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缓缓驶入“鹰巢”基地,厚重的铁门在身后轰然关闭。车厢内,特别行动队的成员们屏息凝神,透过篷布的缝隙观察着这个恶魔巢穴的内部景象。
基地比想象中更加庞大和现代化。整齐的混凝土建筑、纵横的柏油道路、高耸的了望塔,与周围的荒山野岭形成诡异对比。探照灯的光柱在基地内交叉扫射,巡逻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一切井然有序中透着令人窒息的压抑。
“比情报描述的还要严密,”老王压低声音,“这里的守备级别远超普通军事基地。”
卡车在一处仓库前停下。扮演司机的小张与仓库管理员交涉着,其他队员则趁机观察四周环境。
“记住各自的任务,”林闻溪透过微型通讯器提醒,“一组负责绘制地图,二组监听通讯,三组准备采集样本。动作要快,我们只有有限的自由活动时间。”
按照预定计划,队员们以“伤员需要治疗”、“补给需要清点”等理由,分成小组开始侦察。
顾静昭和小李带着“伤员”前往医疗站。这是一栋独立的白色建筑,守备相对宽松。进入内部后,他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完善的实验室,甚至还有一台当时极其罕见的x光机。
“这里的技术水平远超我们想象,”顾静昭悄声说,“看那些培养箱和离心机,都是最先进的型号。”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在医疗垃圾中发现了大量实验动物的尸体,有些呈现出可怕的畸形和病变。
小李趁机在几个关键位置放置了微型监听设备,而顾静昭则以“检查伤口”为借口,接近了几个看似研究人员的日本人,偷听他们的谈话。
“...第三批样本的毒性已经达标...” “...灵长类实验结果显示肺纤维化速度加快...” “...下周开始野外测试...”
这些只言片语已经足够骇人听闻。
与此同时,林闻溪和老王伪装成后勤人员,推着补给车在基地内行走。他们特别注意那些通风管道和排水系统的走向,这是判断实验室位置的关键。
“看那个建筑,”林闻溪用眼神示意一栋没有窗户的混凝土大楼,“独立的供电系统,特殊的通风过滤装置,很可能是主实验室。”
他们注意到,进入那栋大楼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安检和消毒程序,出来时也要进行全身去污。
“防护级别这么高,说明里面的东西极其危险。”老王凝重地说。
在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蔽的通风口。林闻溪趁机放置了一个微型空气采样器,这将帮助他们分析基地内可能存在的生物制剂。
最关键的发现来自小张那一组。他们以“检修车辆”为名,接近了基地的能源中心。在这里,他们意外听到两个技工的谈话:
“...地下二层的耗电量突然增加了三倍...” “...那些博士们又在做大型实验了...”
地下二层!这是一个情报中从未提及的重要信息。
小张立即将这个发现通报给全体队员。这意味着基地的规模比预期更大,可能的地下结构带来了新的变数和风险。
侦察过程中,队员们时刻面临暴露的危险。有一次,一队日军士兵突然对伪装的队员产生怀疑,要求查看“伤口”真伪。危急时刻,顾静昭急中生智,用事先准备的假伤口和血浆蒙混过关。
另一次,老王在放置监听设备时差点被巡逻队发现,幸亏小张及时制造 diversion,假装摔倒引开了注意力。
三小时的有限自由活动时间很快过去,队员们陆续回到卡车附近,交换着各自的情报。
“医疗站发现高度疑似生物制剂的样本。” “能源中心证实有地下结构,可能深达三层。” “监听到明天上午有一次大型运输行动,可能是转移制剂。”
这些信息零碎但宝贵,逐渐拼凑出基地的运作情况和薄弱环节。
然而,最大的挑战出现了:按照原计划,他们应该在完成侦察后立即撤离,但新发现的地下结构意味着可能还有更多未知的危险。
“我们必须探查地下区域,”林闻溪决断道,“否则无法完全评估风险。”
但如何进入高度戒备的地下区域?队员们面临两难选择。
就在这时,运气再次降临:基地广播通知,因某项实验需要,临时招募“志愿者”参与测试,报酬优厚。
“这是一个机会!”小张眼睛一亮,“我们可以伪装成志愿者潜入地下。”
但这个方案风险极大:志愿者很可能直接暴露在危险制剂中,而且需要经过严格的身份核查。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由林闻溪、小张和另一名日语流利的队员尝试应聘,其他人则做好应急准备。
应聘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基地似乎急需实验对象,只做了基本身份核查就录用了他们。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看到已经有不少中国劳工和战俘被集中起来,显然都是“志愿者”的来源。
“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小张愤慨地低语,“完全是被蒙骗的牺牲品。”
林闻溪心中沉重,但保持冷静:“记住我们的任务。只有揭露和阻止这个计划,才能真正救他们。”
三人被带往地下区域。经过层层安检和消毒,他们终于进入了基地的核心地带。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宽阔的地下空间里,排列着大量的培养罐和实验设备;研究人员穿着全封闭防护服操作着仪器;最令人不安的是,一侧的隔离舱里关着各种实验动物,许多已经呈现出可怕的病状。
“看那个标志,”林闻溪用眼神示意一个门上的符号,“生物危险最高级别。里面一定是核心实验室。”
他们被带到一个准备区,要求更换实验服。趁此机会,林闻溪悄悄放置了几个微型采样器,小张则用隐藏的相机拍摄关键区域。
就在他们准备深入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基地突然响起警报!
