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南明蓠惑

首页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一戟平三国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赵氏虎子曹操穿越武大郎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一个人的抗日2寒门枭士抗战之铁血狙击手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南明蓠惑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全文阅读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txt下载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0章 世界很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洋鬼子的语言....可以说将后世的汉家儿郎们折腾得死去活来,有时候唐仨仁甚至会想,要是能够穿越到大秦时期或许好一些,比起老朱,那位迷人的老祖宗才是真正的不会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被异族的文字折磨。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如果不是大明之后的那个异族统治,洋鬼子的语言也没有机会成为世界的主流,华夏的文字,虽然依旧博大精深,却似乎在后世逐渐被边缘化。

唐仨仁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自己虽然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但想要改变某些进程,还得看这些统治者,也就是眼前这两父子。

但目前有一个最大的硬伤,就是老朱的“小农意识”,历史哪怕等到老朱寿终正寝的那天,依然还是停留在大明这一亩三分地上,直到后来的永乐大帝,才算是将整个大明真正的推向了世界的巅峰时期。

只可惜现在的“永乐judy”还是个半大小子,这个时候好像还没有去自己的封地,还要等几年后吧,现在的洪武三年,十年之后燕王正式去了北平,当时燕王二十一岁,也就是说现在的朱棣才十一岁...

“老朱啊,你说要是你知道这世界有多大那该多好啊。”唐仨仁感慨地说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向往。

老朱闻言,哈哈一笑,酒意也上来了,拍了拍唐仨仁的肩膀:“仁伢子,这天下能有多大?中原之地占据着世界的中心。咱们大明占着世界最好的一块地方,这世界再大又能怎么样?北元才是咱们的心腹大患,对了,还有东边大海那一头,是东瀛倭国,一群矮子罢了,平时就喜欢跑咱们沿海搞一些骚扰,改明儿咱直接把海禁了,让这些矮子连生活的机会都没有....”

唐仨仁嘴角微微一抽,这就是老朱的局限性,当然不是说他不好,而是他的眼里,目前只有老朱家的江山,或许再过些年,老朱才会有“汉家为世界最强”这种念头,血性啥的,做为开国皇帝老朱是有的。

其实在后世所有人眼里,华夏最伟大的人,当然是那位自潇湘之地走出来的绝世人物,没有之一,之后才是历史上的祖龙,第三是大唐帝国的那位,老朱勉强算是第四或者第五,因为他跟自己的儿子永乐在历史上的评价有些不分上下。

但无论如何,老朱都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他一手缔造了大明王朝,让华夏民族于这个时空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尽管他的眼界有所局限,但他的雄心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却是无人能及的。

唐仨仁心中暗自思量,若是能让老朱看到后世华夏的繁荣昌盛,他或许会更加自豪和欣慰吧。

“我来自哪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朱你这一家子有机会让后世人不用学那些红毛鬼子的洋文。”

轻声嘀咕了一句,老朱听了有些疑惑,那些红毛鬼子的语言?凭啥让大明人去学,最多是让礼部的人安排一两个翻译就足够了,那些人的语言,哪里配让大明人学习!

朱标也是一阵疑惑,随即想到前些日子遇到的那个“汤瑞”。

“你的意思是说,在遥远的西边,有着红毛鬼子们的国家?他们不是一直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吗?什么时候他们有资格要求我大明人学他们的语言了?”

这不是说大明的太子盲目自大,而是这个时期,西边那帮小地方来的人,贵族还好,底层人确实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比之奴隶还不如。

“落后就要挨打....”

唐仨仁借着酒意,这么说了一句,老朱还算清醒,自然听到了这句话,眉头微微皱了皱,朱标早醉倒了,这家伙的身体变好了不假,但酒量啥的,似乎还不如唐仨仁。

“老朱,世界很大,真的很大,以后你不想去看看,也可以让你的儿子们去看看,将他们分封到世界各地....让日月光芒所照之地,皆为我汉土.....”

老朱知道,唐仨仁同样是真的醉了,这酒是好酒,劲道也足够大,就是这两年轻人酒量还得练啊。

甩了甩头,老朱记住唐仨仁的两句话了,“落后就要挨打....”“让日月光芒所照之地,皆为我汉土....”

不管唐仨仁从哪里冒出来的,身世如何,老朱是最不在乎出身了,有这两句话在,老朱就明白,这年轻人的心里装着大明,装着汉家,这就足够了。

老朱默默在心里思量,大明初建,百废待兴,百姓们刚从战乱中解脱出来,正需要休养生息。

“老朱,大明不能落后于这个时代,我汉家的子孙,再也不要受那‘挨打’之苦。这就是我来这里的目的,我是汉人....”

