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杭州总院迎来了首届 “江南药膳文化节”。前几天,软桃和萧璟渊就带着学员们忙开了 —— 庭院里搭起了红色的彩棚,棚下摆着各地分店的招牌菜;典籍陈列区重新布置,《江南药膳集》各版本整齐地摆放在玻璃柜里,旁边还放着母亲的旧食谱手稿;实践体验区的灶台上,干净的砂锅、新鲜的食材早已准备妥当,就等游客们来体验。
文化节第一天,天刚亮,杭州总院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从洛阳、扬州赶来的老客,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从西域来的访客,阿依木也带着他的团队来了,手里举着 “江南西域药膳一家亲” 的小旗子,格外显眼。
“欢迎大家来参加江南药膳文化节!” 软桃穿着浅粉色的衣裙,站在主舞台上,手里拿着话筒,“今天的文化节有三个环节:‘药膳品鉴’‘技艺展演’‘典籍解读’,希望大家能在这里尝到江南的味道,感受到药膳的魅力。”
话音刚落,品鉴区就热闹起来。各地分店的掌柜们亲自掌勺,洛阳分店的林阿妹带来了 “宫廷版当归羊肉煲”,肉质软烂,香气扑鼻;扬州分店的周虎做了 “蟹黄春笋羹”,鲜得让人忍不住想多喝一碗;北方分店的李石头则带来了 “山药羊肉粥”,温热的粥下肚,暖得浑身舒服。
游客们拿着品鉴券,从一个摊位吃到另一个摊位,脸上满是满足。有个小朋友吃完 “桃花酥”,拉着母亲的手说 “妈妈,这个好甜,我还要吃!” 母亲笑着说 “这是江南的桃花酥,用新鲜的桂花做的,咱们买一盒带回家好不好?”
技艺展演区,传承班的学员们正在表演 “药膳雕花”。学员赵宇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在胡萝卜上轻轻雕刻,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桃花就出现了;学员李薇则用南瓜雕刻成小灯笼,里面还放着 LEd 灯,点亮后格外好看。游客们围在旁边,拿出手机拍照,时不时发出 “哇” 的赞叹声。
“大家看,雕刻的时候要注意力度,胡萝卜比较脆,太用力会断,太轻又刻不出形状。” 赵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还邀请游客上台尝试。有个大爷上台后,手抖得厉害,赵宇耐心地帮他调整姿势,教他 “先画个轮廓,再慢慢刻”,大爷终于刻出一朵不太规整的桃花,开心地说 “这辈子第一次做这个,太有意思了!”
典籍解读区,软桃坐在桌子后面,面前放着《江南药膳集》终极版的样书,正在给游客们讲背后的故事。“这一页是我母亲的旧食谱手稿,上面写着‘春笋要选晨露未干的,煮出来更嫩’,这是她一辈子的经验;这一页是西域弟子阿依木的创新方‘葡萄干莲子羹’,把江南的莲子和西域的葡萄干结合,味道很特别。”
游客们听得认真,有个做餐饮的老板问 “苏姑娘,我想把江南药膳引进我的店里,您有什么建议吗?” 软桃笑着说 “最重要的是初心,用新鲜的食材,用心去做,不管在哪里,都能让客人尝到真诚的味道”。
下午,萧璟渊邀请的京城戏班开始表演 “江南药膳主题戏”。戏里讲的是软桃从江南来京城,带着母亲的食谱开桃记,遇到萧璟渊,一起克服困难,传扬药膳的故事。演员们的表演生动形象,台下的游客们看得入迷,有的还跟着剧情擦眼泪。
戏演完后,萧璟渊走上台,笑着说 “谢谢大家来参加文化节,江南药膳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温暖的传递。以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文化节,欢迎大家常来杭州总院,尝尝药膳,聊聊故事”。
文化节持续了三天,每天都人气爆满,累计吸引游客超十万人次。离开的时候,游客们手里都提着桃记的药膳礼盒,有的还拿着学员们雕刻的药膳雕花,脸上满是不舍。阿依木对软桃说 “这个文化节太成功了!我要把这个模式带回西域,也办一场‘西域江南药膳文化节’”。
软桃看着满院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自己刚从江南来京城时,只是想守住母亲的小馆,没想到现在能把江南药膳做成一种文化,吸引这么多人来关注。萧璟渊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你做到了,不仅传扬了药膳,还传递了温暖,这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承。”
夜色渐浓,杭州总院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映着满院的桂花,也映着两人的笑脸。软桃知道,这场文化节不是结束,而是江南药膳文化传播的新开始,以后会有更多人知道江南的味道,知道药膳里的温暖与真诚。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