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裂痕初现·三界预警
封神劫余波未平的第三十七日,起源殿外的混沌虚空突然泛起细碎的涟漪。正依着龙宇嘱托巡查星域边界的帝俊,尾羽上的金焰骤然跳动了三下——这是太阳星金乌一族对空间异动最敏锐的感知。他俯冲而下掠过三十三重天边缘时,眼角余光瞥见一道幽紫色的裂隙正从天河之畔蔓延,裂隙中溢出的混沌气流将途经的陨星瞬间绞成齑粉。
“界域通道不稳。”帝俊周身金焰暴涨,双翼展开遮天蔽日,强行以星力稳住裂隙扩张的态势。他指尖凝出星火传讯,一道金芒穿透云层直坠起源殿。此时的起源殿内,龙宇正与玄冥对坐论道,案上鸿蒙盘流转的清光突然剧烈震颤,盘面原本清晰的三界脉络上,数十处光点开始闪烁不定,其中六道交汇之地更是浮现出蛛网般的裂纹。
“是封神劫时的界力冲撞所致。”龙宇指尖轻叩鸿蒙盘,盘面瞬间投射出三界六道通道的全景虚影。虚影中,连接天界凌霄宝殿与幽冥奈何桥的“阴阳道”、贯通修仙界昆仑墟与地球华夏部落的“灵犀路”、维系星域与三十三重天的“星汉梯”等七条主通道,均出现了长短不一的裂痕。最严重的是幽冥轮回入口处的“忘川道”,一道丈许宽的裂隙正不断吞吐着幽冥浊气,周遭的轮回法则紊乱不堪。
玄冥起身走到虚影前,指尖触及那道浊气翻涌的裂隙,眉峰微蹙:“界力外泄已达三成。再任其发展,天界的清灵之气会稀释,幽冥的浊气会污染人界,修仙界的灵脉更会因灵气流失而枯竭。”她话音刚落,玄空抱着一堆典籍匆匆闯入,书页上记录的“三界异象录”已添新篇:“昆仑山灵泉断流,华夏部落周边凶兽突然狂躁,幽冥枉死城怨灵数量骤增——都是通道裂痕引发的连锁反应。”
龙宇抬手稳住震颤的鸿蒙盘,清声道:“太一何在?”话音未落,一道裹挟着太阳真火的金光穿殿而入,东皇太一玄黄长袍上还沾着星尘,显然刚从星域赶回。他眉心的天道皇纹微微发烫,显然也已感知到空间异动:“兄长传讯已收到,通道裂痕之事,我去处理。”
“非比寻常。”龙宇指尖点向忘川道的虚影,“此次裂痕深及法则本源,非寻常法宝能补。当年女娲补天时,需以乾坤鼎炼七彩石,借圣人之力方能稳固。如今虽无天塌之危,但三界六道初立,通道根基尚浅,修补难度更甚。”
太一闻言抬手,先天至宝东皇钟已悬浮于掌心。钟体玄黄,表面日月星辰、地水火风环绕,内部隐现山川大地与洪荒万族的虚影,正是那件曾镇压鸿蒙、扭转时空的开天圣器。“混沌钟能镇鸿蒙气运,演天道运转,更能定地水火风。修补通道,此物当可胜任。”他语气笃定,皇者之气浑然天成。龙宇微微颔首:“需分七处修补,从主到次,先固轮回,再稳灵脉,最后护人界。玄空,备《三界通道舆图》;玄冥,调丹药库的‘固界丹’备用;帝俊,率御兽殿异兽镇守各通道外围,防怨灵或妖兽趁虚而入。”
三日后,起源殿外的混沌广场上,七道通往不同界域的通道入口已清晰可见。忘川道的裂隙最为狰狞,幽紫色的浊气与天界的清光在裂隙边缘碰撞,发出滋滋的声响,周遭空间不断扭曲。太一身着鸿蒙日月星辰袍,头戴鸿蒙天地冕,玄黄长发在混沌风中猎猎作响。他接过玄空递来的舆图,目光扫过标注的裂痕参数,沉声道:“兄长,守住外围。”帝俊双翼一展,三百六十五路妖族大圣即刻列成周天星斗阵的雏形,将七处通道团团围住。
第二章 忘川堵漏·钟镇幽冥
太一率先走向忘川道的裂隙,东皇钟在他掌心缓缓升空,随着法诀催动,钟体逐渐膨胀至数十丈高。钟耳处的龙形雕饰仿佛活了过来,发出低沉的龙吟,钟身铭文流转,混沌神光倾泻而下,暂时压制住了浊气外泄。他凝视着裂隙深处,那里隐约可见轮回法则的碎片在沉浮——那是当年后土化轮回时凝聚的本源之力,如今正因通道破损而不断流失。
