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澈凌晨五点就醒了,翻个身爬起来,洗漱完揣了两个肉包,骑着电动车往厂里赶。今天供应商要送新搅拌罐,还得提前把货整理好,不能耽误事。
不到六点,阿澈就到了厂区门口。远远就看见王小虎和李根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两人手里都拎着工具,看样子是准备帮忙卸机器。“老板,早!”两人齐声喊。
“早,你们来得挺早。”阿澈掏出钥匙开门,“供应商说八点左右送货到,咱们先把今天要送的货搬到门口,等机器到了,一起卸。”
“好嘞!”王小虎应着,拉着李根就往仓库走。今天要送城南超市六十箱,城西便利店十五箱,还有散户张姐的十箱烧烤味,总共八十五箱货,都码在仓库角落,贴着标签。
三人一起动手,把货一箱箱搬到厂房门口,按送货地址分好堆,用绳子轻轻绑住,防止倒了。刚搬完,孙超、老林也到了。老林一进门就问:“新机器啥时候到?我先看看场地够不够。”
“估计八点左右,就在原来那台搅拌罐旁边放着,应该够宽。”阿澈指着空出来的位置说。
七点半,玲玲、李娟、陈小花也来了。玲玲放下包就说:“老板,昨天的货款都到账了,超市转了两千四,便利店转了六百,张姐转了四百,我都记好了。”
“好,你盯着记账,今天生产任务重,新机器到了就能多一条生产线,争取把库存再备足点。”阿澈说。
刚说完,外面就传来了货车的喇叭声。“应该是机器到了!”孙超往外跑,众人也跟着出去。
货车停在门口,司机和供应商一起下来。“阿澈,机器给你送来了,现在卸车?”供应商笑着说。
“卸,麻烦你们了!”阿澈赶紧招呼众人搭手。新搅拌罐用木板固定着,众人找了根粗绳子,一头绑在机器上,一头众人拉着,司机用货车上的吊机慢慢往上吊。
“慢点,往左点,别碰到旁边的机器!”老林在旁边指挥,眼睛紧紧盯着机器的位置。李根以前在食品厂卸过设备,经验足,喊着号子:“一二,使劲!一二,稳住!”
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新搅拌罐稳稳地放在了指定位置。供应商指挥着工人安装,接电线、调试转速,老林在旁边看得仔细,时不时问两句操作要点。
“这台机器和你原来的那台操作一样,就是容量大了点,一次能多搅二十斤原料,效率能提高不少。”供应商一边调试一边说。
“太好了,这样咱们就不用等着一台机器轮流搅了。”阿澈笑着说。
上午九点,新机器安装调试完毕,通电试了试,运转平稳,声音也不大。“没问题了,你们可以用了,有啥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供应商收拾好工具,跟阿澈道别。
“谢谢,辛苦了!”阿澈送走供应商,转身对众人说,“老林,你负责新机器,按原来的配方下料,王小虎和李根跟着你,负责加料、看温度;原来那台机器让小吴盯着,孙超帮忙,争取两条线一起生产,加快速度。”
“好!”众人答应着,各自就位。车间里顿时响起了两台机器同时运转的嗡嗡声,比以前热闹多了。
李根跟着老林,往新机器里加面粉、植物油,动作熟练,加完还会用铲子把进料口的残留刮干净。老林盯着仪表盘,调了调转速:“面粉加完了,等会儿按比例加配料,别弄错了。”
“放心,配料表我记下来了。”李根掏出手机,上面存着玲玲发的配料比例,怕记错。
两条生产线一起转,效率确实高了不少。以前一台机器一次搅料要二十分钟,现在两台同时搅,十分钟就能出两批料。孙超守在出料口,看着原料源源不断地出来,笑着说:“这下好了,再也不用等料了,装袋的速度都能跟上了。”
李娟和陈小花负责装袋,两人手脚麻利,新包装用着顺手,封口封得又快又牢。陈小花一边装一边说:“有了新机器,咱们一天能多做好几十箱吧?以后再遇到加单,就不用慌了。”
“最少能多做五十箱,慢慢熟练了还能更多。”阿澈拿起一包刚装完的原味脆片,看了看封口,又尝了尝味道,和原来的一样,心里很满意。
上午十一点,第一批用新机器生产的香辣味脆片就做完了,整整三十箱。玲玲清点完,记在账本上:“老板,新机器效率确实高,这才两个小时,就做了三十箱,比原来快了一半。”
“好,继续干,争取今天把五种口味都各备三十箱库存。”阿澈说。
中午十二点,众人轮流去吃午饭,玲玲订了盒饭,两荤一素,管够。李根吃着饭说:“咱们这伙食不错啊,比我以前待的厂好多了,以前都是白菜豆腐,难得见点肉。”
“大家干活辛苦,伙食不能差,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阿澈笑着说。
吃完饭歇了二十分钟,下午一点继续生产。刚干了没多久,阿澈的手机响了,是城南超市的张主管打来的。“阿澈,跟你说个事,昨天你送的原味脆片,好多老年顾客反映太脆了,咬不动,能不能稍微调整一下?”
