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贺洲的秋光,总带着几分不寻常的肃杀。唐僧师徒四人牵着白马,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正行间,忽闻前方村落炊烟袅袅,却不见寻常人家的笑语,反倒透着一股压抑的沉静。八戒揉着饿瘪的肚子,嘟囔道:“师父,这眼看日头要落了,咱们寻个村镇投宿,也好化些斋饭,歇养精神。”唐僧颔首应允,沙僧随即紧了紧挑担的绳索,悟空则纵身跃上云端,定睛远眺。
不多时,悟空回落地面,眉头微蹙:“师父,前方百里外有座城池,名为灭法国。只是这地方蹊跷得紧,城中处处悬着告示,国王立下血誓,要杀够一万个和尚,如今已害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只差四个便凑足整数。咱们若是贸然进城,怕是自投罗网。”
唐僧闻言,顿时脸色发白,双手合十念佛:“阿弥陀佛,怎会有如此嗜杀的君王?佛门弟子以慈悲为怀,从未招惹是非,为何遭此横祸?”八戒吓得腿肚子发软,连连摆手:“师父,那咱们可不能去!这国王杀和尚跟砍瓜切菜似的,咱们四个送上门,不正好让他凑齐一万之数?不如绕路走,免得惹祸上身。”沙僧也附和道:“二师兄说得有理,师父身娇体弱,经不起这般凶险,绕道虽远些,却能平安无事。”
悟空却捻着金箍棒笑了:“师父莫怕,八戒、沙师弟也休要惊慌。常言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他要杀和尚,咱们偏要进城,倒要看看这灭法国王究竟有何神通,又为何如此恨恶佛门。”唐僧面露难色:“悟空,你神通广大,自然无惧,但这般凶险,终究不妥。”悟空道:“师父放心,我自有妙计。今夜咱们先在城外破庙歇息,待夜深人静,我去城中探探虚实,再做计较。”
夜幕降临,月色如水。师徒四人在城外一座破败的山神庙安顿下来,八戒和沙僧守着行囊马匹,唐僧打坐念经,悟空则摇身一变,化作一只小飞虫,悄无声息地飞入灭法国都城。
城中街道寂静无声,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唯有王宫之内灯火通明。悟空径直飞入王宫,只见大殿之上,灭法国王正与文武百官饮酒作乐,殿中悬挂着一幅画像,画中竟是个青面獠牙的妖魔,案前还供着香烛。只听国王高声道:“众卿家,寡人立誓杀尽天下和尚,如今已得九千九百九十六人,只差四个,便可功德圆满。明日起,紧闭城门,挨家挨户搜查,务必将漏网的和尚一网打尽!”
百官纷纷附和,其中一位老臣却忧心忡忡地进言:“陛下,佛门讲究慈悲向善,无故杀戮僧人,恐遭天谴啊。”国王闻言大怒,拍案而起:“老匹夫休要多言!三年前,寡人出游,遇一群和尚羞辱,说寡人相貌丑陋,无帝王之相。此仇不共戴天,不杀尽和尚,寡人誓不罢休!”悟空听了,心中暗笑:原来只是这般小事,便兴起如此杀心,真是嗔念深重。
悟空摸清了国王的心思,又在王宫各处查看一番,见宫中侍卫虽多,却无甚高手,心中已有了计策。他飞出王宫,在城中各处寺庙、客栈留下标记,随后返回山神庙。
“师父,弟子探得明白,那国王只因三年前被和尚羞辱,便立下杀僧之誓,实在可笑。”悟空将所见所闻一一告知,“今夜我便施法,让他君臣自食其果,也好让他们明白,杀戮无益,慈悲为怀才是正道。”唐僧忙问:“悟空,你要如何做?可不许伤人性命。”悟空笑道:“师父放心,我不伤他们,只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教训。”
说罢,悟空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行囊,自己则再次化作一道流光,飞入城中。他取出毫毛,吹了一口仙气,毫毛顿时化作无数个小悟空,分散到王宫内外、大小官员府邸。这些小悟空手持剃刀,动作迅捷,凡是睡着的人,无论国王、王后、太子、大臣,还是宫女、侍卫,全都被剃成了光头。
一夜之间,灭法国王宫上下,文武百官府邸,尽是光头之人。天刚蒙蒙亮,国王醒来,伸手一摸脑袋,顿时大惊失色——满头乌发竟不翼而飞,光秃秃的脑袋光滑无比。他连忙呼唤内侍,内侍赶来,也是光头一个,君臣相对,皆是愕然。随后,宫中各处传来惊呼声,王后、太子、宫女、侍卫,无一例外都是光头。
消息很快传遍全城,文武百官上朝,一个个光头闪亮,相互看着,哭笑不得。国王坐在龙椅上,怒气冲冲:“好大胆的贼人!竟敢潜入王宫,将寡人及众卿家的头发尽数剃去,此仇不共戴天!快,传令下去,全城搜捕,务必将贼人捉拿归案!”