“需先定法则,再补虚空。”太一眉心天道皇纹亮起,引动东皇钟内的混沌之力。他左手结印,口中诵念开天时期的古老咒语,钟体突然发出第一声轰鸣。钟声浩荡,宇宙煌煌,原本紊乱的空间瞬间静止,裂隙边缘的浊气如遇克星般退缩三尺。这正是东皇钟扭转时空、镇压空间的妙用,当年巫妖大战时,太一曾凭此钟声震退八大祖巫,如今用于稳固法则,更显神器威能。
玄空在远处持笔记录,笔尖流转着灵光:“第一响,定时空。”话音未落,太一已纵身跃至裂隙上空,东皇钟在他操控下倒扣而下,钟口对准裂隙中心。钟内突然涌出大量混沌气流,与裂隙中的法则碎片缠绕交织。这些混沌气流乃是开天辟地留存的本源之力,最能修复法则损伤。但裂隙深处的幽冥浊气异常顽固,不断冲击着混沌气流形成的屏障,钟体随之微微震颤。
“兄长,助我!”太一声喝。帝俊当即引动周天星斗阵的星力,三百六十五道星光汇聚成一道光柱,注入东皇钟内。钟体骤然爆发出五色毫光,照亮了整个混沌虚空,第二声钟鸣响起,这一次的钟声带着净化之力,将裂隙中的浊气强行剥离、炼化。玄冥趁机掷出数枚固界丹,丹药遇混沌气流即融,化作粘稠的灵光,填补在法则碎片之间。
太一脚踏七星步,不断调整东皇钟的位置,钟体在他操控下时而收缩,时而扩张,精准地将混沌之力灌入裂隙的每一处分支。他能清晰感知到,东皇钟正在与轮回法则产生共鸣——这口钟本就见证了盘古开天以来的数次法则演变,对天地大道的契合度远超其他法宝。当第三声钟鸣响起时,裂隙边缘开始出现细密的光点,那是空间自我修复的征兆。
“稳住!”太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维持如此高强度的神力输出对他亦是不小的消耗。他引动自身本源的太阳真火,注入东皇钟内,钟体表面的地水火风图案突然转动起来,演化出混沌初开时的景象。这是东皇钟炼化万物的威能,将幽冥浊气与空间碎片彻底炼化,转化为修补通道的材料。
七日七夜后,忘川道的裂隙终于闭合。东皇钟缓缓升空,钟口吐出一道清光,在通道入口凝成一道玄黄色的屏障,上面流转着与钟体相同的铭文。“此乃混沌结界,可自行吸收天地灵气加固。”太一收钟落地,玄黄长袍已被汗水浸湿,但眉心的皇纹依旧明亮。帝俊上前递过一枚灵果:“耗时最久,消耗亦最大,先调息片刻再补下一处。”
太一摇头,目光望向修仙界方向的昆仑道裂隙:“灵脉流失刻不容缓,华夏先民还需灵脉滋养,不能等。”他稍作调息,吞下一枚固界丹,随即转身走向下一处通道。玄空在舆图上忘川道的位置画下红圈,旁边标注:“混沌钟三鸣定界,法则归位,浊气尽除。”
第三章 昆仑续脉·光接灵犀
昆仑道连接着修仙界的昆仑墟与地球的华夏部落,是灵气输送的关键通道。此时的裂隙虽不及忘川道宽大,却更为纤细绵长,如同附骨之疽般沿着灵脉走向蔓延。通道附近的昆仑墟灵草已开始枯萎,远处华夏部落的先民正对着干涸的河床发愁——正是灵气断绝导致水源枯竭。
“此处需以柔力修补,不可用强。”太一凝视着裂隙,发现其边缘附着着封神劫时残留的劫气。这些劫气阴寒锐利,不断侵蚀着灵脉,若用强力镇压,反而会震碎脆弱的灵脉根基。他抬手祭出东皇钟,此次并未让钟体膨胀,而是指尖轻抚钟身,引动内部的山川大地虚影。
钟体发出清越的鸣响,不同于忘川道时的雄浑,此次钟声如泉水叮咚,带着生机盎然的气息。钟口溢出的混沌神光化作无数细丝,如同蛛网般缠绕住裂隙边缘的劫气。这些神光丝极为柔韧,既能束缚劫气,又不会损伤灵脉。太一脚踏禹步,围绕裂隙缓缓行走,手中法诀不断变化,引导神光丝将劫气一点点剥离。
“灵脉乃天地之血,需循其脉络疏导。”太一提气纵身,跃至裂隙最高处,东皇钟在他操控下化作一道流光,沿着裂隙走向滑行。钟体所过之处,神光丝编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络,将枯萎的灵脉包裹其中。钟内突然涌出一股温润的灵气,顺着网络注入灵脉,原本灰暗的灵脉瞬间泛起微光。