阿澈想起上次李根提的建议,连忙说:“能,我们正准备调整呢,今天下午就试做一批软一点的原味,明天给你送过去,你让顾客试试。”
“太好了,这样肯定能卖得更好!”张主管高兴地说,“还有,芝士味和海苔味也卖得不错,能不能多送点?明天给我各加十箱。”
“行,明天给你送八十箱,香辣味二十,原味二十,芝士味二十,海苔味二十。”阿澈说。
挂了电话,阿澈跟老林说:“老林,原味、芝士味、海苔味,这三种口味的烘烤温度再降两度,时间缩短五分钟,做软一点,针对老年顾客,咱们分开装,贴上‘柔和口感’的标签。”
“好,我马上调整。”老林说着,就去调烤箱的温度。
李根在旁边说:“老板,要是专门做柔和口感的,配料里是不是可以稍微加点蜂蜜?老年人喜欢有点甜味,还能让口感更润一点。”
“这个主意好!”阿澈眼睛一亮,“玲玲,你记一下,柔和口感的原味、芝士味、海苔味,每种加五十克蜂蜜,下次买原料的时候多进点蜂蜜。”
“好,我记下来了。”玲玲赶紧在账本上备注。
下午两点,第一批柔和口感的原味脆片做完了。阿澈拿起一包,拆开尝了尝,确实比以前软了点,带着淡淡的甜味,口感更温润。“不错,就按这个标准来,李娟,你找张纸,写‘柔和口感’,贴在这批次的箱子上,别跟普通的混了。”
“好嘞!”李娟找了张红纸,用马克笔写了“柔和口感”,贴在箱子上,醒目得很。
下午三点多,城西便利店的老板也打来电话:“阿澈,你家脆片卖得挺好,就是能不能出个小包装?现在都是二十克一包,有些顾客就想买一两包尝尝,嫌大包的太多。”
阿澈想了想,小包装确实能吸引更多散户,连忙说:“可以,我这两天联系印刷厂,做一批十克的小包装,到时候给你送点试试。”
“太好了,要是有小包装,销量肯定能再涨!”便利店老板说。
挂了电话,阿澈跟玲玲说:“玲玲,你联系一下印刷厂,做一批十克的小包装,五种口味都要,设计跟大包装一样,就是尺寸缩小点,先做两万个试试。”
“好,我现在就联系。”玲玲拿出手机,找到印刷厂的联系人,发消息过去。
四点多,玲玲回复阿澈:“老板,印刷厂说小包装三天能做好,价格是四百块钱两万个,先交一百块定金。”
“行,你跟他们定,定金转过去,让他们尽快做。”阿澈说。
新机器确实给力,到下午五点,众人已经做了八十箱普通口感的脆片,还有三十箱柔和口感的,库存一下子充足了。玲玲清点完,说:“老板,普通口感的五种口味各十五箱,柔和口感的原味、芝士味、海苔味各十箱,明天要送的货也备好了。”
“好,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新机器上手快,效率也高,值得表扬!”阿澈笑着说,“李根今天提的两个建议都特别好,以后大家有啥想法尽管说,咱们一起把脆片做得更好。”
李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应该的,想让生意更好嘛。”
众人收拾好机器,擦干净车间,陆续准备离开。王小虎说:“老板,明天我早点来,把柔和口感的货单独整理出来,别送错了。”
“行,辛苦你了,明天确实要注意,别把普通的和柔和的混给超市了。”阿澈叮嘱道。
锁好厂房门,阿澈骑着电动车回家。路上,他接到了玲玲的消息,说小包装已经定好了,印刷厂三天后送货。阿澈回复“好”,心里盘算着,等小包装出来,就能进更多便利店,生意肯定能更红火。
回到家,阿澈简单煮了碗面条,吃完就给赵经理发了条消息,说合同已经签好,明天送货的时候带过去。赵经理回复:“好,明天我在超市等你。”
洗漱完,阿澈躺在床上,想起今天的事,心里挺感慨。新机器到位,效率提高了,客户反馈的问题也及时解决了,还想到了做小包装和柔和口感的产品,一步步都在往好的方向走。
他想起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他和孙超两个人,在小作坊里忙得晕头转向,订单少,机器旧,每天都担心卖不出去。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稳定的客户,有了靠谱的团队,有了新机器、新包装,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想着想着,阿澈就睡着了。梦里,他的脆片厂又添了几台新机器,工人也多了,小包装的脆片摆在各个便利店的货架上,柔和口感的产品深受老年人喜欢,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阿澈就到了厂里。王小虎和李根已经在整理货了,把柔和口感的三十箱单独放在一边,贴上了明显的标签。“老板,早!货都整理好了,普通的八十箱,柔和的三十箱,没混。”
