打败姜维,我们不仅给你粮食,还可以归顺魏国,年年向你们进贡。”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这是我们羌寨的位置和姜维的布防图,希望能帮到你。”

邓艾接过地图,心里乐开了花。他觉得自己终于有救了,只要和羌人合作,一定能打败姜维,夺回阴平道。

使者走后,师纂担心地说:“将军,羌人会不会有诈?他们向来反复无常,不可信啊。”

邓艾不以为然地说:“放心吧,他们现在也怕姜维,和我们合作,对他们有好处,不会有诈的。”他指着地图,“我们就按这个计划,和羌人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阴平道!”

可邓艾不知道,这个羌人使者其实是狼女安排的。狼女早就料到邓艾会打羌人的主意,所以提前和几个友好的羌寨商量好,派了这个使者去迷惑邓艾,想引他出来,然后一举歼灭。

当使者把邓艾的反应告诉狼女时,狼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邓艾果然上钩了。”她立刻把消息告诉了姜维。

姜维召集了张达、狼女和几个羌寨的首领,在月牙泉边举行了一场秘密会议。“邓艾已经相信了我们的计谋。”姜维指着地图,“他会在三天后,带着大军,和羌人‘使者’约定的地点汇合,然后一起攻打阴平道。我们就在他们汇合的地方设伏,一举歼灭他们。”

一个羌寨首领说:“我们可以派一些人,假装和邓艾合作,把他引到‘断魂谷’。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适合打埋伏。”

姜维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他对狼女说,“你带羌骑,埋伏在断魂谷的两侧山崖上,等邓艾的大军进入谷中,就用滚石和箭雨袭击他们。”

他又对张达说:“你带归义营的士兵,埋伏在断魂谷的入口,等邓艾的大军进去后,就堵住入口,不让他们出来。”

最后,姜维对羌寨首领们说:“请你们派一些人,假装和邓艾合作,把他引到断魂谷。记住,一定要小心,别露出马脚。”

羌寨首领们纷纷点头:“放心吧,我们会办好的。”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开始行动起来。月牙泉边,归义营的士兵们和羌人们忙着准备武器和粮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将军,这次我们一定能打败邓艾。”张达信心满满地说。

姜维看着月牙泉的泉水,若有所思地说:“但愿如此。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邓艾毕竟是个老将,诡计多端,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

三天后,邓艾果然带着大军,如期来到了和羌人约定的地点。他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成功了。

“使者呢?怎么还没来?”邓艾有些不耐烦地问。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邓艾以为是羌人来了,连忙让人准备迎接。可走近了才发现,来的不是羌人,而是姜维的归义营士兵。

“邓艾!你中计了!”姜维的声音从队伍前面传来,带着一股嘲弄的味道,“羌人是不会和你这种阴险狡诈的人合作的!”

邓艾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心里充满了悔恨和恐惧。“快!撤退!”他大喊道,想带着大军逃跑。

可已经晚了。断魂谷的两侧山崖上突然滚下无数巨石,砸得魏军士兵人仰马翻。狼女带着羌骑,从山崖上冲下来,银枪和弯刀像死神的镰刀,收割着魏军士兵的生命。

张达带着归义营的士兵,堵住了断魂谷的入口,把魏军的退路封得死死的。魏军士兵们被夹在中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等死。

邓艾看着眼前的惨状,知道自己彻底失败了。他拔出佩刀,想自刎谢罪,却被身边的师纂拦住了。“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冲出去,还有希望!”

邓艾看着师纂,摇了摇头:“没用了,我们冲不出去了。”他放下佩刀,闭上眼睛,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邓艾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邓艾和师纂被活捉,成了归义营的俘虏。归义营的士兵们和羌人们欢呼着,庆祝这场决定性的胜利。

月牙泉边,姜维看着被押过来的邓艾,心里感慨万千。他走到邓艾面前,说:“邓艾,你输了。”

邓艾睁开眼睛,看着姜维,苦笑了一下:“是啊,我输了。我输得心甘情愿。”他顿了顿,“你比我强,你懂得如何赢得人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姜维说:“我不是要你的命,我只是想让你明白,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和平和合作,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看着邓艾,“如果你愿意,可以留下来,和我们一起种麦子,为这片土地做点贡献。”

邓艾看着月牙泉边忙碌的归义营士兵和羌人,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里突然有了一丝触动。他点了点头:“好,我留下来。”

第五折的最后,夕阳的光芒洒在月牙泉上,把泉水染成了金色。归义营的士兵们和羌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庆祝这场胜利。邓艾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真正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不是战争和权力,而是和平与安宁。

阴平道的烽燧依旧矗立在山道旁,铜铃在风中“叮铃铃”地响着,像是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屯田区的冬麦长势正好,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姜维站在月牙泉边,望着远方的群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守护好这片土地,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他,姜维,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这份希望,直到最后一刻。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网游:重生后,我建立天下第一村煮酒点江山重生九零做团宠诸天中间商农夫凶猛终章【残梦幽影】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历史科代表重生之王妃太嚣张终止暗恋后,傅总对我死缠烂打贷灵神豪从绑定女友开始悠然山村全民游戏:开局极夜荒野求生七零找个队长老公,生活甜蜜蜜重生74:我在东北当队长凤鸾九霄我巅峰第一修个仙很合理吧陆沉周若雪全文阅读
经典收藏崇祯是我老丈人!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穿越古代:倾城萱王妃(完结)维多利亚的秘密兴元之大宋科技兴国高冷王爷对上冷情军医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十七世纪富二代开元情诗与剑榜山河血吾父朱高煦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吸血亲王的甜蜜宠物超神学院之我是天使凉冰天云大陆之唐天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
最近更新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大唐躺平王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北宋第一狠人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冰临谷清宫秘史十二章水浒之往事随风衣冠谋冢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笔架叉将军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作家小郭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txt下载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最新章节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