修仙界的各大宗门宗主早已在此等候,见灵脉有复苏之兆,纷纷上前相助。元始天尊祭出三宝玉如意,引来天界清灵之气;通天教主催动诛仙四剑的残光,斩断劫气与灵脉的连接;镇元子则取出人参果树的灵液,滴入通道入口。这些灵气与东皇钟的混沌之力交融,形成一股更为醇厚的生机之力,顺着裂隙蔓延而下。
太一察觉到灵脉的变化,口中诵念法诀,东皇钟发出第三声鸣响。这一次,钟体内部隐现的洪荒万族虚影中,人族先民的身影格外清晰——正是呼应着地球华夏部落的气运。钟声穿透通道,直达华夏部落的河床之下,原本干涸的河床突然冒出清泉,先民们发出惊喜的呼喊,声音顺着通道传了上来。
“灵脉已通,但需设阵守护。”太一收钟落地,看着逐渐恢复翠绿的灵草,对众宗主道。他引动东皇钟的神力,在通道入口凝成一座小型的周天星斗阵,与帝俊在外围的大阵遥相呼应。“此阵可过滤劫气,汇聚灵气,日后需定期以灵液滋养。”镇元子上前拱手:“道尊放心,五庄观愿每月供奉灵液,护持此道。”
玄空此时已赶到,记录下昆仑道的修补过程:“钟鸣三响,柔化劫气,灵脉续接,人仙两通。”太一接过舆图,目光投向天界的星汉梯裂隙——那是连接三十三重天与星域的通道,也是最靠近混沌虚空的一处。
第四章 星汉固梯·钟御混沌
星汉梯通道位于三十三重天的边缘,直接暴露在混沌虚空之中。此处的裂隙最为凶险,不仅有界力外泄,更有混沌乱流不断冲击通道壁。通道内的星汉梯本是由星辰碎片铸就,如今已有数十级阶梯碎裂,掉落的碎片在混沌乱流中瞬间被撕成虚无。
“此处需先镇混沌,再补阶梯。”太一望着汹涌的混沌乱流,眉头微蹙。东皇钟虽能镇压鸿蒙,但混沌乱流变幻莫测,且蕴含着开天辟地时未散尽的狂暴之力,稍有不慎便会被其反噬。他召来帝俊:“以周天星斗阵引星辰之力为我护法,一旦我被乱流卷入,即刻以星力牵引钟体。”
帝俊点头,即刻调整大阵,三百六十五道星光凝成一道坚实的屏障,挡在混沌乱流前方。太一深吸一口气,周身太阳真火暴涨,与东皇钟的混沌神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双重防护。他纵身跃入通道,东皇钟在他头顶悬浮,钟体不断旋转,发出低沉的轰鸣,将靠近的混沌乱流尽数弹开。
通道内的碎石不断坠落,太一脚踏钟光,在混乱中寻找裂隙的核心。他发现此处的裂隙并非单一缺口,而是由无数细小的裂纹组成,如同蜂巢般遍布通道壁,每一道裂纹都在不断吞噬着星辰之力。“需先凝后补。”太一祭出东皇钟,钟体骤然膨胀,将整个通道入口笼罩其中。
钟鸣声响彻混沌虚空,第一响震碎了靠近的混沌乱流,第二响凝聚了四散的星辰之力,第三响则将这些星辰之力压缩成液态,顺着裂纹流淌。太一双手结印,引动钟内的日月星辰虚影,与通道外的周天星斗阵产生共鸣。刹那间,无数星光涌入通道,与液态星辰之力交融,化作新的阶梯材料。
东皇钟在通道内不断升降,钟口精准地将混合了混沌之力的星辰材料注入每一道裂纹。太一能清晰感知到,钟体正在与星辰之力产生共鸣——当年他与帝俊创建上古天庭时,便是以周天星斗大阵掌控星辰运转,对星辰之力的运用早已炉火纯青。当最后一道裂纹被填补,钟体发出一声清越的长鸣,通道内的星汉梯重新变得完整,阶梯上流转着混沌与星辰交织的光芒。
“成了!”帝俊在外围高声喊道,他能感觉到混沌乱流已被东皇钟的结界阻挡在外。太一收钟落地,脸色略显苍白——连续修补三处通道,他的神力消耗已近六成。玄冥及时赶到,递过一瓶“凝神丹”:“龙宇道尊有令,此处修补完毕后必须调息三个时辰,再补其余通道。”