“好,辛苦你们了。”阿澈点点头,“孙超,你跟我一起送货,先送超市,再送便利店和张姐家。”
六点半,货都搬到了王老板的货车上。王老板笑着说:“阿澈,你这生意越来越好了,每天送货都这么多。”
“托你的福,麻烦你了。”阿澈笑着说,坐上货车,一起出发。
第一站城南超市,七点半就到了。赵经理已经在仓库等着了,看到阿澈就说:“合同带来了吗?我看看。”
阿澈拿出签好字的合同递给赵经理,赵经理看了看,满意地说:“行,没问题,我这边签完字,咱们各留一份。”
签完合同,众人开始卸车。张主管看到柔和口感的货,连忙走过来:“这就是调整后的?我先拿几包去尝尝,等会儿让导购员推荐给老年顾客。”
“好,你尝尝,有啥问题随时跟我说。”阿澈说。
卸完货,赵经理说:“阿澈,你家脆片现在卖得越来越火,我们准备搞个促销活动,下周末买两包送一包小的,你能不能给我们准备点小包装的赠品?”
“太巧了,我们正在做小包装,三天后就能做好,到时候给你送五百包过来,当赠品。”阿澈说。
“太好了,那就这么定了!”赵经理高兴地说。
离开超市,又去送城西便利店和张姐家的货。张姐看到阿澈,笑着说:“你家烧烤味太好吃了,我邻居尝了,也想进点货,我把你微信推给他了。”
“谢谢张姐,太感谢了!”阿澈连忙说。
送完货回到厂里,已经是上午十点了。众人正在用新机器生产,两条生产线同时运转,车间里忙而不乱。老林盯着两台机器的温度,时不时喊一声:“王小虎,新机器的面粉加少点,稍微有点稠了!”
“好,马上加!”王小虎赶紧往进料口加了点面粉。
玲玲走过来,递给阿澈一部手机:“老板,张姐推的邻居加你微信了,他说想进二十箱烧烤味,明天送货。”
“好,我通过一下,跟他确认地址。”阿澈接过手机,通过了好友申请,对方很快发来地址,说明天上午十点送货。
阿澈回复“没问题”,心里挺高兴,客户介绍客户,这就是最好的广告。
上午十一点,张主管发来消息,说柔和口感的脆片老年人很喜欢,刚才已经卖了五包了,让阿澈以后多送点。阿澈回复“好,明天给你多送十五箱”。
中午吃饭的时候,众人围在一起,聊起以后的发展。孙超说:“老板,咱们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是不是可以再加点口味?比如番茄味、麻辣味,年轻人肯定喜欢。”
李娟接着说:“是啊,我侄女就喜欢吃番茄味的零食,要是咱们有,她肯定天天买。”
阿澈点点头:“这个可以考虑,等小包装做好了,咱们就试做番茄味和麻辣味,先做少量试试水,反应好就批量生产。”
老林说:“加口味不难,就是配料要找好,番茄粉和麻辣粉得选质量好的,不然影响口感。”
“嗯,我让玲玲联系供应商,问问有没有好的番茄粉和麻辣粉,先买少量样品试试。”阿澈说。
吃完饭,众人继续生产。新机器运转稳定,众人操作也越来越熟练,效率比上午又提高了点。李根跟着老林,已经能独立操作新机器了,加原料、调温度,都做得有模有样。
下午五点,今天的生产任务完成了。玲玲清点完,说:“老板,今天做了六十箱普通口感的,四十箱柔和口感的,还有二十箱烧烤味,明天要送的货也备好了。”
“好,大家下班吧,明天继续加油!”阿澈说。
众人收拾好东西,陆续离开。阿澈锁好门,骑着电动车回家。路上,他给玲玲发消息,让她明天联系供应商,买番茄粉和麻辣粉的样品。
回到家,阿澈煮了点米饭,炒了个青菜,边吃边想,现在厂里的情况越来越好了,有新机器、新包装,还有靠谱的团队,客户也越来越多,接下来就是稳步扩大规模,加新口味、做小包装,把“阿澈脆片”做得越来越有名。
喜欢影阁风云:寒刃破局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影阁风云:寒刃破局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