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的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将领们按阵营分列两侧。天宇身着玄色战甲,居左首主位;刘邦穿赭色锦袍,坐于右侧,樊哙、萧何侍立其后。帐中央的沙盘上,秦地山川河流清晰可见,函谷关的位置被朱砂重重圈出。
“诸位,”天宇率先开口,指尖点向沙盘西侧,“秦军主力被困于巨鹿,关中守备空虚,正是直取咸阳的良机。但函谷关天险仍在,需两路配合,方能万无一失。”
韩信出列,拱手道:“末将愿请命,率三万北路军攻赵地。秦军在赵尚有十万驻军,若能将其牵制,可保南路主力无后顾之忧。”他目光锐利,扫过沙盘上的井陉口,“赵军虽勇,却不善应变,末将有七成把握拖住他们。”
刘邦抚掌笑道:“韩将军果然少年英雄!有你镇北路,我与天宇兄便可安心南下。”他转向天宇,“南路如何分兵?”
“沛公率五万军攻武关,”天宇指尖移向秦岭南麓,“武关守军虽悍,却兵力不足,沛公只需围而不攻,吸引秦军注意力即可。”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我率主力七万,直击函谷关,待破关之日,派快马知会沛公,届时南北夹击,咸阳可破。”
萧何上前一步:“粮草如何调度?南路军需穿越韩地,补给线过长,恐生变数。”
“我已令河东郡备足粮草,”天宇道,“在韩地沿途设三座粮仓,沛公与我军可按需取用。另派五千骑兵护粮,确保万无一失。”
会议过半,天宇忽然对亲兵道:“取连弩来。”
片刻后,两名士兵抬着一架改良后的连弩入帐。弩身比寻常弩机短三尺,机括处多了三个卡槽,箭槽内可同时装填五支短箭。“此乃连弩,”天宇亲自演示,扳动扳机,五支短箭接连射出,精准穿透帐外的木靶,“一次装填,可连射五箭,射程虽不及大黄弩,却胜在射速快,适合近战破阵。”
他看向刘邦:“沛公军中远程兵器不足,此物赠予沛公。武关多山地,用它对付秦军的盾牌阵,再好不过。”
刘邦起身接过连弩,翻来覆去细看,樊哙在旁忍不住道:“这宝贝要是早有,武关早破了!”刘邦瞪了他一眼,对天宇拱手道:“天宇兄如此坦诚,刘邦铭记在心!破关之后,咸阳府库,我分文不取,全归天宇兄!”
“沛公言重了,”天宇笑道,“你我共讨暴秦,本就该同心协力。”
帐内气氛愈发融洽,将领们围着沙盘推演细节,韩信与天宇麾下的赵信讨论骑兵战术,萧何则与张良核对粮草清单,连樊哙都收起了戾气,跟着听得起劲。
三日后,彭城城外旌旗蔽日。北路军率先开拔,韩信跨马提枪,在队伍前勒马回身,对天宇与刘邦拱手:“末将此去,必不负所托!”
天宇与刘邦立于高台上,看着北路军消失在烟尘中。刘邦转头道:“天宇兄,明日我便率军南下,武关那边,定给你拖住秦军。”
“沛公保重。”天宇递过一张舆图,“此乃韩地密道图,可绕开秦军哨卡,节省三日行程。”
刘邦接过舆图,指尖触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心中一暖——他知道,天宇这是真心想让他顺利进军。
次日清晨,南路军分兵出发。刘邦的队伍向西南而去,天宇则率主力西行,两路大军如两把利剑,直指秦地心脏。连弩在刘邦军中传开时,士兵们争相试用,士气大振;而天宇的军中,将领们正传阅着韩信留下的赵地布防分析,对前路更添信心。
彭城的炊烟渐渐远去,将士们的步伐坚定有力。他们知道,此番出征,不仅是为了攻破咸阳,更是为了终结那个苛政暴虐的时代。而函谷关的雄姿,已在远方的地平线上,等待着被敲响的破局之鼓。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秦末龙旗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