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朝城,士气大振。但姜玖璃的脸上却不见多少喜色。她与谢翎回到帅帐,屏退左右。
“将军,此战虽胜,但根源未除。”她神色凝重地看着谢翎,“从黑狼、鹰原、孤狐三部落莫名联合周围小部落攻我朝城,再到铄军突然在我们打败三个部落就急切占据他们的领地,再来范我们朝城,再到袁璩这等废物被派来‘支援’……这一连串事件,绝非巧合。”
她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帐壁,看到黎昭城中的那个身影:“我怀疑,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姜仲宸的影子!他害怕了!害怕谢家军重新崛起,拿到兵权,会成为他把持朝政的最大威胁!所以,他才会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引狼入室,也要将谢家军彻底抹除在这苦寒之地!将军仔细想想谢家军为何要驻守朝城这苦寒之地,在成长之际断我们粮草,朝城一直自给自足又无商贾来往,三个部落怎么得知我们粮草富饶,定然是有人报信于他们,引他们来抢,还有铄兵怎么就这么巧合的在三个部落败兵之际给他们致命一击呢,这也是有协议预谋的,恐怕代价就是铄军来削弱谢家军的势力。”
谢翎的拳头骤然握紧,指节发白,眼中寒芒暴涨。他早已猜到,此刻被姜玖璃点破,更是确认无疑。杀父杀兄之仇,步步紧逼之恨,让他周身的气息冰冷得几乎要凝结起来。
“所以,”姜玖璃继续道,“我们若要回黎昭,若要查明真相,若要复仇,就必须回去!而如今,能让我们‘名正言顺’回去的,唯有这个草包将军——袁璩。”
她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我们将此次大胜铁骊、焚其粮草、迫其退兵的所有功劳,全部、毫无保留地记在袁璩头上!让他修书急报皇上,信中极尽夸耀之能事,就写他袁将军如何临危不乱、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如何命令将军及谢家军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
她顿了顿,语气加重,强调关键:“并且,要重点强调——谢家军在此战中损失惨重,十不存一,已元气大伤!但因谢翎将军深明大义,听从安排,故他袁璩决定‘体恤’残部,将谢翎及其麾下剩余约四万谢家军收编麾下,一同班师回朝,向陛下献捷!”
谢翎冰封般的面容上看不出情绪,但深邃的眸中却骤然闪过明悟的光,他立刻抓住了核心:“借他的口,夸大我们的损失,淡化我们的实力,让他贪功心切的奏报,反而成为我们得以离开边城、返回黎昭的‘通行证’?”他的声音依旧冰冷,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没错!”姜玖璃点头,“同时,我们不能全部回去。朝城乃根基之地,不能丢。李川勇猛忠诚,可提拔为新将军,留守朝城。而陆八……”她看向如同影子般的陆八,“心思缜密,善于隐匿。我让他带领五万谢家军精锐,对外宣称是伤重退役,解甲归田,实则化整为零,潜伏于朝城,继续暗中操练,等待时机。待朝廷派来的新驻防军队到达,再想办法逐步渗透、收编,成为我们藏在暗处的力量!”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深远,甚至堪称冒险的计划。将大部分力量置于暗中,只带少量人马回京,如同将利刃藏于鞘中,等待出鞘的那一刻。
谢翎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帐外,仿佛能看到那些与他生死与共的将士。眼中虽有一闪而逝的对留下弟兄的不舍与担忧,但他更清楚,这是目前打破僵局、谋取生机的最优解。他抬起眼,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冰冷,重重颔首,一字一句道:“就依你之计!”
很快,两份截然不同的书信,从朝城发出,飞向黎昭。
第一份,是以袁璩口吻写的捷报。字里行间极尽浮夸自夸之能事,将自己描绘成力挽狂澜的绝世名将,而谢翎和谢家军则成了在他“英明”指挥下才侥幸获胜的辅助角色,并着重强调了谢家军的“惨重损失”和“恳请班师回朝休整”的请求。这封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风光无比地送往京城,注定会成为袁璩仕途上最“辉煌”的一笔。
而另一封,则是谢翎亲笔所书,措辞谨慎,语气恭谦,甚至带着几分沉痛与自责,通过秘密渠道呈送御前:
“罪臣谢翎,昧死百拜,谨奏皇帝陛下:
臣谢翎,蒙皇恩浩荡,继父兄遗志,苦守朝城边陲已六载有余,日夜惕厉,未敢有一日懈怠,唯恐有负圣恩,有辱先人。
然,此次铄酋铁骊,骤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臣虽率军拼死力战,终因臣年少德薄,才疏学浅,远不及父兄之万一,致使麾下将士伤亡惨重,虽侥幸凭借地利天时,得袁璩将军大力襄助,击退敌军,然我谢家军已元气大伤,十亭去其六七,臣……五内俱焚,愧对陛下信任,更愧对为国捐躯之父兄及军中儿郎!此皆臣之罪也,恳请陛下责罚!
幸得袁璩将军不弃,袁将军英勇无畏,韬略过人,用兵如神,实乃国之柱石。臣钦佩不已,自感才具不足,愿将剩余谢家军将士,暂交于袁将军麾下聆听教诲,勤加操练,以期早日重振军威。
臣虽愚钝,然一片赤诚,天地可鉴。臣日夜所思,便是能如父兄一般,为我大黎江山永固,为陛下分忧解难,纵使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伏乞陛下体恤边关将士之苦,准臣等返朝休整,臣必当竭尽驽钝,以期将来能再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臣翎,诚惶诚恐,顿首再拜。”
这封信,语气卑微,将战败责任揽于自身,极力推崇袁璩,表达了效忠陛下、渴望为国出力的赤诚,完全符合一个“年轻识浅”、“遭受挫折”、“渴望前辈提携”的将领形象,足以在很大程度上麻痹姜仲宸。
两封信,一明一暗,一浮夸一谦卑,却共同指向同一个目的——回归黎昭。
朝城内,暗流涌动。明面上,大军准备开拔,袁璩志得意满,享受着“胜利”的荣光。暗地里,权力的交接、人员的潜伏、未来的谋划,都在姜玖璃和谢翎的掌控下,悄无声息却又高效地进行着。
回京之路,已然铺就。而前方的黎昭城,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更大的漩涡与挑战。
喜欢凤凰玦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凤凰玦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