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张奶奶家的院子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伙事儿——李婶端来刚烙好的热麦饼,王大伯提着一篮蒸好的白馒头,李爷爷扛来装满炒米的布袋子,村里的大人们还带来了自家种的脆梨、刚煮好的红薯,孩子们则捧着剩下的山楂豆糕酱,叽叽喳喳地围在院子中央,等着这场热闹的甜酱分享会。
“咱们今天就比一比,谁的酱吃法最特别!”张奶奶笑着拍手,把装酱的大陶碗放在院中央的木桌上,“不管是抹、拌、夹,只要好吃,就给大家发‘甜酱小能手’的小红花!”
灵汐的笔记本亮起来,金色文字列出一串吃法:“麦饼抹酱、粥拌酱、馒头夹酱、果块蘸酱,还能试试炒米拌酱,咸甜交织更爽口~”孩子们看了,立刻跃跃欲试,纷纷拿起自己的小碗往桌边凑。
李婶先拿起一块热麦饼,舀了一大勺山楂豆糕酱抹在上面,酱一碰到热饼就微微化开,甜香混着麦香扑面而来:“这可是最经典的吃法!”她咬了一大口,麦饼的酥脆裹着酱的酸甜软糯,眼睛立刻亮了:“比单纯吃麦饼香十倍,酸不涩口,甜不腻人!”
王大伯试着把酱夹在白馒头里,松软的馒头吸满了酱的汁水,咬下去满口生津:“配馒头正好解腻,早上吃一个,一整天都有精神!”他还分给身边的孩子,孩子们捧着馒头,吃得脸上都沾了酱,像小花猫似的。
小宇灵机一动,拿起一块脆梨,切成小块蘸着酱吃:“梨是脆的,酱是软的,肯定好吃!”果然,脆梨的清甜中和了酱的酸甜,口感脆嫩又绵软,引得大家都跟着试:“哇!这样吃一点都不腻,还解 thirst 呢!”
风澈则拿起李爷爷带来的炒米,舀了两勺酱拌进去,指尖凝出微风轻轻一吹,炒米和酱就混得匀匀的:“炒米咸香,酱酸甜,试试这个!”他尝了一口,炒米的酥脆裹着酱的浓稠,咸甜交织,越嚼越香:“这个吃法够特别,咸甜党狂喜!”
冰汐的藤蔓卷着一块蒸红薯,轻轻切开,把酱填进红薯的软芯里:“红薯本身就甜,再加点酱,双重甜香!”红薯的绵密混着酱的酸甜,还带着淡淡的豆香,孩子们尝了都欢呼:“红薯夹酱也太好吃了吧!比糖烤红薯还甜!”
玄夜则端来一碗白粥,舀了半勺酱拌进去,粥的温润中和了酱的浓稠,每一口都清爽入味:“早上喝碗酱拌粥,暖胃又开胃,老人小孩都适合!”张奶奶尝了,连连点头:“这个吃法贴心,我明天就给老伴做!”
最热闹的要数星芽,它叼着一块小馒头,想自己抹酱,结果爪子一滑,整碗酱都扣在了馒头上,变成了“酱裹馒头”。它也不嫌弃,叼着馒头就啃,酱顺着嘴角往下淌,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小宇赶紧帮它擦干净,笑着说:“星芽这是发明了‘全裹酱吃法’,也算特别啦!”
孩子们还发明了新花样:有的把酱抹在烤红薯上,有的用酱拌着煮好的玉米,还有的把酱和碎豆糕混在一起,做成“双层豆香酱”。院子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甜香、麦香、果香交织在一起,飘出院子,连村头的老槐树都像被甜香熏醉了,叶子轻轻摇晃。
张奶奶给每个分享吃法的人都贴上了小红花,星芽也领到了一朵,别在翅膀上,得意地在院子里飞了一圈,嘴里还叼着没吃完的酱裹馒头。
太阳升到头顶时,分享会还没结束,大家又突发奇想,把剩下的酱和碎豆糕、炒米、果丁混在一起,做成了“甜香杂粮碗”,你一勺我一勺地分着吃,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灵汐的笔记本闪了闪,金色文字映在院子上空:“最好的味道,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分享出来的甜~”小宇看着身边笑盈盈的邻居和伙伴,手里捧着温热的杂粮碗,心里满是欢喜。
这场甜酱分享会,不仅让山楂豆糕酱有了更多新吃法,更让村里的邻里情谊变得更深厚。甜香漫过村子的每一条小路,钻进每一户人家的窗户,连空气里都飘着化不开的温暖与甜蜜。
喜欢记忆焚天:我在玄洲修bug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记忆焚天:我在玄洲修bug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