太一接过药瓶,仰头吞下几粒丹药,在通道入口坐下调息。玄空趁机记录:“星汉梯以混沌之力合星辰材料修补,钟镇混沌乱流,结界固梯,星域与天界通路复通。”此时的舆图上,已有三处通道被标注为“已修复”,剩下的四道虽裂痕较小,但分布零散,仍需耗费心神。
第五章 四道齐修·钟鸣贯界
三个时辰后,太一调息完毕,神力恢复大半。他起身望向剩下的四道通道:连接天界与幽冥的“阴阳道”、贯通修仙界各宗门的“宗门道”、连接地球与星域的“地星道”,以及维系六道内部流转的“轮回道支线”。这四道通道的裂痕虽不致命,但彼此相连,一处不稳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分而治之,逐个击破。”太一制定策略,先前往阴阳道。此处通道连接着天庭的凌霄宝殿与幽冥的阎罗殿,是仙神与冥官往来的主要路径。裂隙中混杂着天界的清灵之气与幽冥的阴寒之气,二者相互冲撞,导致通道内温度忽冷忽热,空间极不稳定。
太一祭出东皇钟,钟体发出雄浑的钟声,瞬间将两种气流分隔开来。他引动钟内的地水火风之力,在通道中间凝成一道阴阳鱼图案,使清灵之气与阴寒之气各自循环,互不干扰。随后,混沌神光注入裂隙,将其填补,钟口再吐清光,凝成一道阴阳结界,确保气流平衡。
紧接着是宗门道,此处连接着修仙界的各大宗门,裂隙中残留着阐截两教大战时的残余法力。这些法力属性各异,相互排斥,导致通道内灵气紊乱。太一以东皇钟的钟声震散残余法力,再引动混沌之力将其炼化,随后以神光编织成网络,将各大宗门的灵脉连接起来,确保灵气顺畅流转。
地星道连接着地球与星域,是帝俊驯兽殿异兽往返的通道,也是地球吸收星域灵气的重要路径。此处裂隙虽小,但位置隐蔽,位于地球大气层边缘,稍有不慎便可能波及华夏部落。太一将东皇钟化作芥子大小,潜入裂隙深处,以混沌之力修补后,在通道入口设下隐形结界,既能阻挡凶兽入侵,又不影响灵气输送。
最后是轮回道支线,这是六道内部流转的辅助通道,连接着地府的十殿阎罗辖区。裂隙导致亡魂流转受阻,部分亡魂滞留通道中,形成新的怨灵。太一以东皇钟的净化之力驱散怨灵,再以钟体镇压通道法则,确保亡魂有序流转。钟鸣声响彻六道,滞留的亡魂纷纷顺着通道前往各自的轮回之地。
这四道通道的修补耗时十日,太一每日都要催动东皇钟数次,神力消耗巨大,玄黄长袍上的星辰图案都黯淡了几分。但每修补完一处,他都会仔细检查结界的稳固性,确保万无一失。帝俊与玄冥轮流为他输送神力,玄空则全程记录,舆图上的红圈越来越多,最终只剩下最后一道核验标记。
第六章 结界核验·法则归位
七处通道全部修补完毕后,太一并未立刻返回起源殿,而是带着帝俊、玄空等人逐一核验。忘川道的混沌结界已开始自行吸收幽冥的纯净阴气,表面的铭文愈发清晰;昆仑道的周天星斗阵与修仙界的灵脉相连,灵气输送恢复如初,华夏部落的河床已注满清水;星汉梯的阶梯闪烁着星辰之光,混沌乱流被稳稳挡在外面。
“还需引天道之力加固。”太一站在混沌广场中央,祭出东皇钟。此次他全力催动神器,钟体膨胀至百丈高,表面的日月星辰、地水火风图案飞速旋转,内部隐现的洪荒万族虚影发出齐声呐喊。钟声穿透七处通道,直达三界六道的各个角落,引动天地间的法则之力汇聚而来。
这些法则之力如同溪流汇入大海,顺着东皇钟的神光注入七处通道的结界中。原本玄黄色的结界渐渐染上七彩霞光,与当年女娲补天的灵光有异曲同工之妙。太一眉心的天道皇纹与钟体共鸣,口中诵念最后的稳固咒语,钟体发出第七声鸣响,这一声钟声悠远绵长,如同大道的低语,宣告着修补大业的完成。