就在此时,侍卫来报:“陛下,城门外有四个和尚,自称是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要进城投宿。”国王闻言,眼睛一亮:“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定是这四个和尚作祟,剃了寡人的头发!来人,将他们抓进来,碎尸万段,凑足一万之数!”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唯有之前进言的老臣再次劝阻:“陛下,此事蹊跷。那四个和尚若是有这般神通,能一夜之间剃去满城人的头发,岂会束手就擒?不如先召他们进来,问个明白再作打算。”国王一想,觉得有理,便传令让唐僧师徒入宫。
唐僧师徒来到大殿之上,见满朝文武皆是光头,心中暗暗好笑。唐僧上前躬身行礼:“贫僧玄奘,奉大唐皇帝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贵国,求陛下容我等投宿几日,补足干粮便即刻启程。”
国王盯着唐僧师徒,见他们果然是和尚,顿时怒喝道:“大胆和尚!昨夜是不是你们施法,剃了寡人及众卿家的头发?”悟空上前一步,笑道:“陛下息怒,此事正是俺老孙所为。”国王更是怒火中烧:“好个泼猴!寡人与你们无冤无仇,为何如此羞辱寡人?”
悟空道:“陛下此言差矣。你立下血誓,要杀一万个和尚,如今已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只差我师徒四人。我等若是不来,你如何凑足整数?只是我师父慈悲,不忍见你再造杀孽,故让我略施小计,给你一个教训。你想想,你因一时之辱,便滥杀无辜,残害了近万僧人的性命,他们的亲人何等悲痛?如今你君臣皆是光头,不过是受了些许羞辱,便如此愤怒,那些被杀的和尚,岂不是更冤枉?”
国王闻言,顿时语塞,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悟空继续说道:“佛门弟子,与世无争,慈悲为怀,劝人向善。你却因一己之私,大兴杀戮,此举不仅伤天害理,更会招致亡国之祸。我师父不远万里前往西天求经,只为普度众生,化解人间戾气。你若能放下屠刀,皈依佛法,广积善德,自然能消灾免祸,国泰民安。”
老臣也趁机进言:“陛下,悟空大师所言极是。无故杀僧,本就逆天而行,如今遭此惩戒,正是上天警示。那东土大唐的高僧,乃是有道之人,其弟子又有如此神通,想必是上天派来点化陛下的。不如听从大师之言,皈依佛法,停止杀僧,造福百姓。”
国王看着满朝光头的大臣,又想起昨夜的怪事,心中已然害怕。他想起这些年杀僧无数,却并未换来国泰民安,反而时有灾荒,百姓怨声载道。如今悟空的话,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他。国王连忙走下龙椅,对着唐僧躬身便拜:“高僧在上,寡人一时糊涂,被嗔念蒙蔽,犯下滔天大罪。今日得大师点化,才知自己罪孽深重。还望高僧宽恕,指点寡人迷途。”
唐僧连忙扶起国王:“陛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法无边,只要你真心悔过,广行善事,供奉三宝,善待僧众,自然能消除罪孽,获得福报。”国王连连点头:“寡人一定照做!即日起,废除杀僧之令,在国中修建寺庙,供奉僧人,广传佛法,让百姓都能向善向美。”
说罢,国王传令下去,废除杀僧令,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又命人修建大雄宝殿,供奉唐僧师徒。城中百姓听闻国王悔过,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那些原本躲藏起来的僧人,也都走出藏身之处,重返寺庙。
唐僧师徒在灭法国停留了三日,期间,唐僧为国王及百姓讲经说法,宣扬慈悲向善、因果报应的道理。国王及文武百官悉心聆听,深受教诲,越发虔诚地信奉佛法。八戒则趁机大饱口福,国王每日设宴款待,珍馐美味源源不断。沙僧则帮着寺庙的僧人整理经卷,打扫庭院。悟空则在城中巡查,确保无人再敢伤害僧众。
临行之日,国王率领文武百官及全城百姓,亲自到城外送别。国王捧着黄金百两、丝绸千匹,恭敬地递给唐僧:“高僧,这点薄礼,聊表寡人敬意,望高僧收下,作为西行路上的盘缠。”唐僧婉言谢绝:“陛下心意,贫僧心领。我等求经,不为钱财,只为普度众生。陛下只需真心向佛,善待百姓,便是最好的功德。”
国王见唐僧执意不收,便命人准备了充足的干粮和清水,装满了师徒四人的行囊。他对着唐僧深深一拜:“高僧此去西天,路途遥远,险阻重重,还望高僧保重。寡人已传下旨意,凡我灭法国境内,僧众皆受礼遇,佛法昌盛。日后高僧取经归来,还望再次光临,为寡人及百姓指点迷津。”
唐僧颔首应允:“陛下放心,贫僧取经归来,若有机缘,定当再来探望。愿陛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说罢,师徒四人拜别国王及百姓,踏上了西行之路。
阳光洒在师徒四人的身影上,也洒在灭法国的土地上。曾经充满杀戮戾气的城池,如今已被佛法的慈光笼罩,百姓安居乐业,僧众潜心修行。悟空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灭法国,笑道:“师父,你看,这灭法国如今改名‘钦法国’,倒是名副其实了。”唐僧闻言,微微一笑,心中感慨:一念嗔痴,便起杀心;一念觉悟,便成佛道。世间万物,皆在一念之间啊。
师徒四人迎着朝阳,继续向西前行。前路或许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更多的妖魔鬼怪,但只要心怀慈悲,坚守信念,便没有跨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而灭法国的故事,也随着他们的脚步,在西牛贺洲流传开来,警示着世人:嗔念是祸根,慈悲是福源,放下屠刀,方能立地成佛。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源道龙宇洪荒劫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