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体验中心”的设计图在王教授团队的笔下逐渐成型,勾勒出充满东方美学意境的物理空间。然而,在林砚为“非遗纪元”规划的未来蓝图中,另一条同样重要、甚至更具颠覆性的战线,也在紧锣密鼓地开辟——核心技术研发。
这一次,公司的招聘重点,前所未有地转向了那些曾在硅谷、中关村科技大厂闪耀的工程师、算法专家和产品经理。hR部门的办公区内,堆满了来自顶尖科技公司的简历,“区块链”、“VR\/AR”、“沉浸式体验”、“数字孪生”成了高频词汇。
为了彰显对技术研发的重视,林砚决定组建独立的研发中心(R&d center),并将其置于与业务运营、教学体系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研发中心的负责人,需要既懂技术前沿,又能深刻理解非遗的文化特质和商业逻辑。这是一个极其稀缺的人才画像。
经过猎头推荐和多轮严苛的面试,最终脱颖而出的人选,让人有些意外——江临,一位年仅三十二岁,却已在两家知名科技公司担任过技术总监的年轻大牛。他穿着程序员常见的格子衬衫,眼神清澈而专注,言谈间逻辑极其严密,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面试中对沈砚心提出的关于“如何用技术表达苏绣‘水路’的韵味”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个超越了纯技术层面、触及美学感知的思考框架。
“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江临在最终面对林砚、周锐、沈砚心三人时,清晰地阐述了他的理念,“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一个炫酷的科技demo,而是要用技术解决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真实痛点,甚至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体验和价值。技术,应该成为连接古老技艺与未来世界的桥梁,让非遗在新的维度上‘活’过来。”
他的理念与林砚的构想不谋而合。研发中心负责人的职位,毫无悬念地交到了他的手中。
江临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便烧向了沈砚心最为关切的领域——非遗作品的认证与溯源。
在一间新辟出来的、充满极客风格的开放式办公区里,江临召集了他快速组建的核心技术小组,其中不乏来自加密技术和硬件领域的专家。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架构图和数据结构。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信任’问题。”江临指着白板,语气冷静而充满力量,“一件顶级缂丝手作,在市场上可能价值数十万甚至更高,但如何让购买者确信它的作者是陈继明大师亲制?如何证明它使用的丝线材质和工艺完全符合标准?传统的证书很容易伪造,口述历史难以追溯。”
他的解决方案,直指核心——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数字身份’系统。
“我们将为每一件出自我们平台、或由核心传承人创作的、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品,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不可篡改的‘数字指纹’。”江临解释道,“这个‘指纹’将作为NFt(非同质化代币)锚定在区块链上,永久记录下这件作品从设计草图、原材料采购(例如,特定批次的蚕丝、植物染料)、到每一位参与制作的工匠(尤其是传承人)的数字签名、关键制作节点(如图)、乃至最终成品的高清三维扫描数据。”
他展示了初步的原型系统界面:“未来,任何一位收藏者或鉴赏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作品上附加的加密二维码或NFc芯片,就能立刻调取这份完整的、可信的‘生命档案’。这不仅能根除赝品,更能极大地提升作品的透明度和收藏价值,让技艺和传承人的价值,得到最硬核的保障。”
沈砚心仔细聆听着,就一些关键细节与江临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如何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不影响传承人创作,以及如何界定需要上链的作品价值标准。江临团队给出了兼顾技术可行性和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研发中心的另一个重点项目——VR\/AR非遗沉浸式体验课程,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负责此项目的小组,由一位拥有游戏开发背景的女工程师牵头。他们选择了李阿婆的扎染坊作为第一个试验场景。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和动态捕捉技术,他们几乎1:1地在虚拟世界中重建了那个位于云南、充满植物清香的小院。
林砚、周锐和沈砚心被邀请进行内部测试。戴上VR头盔的瞬间,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轻声惊叹。
他们“站”在了虚拟的染坊中央,身旁是堆叠的染缸,挂着等待浸染的白布,甚至能“看到”光线透过木窗棂,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李阿婆的虚拟形象,由她本人参与动作和表情捕捉塑造,正用她那带着口音的、缓慢而清晰的语调,讲解着板蓝根发酵的火候秘诀。用户可以“拿起”虚拟的工具,跟随指引,亲手进行“绞缬”的操作,虽然触感尚是模拟,但视觉和听觉的沉浸感已足以让人忘记身处何地。
“这……太不可思议了。”沈砚心摘下头盔,眼中满是震撼,“它几乎完整复刻了那个空间的‘气场’和技艺的‘手感’。这对于那些无法亲临云南,或者想要反复观摩某个细节的学员来说,价值巨大。”
周锐则看到了更广阔的商业前景:“这不仅能突破地理限制,吸引全球用户,还可以开发成模块化的教育产品,进入学校、博物馆,甚至与我们的战略投资者合作,输出到海外。”
林砚感受着科技带来的这种奇妙的“临场感”,她知道,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非遗“活态传承”本质的一次深刻呼应。科技,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打破时空壁垒,让古老的技艺得以在最广泛的维度上传播和延续。
研发中心的组建和初步成果,如同为“非遗纪元”这艘文化巨轮,安装上了强大的科技引擎。它预示着,这家公司的未来,将不仅仅局限于线下课堂和实体产品,更将在一个由代码和算法构建的、无限延展的数字时空中,开辟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疆域。
第274章 完
喜欢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