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仆少好学问,自六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求得而不观者也。
译文:
我年轻时喜好学习求知,除了六经之外,诸子百家的着作,没有听说过却不去探求、探求到了却不去阅读的。
注解:
仆:古人谦称,可译为“我”,是韩愈自称。
六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古代士人学习的核心典籍。
百氏之书:即诸子百家的着作,此处泛指儒家经典之外的各类学术典籍。
闻而不求、求得而不观:两个并列结构,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求与阅读,体现韩愈年轻时的求知态度。
原文:
然其所志,惟在意义所归。
译文:
但是我追求的目标,只在于(书中)思想义理的核心所在。
注解:
所志:“志”此处指志向、追求的目标,“所志”即“所追求的(事物)”。
意义所归:“意义”指书本中的思想、义理,“所归”指核心、主旨,合起来指思想义理的关键核心。
惟在:“惟”表限定,可译为“只在”,突出韩愈求知时对“义理”的专注,而非其他方面。
原文:
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未尝一得其门户。
译文:
至于有关礼乐制度的具体名称、数目与仪节,以及阴阳学说、地理、天文星象、医药方剂类的书籍,我从未找到过入门的途径。
注解:
礼乐之名数:“礼乐”指古代礼仪与音乐制度,“名数”指具体的名称、数目、等级规范及仪节细节,是礼乐制度的具体体现。
阴阳土地、星辰方药:分指四类知识领域,“阴阳”即阴阳五行学说,“土地”指地理学,“星辰”指天文星象学,“方药”指医药方剂学。
未尝一得其门户:“未尝”即“从未”,“门户”比喻入门的途径、方法,此句体现韩愈求知的侧重点,对技术类、术数类知识并未深入钻研。
原文:
虽今之仕进,不要此道。然古之人未有不通此而为大贤君子者也。
译文:
虽然如今求取功名仕途,不需要依靠这些学问。
但是古代的人,没有不通晓这些学问却能成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贤士君子的。
注解:
仕进:指通过科举或举荐等方式进入仕途、求取功名,是古代士人常见的人生路径。
不要此道:“要”此处指依靠、需要,“此道”代指前文提到的“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类学问,说明当时仕途对这类知识的需求较低。
大贤君子: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贤能之人,是古代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推崇,韩愈此处通过古今对比,暗含对古代士人全面学识的认可。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一、主要内容
《命理探源》“议论三十二则”核心是对传统命理学说的系统性梳理与辩证议论,核心内容可概括为4点:
1. 阐释命理的本质:明确命理并非绝对“宿命论”,而是以人先天生辰八字为基础,结合五行生克、干支互动形成的“先天格局”,同时承认后天环境、个人行为对命运的影响。
2. 规范命理推算原则:强调推算需遵循“整体统筹”逻辑,反对单一依据某一干支、神煞下结论,要求结合五行旺衰、十神配置、大运流年等综合分析,杜绝主观臆断。
3. 指出命理实践的误区:批判部分从业者“故弄玄虚”“牵强附会”的做法(如过度依赖冷门神煞、忽视命局整体平衡),也提醒求测者避免“沉迷命理、放弃主观努力”的极端心态。
4. 明确命理的伦理边界:提出命理师需秉持“正直客观”的职业操守,不可借命理恐吓、诱导他人;同时强调命理的核心价值是“知命而安命”,而非“改命投机”。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命理探源【译注】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