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这天,杭州总院的 “江南药膳公益基金” 揭牌仪式格外热闹。朱雀街街坊、京郊农户代表、受资助的贫困学子,还有各地分店的掌柜都来了,庭院里摆着公益课的成果展 —— 有学员手写的药膳笔记,有贫困家庭送来的感谢信,还有孩子们画的 “我最喜欢的药膳” 图画,满是温情。
“设立公益基金,是想让药膳的温暖能一直延续下去。” 软桃站在揭牌台前,手里拿着基金章程,“基金的资金来源有三部分:桃记各分店每年盈利的 5%,我和萧璟渊的私人捐赠,还有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这些钱,会全部用在三个地方:一是免费发放公益课食材包,二是资助贫困学子学习药膳,三是补贴下乡教学的交通与物资费用。”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京郊农户代表王大叔站起来,激动地说:“去年软桃姑娘收购我们的羊肉做边关暖膳,让我们多赚了不少钱!现在又设基金帮贫困孩子,真是心善!我们农户也想捐点钱,尽份力!”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沓钱,递给基金管理员,其他农户也纷纷响应,场面格外感人。
软桃眼眶有点红,走下台握住王大叔的手:“谢谢您,王大叔。基金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有你们的支持,才能帮到更多人。”
基金首批资助了 10 名贫困学子,其中 12 岁的林小夏是软桃亲自选定的。小夏的父亲生病,母亲靠打零工维持家用,却一直想学药膳,说 “想做药膳给爸爸补身体”。软桃第一次见到小夏时,她正蹲在公益课教室外,偷偷看学员们煮药膳,眼神里满是渴望。
“小夏,这是你的入学通知书。” 软桃把通知书递给小夏,还有一套新的厨具和《江南药膳集》,“以后你就在杭州总院学习,学费、生活费都由基金承担,还能跟着张师傅、李院判学本事。”
小夏接过通知书,眼泪掉在纸上,哽咽着说:“谢谢苏姐姐,我一定会好好学,以后做最好的药膳,给爸爸补身体,还要帮更多像我家一样的人。”
基金的管理格外严格,软桃特意成立了监督小组,成员包括朱雀街的张老板、刘老板,还有学堂的优秀学员,每月公开账目,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实处。有次,管理员误将一笔资助款延迟发放,监督小组立刻召开会议,督促管理员道歉并补发,还在基金公告栏上公示处理结果,软桃说:“基金是大家的信任,不能有一点马虎,只有公开透明,才能走得长远。”
受资助的学子们在总院学习格外刻苦。林小夏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刀工,从切姜片、剥莲子开始,手指被刀划破了也不放弃,只是用布条缠好继续练;另一名学子陈阳则喜欢研究药膳创新,经常在课后留在厨房,尝试用便宜的食材做滋补膳,比如用冬瓜和虾皮做 “冬瓜虾皮汤”,既省钱又营养。
软桃常去教室看他们,有时还会陪他们一起煮药膳。有次,小夏煮的当归羊肉汤有点淡,软桃没有责怪,而是教她 “尝味定咸淡” 的小技巧:“煮到一半时,用勺子舀一点汤尝,不够咸就少加点盐,慢慢调整,多试几次就有经验了。” 小夏跟着学,第二次煮的汤就刚刚好,她兴奋地端给软桃尝,软桃笑着说:“进步很快,以后肯定能成为厉害的药膳师傅。”
基金成立半年后,首批受资助的学子已经能独立完成基础药膳制作,有的还跟着学员去乡村做公益课助教,教村民做 “小米红枣粥”“萝卜虾皮汤”。林小夏教一位老奶奶做鸡蛋羹时,耐心地帮奶奶把鸡蛋打散,说 “奶奶,您慢点搅,别洒出来”,像极了当初软桃教她的样子。
软桃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公益基金不仅是资助学子,更是传递一种信念 —— 用心做药膳,用爱暖人心。就像萧璟渊说的:“你播下的是温暖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满世界的花。”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