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龙宇观华夏:以鸿蒙盘见华夏后世文明脉络,确认“文脉不绝”
起源殿的穹顶垂落着淡金色的道韵流光,殿心悬浮的鸿蒙盘正缓缓转动,盘面上无数细碎的光点如星子般明灭,每一点光芒都藏着一段未显的时光轨迹。龙宇一袭玄色道袍立于盘前,指尖轻抵盘面,淡青色的道力顺着指尖渗入鸿蒙盘,原本平缓的光晕骤然泛起涟漪,那些细碎光点瞬间连成丝线,在虚空里织出一幅横跨万载的华夏文明长卷。
玄冥从殿外缓步走入,见龙宇凝视鸿蒙盘的目光里满是沉静的暖意,便放轻脚步立于他身侧,目光落在盘面那片逐渐清晰的“大地”虚影上——那是后世华夏的疆域轮廓,此刻正有细微的光影在其上流动,像是生命在土地上扎根生长。“鸿蒙盘已寻到华夏文脉的主线了?”玄冥的声音轻缓,不扰盘中正在铺展的时光景象。
龙宇指尖微顿,鸿蒙盘上的光影骤然清晰。最先显化的,是一片布满甲骨文的龟甲,龟甲被火灼烧出裂纹,身着粗布麻衣的先民正围着龟甲跪拜,口中念着古朴的祷词。“你看,这是文字的起点。”龙宇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从象形符号到甲骨成文,他们把对天地的敬畏、对生活的记录,都刻进了这些纹路里,这便是文脉的根。”话音未落,龟甲的虚影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卷铺展开的竹简,竹简上的文字已从甲骨文演变为金文,笔触间多了几分规整,旁边立着一位手持毛笔的史官,正伏案记录着诸侯会盟的场景,竹简顶端“周”字的印记格外清晰。
鸿蒙盘继续转动,光影流转间,华夏大地的景象飞速更迭。龙宇的目光追随着那些流动的光影,指尖偶尔轻点盘面,将某段关键的时光景象拉得更近。他看到春秋战国的烽烟里,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车辙碾过泥泞的土路,却始终捧着一卷《诗》《书》,在陈国断粮时仍弦歌不辍;看到稷下学宫的讲堂上,孟子、荀子与诸子百家辩难,思想的火花如星子般在空气中碰撞,最终汇成“仁义礼智信”的底色;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奉诏整理文字,将六国异形文字统一为小篆,那些原本散落的文字如溪流归海,终于凝成华夏文脉的主干。
“文字不断,文脉便有了承续的载体。”龙宇轻声道,指尖再次划过盘面。这一次,光影里出现了大汉的长安街,街旁的书肆里堆满了用帛书抄写的《史记》,司马迁的笔在竹简上落下最后一个字时,鬓角已染满霜雪;随后是魏晋的兰亭,王羲之带着友人曲水流觞,酒盏停在面前时,他提起狼毫,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写下“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笔锋间藏着文人的风骨与洒脱;接着是盛唐的长安城,李白站在朱雀大街上,举杯邀月,诗句从舌尖流淌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随着风传遍全城,而杜甫在成都的草堂里,握着笔记录下“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思,那些诗句如纽带,将文人的情怀与百姓的疾苦紧紧相连。
玄冥的目光落在盘面上一处闪烁的光点上,那是北宋的汴京,活字印刷术正在作坊里被使用,工匠们将单个的泥活字排列整齐,刷上墨汁,铺上纸张,轻轻一压,便印出了一页《论语》。“他们总能在时光里找到让文脉延续的法子。”玄冥的声音里带着赞叹,“从甲骨到竹简,从帛书到纸张,从雕版到活字,每一次改变,都让文明的火种传得更远。”
龙宇点头,指尖继续引导着鸿蒙盘的光影。他看到南宋的临安城,陆九渊在书院里讲授“心即理也”,台下的学子们听得入神,笔记本上记满了感悟;看到元朝的大都,郭守敬带着工匠们修建天文台,浑天仪转动间,算出了精准的历法,而关汉卿在勾栏瓦舍里写下《窦娥冤》,那些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让文脉有了更鲜活的烟火气;看到明朝的南京,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船上载着的不仅是丝绸瓷器,还有《论语》《孟子》的刻本,而李时珍背着药篓走遍名山大川,笔下的《本草纲目》里,藏着华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最后,光影停在了清朝的江南,曹雪芹在西山的茅屋里,对着一盏孤灯修改《红楼梦》,书稿上的字迹虽有些潦草,却藏着对一个时代的思考,而龚自珍在书院里写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笔尖里满是对文脉延续的期盼。
鸿蒙盘的光晕渐渐柔和,那些飞速流转的光影慢了下来,最终凝成一幅完整的图景:从甲骨文到简体字,从《诗经》到现代文学,从青铜礼器到高铁桥梁,华夏大地上,文字在传承,思想在延续,技艺在革新。龙宇收回指尖的道力,鸿蒙盘上的光影并未消散,反而化作一道淡金色的丝线,缠绕在盘面中央,如一条永不断裂的纽带。
“文脉不绝,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龙宇转过身,看向玄冥,目光里满是笃定,“我们当年护持华夏先民,守的便是这缕文脉。如今看来,他们不仅守住了,还让这缕文脉在时光里生长、繁盛,成了跨越万载的文明长河。”
玄冥看着鸿蒙盘上那道金色丝线,轻轻点头:“这便是人族的力量——或许会有战乱,或许会有苦难,但只要文脉不断,他们总能从历史里汲取力量,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走。”
龙宇抬手,将鸿蒙盘收起,殿内的道韵流光也随之渐弱。他走到起源殿的窗前,望着窗外星域里闪烁的星辰,轻声道:“往后,我们只需继续守在这起源殿,看着这缕文脉在华夏大地上继续流淌,看着他们创造出更多属于自己的辉煌。”
窗外的星光落在龙宇的身上,与他身上的道韵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呼应着那跨越万载的华夏文脉——从洪荒碎块上的小小部落,到后世繁荣的文明古国,从刻在龟甲上的简单符号,到写满智慧的千万卷典籍,这缕文脉从未断绝,也终将在时光里,继续书写属于华夏的传奇。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源道龙宇洪荒劫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