钟鸣消散后,七处通道的结界同时亮起,形成一道无形的网络,将三界六道紧密连接在一起。鸿蒙盘的虚影在广场上空浮现,盘面的三界脉络已恢复清晰,光点稳定明亮,再无丝毫紊乱。龙宇与玄冥缓步走来,龙宇望着完好的通道,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以一己之力补全七道,东皇钟之威,名不虚传。”
“非我一人之功。”太一收钟落地,语气谦和了几分,“兄长护持外围,玄冥赠丹相助,玄空绘图指引,缺一不可。”帝俊笑道:“还是太一神通广大,换作他人,纵有至宝也未必能如此精准修补。”玄空则捧着记录册上前:“此次修补全过程已详细记录,可编入《起源殿典录》,为后世留鉴。”
龙宇接过记录册,翻至最后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封神劫后三十七日,东皇太一以东皇钟补三界六道通道七处,钟鸣二十七响,混沌之力定法则,神光结界固虚空,界力不外泄,灵脉复流通。”他提笔在旁边批注:“太一护界之功,三界共记。”
此时的三界已恢复秩序:天界清灵之气充盈,星宿运转如常;修仙界灵脉复苏,宗门弟子开始正常修炼;幽冥浊气尽除,亡魂有序轮回;地球华夏部落的先民们重新开始耕种,孩童在清泉边嬉戏。东皇钟修补的不仅是通道的裂痕,更是三界六道初立的根基。
第七章 钟归原处·界稳天长
回到起源殿后,太一将东皇钟置于殿外的祭台上。钟体玄黄依旧,表面的铭文流转着淡淡的神光,经历了七日七夜的修补大战,这件先天至宝不仅未有损耗,反而因引动了天地法则而更显神圣。龙宇走上前,指尖轻抚钟体:“此钟镇压过鸿蒙,扭转过时空,如今又补全三界通道,功绩彪炳。”
“神器当为护界所用,而非束之高阁。”太一望着殿外的混沌虚空,“若日后再有裂隙,东皇钟仍可再战。”帝俊笑道:“有此钟在,三界便多了一道保障。我已命御兽殿每日巡查通道,一旦有异动,即刻传讯。”
玄冥取出新炼的固界丹,分赠众人:“通道虽补,但仍需定期养护。这些丹药可滋养结界,延缓老化。”玄空则将记录册存入藏经阁,与《封神劫全史》放在一起:“日后修士查阅典籍,便知今日补通道之艰辛,更懂守护三界之重要。”
三日后,起源殿收到来自三界的谢礼:天庭送来瑶池仙酿,修仙界献上千年灵材,幽冥递上轮回玉璧,地球华夏部落的先民则托玄空带来了亲手耕种的谷物。太一望着这些礼物,眉心的皇纹柔和了几分:“众生安康,便是对此次修补最好的回报。”
龙宇立于殿顶,望着三界六道的方向,鸿蒙盘在他掌心流转。七处通道的结界如同七颗明珠,在混沌虚空中闪耀,将三界六道紧密相连。“太一补通道,不仅是修补了空间的裂痕,更是稳固了三界共存的根基。”他转身对众人道,“从此刻起,三界六道方能真正算得上‘秩序初定’。”
太一走到龙宇身边,与他一同望向华夏部落的方向。那里炊烟袅袅,先民们正在田地里劳作,孩童的笑声顺着灵脉通道传了上来。东皇钟在祭台上发出轻微的鸣响,仿佛在回应着这人间的生机。“当年巫妖大战,我以钟护天庭;如今三界初立,我以钟补通道。”太一轻声道,“此钟之责,便是护佑这天地生灵。”
帝俊与玄冥走上前来,四人并肩而立,望着这劫后重生的三界。玄空在一旁提笔记录,将这一幕写入《三界初稳记》:“东皇钟镇于起源殿外,七道结界护于三界之中,众生安乐,界域稳固,此乃封神劫后第一桩盛事。”
此后万年间,三界六道虽偶有波澜,但七处通道始终稳固如初。东皇钟的玄黄神光成为三界生灵最安心的守护,而太一补通道的故事,则随着《起源殿典录》的流传,被后世仙、神、人、妖代代传颂——那是关于责任、守护与天地共生的不朽传奇。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源道龙宇洪荒劫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