“所有人员立即就位!所有人员立即就位!”广播中传来紧急通知,“发现可疑入侵迹象,启动一级戒备!”
队员们心中一紧:是被发现了吗?
很快,消息传来:警报是因为外围哨所报告发现可疑信号,并非基地内部问题。但戒备已经升级,所有活动暂停,“志愿者”被要求立即返回地面。
虽然遗憾,但这反而给了他们一个合理的撤离理由。三人随着人流返回地面,注意到基地的守备明显加强,巡逻队增加了一倍。
回到卡车附近,队员们迅速交换情况。虽然没能进入最核心的区域,但获得的信息已经足够宝贵。
“地下确实有大规模实验室,正在培养某种生物制剂。” “他们明天就要开始大批量运输,目标可能是黄河流域。” “有许多无辜平民和战俘被用作实验对象。”
这些信息让所有人心情沉重。时间比预期更加紧迫,敌人的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就在队员们准备撤离时,又一个意外发现让行动有了新的转机:小张在卡车上发现了一个被遗漏的文件夹,里面是一份详细的运输计划!
“明天凌晨四点,通过专用通道运出第一批制剂,由三辆装甲车护送,目的地是xx机场...”小张快速翻阅着文件,“这里有完整的路线图和守备安排!”
这个意外收获极其宝贵。不仅证实了敌人的计划,还提供了关键的行动信息。
“我们必须调整计划,”林闻溪立即决定,“优先获取样本和资料,然后在这个运输通道上设伏拦截!”
风险极大,但机会难得。如果能够拦截这批制剂,不仅能获得实物证据,还能直接破坏敌人的行动计划。
夜幕降临,基地内的活动逐渐减少。队员们利用这个相对安静的时期,继续补充侦察,完善行动方案。
通过监听和观察,他们确认了运输通道的具体位置和守备情况,找到了几个理想的设伏点。
“这里,这个弯道,”老王指着地图,“视野受限,适合伏击。而且距离基地足够远,不会立即引来增援。”
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基地的一个弱点:污水处理系统虽然加强了守备,但仍然是相对薄弱环节,可以作为突袭的突破口。
凌晨两点,侦察工作基本完成。队员们带着宝贵的情报,准备按计划撤离基地。
然而,就在他们启动卡车,驶向大门时,一个新的危机出现了:大门哨兵接到通知,要求对所有离开车辆进行彻底检查!
显然,之前的警报提高了戒备级别。卡车后厢里藏着侦察设备和采集的样本,一旦被查,前功尽弃。
危机时刻,林闻溪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小张,按照b计划行动。”
b计划是一个极端方案:制造小型事故,引发混乱,趁乱撤离。
小张会意,在接近大门时突然“失控”,卡车撞向路边的消防栓,水流顿时喷涌而出,现场一片混乱。
“对不起!对不起!刹车突然失灵了!”小张连声道歉。
哨兵们忙于处理事故,无暇仔细检查。趁此机会,卡车缓缓驶出大门,混入夜色之中。
敌营深处的细侦察终于完成,特别行动队带着宝贵的情报安全撤离。但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他们目睹的恐怖景象和紧迫的时间表,意味着接下来的行动将更加危险和关键。
黎明前的黑暗中,卡车向着接应点疾驰。车上的每个人都明白,真正的决战即将开始。他们获得的情报可能是阻止灾难的关键,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恶魔较量的斗争中,细侦察只是第一步。更加艰巨的任务,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针途》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针途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