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艺坊”的破产清算程序在媒体的零星报道中按部就班地进行,如同一艘搁浅的破船,缓缓沉入商业世界的海底,最终只会在某些分析报告中留下一段警示案例。而在“非遗纪元”的新总部,那股因外部竞争者的消亡而产生的短暂波澜,迅速被内部更强大的向心力和对未来的紧迫感所取代。
林砚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起点上。
以前,这个“起点”往往伴随着资金的匮乏、市场的质疑或是资源的捉襟见肘。那是一种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创业维艰。而此刻,她环顾四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办公室,窗外是繁华的都市景观;楼下,是络绎不绝前来体验或消费的用户;账户上,是充足的资本弹药;身边,是一支经过淬炼、目标清晰、凝聚力空前的核心团队。
根基已固,粮草已足,士气正盛。
这是一种全新的压力,不再是生存的压力,而是如何“定义未来”的压力。就像一位工匠,历经千辛万苦搜集齐了最顶级的材料,接下来,如何将它们打造成传世之作,考验的是更深层次的智慧与魄力。
她习惯性地在午后独自来到办公楼下的小花园,这里成了她思考时最爱停留的地方。初秋的阳光带着暖意,洒在已经开始泛黄的银杏树叶上,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注意到,花园一角,不知是哪位有心的员工,用废弃的边角木料和碎布,搭建了一个小小的、颇具艺术感的“感恩树”,上面挂满了员工们手写的卡片。她走近,没有去翻看具体内容,但那些卡片上熟悉的字迹和简单的图画——有的画着房子,旁边写着“谢谢公司,安家有望”;有的画着小人牵着更小的人,写着“青苗茁壮”;还有的画着一颗心,写着“心安之处即是吾乡”——让她心中暖流涌动。
“传薪基金”播下的种子,正在这片坚实的土壤里,悄然生根发芽,化作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心与归属。这种力量,远比任何激励口号都来得强大。
“林总。”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林砚回头,见是沈砚心。她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脸上带着一丝研究的专注。
“砚心,有事?”林砚微笑问道。
“嗯,关于全球化探索的前期研究,有了一些初步的框架性思考,想和你聊聊。”沈砚心走到她身边,目光也落在那棵“感恩树”上,眼神柔和,“‘传薪’二字,真是用得好。内部安稳,方能心无旁骛地向外探索。”
林砚点头,示意她继续。
“我梳理了全球主要地区的手工艺生态和非遗保护政策。”沈砚心调出平板上的图表,“欧洲,尤其是法国、意大利,体系成熟,品牌强大,但某种程度上也固化了‘奢侈品’的定义,我们的‘天工集’切入,面临的是正面挑战。日本,技艺精湛,审美独特,民众接受度高,但市场相对封闭,且对‘道’的追求极为苛刻,合作可能大于直接竞争。东南亚、非洲等地,资源丰富,但产业基础薄弱,更类似我们早期的状态,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生态模式输出的试验田。”
她的分析清晰而冷静,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我认为,我们的全球化,不能是单一维度的市场扩张,而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差异化的战略。与西方顶级品牌争夺审美话语权,与东方近邻进行深度文化交流与技艺切磋,向更广阔的地区输出我们被验证过的商业化与保护并行的模式经验。”
林砚认真听着,目光赞许。沈砚心的视野,在负责“非遗学堂”和全球化研究后,显然更加开阔和系统化了。
“这与我不谋而合。”林砚看着一片旋转飘落的银杏叶,轻声道,“我们不能只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中国的文化公司,我们要成为一个基于东方智慧、解决全球手工艺传承与商业化难题的平台。‘天工集’是我们的利剑,要去劈开西方坚固的堡垒;而我们的根基模式,则是我们可以惠及更广阔世界的礼物。”
两人正交谈着,周锐和赵小满也走了过来,看样子是刚结束一个关于数据中台应用的会议。
“聊什么呢?这么投入。”周锐问道,他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封面上是“基于用户画像的‘金工锻造’潮流预测与产品开发建议”。
“在说我们新的起点。”林砚笑道,看向他们,“正好,我们都到了。找个地方,聊聊下一步吧。”
几分钟后,四人坐在了花园一角的露天咖啡座。秋日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比起会议室,这里的气氛更让人放松,也更容易激发思维的碰撞。
林砚没有绕圈子,直接抛出了那个盘旋在她心头已久的问题:“‘传艺坊’倒下了,学术认可拿到了,内部也安稳了。我们解决了生存和发展,接下来,我们能否定义未来?”
这个问题,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
周锐率先回应,他扬了扬手中的报告:“定义未来,首先要精准把握现在和近期的趋势。数据告诉我们,‘金工锻造’这类更具质感和个性化潜力的技艺,正在成为新的热点。定义未来,意味着我们要能持续发现并引爆这样的潮流,而不是被动跟随。”
赵小满补充道:“是的,而且这种‘定义’需要传递给用户。我们的内容生态、我们的品牌叙事,不能只停留在‘我们有什么’,而要进阶到‘我们倡导什么生活方式’,‘我们如何看待技艺与当代生活的关系’。”
沈砚心接过话:“从文化层面定义未来,意味着我们要参与甚至主导关于‘何谓当代东方美学’、‘手工艺在数字时代的价值’等议题的讨论。‘天工集’在巴黎的亮相,不应只是一次产品发布,更应是一次强有力的美学宣言。”
林砚听着伙伴们的见解,心中的思路越发清晰。她总结道:“所以,定义未来,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商业层面,通过数据和洞察,定义消费潮流和产品标准;第二,组织层面,通过文化和制度,定义一种能让人才安心创造、共享成功的新型企业范式;第三,文化层面,通过作品和话语,定义属于这个时代的、自信的东方审美与价值。”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位并肩作战的伙伴,语气变得沉静而有力:“这意味着,我们从现在起,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再仅仅着眼于当下的得失。我们选择的每一个合作伙伴,上线的每一款产品,发布的每一则信息,甚至内部管理的每一个决策,都在为我们所试图定义的‘未来’投票。”
“我们或许会面临误读,面临更激烈的对抗,面临未知的风险。但这就是站在新起点的代价,也是荣耀。”林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以前,我们是为了活下去而战;现在,我们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曾经来过、奋斗过,而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不同而战。”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四人身上跳跃。周锐的眼中闪烁着实战的锐利,赵小满的眸子里是数据背后的洞见,沈砚心的脸上是文化传承的沉静,而林砚,则将这一切融汇于一身,凝聚成一种清晰的战略方向感。
新的起点,不再是迷茫的摸索,而是有地图、有罗盘、有充足补给,向着已知和未知的疆域,发起的坚定远征。
第279章完
喜欢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