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张奶奶提着一大桶饺子过来了,是韭菜鸡蛋馅的,还冒着热气。
“开春吃韭菜,精气神足,孩子们学手艺费脑子,多吃点。”张奶奶给孩子们分饺子。
苏明咬了一口饺子,鲜香味儿直窜鼻腔:“张奶奶,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比城里饭店的还香。”
张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就别夸我了,都是家常手艺,孩子们爱吃就行。”
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有的还拿着饺子跑到工坊里,给正在雕木头的陈爷爷的孙子送了几个。
下午,村里来了几个考察的干部,说是来调研乡村文旅融合的情况。
村支书领着他们逛工坊、看博物馆、参观少年手艺馆。
干部们看着孩子们学手艺的样子,又看了看墙上的荣誉证书,忍不住点头:“苏叔,你们这模式太好了,既保住了老手艺,又带动了乡村旅游,值得推广。”
苏明挠挠头:“咱也没啥模式,就是实实在在做事,让手艺活起来,让村里人日子好过点。”
干部们说:“我们想把你们村作为典型案例,写进调研报告,以后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苏明说:“政策支持是好事,不过咱还是那句话,不管有没有支持,手艺该咋做还咋做,不能掺假。”
考察的干部走后,那个留学生背着相机过来了,说想拍一组“春到乡村”的照片,宣传村里的春耕和手艺。
苏明领着他去稻田边,村民们正在耕地,拖拉机轰隆隆地响,田里翻起了新土。
留学生拿着相机拍个不停,嘴里念叨着:“太有生命力了,这就是最真实的乡村春天。”
苏明坐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远处工坊的方向,心里格外踏实。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咱的手艺也跟这庄稼一样,得好好培育,才能有好收成。”苏明对留学生说。
留学生点点头:“苏叔,你说得太对了,我要把这些画面拍下来,让更多人知道乡村的美好。”
没过几天,留学生的照片在网上火了,好多人留言说想来村里体验春耕、学手艺。
阿杰高兴地说:“苏叔,网上好多人问研学的事,咱要不要开个春耕主题的研学班?”
苏明说:“行啊,让城里的孩子来体验种地,学做春耕主题的手工,既好玩又有意义。”
大伙儿说干就干,阿杰负责网上报名,苏明和老艺人们设计研学课程,村里的宝妈们则准备食宿。
很快,第一期春耕研学班就报满了,来了二十多个城里孩子。
研学班开班那天,苏明领着孩子们去稻田里体验耕地,孩子们踩着泥泞,跟着村民们学拉犁,笑得不亦乐乎。
有个城里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满身是泥,却笑着说:“太有意思了,这比在游乐场好玩多了。”
苏明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暖暖的:“让他们多接触土地,多了解庄稼是怎么长出来的,比书本上学的更实在。”
下午,孩子们在工坊里学做春耕主题的手工,有的编竹编小锄头,有的雕木雕小耕牛,有的捏面塑稻草人。
苏明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耐心地指导孩子们,遇到做得好的,还会竖起大拇指夸奖。
研学班结束那天,孩子们都舍不得走,有的还抱着苏明的胳膊说:“苏叔,我下次还来,还要学更多手艺。”
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研学太有意义了,让孩子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送走研学班的孩子,苏明坐在工坊里,喝着茶休息。
马大爷走过来说:“苏明,你看这研学班办得多好,既让孩子们学了东西,又给村里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
苏明说:“主要是让更多人了解咱村,了解老手艺,只要有人愿意学,咱就愿意教。”
这天,苏明正在博物馆给游客讲解,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之前那个修竹篮的老太太。
老太太手里牵着个小姑娘,笑着走过来说:“苏明,我带我的小孙女来看看,让她也学学老手艺。”
苏明连忙招呼她们坐下:“欢迎欢迎,小姑娘喜欢啥手艺,我教她。”
小姑娘指着竹编说:“我想编一个跟奶奶那个一样的竹篮。”
苏明拿出软竹丝,手把手教小姑娘编,老太太坐在旁边看着,脸上满是笑容。
“当年你爷爷也教过我编竹篮,没想到现在我孙女也能跟着你学,这就是传承啊。”老太太感慨地说。
苏明心里一动:“是啊,手艺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才不会失传。”
入夏后,天气越来越热,苏明想着给工坊装几个吊扇,让大伙儿干活凉快些。
他跟阿杰去城里买吊扇,老板认出了他:“苏叔,你不是那个上了电影的手艺人吗?我看过你的故事,太佩服你了。”
苏明不好意思地笑了:“就是做点分内事,没啥佩服的。”
老板说:“我给你算便宜点,再送你几个驱蚊灯,工坊里蚊子多,孩子们学手艺也能舒服点。”
苏明连忙道谢:“太谢谢你了,你真是个好心人。”
回到村里,年轻人主动来帮忙装吊扇和驱蚊灯,没过多久,工坊里就凉快多了。
晚上,老戏台又热闹起来了,村里请了戏班子来唱戏,还准备了露天电影。
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戏台前,有的摇着蒲扇聊天,有的带着孩子吃零食,热闹得很。
苏明坐在第一排,身边坐着马大爷、张奶奶他们,一起听戏、看电影。
戏唱到一半,突然下起了小雨,村民们连忙找来塑料布搭起雨棚,戏班子也没停,继续在雨棚下演唱。
苏明看着雨中的戏台,听着熟悉的唱腔,心里满是感慨:“以前村里唱戏,下雨了就停了,现在大伙儿心齐,再大的雨也挡不住热闹。”
马大爷说:“这都是托你的福,村里日子好了,大伙儿也越来越有精气神了。”
小雨下了半夜就停了,第二天早上,空气格外清新,村里的竹子也显得更绿了。
《赌石:财色双收》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赌石:财色双收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赌石:财色双收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