老朱看向已经醉倒的唐仨仁呢喃着一些话,他眼神中多了一份欣赏与期待,或许从这个时候开始,老朱对这个年轻人算是稍微放下了戒备之心,因为这年轻人或许真的能给大明,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两个多月时间,第一批红薯成熟,它的到来,给唐家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这不仅仅是因为红薯作为一种高产作物,能够大大缓解村民们的粮食问题,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新的希望,一种改变命运的可能。

唐仨仁看着村民们忙碌着将红薯苗再次栽种到田地里,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他知道,这些红薯苗,现在叫“洪薯苗”,绝对是唐家铺甚至未来整个大明起飞的关键因素之一。

肖伊人,在近两个月的忙碌中展现出了她温柔而坚韧的一面。她不仅帮忙整理红薯苗,还耐心地教导村民们如何科学种植,如何提高产量。她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仿佛能够驱散所有的疲惫与困难。

有她如此,肖家在唐家铺也算是彻底站住了根脚,唐仨仁对于这位似水女子印象极好,偶尔也会找机会接近一番,可以说全村的人都看着这一对,全村的人比唐仨仁和肖伊人都着急,同时肖伊人也察觉到了,唐仨仁明明是挺喜欢她的,却又似乎是在刻意的疏远她。

洪武四年悄悄到来,刚过大年初三,老朱就带着一家子跑到唐家铺来了,因为洪武三年时,唐仨仁让全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住上了砖瓦房,有条件的一户一栋,条件稍差的也是三五户人家一起建个砖瓦小院,之后再也不用担心会因为房子透风而冻死人了。

加上红薯初步收获了一波,虽然还没能全面铺开种植,但也离推广全国只差老朱的一封圣旨了,有这神物在手,唐家铺这个冬天完全可以大大咧咧的度过了。

“元宵一过去,徐达就要率军北上了,这一次定要让北方鞑子亡族灭种不可....”

老朱刚进唐仨仁的小院子,就学着唐仨仁蹲坐在一处火炉面前,这小院近期又扩建了不少地方,是朱标特意要求的,说是方便他一家子过来住,因为再过一年时间,朱标的媳妇准备过门了,到时候如果这里没个宽点的厢房那可不行。

最开始老朱的计划是一步一步吞食北元的实力,多打几次,总能在自己在位期间根除北元,事实上后来老朱还真就这么干的,洪武二十一年时,蓝玉率军北上,在捕鱼儿海彻底灭了北元的势力。

但是现在,自从听了唐仨仁那番“酒话”之后,老朱动了一些心思,若是能够早一些将北元弄没了,或许更好,而且老朱在唐家铺看到了这个想法实现的希望。

首先是新的大炮投入使用,同时炼铁技术的提升,意味着大明将士的着甲率更加高了,最最关键的是,洪薯的出现。

开春,唐家铺的第二波洪薯一收获,就能够真正的推广种植了,然后徐达在北上这段时间里,大明完全可以收获第三波洪薯,配合去年开始推广的新稻谷收成,别说支撑徐达打一个北元,就算是让徐达学一下当年那啥“封狼居胥”冠军侯,估计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正史上老朱的每次北征,其中多数都是因为供给跟不上最终不得不退兵,现在不一样了,武器改良了不少,防具提升了不少,最难为继的粮草问题,很快能够得到解决。

至于洪薯的推广会遭到各世家乡绅的抵制,老朱是谁?你抵制一下试试?就算真被抵制了,老朱大不了让徐达带着边军屯半年的洪薯,照样能够打出该有的效果来。这不还有唐家铺么,现在唐家铺的人口超过万人,能种植的地方都快要赶上一个小点的县了,万亩旱地全种洪薯,想想都刺激啊。

听着老朱的想法,唐仨仁倒没有提什么意见,他对古人打仗一事完全是个门外汉,就不瞎提意见了,一句话,唐家铺开春收获的红薯,除了必留的种外,其余优先供应北征军。

喜欢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工作是花钱漫威之神级法师我巅峰第一修个仙很合理吧重生后肆爷他嗜妻如命贷灵权财末世:洗劫海外万亿物资我无敌了悠然山村与南宋同行乡村神医全民游戏:开局极夜荒野求生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开局就长生,可我咋是奴隶啊世界第一宠:财迷萌宝,超难哄(你是我戒不掉的甜)从洪荒开始到诸天万界神豪从绑定女友开始红色仕途战天地球唯一修士开局偶像成为内娱白月光
经典收藏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高冷王爷对上冷情军医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黄沙百战穿金甲崇祯是我老丈人!制霸大宋之奸臣传嫡女狂妃醉枕江山穿越明朝小王侯抗战之重整河山行道:兵道王妃本狂妄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吸血亲王的甜蜜宠物许你盛世安宁带个手机回汉朝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异域之星球领主
最近更新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清宫秘史十二章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命理探源【译注】王伦逆天改命称帝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大明权谋录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庆熙风云录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南明蓠惑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txt下载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最新章节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